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景点-P89
石经寺系川西五大佛教林之一,藏黄教法王宗喀巴大师由嫡传汉区第一个密宗道场即设于此。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龙泉镇十八公里,至成都市区三十七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岔湖二十一公里,紧临成…详情 ▷
武庙位于城厢镇东街,始建年月无考。清嘉庆九年(1804),金堂县令谢惟杰迁建于现址。从嘉庆九年至嘉庆十四年,历时五年,耗白银一万余两建成。为三进,即正殿、前厅和后殿,现存前面过厅、东西廊庑各十楹以及正殿三楹,正殿最为雄伟,重檐歇山式屋顶,檐下拖斗拱。阔18米,深1…详情 ▷
文庙位于城厢镇东北偏北,始建于宋嘉祜二年(1057),宋末毁,元代重修,元末毁,明代重修,明末毁,清乾隆、嘉庆年间八次培修和扩建。庙内供奉孔子及七十二门人等历代名儒,有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节祠、节孝祠、明伦堂、教谕署、训导署等,建筑庞大。清末至民国,附属建筑先后…详情 ▷
雾中山是我国古代四川至印度古道上(南丝绸之路)的一座佛教胜地,原名大光明山,又名天诚山、雾山,位于大邑县城北雾山乡境内,距县城25公里、成都80公里。其主峰海拔1638米。其地北有九龙山、金刚山,西有红岩山等,方圆数十里,号称72峰,因常年被云雾覆盖,故名雾中山。…详情 ▷
利州区来雁塔景区分类: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最佳时机:四季皆可招牌景点:经成绵广高速公路到达广元,路况良好。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200米,向南外延300米,向西外延300米,向北至108公路南侧路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情 ▷
万寿寺原名万福寺,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明正德年间扩建后,知府赵时吉题曰“万寿”,遂名“万寿寺”。有三重大殿,建材多为楠木。明代为马湖府下属掌管佛教的僧官正都纲司寓所。正脊顶的赤铜火珠宝顶后来被盗,修复时换置原形陶顶。1909年,同盟会员熊克武、余英、杨…详情 ▷
佛尔岩塬石窟(通江县)佛尔岩塬石窟主要为唐代道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2012年7月,通江县杨柏乡贾村观村,村旁山林中,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河边高约25米的白砂岩崖壁上,4龛石窟清晰可见。“这是佛尔岩塬石窟。4龛石窟共有14尊造像,分别为唐代、…详情 ▷
米仓古道以翻越米仓山而得名。《辞源》记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南,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山作为南北屏障,米仓道为南北出入要塞,远古巴人在米仓山中开辟了多条道路,形成了一个…详情 ▷
青羊宫位于新西门一环路东侧,是成都最早的道教宫观。它始建于唐,现存殿宇修于清代。整个建筑占地为300余亩,自大门起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无极殿、斗姥殿等建筑。八卦亭顶饰以琉璃瓦,根圆石柱上透雕条黄龙。说法、紫金、降生三高台建于三清殿的北面10余米高的土丘上,均…详情 ▷
文殊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建筑俱焚,唯有10尊铁铸…详情 ▷
介绍位于成都西北部的金堂县九龙镇境内,距离成都市区65公里,由云顶山、沱江“小三峡”等景区组成。云顶石城是川西唯一幸存的南宋末年抗元的古城堡,绮丽的青山秀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相结合,是该景区的一大特色。交通可在城北客运中心或金沙汽千米站乘车到达金堂县。8226不…详情 ▷
大石墓群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安宁河流域,在冕宁、喜德、西昌、德昌、米易诸县市皆有分布。德昌县王所大石墓群与喜德县伍合大石墓群是目前保存最完好且最为典型的两处大石墓群。王所大石墓位于德昌县西南约4公里的王所乡王所村一组,分布有大石墓三座,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墓呈长方…详情 ▷
会理松坪关(会理县)松坪关为会理县境内南方丝路的重要关隘,因当年辉煌一时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出川入滇的最后一必经驿站,是马帮重要歇脚地,因背负土产杂货的商贾而成型,随后又不断发展,形成至今的格局。明代状元杨升庵贬谪途经会理松坪关,吟诵出“蜀云滇月共青山”的千古名句,因…详情 ▷
冕宁雅砻江古道(冕宁县)(1)南河段保护范围:南端以娇子沟向北500米处大石为界,北端以满家沟九道拐终点为界,东以雅砻江江边为界,西以四湾岩山崖边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2)锦屏点保护范围:以玉皇殿四周外墙体为基线,东以东面基线向东外延260米至…详情 ▷
丁山桥(又名双石桥、零关桥):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双石桥为平桥,无栏杆,东西走向,粗沙石质,由于年代久远,来往商旅、马帮频繁,中心桥面已磨损为浅水槽状,槽深约4厘米。桥面上还有大人、小人的脚印。这是越西古老的一种民…详情 ▷
甘洛清溪峡古道(甘洛县)清溪峡古道,地处甘洛县坪坝乡境内,南北走向,全长5公里,因唐代川西节度使韦皋为通好南诏在峡内设置清溪关而成为境内名胜。峡内植被茂盛、水流淙淙,古庙宇遗址、古兵站遗址、石桥、马道、双狮眼、飞观音、断头崖、关公试刀石等景观以及两侧6座3000米…详情 ▷
大洋堆遗址位于西昌市区西南部的经久乡合营村境内,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大洋堆遗址海拔1498米,遗址面积为9600平方米。1993年10月,西昌市文管所对大洋堆遗址进行发掘,大洋堆遗址主体部份的土台为人工堆砌而成,其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三层,代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详情 ▷
登相营古驿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小相岭南麓,距离县城23公里,2000年完成“树立保护标准,确定保护范围,落实保护人员,建立文物档案”的四有工作,并公布为喜德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省人民政府川府【2004】237号文件公布为第六批省…详情 ▷
一、地名含义及来历2013年5月,喜德县老冕山营遗址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而得名老冕山营遗址。二、地理位置喜德县老冕山营遗址位于喜德县冕山镇瓦厂村辖区范围内。三、历史沿革冕山营遗址古称冕山关,又称桐槽站(驿)。明初为冕山堡,属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详情 ▷
凉山大石墓群(喜德伍合大石墓),位于喜德县冕山镇伍合村二组,西北距喜德县城11公里,墓群处于安宁河支流孙水河南岸坡地上,墓群北距300米为孙水河,北距泸沽——喜德公路480米,南距伍合村二组民房100米,东北400米为伍合吊桥,东南为瓦来俄普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详情 ▷
回族人进入西昌,始于元而盛于明清。现主要分布在高草、西郊、黄联等交通发达的乡(镇)以及西昌市区内。在西昌城区吉羊巷有着攀西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西昌吉羊巷清真寺,其原址在城区老西门,是元朝泰定年间(公元1324年~1327年)由外地来西昌经商的60余户回族集资兴建的…详情 ▷
位于美姑县城东北方向的树窝、龙窝乡境内(只占保护层、部分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张)、余为马边县介辖),距西昌市260公里,距美姑县城79公里,面积15950公顷。大风顶观日出、云海,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主要山岭有大风顶、罗姑波,主峰摸觉峨觉海拔4042米,…详情 ▷
老观音寺,位于距宁南县城七公里处的翠峰山庄,省道西巧线旁。因寺内存放着的一块天然形成,酷似观音像的“灵石”而得名。老观音寺并不老,它始建于1993年,但却在宁南、普格乃至云南省巧家县等周边县份享有盛誉。…详情 ▷
会理古白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名,当地又称文塔。白塔座落在会理县城关镇东南部的南阁乡文峰山巅,为会理县8景之一。距县城5千米。会理古白塔始建年限无考,有关史料只记载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重修。该塔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共9级4面,高31.8米。空腔。底…详情 ▷
在德昌县境内分布有六座古塔,多为清朝时期所建,古塔形状各异,高雅在10至20多米不等,其中以茨达字塔尤显壮美秀丽,该塔位于茨达乡新胜村,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座北向南,仿楼阁五重檐,辩证角攒尖式。塔身周长16.2米,占地21.9平方米,通高21.8米,砖石结…详情 ▷
大石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城南公里王所乡西南约400米处,属安宁河流域的中段地区。大石墓葬为战国至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某一民族的文化遗存,据文献记载,大石墓可能属当时的邛都人。其构造是在地面上用巨石砌成墓室,有的在墓室上加封土,墓内埋葬人数甚多,年…详情 ▷
马湖中有一绿树掩映,风景秀丽的小岛,形如龟,俗称金龟岛,岛上有座全国独一无二的彝族寺殿——金龟岛海龙寺孟获殿,该寺共有二楼七殿,二楼:魁星楼、紫微楼;七殿:灵宫殿、观音殿、孟获殿、大雄殿、老君殿、三仙殿、灶王殿。供奉的神像有108尊。1996年金龟岛海龙寺孟获殿被…详情 ▷
自元朝建立土司制度以来,甘洛长期属于邛部宣抚司辖地。十八世纪初,二岭(即上下土司)迁来甘洛田坝。田坝的土司遗址有三处:阿日土司衙门、煖带密土司衙门、煖带田坝土司衙门。…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