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577页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577

全国景点导航
5A景区(303个)
4A景区(3896个)
3A景区(3765个)
世界文化遗产(199个)
红色景区(4320个)
爱国教育(2879个)
国防教育(246个)
科普教育(519个)
森林公园(517个)
风景名胜区(255个)
自然保护区(300个)
水利风景(841个)
湿地公园(828个)
地质公园(161个)
文物保护

西峰寺遗址位于祁门县闪里镇港上村,时代为唐清。西峰寺遗址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整个遗址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线外东南西北各50米相传唐光化三年(900),五台僧人清素飞锡杖卓立其颠,邑人郑传为建卓锡亭、西峰塔和寺院。吴王杨行密赐额“上元宝林禅院…详情 ▷

文物保护

位于鹿亭乡洞桥村,初建于清乾隆55年(1790),重修于光绪乙己年(1905)。系单孔石拱桥。全长7.30米。桥孔净跨14.10米,桥阔5.30米,两侧有石制望柱和栏板。桥孔两侧边墙上镌有寓意丰富的两副楹联,拱券采用纵联砌置法,体现出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整座桥梁飞…详情 ▷

文物保护

位于黄家埠镇回龙村。为清代民居建筑。整座宅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砖石门厅、石墙门、主楼,主楼两边各有翼楼。门厅为五开间,八字墙门。主楼为三开间,翼楼各分二开间。该宅的花格门窗和石窗的雕刻工艺精湛,图案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姚西地方风格。布局紧凑…详情 ▷

文物保护

南顺盛位于朗霞镇水阁周村。系周氏族人世居宅院。由砖雕门楼、主楼和东西翼楼构成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主楼分七开间,翼楼各分三开间。该宅最具价值之处在其精湛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特别是门楼两侧围墙所饰的砖制斗拱为我市仅见的一例,富有特色。此宅已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详情 ▷

文物保护

树滋堂位于四明山镇芦田村。建于清晚期。分前后两进,两边为厢楼,天井中有戏台一座。前楼为五开间,通面阔21.8米,通进深5.0米。后进为三开间,通面阔12.2米,通井深8.5米,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戏台周长为18.4米。后进明间全部采用石柱;次间除后檐柱…详情 ▷

文物保护

文昌阁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南山腰。初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系清同治元年(1862)倾圮后于光绪十九年(1893)由乡人集资重建,至今完整。文昌阁坐北朝南,重檐,东西两侧筑马头山墙,总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分三开间,通面阔8,45米,通进深…详情 ▷

文物保护

陈氏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位于三七市镇二六市村官桥自然村。陈氏故居的基本格局和风貌保持至今,规模较大,总占地面积264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前楼、后楼、后罩屋,东西两侧各有厢楼,前后楼各五开间,后罩屋七开间,厢楼各三开间…详情 ▷

文物保护

鲞架山遗址坐落在余姚市河姆渡遗址东北方向1.5公里处,向东约2公里越过姚江北岸的死明山余脉就进入宁波市辖区。遗址北靠海拔60米的葛山(其东段当地习称鲞架山),往南延伸至王其弄的一片狭长水稻田下。文化堆积依托的生土层海拔约在08米之间,因此遗址属低丘坡地型遗存。19…详情 ▷

文物保护

余姚出土的汉三老碑在金石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收藏在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内。而本市现尚存的保存最完整的最早的碑刻当属姜山庙方丈碑。该碑原在姜山庙内,庙被拆除后移至姚西佛教社内,现在牟山镇姜山村某一民居门前。姜山村背靠群峰,面临牟山湖,村内古木参天,真是风景这边独好…详情 ▷

文物保护

状元楼处于泗门镇阁老府内,据说是谢迁幼年读书处,为明代建筑。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年(1474),谢迁举乡试第一(解元),次年,又中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修撰,累迁左庶子。曾任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死后赠太傅,谥文正。他…详情 ▷

文物保护

据《光绪·余姚县志·典祀》记载,龙泉寺,东晋咸康二年(336)建,唐会昌二年(842)废,大中五年(851)重建,南宋建炎年间被毁。宋高宗因躲避金兵追踪,途经余姚,登龙泉山,赐金重建龙泉寺。元至元十三年(1276)又毁,元贞元年(1295)重建。当时的龙泉寺规模较…详情 ▷

文物保护

清晖佳气楼位于余姚镇武胜门路82号内,为明礼部侍郎倪宗正故居。取名于陶渊明“山气日夕佳”和谢康乐“山水含清晖”诗句。倪宗正,字本端,号小野。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官至武选员外郎,后调至广东南雄任知府。颇有政绩,死后赠学士,谥文忠。一生工诗善书,王阳明…详情 ▷

文物保护

朱舜水纪念堂位于龙泉山南麓,依山坡顺势而建。原为姚氏“老三房”宗祠,为清代建筑。朱舜水先生乃朱氏老三房支系后裔。头门向西,门前悬挂“朱舜水纪念堂”匾。里面是前后三进建筑,分别为门厅、正厅、后厅,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依次抬高。门厅为两层五开间楼房。明间楼下为正门,…详情 ▷

文物保护

关帝殿位于牟山镇王剡作村马家堰,东紧靠马家堰堰坝,西为衍和弄,北临马家堰河,河对岸即为上虞市。河边有颇具特色的马家堰街廊,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马家堰堰坝是余姚保持最完整的一座古堰。关帝殿坐东朝西,分前后两殿,前后殿通面阔均为19.45米,各分五间。前殿通进深…详情 ▷

文物保护

赵考古祠是余姚市一处著名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余姚镇笋行弄26号。是为纪念明初著名教育家、音韵学家赵谦,于明嘉靖年间而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初年重建。赵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撝谦,号考古先生,凤亭乡(今肖东镇)人。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术,留下著作300余…详情 ▷

文物保护

黄家墙门,即黄徵义住宅,位于余姚城内管家弄100号。黄徵义为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第五世孙,字仲治,号平敝。从小聪颖过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曾任从化知县,任满以病重告归,杜门不预外事。晚号鹤石山人,著有《鹤石山房诗稿》。黄徵…详情 ▷

文物保护

谏议坊位于余姚城南半霖的史家村内,南北紧临民宅。该坊坐南朝北,四柱三间,通面阔7.20米,明问阔2.50米,次间阔1.35米,方形石柱。石坊高5.70米,明间顶部额匾的北面横镌“谏议坊”三字,南面刻凿“济美”两大字;小额匾上刻有“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八字。石梁南北两…详情 ▷

文物保护

学士桥位于大隐镇里埠头村,是座石砌平板多孔梁桥,又是一种漫水桥。南北横跨于里埠头村与学士村之间的溪河上。桥宽.95米,全长70.3米,它不仅是余姚市最长的古桥,而且建筑风格独特,除两岸桥堍外,共有桥墩十三个,桥孔十四个,桥墩用规整的条石错缝砌叠,西端砌成分水尖,以…详情 ▷

文物保护

余姚鹿亭中村的仙圣庙戏台始建于南宋,几经毁坏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年至八年(1664~1669)重建,它是宁波地区现存戏台中年代最早、建筑技艺最精致的一座。仙圣庙戏台是仙圣庙的一部分。仙圣庙依山傍水,前有宁晓公路沿溪通过,后有庙后山环抱,座东北,前后两进,五开间…详情 ▷

文物保护

李家塔板桥位于鹿亭乡李家塔村,是一座石墩屋盖式板桥,它以结构独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江南雨水充足,气候多变,桥梁是江南水乡的道路纽带,也是水乡的特色,凉亭可让行人歇脚、避雨。李家塔板桥则在桥上建屋,集桥梁、凉亭于一体,给行人带来了极大便利。李家塔板桥全长27.7…详情 ▷

文物保护

位于姚北重镇临山的戚少保祠,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战功卓著的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侵扰我沿海州县,临山成为抗倭的前沿阵地。朝廷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抽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入浙参战。同年夏,任宁绍参将,浙东三卫(定海卫、观…详情 ▷

文物保护

“高风千古”石坊位于余姚市低塘镇黄清堰村。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浙江按察司使于重修严子陵先生祠、墓的同时,特重建“高风千古”石牌坊,以纪念汉代高士严子陵先生。严光(公元前37年—公元43年),字子陵,出生于姚北下河严家,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士。严子陵是…详情 ▷

文物保护

宰辅第位于余姚镇南河头保庆路,是明代大学士吕本(阁老)故居。吕本(1503一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早年曾拜谢丕、倪宗正为师。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二十七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大学校长)。次年廷推阁员,吕本被明世宗特选以少詹事的身份入内阁办事。二十…详情 ▷

文物保护

九缸岭窑址位于黄湖北部山坳中,水陆交通可以东西转运,南北群山又为制瓷提供充足的原料和燃料。窑址内有面积长20米、宽4米的瓷片堆积层,但厚度不明。废品堆积层西侧有高1米以上的缓坡,其土呈暗红色,由南至北逐渐与山体混为一色。九缸岭瓷片纹饰与战国印纹硬陶极其相似,器耳纹…详情 ▷

文物保护

东澄古文化遗址位于与河姆渡文化遗址隔姚江相望,距离仅二点五公里的河姆渡镇东澄村,处在姚江南岸仅五百米处。该遗址整体面积约在近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层厚度约八十公分左右。1979年,在该遗址采集到一些印纹硬陶之类的标本,及完整的印纹硬陶罐。1985年4月,由省考古所进行…详情 ▷

文物保护

马步龙窑址位于马步龙山南麓,西北可遥见牟山湖,东西两边是马步龙山主峰,正面250米范围内有一块三角环山的茶叶地。据山势观察窑床自南到北沿山坡延伸50米。瓷窑枕山面湖,既有制瓷所需的原料、燃料和水源。又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的水路运输,因此这里制窑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详情 ▷

文物保护

从龙山公园南大门拾级而上,进入“见贤思齐”月洞门,便可看见四座贤故里碑亭。这是后人为纪念汉代严子陵、明代王阳明、明清之际朱舜水、黄黎洲而立。严子陵碑和王阳明碑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5),朱舜水和黄黎洲碑均建于清末。碑亭均有亭额,子陵碑亭是“山高水长”,赞颂严子陵…详情 ▷

文物保护

羊额古道,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已有七百八十余年历史,一直为梁弄南通大岚之要道,有天梯之称。据载,孙氏九世孙孙德玉,曾为崇政殿侍讲,后因伤足,久治不愈,宁宗皇帝就特赐拐杖一根,不久就告病还乡。他与庆元德云和尚最为知交,因德云和尚主持杖锡寺,相距甚远,山道险阻,不便往来…详情 ▷

文物保护

下梅林庙是慈溪历史上抗击外寇入侵的重要纪念性建筑。明嘉靖年间,浙江沿海屡遭倭寇侵犯,龙山雁门一带受害尤甚。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宁绍参将衔率兵赴龙山城,会同阮鹗、俞大猷、卢镗等多次与倭寇在金家岙、雁门岭、王家团、邱家洋、龙山所一线鏖战,杀得倭寇闻风丧胆,立下了赫赫战功,…详情 ▷

文物保护

明洪武年间,闽浙沿海,倭患频仍。朱元璋命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在浙东沿海一带建卫设所,以强化海防军事要塞。三山所城与浙东其它军事设施一样,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军事斗争的产物。三山所即为今天的慈溪市城区浒山街道。光绪《余姚县志》载:“三山所在梅川一都之浒山,俗呼浒山城,…详情 ▷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共36108个/1204页,当前第【5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