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景点-P136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按形制考证,约建于南宋至元代期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坊。两座牌坊皆为墓道牌坊,所在墓道已毁,墓主无从考证。它们都是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石坊,坐东向西。前者石料采用鄞县西部产的“梅园石”,后者石料采用鄞县东钱湖镇的“椅岙石”。庙沟后石牌坊位于东钱…详情 ▷
在东钱湖之东岸,福泉山高耸,绵亘数十里,大慈山兀立于西。其间有下水岙,南宋宰相史弥远葬慈母于此,故名“大慈山”。山麓有大慈寺,为史氏家庵。后史弥远亦葬于寺右。弥远子孙曾在慈云岭砌石百丈,垒成假岭,层峦叠嶂,松樟掩荫,四周群山环抱,前有一泓小溪,山水相映,宛若仙境,…详情 ▷
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其地在今宁波市东20公里,鄞县五乡镇宝幢。寺之座落方位,在鄮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面对玉几山,左界育王岭,右是赤莹山峡谷。三山拥处,吉林参天,修竹蔽日。西望古刹,寺在山奥之底,南而远眺,俱在峰峦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详情 ▷
位于东吴镇少白岭的少白塔日前全面维修完工。少白塔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天童寺的附属建筑,由于年久,表面脱落严重。2005年6月,天童寺向区文管办报告后,做了相关日常保养维修方案。此次维修经过了3个月的施工,耗资30多万元。…详情 ▷
天童寺位于鄞东,太白山麓,距宁波市区26公里处,以“东南佛国”闻名海内外。相传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师义兴周游至鄞县东谷,由于酷爱那里的山水,故开山修寺,虔诚诵读,孜孜不倦,感动了玉皇大帝,随即命令太白金星化作童子下凡侍护,所以寺称天童山名太白。天童寺占…详情 ▷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年代:1894位于江心屿。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占地面积1309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面宽14米,进深11米,中间入口小厅设主梯,两…详情 ▷
温州科技馆是温州市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整个展厅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共有展品展项231多件套,具有温州特色的标志性科普教育基地。温州科技馆,北展厅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参观对象,单独设置娱乐性较强的少儿科技天地展区。南展厅分为三层,展示主题以“3”布置,(科学大地、科学…详情 ▷
1942年7月温州第二次沦陷于日军之手,日军在南塘抓捕了潘瑞明等18位男青年,囚禁在砻糠桥(今龙方桥)边的空房里。第二天一早,日军把他们押到河边,用竹杆打他们,逼他们下水。幸好他们熟识水性,就拼命向对岸游去。日军见他们个个会游泳,就端起枪胁迫他们泅回来,他们泅回来…详情 ▷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次侵占温州鹿城,时间长达330余天之久。他们在鹿城制造了各种惨案,翠薇山日军活埋温州人就是其中一个实例。1944年9月(温州鹿城第三次沦陷期间)的某一天夜里,住在温州翠微山附近的林银余、徐源弟、陈永权、郑进升、林茂源等人看见日军把被俘的国民政府…详情 ▷
温州第三次沦陷期间,日军强抓民工挖成一个南北走向的军用山洞,洞口宽1.5米,高2米,长约80米,洞中间部分较宽敞,可容纳数十人,是日军侵占温州的一处军事设施。当年朝西南的洞口放着三只装满泥土的竹篓作为掩体,机枪就架在竹篓上。从北洞口至西南口是一个叫源龙(音)的坟墓…详情 ▷
时代:宋地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皇岙。建于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年)间。塔为楼阁式实心石塔,高九层,平面六边形,现残高约17米。国安寺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国安寺塔为北宋元祐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级实心,原通…详情 ▷
胡赞华(1904—1937),字翊中,又名胡寿登。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上陈村人。高小毕业后,考取浙江省第十师范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浦军校第七期,被分配到驻守南京的国民政府警卫2师担任排长。在淞沪抗战中,胡赞华任驻守在上海闵行的第五军88师524团连长,与日军血战…详情 ▷
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龙溪中游,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为避战乱迁居泽雅。因泽雅水多竹茂,遂重操旧业造“南屏纸”,他们在此顺溪建造水渠、碓轮及纸坊,并与山水浑然一体。人们用水碓将水竹捣成纸绒、纸浆,制成屏纸。…详情 ▷
妙果寺位于浙江温州市区人民路松台山麓,系东瓯著名古刹。寺名妙果者,语出梵典,意为三密相应成就殊妙胜果也,这里松林叠翠,环境清幽;面去通衢,楼鹿市内而不;近景山眺云霭而瑞生;挹山川之秀丽,钟灵气之所英,妙果寺系东瓯著名古刹,始创于唐神龙年间(705年),为一代宗师宿…详情 ▷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年代:唐—民国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雁荡山灵岩龙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以唐贞元十年(794)包举题名为最早。宋刻中7处有纪年,13处有干支纪年或题名,其中“沈括”二字尤为珍贵。元代1处,明代23处,清以来9处。另有宋以来碑刻7通。洞…详情 ▷
中雁荡山,原名白石山,是雁荡山脉的趾部。坐落在乐清西南隅,南靠瓯江七里港区,北邻雁荡山景区,西倚永嘉楠溪江风景区,15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从其南缘经过,甬台温铁路乐清站坐落于其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中雁荡山辖玉甑、西漈、三湖、东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详情 ▷
8226雁荡十八古刹之首,时称“东南首刹”,雁荡“风景三绝”之一。景点介绍灵岩寺因背依灵岩而得名,是雁荡十八古刹之首。该寺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咸平二年(999年)真宗赐额“灵岩禅寺”。后几经兴旺和兵毁、重建,盛时有屋宇百余间,藏经千卷,时称“东南首刹”…详情 ▷
1930年5月1日,驻大荆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旅第九连因数月发不到粮饷,军心动摇,连长张玉芝计划率部兵变,投奔温岭县坞根游击大队。游击大队派叶景泰率队到大荆接应,两支队伍集合起来共300余人。驻在温州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一三五旅旅长得知九连兵变后,率步兵1个连…详情 ▷
抗日战争时期,永乐总队曾在瓯北的岩坦村建立了医务组,部队精简后,医务组随之撤销。1947年秋,随着武装队伍的不断扩大,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恢复医务组。1948年秋,医务组分成两个组,随军行动。两个医务组均直属中心县委和支队部领导,时分时合,还为当地群众免费看病,群众…详情 ▷
余宪文(1886——1947),谱名协铭,字鼎三,乐清雁湖乡人。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读完小学,后考入乐清中学,继又在南京陆军将备学堂、保定军校骑兵科、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军队中历任见习官、排长。清宣统二年(1910),余宪文参加孙中…详情 ▷
张冲(1904—1941),字淮南,乐清茗屿乡(现北白象镇)琯头村人。先后就读于乐清第三小学、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法政大学。大学毕业后,到苏联莫斯科作过短期留学,回国后,在东北从事秘密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活动,1927年3月被捕入狱。1929年出…详情 ▷
高氏家族墓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高氏家族墓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为高友玑及其家族成员墓地。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详情 ▷
真如寺石塔位于乐清市盘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永乐·乐清县志》载:“真如院,唐文德元年憎肇法师建。”石塔原有七座,现有四座,高5.16米,单檐,除高度和雕饰略异外,形式基本完全相同,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卷草纹。真如寺石塔六角则用浮雕力士代替…详情 ▷
普明禅寺坐落于素有“辽南第一峰”之美誉的普兰同益乡老帽山脚下,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普明禅寺南望复州河,北依老帽山,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其占地面积约有10000平方米,全寺殿宇建筑将依山势次第而建,梯级院落,殿宇之间,曲径回廊,雕梁画栋,飞檐翼角,蔚为壮观。…详情 ▷
时代:宋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北宋熙宁间(1068—1077)九牛山尖古塔被雷震圮,邑令葛逢以“青龙有声井邑兴”迁建于此。“时有僧曰梅塔主者,建塔九层,并建塔院,设钟鼓。”南宋淳熙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详情 ▷
云祥寺距顺溪1.5公里,又名“百客堂”、“百僧堂”。寺分旧寺新寺两座,相距5米,共有建筑面积50平方米。旧寺创建于元代,清康熙时重建,光绪七年(1881)再建。有7间平房,寺内保存摹像题记碑刻多块,其中有清宣统年间所镌之青石碑记一块,记述该寺之兴衰历程。1978年…详情 ▷
能仁寺位于位于大龙湫景区锦溪岩畔,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能仁寺初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南宋以后,能仁寺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鼎盛时期,有僧人三百,香客每日千人,成为全国30所最著名寺院之一。寺中有一大铁镬,高1.38米,直径2.4米,镬重1…详情 ▷
南阁牌楼群位于显胜门景区,在仙溪镇南周村村口。南阁是显胜门景区的入口处,在一条卵石铺成图案路面的直街上,矗立着五座牌楼。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写着斗大的金字楷书:“世进土”、“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显示着章氏几代人的功名和地位。“世进土”牌楼,为章纶…详情 ▷
1949年10月8日,洞头第一次解放,但周围的霓屿、南麂、北麂、披山、大陈诸岛仍为国民党军所占据。国民党军一面四处抓壮丁,一面窥视动向,伺机反扑。此时,我军主力正集中力量解放舟山群岛,原驻洞头二十一军一个团调防,洞头仅由浙江警备第一旅二团三营留守,另有少数区政府工…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