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渡槽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宁光、山景、许高,时代为1974年。横溪渡槽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卢家桥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卢家桥村,时代为民国。卢家桥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窦村水系及四方井位于江宁区麒麟镇窦村,时代为清代。窦村水系及四方井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湖熟镇,位于南京中华门东南26公里处,属江宁县。湖熟镇文化遗址分布在秦淮河两岸的高地上。1951年,南京博物院在此发现古遗址10余处,同时试掘老鼠墩和前岗两处。前岗是江苏境内最早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遗物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下层文化相同。老鼠墩为相当中原商周时代的青铜文化遗址,这类遗址,以后在宁镇丘陵地区陆续发现了200余处。由于湖熟镇是宁镇地区这一类型遗址的首次发现和发掘的地点,所以考古界就将这种相当中原商周时代具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文化,命名为“湖熟文化”。生产工具以小型长条形石锛和半月形石刀为主,石斧较少,还有青铜小刀和箭头等。陶器质地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晚期几何印纹陶增多,主要器形有鬲、甗、鼎、盆、罐。…详情 ▷
上坊孙吴墓又称上坊东吴大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现已并入东山街道)中下村一个名为“孙家坟”的小土岗南麓,前对青龙山,背依黄龙山,于2005年12月22日出土,墓主身份推断为高等级贵族或是孙吴宗室。上坊孙吴墓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发掘前,墓葬的大部分封土、前室顶部及墓坑、墓道、排水沟上部填土已遭施工破坏。上坊孙吴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孙吴墓葬,其规模远远超过朱然墓及其旁的朱然家族墓,超过湖北鄂州发现的墓主推定为孙吴宗室的鄂城钢铁厂孙将军墓及鄂钢饮料厂一号墓,甚至超过了被发掘者推定为吴景帝孙休定陵的马鞍山宋山大墓。2013年南京上坊孙吴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点将台遗址,位于江宁县汤山乡西岗村南侧,遗址范围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面积3000平方米,高出周围地面2.5米左右。1972年发现,1973年江苏省第二期文博干部训练班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3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2.5米左右。分上、中、下三层堆积。下文化层的遗存,石制生产工具多经磨光,以锛为主,还有斧、刀、戈、镞等,陶器有甗、鼎、豆、罐、杯、瓮、簋、盘、钵、尊和三足盘。纹饰多见篮纹、绳纹、方格纹纹,并出现胎壁很薄的磨光黑陶;素面束腰羊乳袋足甗、三足匜以及石锛为主的生产工具是带地域特点的器物,也有部分器物受豫东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诸文化因素的影响,可能是龙山文化中的一个地方类型,也有认为由于它自有特色,可以单独命名为“点将台文化”。遗址的中层和上层分别属于宁镇地区的湖熟文化早、晚期遗存。早期主要器形有厚胎缸、研磨盆、饕餮纹簋、圆圈纹瓿、梯格纹盆、钵形豆等,时代约当中原商代。晚期主要器形有鬲、甗、罐、豆、簋、瓿等,既有地方特色的半月形石刀、菱形石镞、素面弧档袋豆鬲、密布指捺印痕的甗;又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双翼青铜镞、敞口厚唇簋、长方形实耳陶…详情 ▷
徐绍桢墓位于江宁区麒麟门外小白龙山,时代为1937年。徐绍桢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由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墓,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洪保墓地处祖堂山南麓三阶台地的最上层,空间较为局促。因此,在最初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墓园保护区的面积只有1300平方米。根据专家论证会的建议,新方案中墓园的规划面积有所“扩容”,同时保留了墓穴原有中轴作为墓园的空间轴线,尽可能维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间感。洪保墓园利用所处台地的高低落差,设计出三层“观光台”——从下至上依次是入口广场、墓道入口平台和观览平台,形成不同空间层次的游览空间。底层的入口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观众可沿台阶登上二层的墓道入口平台,在此可以欣赏到墓道入口和墓葬前室的券顶结构;再往上就来到一个环形的观览平台,观众可以围着墓葬走上一圈,居高临下地将整个墓葬结构尽收眼底。和很多文物遗址不同的是,洪保墓园的墓葬核心区没有用墙体或围栏封得严严实实,从顶部到前后室都采用了开放式设计,便于观众参观游览。记者在设计方案上看到,墓葬区的建筑设计以“天圆地方”为理念:观览平台上方将架设一个圆形的轻钢玻璃架,象征中国传统…详情 ▷
云台山烈士陵园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云台山东南脚下的官塘山坡,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是江宁区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内埋葬着87位(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铭牌上写65位)牺牲的新四军抗日烈士。每年都有大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前来此凭吊祭扫。纪念塔碑高16.5米、宽5.4米,塔身正面雕刻着“云台山抗日烈士永垂不朽”贴金大字,塔前有宽敞的大理石平台,平台之下有烈士陵园三门大牌坊(宽15.8米、高8米)。陵园内建有陈列馆。馆内布局抗日铁军、挺进东南、江宁烽火、浩气长存、深切缅怀等五个篇章,展示了江宁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英勇人物和事迹。巍巍云台山,位于横山西北、江宁区西南,西北依江宁街道陆郎桥,东南为横溪镇,距南京主城36公里。云台山东麓,巍然屹立着云台山抗日烈土墓,该墓园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墓内安放着新四军二支队三团营长邱立生、政治教导员王荣春等65位烈士遗骸。高达16米的纪念塔上红星闪耀,碑文为:云台山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和陵墓周围种植青松翠柏,庄严肃穆。云台山烈士墓和山上的每一寸土石,都见证了云台山烈士们当年浴血奋战的悲壮历…详情 ▷
尤列墓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小白龙山,时代为民国。尤列墓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李瑞清,字仲麟,又称“梅庵”,别号清道人。是我国晚清著名书法家,又是字画鉴赏家。辛亥革命后离开南京,隐姓埋名,遁居沪上,黄冠舒服,自号“清道人”。晚年在沪滨以卖字鬻画为生。由于他在书法艺术的源流探讨上,有不少独特见解,因而声名大噪,求其书画者络绎不绝,拜题学艺者接踵而至,连日本书法界名人也多渡海谋求他的书画,他和当时我国另一位书法家曾熙(农髯)齐名,深得著名书法家吴昌硕的赞赏,已故书法家胡小石、国画大师张大千均为其得意门生。他的代表作之一《松石牡丹灵芝图》深为艺术界所推崇,也得到吴昌硕称赞,并写有《清道人画松歌》,说他的画是“手披作画捻苍然,气象崛疆撑南山”,点出了李瑞清书画艺术上独树一帜的特色。1920年8月初,李瑞清因中风逝世,享年54岁,其墓葬于南京南郊牛首山东麓今雪梅岭东侧。墓座北南向,墓冢高1.3米,为块石和混凝土砌筑,坟圹周长约20米,远看呈马蹄状,墓侧生长有十多株女贞子和高大乔木,苍翠挺拔。目前墓园经整修已恢复旧观,苍山翠色掩映其间,雅致质朴,周围是农舍人家,山村水郭,环境十分幽静。同时在牛首山宏觉寺塔东侧雪梅岭罗汉泉(一名感应泉)旁建玉梅庵,以志纪念…详情 ▷
南唐钦陵和顺陵墓在江宁县东善乡祖堂山南,距南京(中华门)23公里,为南唐烈祖李昪与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和中主李璟与皇后钟氏合葬的顺陵。钦陵偏西9度,顺陵偏东5度,两陵相距50米,均座北朝南。现地面已无建筑遗存。钦陵规模较大,陵墓上部为一圆形土墩,高约5米,直径30米。墓门外有石灰粉饰的八字砖墙,中为拱形墓门,表面涂朱。墓室分前、中、后三个主室,系仿地面木结构房屋式样,在壁面上砌出柱、梁、斗拱等,平面呈长方形。前、中两室为砖结构穹窿顶,东西各有砖砌侧室间;后室墓穴为石结构叠涩顶,东西各有石砌侧室3间,主侧室三进13间,互有券门贯通。墓道全长21.48米,宽10.45米。前室南北长4.5米,东西宽3.85米,高4.3米,四壁正中各辟券门一,室的四角和券门两侧分别隐出八角形方形倚柱五根,柱上施以一斗三升式斗拱,拱承托柱顶枋。所有倚柱、斗拱、立枋等均饰莲花、牡丹和卷草等图案,室顶为四壁起券合拱结构,地面用平砖横列平铺而成。中室长4.56米,宽4.45米,北壁门楣上有双龙戏珠浮雕,门两侧浮雕守门两武士。建筑形制与前室相似,中、后室之间有长2.9米、宽3米、高2.…详情 ▷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晨光村沙石岗,时代为近代。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南京首个国际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包括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和子汇洲五个岛屿以及长江水域和两岸滩涂地,总面积为58.6平方千米。其中,新济洲面积为9.5平方千米,号称“长江江苏第一洲”。新济洲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五个功能区新济洲位于长江南京段,属于江中一岛,具体在长江三桥上游16公里,是南京市仅次于八卦洲、江心洲的第三大江中岛屿。由于新济洲的存在,长江南京段江水被一分为二,形成北汊、南汊二股水道。2011年,新济洲湿地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地处江苏省长江段最上游,主要包括长江低水位时的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和子汇洲范围。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666.8公顷。根据规划,湿地公园将建设五个功能区,其中湿地保护保育区1755.4公顷,湿地恢复重建区261.3公顷,科普宣教展示区65.5公顷,合理利用示范区574.8公顷,综合管理服务区9.8公顷。湿地公园以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以长江湿地、数个永久性沙洲与季…详情 ▷
新四军一支队指挥部旧址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横山社区上庄村,时代为民国。新四军一支队指挥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昝庙遗址,位于江宁县陶吴乡昝庙村,距南京中华门约50公里,是一处突出地面的台形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为大、小两个土墩,呈东西向不规则长条形。1975年和1979年,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两次试掘,发掘面积135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5米,包含新石器时代和湖熟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堆积较薄,有夹砂红陶,泥质黑皮陶等,未见硬陶。器形有陶鼎等。石器发现甚多,磨制不甚精细。还发现了4座墓葬,墓南北向,无圹,随葬品1—6件不等,有石锛、陶鼎、玉璜等,器物特征体现了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特点。湖熟文化遗存堆积较厚,可分早晚两期,早期有半袋式圆锥形足鬲、宽扁形足鼎和甗等,以素面为主,硬陶数量较少。晚期陶器有夹砂、泥质、硬陶三大类,夹砂陶以红色为主,泥质陶以灰黑色为多;器形主要有鼎、罐、盆、钵、豆等;纹饰有绳纹、梯格纹、方格纹、回纹、雷纹等数种,硬陶纹道压印较深。石器数量较多,有石锛、半月形双孔石刀、柳叶形或宽扁三角形石镞等。还发现骨镞和双翼式铜镞等。…详情 ▷
安基山水库渡槽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塘村,时代为1974年。安基山水库渡槽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侵华日军骑兵训练基地司令部旧址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双龙街60号气象学院内,时代为民国。侵华日军骑兵训练基地司令部旧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呈村社区,原为大地主于少璋的住宅,建于1913年,号称九十九间半。1938年新四军第二支队进横山,粟裕司令员及钟期光主任曾在此住过。1940年8月“横山事变”后,江(宁)、当(涂)、句(容)、溧(水)中心县委派员重返横山。1941年8月恢复横山县委,并成立横山县抗日政府,经常移动。1943年横山抗日民主政府指挥机关设在呈村,领导抗日。解放后作为革命纪念地加以保护,1982年8月13日被列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矿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东北3公里的南山下,南京九华山铜矿伏牛山矿区银孔山麓108工作面,距地表深40米。1974年发现,1987年夏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对该矿址进行了调查。该矿以采场为主,井巷为辅的采掘方式,作业程序先打竖井,然后开拓采场。现发现竖井10处,有垂直式,或略带弯曲,其口部形状一般正方形,边长约1米;发现巷道28条,有平巷和斜巷两种,口部形状多近似刀形,径.75~1.15米之间。层层叠压的井巷,用于运输和通风、排水。采场发现5个,一般空间300平方米,高米,上、下相叠,采场之间用梯形竖井串通,当时采用分段法螺旋道开采工艺,层次清晰,明显看出上、中、下三层工作面,并有大、中、小三段,大段长50~60米,中段12米左右,小段3.5米。此种巧妙地利用顶底板结构原理,分层采矿的方法,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开掘技术,而且必须对矿床成因理论有所认识。当时开采的工具主要为铁凿、铁锤,另有木钩、木质提升矿石的辘轳架和箩筐等。从矿场、井巷内发现的宜兴窑青瓷碗、灯盏看,其开采时期大约是唐代中叶。…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