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彤寺坐落于河北省南宫市西郊华北最大的人工湖群英湖畔,与万亩省级湿地保护区相毗邻。东汉初年,佛法东来,第一批御准传法的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南宫亲自主持修建了普彤寺、普彤塔,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佛塔,南宫也因此成为中原佛教文化的发源地。“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华经冠科卷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红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明成化十四年(1487年)故城被洪水淹没,县城迁至今址。当时故寺被毁,仅留一塔。塔始建於东汉永平十年(67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为我国现存最早创建的佛塔。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普彤寺塔碑文记载,如今的寺院,是南宫市1992年重建而成的。主持这次恢复和重建的是一位在中国佛教界声名远播的人物——弘川法师。1984年8月,弘川法师冲破种种阻挠,毅然从台湾经香港飞赴祖国大陆,被原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誉为“中国第一爱国僧人”。改革开放后,人们尊佛、敬佛热情得到充分释放…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