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320
太平天国烈士墓,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屯粮巷村。于1945年开始修建,纪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牺牲的先烈。六百平方米的花岗石平台上,周围环以石栏,中央矗立着黑石墓碑,碑之两旁立石柱,上置盖顶(石制屋顶),颇似古代墓葬前的石阙。碑上刻太平天国烈土墓,碑阴有记:在十九世纪…详情 ▷
沈家祠堂位于江桥镇虬江村东陈,年代为民国。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面临虬江,面宽三间,三进院落,前有照壁,内有回廊,前后还有数十米的建门楼一座,屋面为本土传统的硬山式,两端用观音兜山墙,由当时最先进的西方钢筋水泥为建筑材料,整体气势壮观。祠堂屋瓦和门厅结构既吸纳了当时西…详情 ▷
娄塘天主堂位于工业区娄塘人民街141~158号,年代为清。又名伯多禄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1990年批准恢复宗教活动。伯多禄者,耶稣十二门徒之一,这座教堂就是以其名字命名,因而一进门就是他的塑像。这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教堂,其顶和屋檐融合了…详情 ▷
印家住宅位于工业区娄塘南新路169号,年代为民国。印家住宅是近代中国出版业著名实业家、曾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及其主要股东的印有模于民国初年建造的私人住宅,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解放后作为娄塘镇政府办公地,2008年由嘉定区政府拨款修缮。印家住宅临横沥河而建,有水…详情 ▷
钱大昕墓位于外冈镇徐秦村青竹园,年代为清。位于外冈乡清竹园,练祁塘畔。墓道南侧石马有铭载:“嘉庆廿五年十月建”。墓毁于1966年。1984年11月,嘉定县文化局与上海语文学会联合召开纪念钱大昕逝世180周年学术讨论会时重建。顾廷龙重书墓碑。墓占地450平方米。钱大…详情 ▷
北水关遗址位于嘉定镇北大街桃李园中学东北侧,年代为明。位于嘉定古城嘉定镇护城河内侧、横沥河北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嘉定古城四座水关之一,于2009年7月在嘉定老城区泵闸改建工程施工时被发现。历史上,北水关不仅是水利设施,同时还具有军事防御功能。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详情 ▷
南水关位于嘉定镇南城河东街东首,年代为元。河面开阔,跨橫沥河的南水关又称回龙关,东西走向,踞橫沥河与外城河之交汇处。据介绍始建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清兩朝屢有修葺。一九九一年夏秋,南水关由镇政府出资重建。保护范围:水关实体外东。西、北:各10米。南:环…详情 ▷
西城墙位于嘉定镇人民街西端,年代为元。建于南宋(1219年)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的西城墙,被人民街隔为南北两段。北段北端始于清河路西城河桥,此段古城墙的西端紧挨着居民住宅楼的窗户,高约十余米(齐3楼);经过修缮有一突出于城墙外侧用以防御攻城之敌的高台——敌台和垛…详情 ▷
南城墙位于嘉定镇南大街南端,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嘉定城墙大部分已经拆毁,现存长度约240米。嘉定城墙呈圆形,有城门四座,分别为东门(元代称晏海门)、西门(元代称合浦门,明代改名济漕门)、南门(元代称澄江门,明代改名宣文门)、北门(元代称朝京门、观澜…详情 ▷
黄淳耀墓又名“二黄先生墓”。为明末殉节的抗清志士黄淳耀黄渊耀昆仲墓葬。原墓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坐落在今盐铁塘西方泰水产村东南隅,墓地0.64公顷。1962年9月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8月被夷为平地。1986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会同嘉定区人民…详情 ▷
南翔寺双塔,又名五代双塔,坐落在嘉定县南翔镇香花桥北堍,有“双塔晴霞”的景名,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具体建筑年代不详,但据其造型与结构加以鉴别,约建于五代至北宋年间(907~960年)。南翔寺双塔原屹立于南翔寺山门两侧。相传南北朝梁天监年间,农民耕地挖得一石,…详情 ▷
嘉定法华塔在今嘉定区嘉定镇的中心,又名金沙塔。法华塔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当时这里还叫“练祁市”,十年后,嘉定设县。县城建设就以此塔为中心,因它是全城最高点,在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之中心。塔建成后,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后几经兴废,至明…详情 ▷
方塔园内陈化成祠[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清代]陈化成,福建同安人,清道光廿年(1840年)江南水师提督,驻松江府。廿二年(1842年)率部抗击进犯吴淞口之英军战死,谥“忠愍”。同年邑人建祠,光绪廿四年(1898年)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现存门厅和…详情 ▷
方塔园内天妃官位于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宋代初建于上海小东门,称顺济庙,祀妈祖。元、明、清屡次修建,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于苏州河河南路桥北堍。天妃宫大殿为五开间,歇山顶,前后落地长窗,四面环廊。梁柱粗硕,月梁、额枋雕仙鹤…详情 ▷
中泾圣母领报堂位于松江区车墩镇新兴村。中泾圣母领报堂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1936年10月,拆除老堂、重建新堂,1937年落成。1999年,进行修复。2000年11月,正式复堂。中泾圣母领报堂于2014.4.4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醉白池位于松江镇人民南路。清顺治年间,邑绅顾大申在明代一座旧园遗址上改建而成。据《醉白池记》载:宋代“韩魏公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于私第之池上,水部君(指顾大申)又仿韩而以堂名其池”。原醉白池规模较小,1958年在园西扩地60余亩,扩建后,醉白池正门朝西,门内有湖,沿…详情 ▷
颐园位于城秀南桥西有一座始建于明末,原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宅园。清代原系赵梅住宅的一部份,名“因而园”。道光年间,转卖罗姓,易名“罗氏园”。光绪年间,罗家又把园售给浙江归安县(今吴兴县)知县许威,取名“颐园”。1937年归高君藩所有,当地人称“高家花园”。“…详情 ▷
辰山古遗址位于佘山镇辰山南麓市河两侧,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2009年初被发现。辰山植物园早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将辰山山体划为植物保育区,并且深挖辰山历史文化资源,向广大游客开展辰山历史文化导游和科普讲解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3年上海辰山植物园被…详情 ▷
夏完淳墓:位于松江区石湖荡镇荡湾村夏完淳(16311647),是一少年英雄。是我少年时的偶像。幼时读《儿童文学》,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南冠草》,讲述了他在被俘后,如何戏弄洪承畴,讽刺洪承畴投降清朝。最后被杀。这也是他留名后世的主要原因。根据上海文物博物馆志,夏允彝父…详情 ▷
砖雕照壁:位于松江区方塔园景区,在方塔的北侧照壁原位于松江府城隍庙前,据(明)正德《松江府志》:城隍庙,在谷市桥西,兴圣塔院后。初在今府治西,宋政和间迁于东南,今盟素道院之侧。元至正二年,知府杨伯野台拓地改建,丙戌毁。邦人孙明绪成之。国(明)朝洪武三年,知府林庆即…详情 ▷
大仓桥()位于松江镇西部玉树路东。系南北向、五孔拱形大石桥,高约10米,跨度约50米,为上海地区著名的明代大石桥之一。桥原名永丰,因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俗称大仓桥。旧志记:西仓桥在钱泾西,明天启年间知县章允儒建。南仓,即水次西仓。明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随着…详情 ▷
望仙桥()位于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建于南宋绍熙年间(1131~1162年)。为单孔平板石桥,桥面为武康石,石梁上刻有莲花纹图案。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桥。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平原村古文化遗址()位于位于城西北约13公里、小机山东侧山脚下。1960年,市文管会组织考古调查时发现,在南北穿过山脚下平原村的新开河道的两岸,暴露出古代遗物。采集的遗物主要属于晚期印纹陶文化亭林类型,有灰陶三足盘纹圈足簋,夹沙陶圆锥足鼎,以及曲折纹、绳纹、席纹等…详情 ▷
姚家圈古文化遗址()位于松江县小昆山镇姚家圈。1980年当地社员在田野翻地时,发现一口古井,从井的下层和附近新开河两岸断面上,采集到数十件新石器时代遗物,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其中有早期印纹陶等马桥类型的文化遗存,崧泽文化类型的各式夹沙陶残物。1985年被列为县级…详情 ▷
汤庙村古文化遗址()位于县城西约11公里、小昆山西南汤村庙及其周围地区。1962年,市文管会组织考古调查时,在华田泾两岸发现许多古代遗物。1980年12月,市文管会组织对遗址试掘。遗址面积约6.4万平方米,有早、晚两期文化遗存。晚期遗存位于深1.34~2.20米的…详情 ▷
秀道者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森林公园入口处。据《松江区志》:又称“月影塔”。位于西佘山东坡。塔七层八面,高约20米,为砖木结构。塔身细长,外形秀美,远望如杭州保暸塔。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当时,山上有潮音庵,有修道者名“秀”,结庐山麓,亲…详情 ▷
李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李塔街130号,据方志记载,又名“礼塔”据《松江县志》:塔七层四面,承袭唐代风格,高30余米,为砖木结构。外形与方塔相似。塔身四周有大小不同的砖雕佛像,约200尊。底层四角石柱上刻有施舍人姓名,塔砖上亦有捐款人名。塔内部楼梯和平座等结构都已毁…详情 ▷
西林塔()又名崇恩塔。位于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中路西塔弄东侧。南宋咸淳年间建接待院,后改名西林禅寺。塔因寺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僧淳厚重建,更名圆应塔。后渐倾圮。正统年间(1436~1449年)重修。砖木结构,七级八面,高46.5米,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塔身…详情 ▷
兰瑞堂位于园内其昌廊西侧,明代建筑,风格简朴。原位于中山西路包家桥东堍,座北面南。堂内曾悬一“兰瑞堂”匾额,为清代书法家张祥河手笔,匾已毁。该厅具体建筑年代已无从查考,据传为明代建筑。清初曾为娄县(松江)人朱椿任江西巡抚届满回归故里后购得宅第,1984年迁于方塔园…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