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434
英雄水闸是1948年1月9日,我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解放邓县(今邓州)破水攻城歼敌的主要障碍。高90公分,宽80公分。1948年1月9日,桐柏军区28旅和三分区部队包围了邓县城,打响了解放邓县战役。当时,邓县有内、外二城,城外均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大,河宽水深,…详情 ▷
竹筲坡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白牛乡竹筲坡村西南方,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竹筲坡遗址采集的器物标本有:磨光的石斧、石钵、石铲、石刀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盆等,以灰陶…详情 ▷
土楼村遗址土楼村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汉代文化遗存为主的古村落遗址。在市区东南9公里,邓州——新野公路南侧。遗址地势略高,东西长约400米,宽约法三章13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墙基,汉井,水管道及空心砖墓等,出土文物有:鼓腹圆底饰绳纹的典型汉代…详情 ▷
下岗遗址,又称黑龙庙遗址,位于邓州市西南20公里的林扒镇下郝岗村黑龙庙组东,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要内容的聚落遗址,呈岗丘状,文化层厚12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7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因挖排水渠发现该遗址,因水渠横穿遗址而过…详情 ▷
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东南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当地群众发现一座…详情 ▷
郭庄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方16公里处的白牛乡郭庄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9年发现,1985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庄遗址因1979年严陵河发洪水而被发现,采集到的器物有石器:石斧、石锛、石凿等,陶器有杯、碗、鼎、…详情 ▷
苏营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13公里处的夏集乡苏营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苏营遗址采集到的器物标本有:石器:石斧、石铲、石锛、石凿等,均磨光。陶器有鼎、罐、盆、杯钵、纺轮等,以红陶、灰…详情 ▷
杨岗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5公里小杨营乡杨岗村,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的遗址。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原邓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岗遗址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有:石器有石斧、刀、石镰等,陶器…详情 ▷
十里庙遗址位于七里园乡大屯村东北。商周。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发掘。共清理商代房基一座,灰坑10个,墓葬7座。清理周代灰坑2个,水井一口。还清理汉墓2座,宋墓3座。出土陶器有罐、大口尊、豆和陶范残片。铜器有双翼形镞、觚、弓形器。石器有斧凿刀…详情 ▷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抟墓在内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属物被毁,古树被伐。1994年4月彭桥镇在修筑商城路时,于路北侧发现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铭等文物,从墓志铭内容可知,该处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现存碑刻10…详情 ▷
东庄里村古墓葬群位于川口乡东庄里村,时代为战国、西汉。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公布为第五批灵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关帝庙为坐标向东至坡根,向西至池头公路,向南至浑水河北岸,向北1000米。…详情 ▷
西水头村古墓葬群位于阳店镇西水头村,时代为战国、西汉。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公布为第五批灵宝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该村北部机井房为坐标向东500米,向西至霸王沟东岸,向南1500米,向北2000米。…详情 ▷
尊师亭与教泽碑是为纪念曹靖华父亲曹植甫先生建造的,位于五里川中学院内,于1985年9月4日竣工,该建造主体为六棱形亭式建筑,两边各附两间平房,占地120余平方米。教泽碑置于中部六棱主体建筑内,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呈四棱体,鲁迅先生亲书的碑文经原体放大后,原体原文镌刻…详情 ▷
上屯药王庙,位于灵宝市豫灵镇上屯村,2002年灵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初建时分大殿、献殿、后殿三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建国后大殿、献殿倒塌,1960年对大殿进行重修。现存后殿为原建筑。药王庙是纪念隋唐名医孙思邈而修…详情 ▷
竹林七贤故地位于辉县市吴村镇山阳村、鲁庄村、邓城村一带,为魏、晋之际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等人的畅游处。这里紧靠太行岫岩,又有太行山泉(称长泉、重泉),修竹幽篁,环境清雅,世称“山阳故地”。竹林寺规模较大,一进四院,供奉七贤塑像。寺之…详情 ▷
奎星阁位于辉县市南村镇南村华石岭山顶。又名魁星阁、魁星塔、奎文阁,是辉县北部山区侯兆川人修建的一座象征文运昌盛的标志性建筑。创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奎星阁为宝箧印经塔,青石结构。五层六角,通高12米。上部六角之上均有一个马耳形边饰。东西向辟门道贯通,两门之上…详情 ▷
玉仙阁(杨氏宗祠)位于延津县石婆固镇小渭村东头。从新乡市向东沿308线行至新乡市平安水泥有限公司,向南行至石婆固乡小渭村即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为一方形院落。原为杨氏宗祠,初建于1816年,后几经集资扩建,建成三间砖木结构0,称杨氏宗祠。1985年又增修围…详情 ▷
延浚汲淇抗日办事处旧址,又称四县边抗日办事处旧址,位于延津县马庄乡原屯村,北临村委会和原氏宗祠。现存院落四座,主要有工委旧址、武装部旧址等。四县边行政抗日办事处成立于1943年10月12日,由中共冀鲁豫四地委、专署在马庄乡原屯村建立,1945年底撤销。办事处曾在建…详情 ▷
此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重修。现存大殿、月台,殿后有配房三座,配房于大殿形成四合院。大殿坐西面东,面阔3间,硬山、琉璃瓦顶,建于高土台上。庙内南墙上嵌有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重修金龙四大王庙记》、清·顺治六年(1649年)《护国安民》、乾隆十二年(174…详情 ▷
大商人李裕达,从事布匹生意,清末开始置业建房,一直到民国中期。李家大院各呈三合院形式,三院之间原有天桥同二楼可以相连,主体建筑地面起均为二层楼房,大儿子的堂屋为三层,三个院的堂屋均有地下室。所有楼房长15米,跨度7米,墙壁厚0.55米,1.3米以下为方整石,其上为…详情 ▷
游家靠土地起家,因观卫河南岸为风水宝地,所以在此置家业,至今已有250余年历史。该书房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游家书房呈三合院形式,有堂房、厢房、门楼。堂屋花格门窗、门脸装饰、悬柱连龙、砖雕等构件制作而成。工艺精巧,结构严谨,具有清代建筑风格。书房、厢房因年代久远,墙体…详情 ▷
付幼田,其上代曾是清末盐政使,从事天津至北京盐运。在天津均有家业,靠盐运发财后,在新乡北关街又置地建房。付家大院呈三进院形式,坐南朝北,随坡而建,堂屋建在高处,房后有一棵500多年的古老槐树。大院房屋均是砖木结构,硬山墙,青砖蓝瓦,房屋的脊瓦(背)清砖的雕饰,花纹…详情 ▷
关帝庙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年间相继重修。民国初期将关羽与岳飞合祀,关帝庙又名“关岳祠”。关帝庙坐北朝南,庙内现存建筑有舞楼、拜殿、正殿3座,计13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舞楼面阔3间,10.8米,进深7米。重…详情 ▷
新乡岳庙:在河南新乡市东关。建于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年),后经宋、金、元、明历代重修。现存建成筑有大殿、拜殿及门楼等,皆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筑最为壮丽,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覆盖。整个建筑物造型雄伟壮观,梁架结构严谨,负荷力平衡。中轴线…详情 ▷
学堂岗圣庙位于长垣县城北5公里的满材乡学堂岗村东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名胜志》载:“昔孔子聘列国与四弟子(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弦诵于此,故曰学堂岗”。后人在岗上建庙,以作纪念。该庙始建于汉,唐、宋渐盛,元遭兵火无存,明天顺三年(1459)重建…详情 ▷
河南省佛学社旧址1925年下半年,佛教净严法师和慕西法师在开封白衣阁建立河南佛学社,作为释门信徒修研佛学的场所。社长是河南省政务厅厅长、老同盟会会员刘积学,净严法师、慕西法师等任理事,袁西航任总干事。1935年,由净严法师发起创办河南佛学院,地址在铁塔寺,太虚大师…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