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589页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589

全国景点导航
5A景区(303个)
4A景区(3896个)
3A景区(3765个)
世界文化遗产(199个)
红色景区(4320个)
爱国教育(2879个)
国防教育(246个)
科普教育(519个)
森林公园(517个)
风景名胜区(255个)
自然保护区(300个)
水利风景(841个)
湿地公园(828个)
地质公园(161个)
文物保护

古延寿桥位于屯溪区屯光镇篁墩村,时代为明。古延寿桥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文物保护

屯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屯溪区老街,时代为清、民国。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详情 ▷

文物保护

贾家大院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清。贾家大院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文物保护

屯溪石家大院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清。相传绩溪旺川石家村人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代,清朝后期,石家搬迁来到此地,在黎阳西镇街经营药材生意发家致富,并开创了“石翼农药号”。江右贾家在西镇街上经营瓷庄,都在黎阳老街上修建了豪门大宅。石家修建的宅院便是如今的石家大院建…详情 ▷

文物保护

戴震,屯溪隆阜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及考据学家。纪念馆就坐落在隆阜中街,是一幢清代民居建筑,称为“摇碧楼”。馆舍占地100平方米,馆内有瞻仰厅、藏书楼、阅览室。瞻仰厅安放了一尊戴震塑像,正中悬挂着端木题的“盖代大师”的匾额。厅中玻璃柜里,陈列着戴震著作的手稿、乾隆谕…详情 ▷

文物保护

古栎阳桥栎阳桥位于阎良区北屯乡与临潼区栎阳镇交界的清河上。距阎良城区7.5公里,是阎新公路一重要桥梁。据清乾隆《临潼县志》载:“县北五十里清河上栎阳桥,明总督武志望倡建”。是一青石条拱桥,坚固耐用,宽7.5米,长30米,高8米。1994年,由陕西省公路局,在古栎阳…详情 ▷

文物保护

大德寺双塔位于昆明五华山东侧的祖遍山巅,今平政街大德寺内。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它同东、西寺塔一样,是昆明古老文明的象征。大德寺双塔建于明成化十三年,形制仿西安小雁塔,位于大德寺接引殿和大雄宝殿之间,两塔高米,东西相距米,均为密檐实心方塔…详情 ▷

爱国教育文物保护

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侧,有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中嵌石碑。碑文约1000余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是联大在昆明的重要遗迹。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详情 ▷

文物保护

地点: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3组年代:明核心价值:该建筑是龙泉驿地区仅见的、保存完好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其单檐歇山顶、穿斗式梁架为了解明代建筑风格提供了实物资料,建筑大梁上有清晰的“维大明弘治十四年”和“维大明崇祯八年”题记,为了解龙泉驿地区明代及以后历史提供了材料,…详情 ▷

爱国教育文物保护

彭家珍大将军专祠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门与家珍公园相通,坐南朝北,为传统四合院布局。大门设在北端,古建筑除正中的纪念碑和西侧的陈列室外,依次为新建的大门、纪念堂、碑廊和西侧的万祺亭、接待室。祠内花木葱茂,绿树掩映,四季常青,环境别致、清幽。彭家珍…详情 ▷

文物保护

1924年,杨仙逸先生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旁之三望岗空军坟场,后来又迁广州市郊贤庄。1981年,根据宋庆龄副委员长指示,广东省政府拨款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重建杨仙逸中将墓园;1983年8月,该墓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杨仙逸(1891—1923),出生于华侨家…详情 ▷

文物保护

吊碑井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福泉街口,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为宋井。因为过去井中有块刻满符箓的石碑,斜伸出井壁,故称吊碑井。吊碑井井口直径0.35米井身直径约2米深约7米井身为红砂岩石所砌。井内有一石如碑上半部嵌于井壁下半部斜挂于水中略低于水面呈红色可见石斑无文字。阮…详情 ▷

文物保护

越南范鸿泰墓位于广州市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后太和岗。墓为水泥砌筑,面积约80平方米。花岗石墓碑,呈锥形,碑座分三层。碑高3.27米,正面镌刻中、越对照文字:越南范鸿烈士之墓。墓侧竖立烈士墓表,宽1.8米、高2.6米,记述烈士生卒简历。范鸿泰(1892—1924年),原…详情 ▷

文物保护

陈济棠公馆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是一座园林住宅。建于1930年,由公务局技佐罗明聿设计。建成后成了国民党党政要人聚会之所。1949年79月,解放大军渡江东后,蒋介石曾在此召开一连串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成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并与李宗仁密商策划坚守大陆。公馆院门…详情 ▷

文物保护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6、248号(原文明路13号及13号之一),是一座两间紧邻的两层半砖木结构的楼房,深15米、宽9米。坐南向北,东南西三面紧靠民房,北面临街,有骑楼。前半部三层金字架瓦顶,后半部两层,顶为两个平天台,在二、三楼临街处有阳台,…详情 ▷

文物保护

清真寺又称濠畔寺。位于广州市人民中路濠畔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1949年后,伊斯兰教的主麻聚礼轮回在此举行。寺内的看月楼、南北廊、水房等已被拆,现仅存寺门和大殿。寺门朝南,上盖瓦顶已坏,残存墙垣与石门框。门上还有镌刻“清真寺”3字…详情 ▷

文物保护

简氏祖祠位于广州市盘福路第27中学内,为纪念简文会而建。原简氏祖祠在中山五路桂香街,规模较小,后在简照南兄弟(南洋烟草公司董事)倡议下,迁建于现址,1933年动工,1936年落成。1947年在该址创办众贤中学。宗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两侧以青云巷相隔为偏间…详情 ▷

文物保护

王兴将军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南秀湖畔。墓坐东向西,封土呈馒头形,墓碑刻“南明抗清殉节王兴将军暨妻妾之墓”等字。墓后立石墓志一方,高0.55米,宽0.45米。王兴墓原于1952年在南箕村发现,当时墓碑已不存,墓穴中埋一大陶瓮,瓮口覆盖志石一方,内盛有骨灰和残金饰。1…详情 ▷

文物保护

邓荫南墓位于广州市先烈南路,东邻兴中会坟场。进入墓门,在墓道旁竖着“邓荫南先生墓表”,胡汉民撰文并书,简介邓氏生平,1929年立。墓表西侧是墓园的中央。墓长方卧石形,水泥结构,坐北向南,高20厘米。墓顶平置“陆军上将邓荫南先生之墓”墓碑,与一般墓碑竖立墓前的形制不…详情 ▷

文物保护

供奉着刘19886、海瑞、杨椒山,位于主殿的漆壁画值得一看,广府庙会也在这里举办。广州城隍庙又叫都城隍庙,就在南越王宫博物馆旁边,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最大的城隍庙,现在看到的是清代重建的部分,只拆剩了大殿和拜亭,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文物保护

东平大押清代当铺碉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1号,紧邻当年明代东城门的城门楼。这座碉楼造型的当铺旧址建于清代,俗称为“大东门当铺”,是当时全市第二大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东平大押现已变身为内地首家典当博物馆。东平大押建筑平面呈方…详情 ▷

文物保护

史坚如墓,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3月公布。史坚如墓位于黄花岗公园内。原墓葬在先烈路青菜岗,1913年建成,197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至现址。现墓园门楼石额为原物,上刻“史坚如先生祠”,上款为“民国二年”,落款“胡汉民题”。过一花岗岩石砌的三级平台和石阶,置…详情 ▷

文物保护

冯如墓在黄花岗公园内。冯如,恩平人,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年月日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试飞,飞高英尺,航程,英尺,揭示了中国航空史上的第一页。但不幸于年月日在飞行表演中失事牺牲,遗体葬于黄花山岗。前为“中国创始飞行家冯君如之墓”石碑,后为孙中山以少将阵亡…详情 ▷

文物保护

爱群大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34年动工兴建,1937年夏竣工。该楼建设面积为114万平方米,高64米,共15层。建筑风格独特,外形仿美国摩天大楼,具有端庄、明静、简洁、和谐的特色。在30年代她曾夺广州建筑物之冠,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并以设…详情 ▷

文物保护

执信中学位于执信南路152号,始创于1921年,初名私立执信中学,校址在应元路书院,1923年迁至执信南路现址。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其亲密战友、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而创办的。朱执信(18851920),名大符,别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详情 ▷

文物保护

邓仲元墓位于先烈中路79号黄花岗公园内七十二烈士墓东南侧。园内青松翠柏,互相辉映,蔚为壮观。墓道门楼面阔三开间,两边有厢房,是仿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正面中间的门洞两旁有方形倚柱和圆形旋柱各两根,是仿希腊的科林斯柱式,柱头混线变化多样,柱础线脚简洁,旋柱…详情 ▷

文物保护

广州民间金融街位于越秀区长堤大马路,毗邻珠江北岸,全长约800余米。早在80多年前,长堤就有着“中国金融街”的美誉。在经历繁华、没落与复兴之后,重新以民间金融业定位而再次出发的长堤更显“金融味”。沿着金融街,不同寓意的金融雕塑沿街而立。从街口进入,沿途可以看到主雕…详情 ▷

文物保护

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原维新路)维新横路6号2楼,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州市委的秘密机关。为了统一领导在抗日战争中从不同的游击区派回广州的中共党员和原在广州开展地下斗争的各系统党的组织,1945年7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详情 ▷

文物保护

庐江书院位于西湖路流水井,又名何家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书院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详情 ▷

文物保护

广州三元宫三元宫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三元宫的整体布局是: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东西连接钟鼓…详情 ▷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共36108个/1204页,当前第【5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