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景点-P105
文明门城楼城墙位于县城南大街,是长江边上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城楼城墙,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门”之称。城墙原为土筑,明天顺年间改为石城墙,清顺治三年(1674年)城墙遭破坏。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整修时,增设城门两道。原有九道城门中,现存临长江的“文明门”(俗称大南…详情 ▷
北斗岩宋代崖墓群在横江镇北斗岩村蛮洞湾崖壁,距地面高4.5米,共5座。皆为单室,深2.7米、宽1.65米、高1.25米,室底四边凿沟,中部凸起而成置棺台。其中1、2号墓有内容丰富的石刻图像。墓门上凿△形,内浮雕有鸟、卷云纹和仿木建筑之垂脊、铺首,使墓门呈仿木建房屋…详情 ▷
石室火葬墓明代石室火葬墓葬。位于宜宾县龙兴乡大龙村的大龙窝。由墓道、墓门、墓室和龛组成,室高2.2米,宽6米、深9.8米,室内设两间壁,将墓室分成五个局部,横二竖三,各部互通,顶部皆券拱。室内八个壁,每壁均毗邻凿龛,共63个,各龛高、深相同:高1.25米,深0.6…详情 ▷
黄伞崖墓群汉代墓葬。在宜宾县高场镇拥护村,分布在岷江北岸的黄泥巴坡、印子坡和喳口崖坡,共计182座。墓分单室、双室和多室几种。其中以印子坡1号墓最典型,墓凿建在临岷江之岩壁上,距地面3米。为一堂三室的大型崖墓,由墓门、享堂、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宽12米,高4…详情 ▷
旧州塔在距宜宾城北约3公里的旧州大坝上,于北宋崇宁元年至大观三年(11021109年)所建。为十三重密檐式方格砖塔,通高29.5米。塔身用砖在平地建砌,没基脚,底层特别大,檐部用叠涩砌法,向外层挑出。自第二层开始,塔身逐渐收杀,愈上愈急,直至第十三层止,转而收分成…详情 ▷
黑塔又称七星山塔,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所建,是东山白塔的一对兄弟塔(两塔隔长江相望),在市南郊南广镇塔坝村七星山的一个山峰上,距市区十公里。黑塔塔身为空心密檐八方园锥形砖石结构。台基为须弥座,高1.7米,每边长4.4米,通高30.7米。塔身为八角形,…详情 ▷
宜宾五粮液酒厂现存明代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简称酒窖),分布在该厂城区车间“顺字组”和“东风组”内。“顺字组”工场,在宜宾市长春街70号,是原“利川永”糟坊旧址。现有窖27口,按西南——东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作列(西北面)顺数第7、8、9三窖为明代酒窖,窖…详情 ▷
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之际。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公元1098年,大诗人黄庭坚,因获罪朝廷被贬为培州别架,安置在今天重庆市的黔江地区。黄庭坚到宜宾后常到天柱山下游乐,留连这…详情 ▷
宜宾真武山,邻近翠屏山,因山上有真武大帝庙而得名,真武山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山宋名仙侣山,明代已有真武山、师来山等名称。明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征讨都掌人时,托词真武祖师助其师,乃在山上增建真武祠,后又续建不少庙宇,至清代共有建筑20…详情 ▷
张玉清和朱成之烈士墓在沐川县烈士陵园,沐川县烈士陵园建于1989年,坐落在沐川县城西南狮子山,占地14.5亩。1935年1月,原中共嘉定中心县委委员赵启民(分管)化名张啸涛直接领导马边河一带的农动。2月23日,凤村乡天宝山的农民首先举行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工作转…详情 ▷
杨泗庙:位于渠成村二组,初建于明代,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坐北向南,两层建筑,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7平方米,现存正殿、大殿。正殿面阔4柱3间18.15米,进深6柱5间12.05米,通高9.5米,为穿斗抬梁木构架,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在厢房戏楼遗…详情 ▷
宁氏宗祠:位于和平街68号,建于清代。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85平方米,建筑面积398平方米。青石台基高1米,总面阔16米、进深24.91米。抬梁穿斗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正厅前的天井两侧有马头墙。建筑梁柱为桢楠名木,柱径40厘米。正厅檐口塑戏剧人物数幅。…详情 ▷
峨眉山古建筑群(峨眉山市)1.报国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圣积铜钟保护范围:钟亭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伏虎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3.清音阁保护范围…详情 ▷
离堆(市中区)乌尤离堆与凌云山相对,相距500米,总面积265亩。每逢夏季,大渡河、青衣江水奔流而下,与岷江水在凌云山下汇合,至百米之外的乌尤离堆,主流顺岷江主河道而下,支流则从麻浩入分洪道,绕过乌尤山后在马鞍山再汇入岷江。乌尤离堆又名“乌尤山”。相传,乐山离堆为…详情 ▷
峨眉山市烈士陵园占地28亩,由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墙和烈士墓区四部分组成。烈士陵园于2013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烈士陵园现有烈士墓160个,安葬烈士136位。纪念墙由三组雕塑组成。选取峨眉历史长河中三个重大政治事件为内容创作而成。第一组《党的艰苦斗…详情 ▷
大庙飞来殿坐落于四川省峨眉县城北2公里的飞来岗上,是中国古代道教建筑。飞来殿俗称“大庙”,始建年代无考,重修于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名天齐五行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元泰定元年(1324年)始告落成,改名东岳庙。明万历三年(1575年)始供佛像。此后…详情 ▷
杨公阙建于东汉晚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西邻响堂坝北临甘江河。杨公阙(以阙基为准)东延5米,南延5米,西延6米,北延30米围墙以内为保护范围,围墙外周边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双阙东南约300米处突起的平台高地曾经发掘出汉砖、古陶、石避邪、铜铁…详情 ▷
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坐落于四川省峨嵋县城西南的峨眉山上。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约7公里,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另三处为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因为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而得名。峨眉山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雄伟、…详情 ▷
五马坪原名铁丁山,1955年建管教队,1966年建成五马坪监狱。距县城约20公里,占地46000多亩,海拔在6801300米左右。境内阳光普照、雨水充沛、古树参天、灌木丛生、矿藏丰富、仙景迷人。主要景点有山峰如刀尖的尖刀石,有可远眺群山、静观峨眉的望峨亭等。…详情 ▷
牛仙寺摩崖造像集中在白龙村四组的山岭间,范围南北长约150米,宽约100米,山崖高约20米。据夹江县八十年代文物古迹普查时统计,整个摩崖造像的佛像群落共计有254龛,刻像达3400余尊,其数量现在成为了夹江县境内造像龛数最多、佛像尊数最多的石雕刻佛像艺术群落。牛仙…详情 ▷
三江白塔位于井研县城南13公里处的三江镇东头小山丘上。塔为密檐式砖木结构,塔身为须弥座四方形,通高28米,共13层。塔底地边长5.8米,逐层递减,微向内收。底层内高4米,向上逐层递减。塔内梯道盘旋,可以至第10层。每层四面均有假窗,有一通光方孔,有斗拱装饰,所有青…详情 ▷
犍为县同兴乡境内的桫椤湖是马边河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自犍为县坛罐窑水电站建成后,由于大坝的拦截,高峡出平湖,造就了这里二十五平方公里的独特景致。再加上景区内生长着许多与恐龙同时代的珍稀树木——桫椤树,桫椤湖因此而得名。桫椤湖一百五十公顷的水面与宽广的陆地景区相连,…详情 ▷
犍为贞节牌坊,位犍为文庙旁边,是由基础、立柱、额枋、字牌和檐顶等五个部分构成。旧时,牌坊的形制和规格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一般是以立柱多少来划分,如两柱一间坊为最小,四柱三间坊为中等,六柱五间坊为最大,即柱成偶数,间成奇数增减,牌坊大体可分为“冲天式”和“屋宇式”两种…详情 ▷
杨宗祠位于冠英镇岷江西岸约500米的民居群中,始建于清代乾隆12年,因杨始人中进士而建立。该祠西北向东南,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风水极佳。据传,此地为中国密教第六代祖师柳本尊的所在地,方志云:“天池院有观音化柳本尊,门前有一进,曾剜一眼舍于井中,俗人目盲,取水洗立即…详情 ▷
沙湾城外大渡河一带河心,有70多个河心洲坝星罗棋布,100多个河岔纵横如网。河心洲坝上,或绿树成荫,或凉风习习,或青瓦红墙,或芦苇簇簇。一块块绿洲像一颗颗翡翠镶嵌在大渡河上,又如一片片漂不去的六月荷叶,形成极具观赏价值的水上大观园。…详情 ▷
瓷佛为明代烧制,仪容庄重,体态丰满。此像通高为二点四米,在明代瓷像上,称得上是比较少见的珍品。该像身高一点七四米,盘膝间的宽度为零点九四米,胸宽零点八三米,头部长零点三八米。整体比例适当,俨如真人。自腿至肩,有小佛十五排,大小相同,均为座式,每排小佛数量各异。其座…详情 ▷
十方普贤圣像是金顶的中心。端凝祥和的普贤端坐在大象和莲花座台上,四方云雾飘浮缭绕。当太阳的霞光照在佛像的宝顶上时,无数的祥光瑞气从金佛上反射出来,为云海镶上瑰丽的金边。十方普贤圣像为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代表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总重量达660吨,由…详情 ▷
峨眉山博物馆座落于报国寺凤景区的凤凰湖畔,后有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的圣积晚钟,环境优雅,掩映于苍翠丛林之中。峨眉山博物馆占地2万多平方米,展厅面积4千平方米,气势巍峨,古朴大方。展厅由两大类六个厅组成,即影视厅、地质厅、生物厅、历史文化厅、佛教艺术厅和古书画厅。其中…详情 ▷
牛心寺后有药王洞,传为孙思邈隐丹之处。牛心寺在清音阁后,牛心岭山腰,海拔高度958米。牛心寺原名延福院,唐慧通禅师改名卧云寺。宋代继业三藏法师重建,后几经改建,现存大雄殿、观音殿、厢房和斋堂。牛心寺深居密林,环境幽静,昔日高僧多来该寺居修,研习经书。清乾隆以前,为…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