超赞景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591页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591

全国景点导航
5A景区(303个)
4A景区(3896个)
3A景区(3765个)
世界文化遗产(199个)
红色景区(4320个)
爱国教育(2879个)
国防教育(246个)
科普教育(519个)
森林公园(517个)
风景名胜区(255个)
自然保护区(300个)
水利风景(841个)
湿地公园(828个)
地质公园(161个)
爱国教育文物保护

刘永福沙河故居———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市沙河大州地2号(现为广州大道北2号),刘氏家庙是民族英雄刘永福在广州做官时的住所。刘氏家庙建于1900年,为青砖石脚、两进三间南方祖祠式建筑,左右有衬祠,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通进深约38米,通宽约367米。头门面阔三间,宽1…详情 ▷

文物保护

镜波黄公祠又名五世同堂。位于松洲街槎龙村仁德里路。是磋龙村人黄镜波生前所建的私伙生祠。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2005年3月由槎龙经济发展总公司出资100多万元人民币重修。坐西朝东。由牌坊、庭院、家祠等三部分组成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详情 ▷

文物保护

百花冢位于广州市白云山梅花坳。是明末广州著名歌女张乔的墓。墓已毁。据莲香集载,张乔墓前原有石碑,刻“张丽人墓”4字,还有墓志铭。现墓地仅存一块高约3米的大石,上面刻“百花冢”3个隶书大字。其余均不存。张乔(1615~1633年),字乔婧,号二乔。《歌者张丽人墓志铭…详情 ▷

文物保护

南汉简文会状元墓位于太和镇白山村金钗岭的山腰上,即和龙水库东北面。坐北朝南。为交椅墓,分坟头、山手、前台、双后土及三级护岭。山手前端宽10。1米,前台宽7。3米,全墓纵深17。6米。坟面正中立一块连州青石碑,高0。81米,宽0。48米,碑中阴刻宋体字“南汉状元及第…详情 ▷

文物保护

梁佩兰墓,位于白云山柯子岭南麓,已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坟面用灰沙构筑,分有坟头、山手和前台。南向,全长约13.4米。地面铺灰沙,分三级,坟头最高,山手、前台依次而下。坟头用版筑的灰沙墙绕成半圆筒状,当中有碑龛,石碑早被挖去,墓志石2块,分嵌于两边平肩的灰沙壁…详情 ▷

文物保护

姑嫂坟(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文物古迹)在白云山云台花园内,为南宋番禺沙湾何氏姑嫂合葬墓。1994年因墓址兴建云台花园,在原墓东侧20余米处,按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式样重建,为山手墓。墓碑上刻“宋何氏四世祖妣施氏安人姑贞女季姑姑嫂合葬墓”。坟旁还附葬何人铎之墓及李氏安人…详情 ▷

文物保护

戴鸿慈墓位于白云山南坡能仁寺后,即今白云索道上端出口站下方10余米处。墓坐北向南,用花岗石砌筑,为抄手墓。墓前尚存花岗石旗杆夹一对,上刻“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仕至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戴鸿慈立”等字。戴鸿慈(1853—1910),字光孺,号少怀,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年…详情 ▷

文物保护

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清光绪二十四年,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驻营广州。重阳日携同僚往白云山游览,…详情 ▷

文物保护

六榕寺祖师墓塔群在白云山柯子岭和顺岗,现存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广州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墓塔群。原有历代住持僧人等墓塔100多个,一行行供奉在松荫之下。墓塔群在60年代后期遭破坏,杂草野藤丛生。1986年几经寻查,斩棘开路才见墓塔,不少塔有基无顶,有…详情 ▷

文物保护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在西郊沙贝下元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丁末年(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1847年)重建,1927年重修。宗祠为硬山顶大木小式,坐北向南,前后两进,有东西廊,天井宽敞。主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宗祠门前有宽阔的7级石台阶。阶前场地宽广,一口大水塘绿波涟…详情 ▷

文物保护

深井村里有最完整和最大的建筑就是“凌氏宗祠”,凌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曾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同治元年(1862年)修葺,是深井村凌氏始祖庙,祠中供奉凌氏自始祖以来先人的牌位。凌氏宗祠上的石雕木刻,虽然现在已经相当破旧,但昔日华美精致的砖雕、木刻,还是保…详情 ▷

文物保护

广州金花庙也叫金花古庙,位于黄埔区长洲镇白鹤岗下,是广州目前发现的最完整一座金花庙。金花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进行过重修。现金花街的碑廊尚保存有一块长2米、宽1.2米的《重修金花古庙碑记》石碑。过去庙里供奉的曾是金花娘娘。金花古庙有…详情 ▷

文物保护

鱼珠炮台位于广州黄埔鱼珠(现在黄埔区港务监督站内)。山顶上有3所近代炮台。当时山岗形似一条鱼,在鱼口前有1块岩石,圆如珠,故称鱼珠炮台。因开路,其中1个炮位已填平,现仅存一大一小。炮台大门面向西北方向,水泥盖顶,在壁拱镶嵌“鱼珠台”石额;右边刻“光绪十年仲夏吉旦”…详情 ▷

文物保护

长洲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珠江主航道南岸的长洲岛上。该岛面积约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形势险要,是由狮子洋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长洲炮台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四缝炮台、旧西岗炮台、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新西岗炮台和蝴蝶岗炮…详情 ▷

文物保护

巴斯教徒墓地位于广州市黄埔长洲岛俗称白头班的小山岗上(现称巴斯山)。是世界最古老宗教之一——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的墓地。巴斯山海拔38.9米,墓地面向珠海,有成人墓10余座(现存8座,大都被破坏),儿童墓2座,自西而东排列,各墓距2—3米不等,墓穴大小也有差别。按墓碑…详情 ▷

文物保护

杨四将军庙位于广州丹水坑景区内,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0五年),颇具岭南特色。在1995年重建。风景区占地1200亩,是广州市新兴风景旅游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杨四(杨泗)乃宋代湖南长沙人氏。传说七岁成神,斩作恶多端的无义龙后,被封为将军,能镇水驱瘟,长江…详情 ▷

文物保护

牛山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乌冲北面的牛山(现为文冲造船厂生活区)。该炮台濒临珠江,俯控狮子洋面,原是土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14年)清军将领祥福等在此抗英殉国。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新式炮台,共7座,其中山麓3座,山脊4座,购置德国克虏伯厂制造的后膛炮,总兵…详情 ▷

文物保护

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花都三华村的“集之徐公祠”。三间三进,面宽12米,深38.5米,砖木结构。祠后进有0,宽12米,深10米、高4.5米。祠的右侧已破毁,今为村巷,左侧青云巷与“国碧徐公祠”相邻。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广东番花分会便设在该祠后…详情 ▷

文物保护

资政大夫祠牌坊位于花都市三华村资政大夫祠(参见第三章第四节之一《资政大夫祠》条)内,作宗祠仪门。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四柱三间四楼,连州青石打制,面宽9.35米、高9.8米,明间设两层庑殿顶,上层檐下石制如意斗栱,正面悬刻“圣旨”,背刻“恩荣”及同治年间所颁…详情 ▷

文物保护

升平人瑞牌坊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塱东社木棉树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坐北朝南,为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为花岗岩结构,高5.7米(因地面填高建厂房,地下埋藏高度未计)。明间门宽3.1米,次间门宽1.6米。牌坊正面阳刻“升平人瑞”,上款阴刻“乾隆岁次壬子…详情 ▷

文物保护

宋廷桢夫妇墓位于花都市赤坭镇三和庄村后,土名飞鹅落地。始葬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现墓为光绪三十年其子孙将宋与3位夫人骨殖合葬之墓。墓地范围大,从后土到山脚石华表全长56米。墓茔分四级,最上为后土,往下三级渐次扩宽。后土为土丘,上竖篆文后土之神石碑。第二级中间…详情 ▷

爱国教育文物保护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详情 ▷

文物保护

内伶仃岛与深圳南头半岛隔海相望,它是位于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之间的一座小岛屿,总面积550公顷,于1950年解放。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60468战士们,特在校场修建60637这座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纪念碑是于1950年8月建立,碑体高12米,正面题有解放内伶…详情 ▷

文物保护

武颂庐,系民国安东省代主席赵公武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广东第二大江韩江从这里流过。该建筑坐北向南,建于1947年。武颂庐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左侧还有一拱屋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洋楼”,作为附属建筑。整个建筑屋内…详情 ▷

文物保护

江东小筑系民国广东省主席罗卓英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岭下村的村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整个建筑进深34.2米,面宽41米,占地面积1402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平方米。“江东小筑”是外门楼的屋名,进入大门有一外天井,外大门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名为“…详情 ▷

爱国教育文物保护

贾谊故居为西汉贾谊之宅,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28号,原名贾太傅祠,公元1465年建,现仅存祠屋一间。祠前巷侧有井,传为贾谊所凿,上敛下大,其状如壶,称太傅井,又称长怀井,系根据杜甫“长怀贾谊井依然”诗句而得名。贾谊(公元前200一168年),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详情 ▷

文物保护

位于长沙市坡子街的火宫殿酒家是一家弛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渊薮。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距今已有250余年。晚清时期,发展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详情 ▷

文物保护

云麓宫,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云麓宫最早建于1478年(明宪宗成化十四年),吉简王朱见浚就藩于长沙时,建筑取宫殿形制,但旧宫早已废记。嘉靖(15221566)年间太守孙复命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并增植松、柏、桐、梓及篁竹千株…详情 ▷

文物保护

舍利塔位于爱晚亭右后方不远的树林中,过了枫林桥,便能见到这座形似僧帽的古塔。塔分三层,塔基正方形,花岗石砌成,高12米。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谢尼姑智仙对自己的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座名山修建佛塔供奉智仙的舍利子,塔下都绘有这位尼姑的像。这座塔在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时…详情 ▷

文物保护

白鹤泉位于麓山南侧,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白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清光绪三年(1877),粮道夏献云在泉上建亭,抗日战争时被毁,后又新建一亭,碧瓦朱栏,颇见风雅。2005年8月30日长沙市人民政…详情 ▷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共36108个/1204页,当前第【5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