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519
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岳飞亭,全称岳武穆遗像亭,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6号黄鹤楼景区东区岳飞广场。在蛇山中部顶端。1937年武汉的抗日群众团体,在原岳庙废墟中清出一通刻有岳飞半身遗像的明代石碑,即移此建亭供碑,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详情 ▷
神墩岗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北武汉市黄陂区蔡榨镇官河村桥头湾,属新石器、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88年12月25日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由大、小神墩岗,窑墩三部分组成,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台墩,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采集新石器时期陶片以…详情 ▷
金竹岭遗址是1982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金竹岭遗址位于邓家口镇搪江村西北约400米处,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约1.5米。金竹岭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砂褐鼎足陶片、泥质灰陶篮纹罐陶片、泥灰绳纹黑陶片等,经鉴定均为新石器时代文物。1982年12月25日,金…详情 ▷
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一带是近代时期英租界最为繁华的地区,汉口日清洋行旧址就坐落在两街交口处,是黄金地段中的黄金聚焦点。该建筑由汉口著名的建筑公司英商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1928年建成,钢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采用三段式构图。大楼在两街交口出另设以…详情 ▷
卓刀泉起于东汉末年公元208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北临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东倚伏虎山。寺庙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现存建筑大致为1916年重修。山门上刻有卓刀泉三字,进山门,为一四合院落。院落中央,为泉井;左右两厢为禅…详情 ▷
卓刀泉北临东湖风景区,东倚伏虎山。相传东汉末年,蜀将关羽驻兵于武昌伏虎山,因缺水,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正殿,供关羽塑像。卓刀泉寺以关公文化为主题。寺很小,传说关羽用刀在这挖了口井。卓刀泉寺距离虎泉很近,游玩后可以还去虎泉夜市吃饭,以小吃为主,若想吃点…详情 ▷
武汉防汛纪念碑位于武汉市汉口滨江公园内。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长江特大洪水,毛泽东题词祝贺。1969年,湖北省委、武汉市革命委员会为题词建碑。碑通高37米,碑基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它是解放后武汉人民第一次抗洪斗争的重要见证。(第五批)武汉防汛纪…详情 ▷
嵌雪楼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北端,双石桥畔净莲寺内,又名皈依堂。1988年11月,丽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嵌雪楼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二年,双石桥重建。净莲寺建于狮子山北麓山坡,前后两院相连,占地面积83…详情 ▷
梅宅位于周庄镇梅堰浜。民国年间,澄虚道院的陆道士所建,坐北朝南,现存前后三进,砖雕门楼二座,占地面积309平方米。梅宅现已改建为蚬江渔唱渔业馆,周庄“镇为泽国”,由于地处太湖东江、松江、娄江古三江流域,湖泊、河道、湿地多,渔业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详情 ▷
贞固堂又称沈体兰故居,系爱国教育家沈体兰先生幼年生活之处所。沈先生出生于周庄书香门第,有次他问父亲:“贞固堂的贞固是什么意思”他的父亲回答说“贞固就是坚贞不移,古书说得好,贞固足以干事。”贞固堂位于古镇太平桥堍,是一座高墙花窗、粉墙黛瓦的宅院式民居建筑,面街临河,…详情 ▷
陈三才宅位于锦溪镇下塘街的敦和里,建于清末。解放后,陈宅沿街建筑曾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吴县支行甪直营业所陈墓镇分理处。现存堂楼三座,建筑面积949.03平方米。2009年,陈三才宅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景福桥在正仪老街中段,跨渭塘河,原名中心桥、中津桥。“景福桥”济人方寸水源长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中,关于景福桥的记载。景福桥初为木桥,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里人朱光远改建为石桥,徐昂发曾为建桥作募疏。景福桥为东西走向,为花岗石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详情 ▷
冯元堂位于周庄镇南湖街,冯季文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冯宅坐西朝东,原前后共四进,现仅存居中的冯元堂。冯元堂占地面积523.8平方米,建筑面积422.3平方米。两侧为走马楼,与后进居室楼相连。屋为两坡硬山顶,侧有观音兜。1952年,冯元堂划归为周庄中心小学…详情 ▷
夏太昌位于锦溪镇上塘街南端,原为“夏太昌”绸布衣庄。建于清末,现存三进,沿街房屋仍出租为店铺,余已成民居,基本保留原有风貌。2009年,夏太昌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2005年5月,千灯镇南大街李宅辟为千灯馆。这是中国首家古灯博物馆,馆内藏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历朝历代古灯1133盏,均是北京人殷小林的私人藏品,全摆放在柜子与架子上,一眼扫过去,琳琅满目,美轮美奂。千灯馆(李宅)千灯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古灯馆”,这里展…详情 ▷
天孝德位于周庄镇城隍埭。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代改建。古宅坐西面东,前临南北市河,背接后港,是江南仅存的前厅双后堂建筑。1992年,周庄人王龙观在此创办天孝德民间收藏馆。全馆共七进,依次是八仙楼、响尾厅、左面拾宝堂、右面六一堂、五福平屋,回环龙厅、鹤厅、内堂楼、东西…详情 ▷
章宅又名章厅,位于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44号,坐北朝南。明末清初时期,章永廉在此开设米行,并济赈灾民,后扩建两大厅以及其他20余间房屋,后面一直至杨家潭。其重孙章腾龙,字觐韩、号箬溪,晚号绿天。早年应试不获,又入武行。后游历华南、华中多省,得益丰硕。晚年,集十年余岁…详情 ▷
姜里遗址位于张浦镇大市的姜里村。姜里的地名源于吴越年间(907960),秘书省秘书郎姜希业世居于此,并葬焉祖辄为唐朝扶阳郡王丰姜里及太公之名所自著欤。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昆山县政府曾派人前来挖掘地下藏物,起获金银器皿,文物宝藏无数,盛装二大车,移至县衙,文…详情 ▷
庙墩西遗址位于昆山玉山镇庙墩村西南,原名庙墩遗址。庙墩村因旧有集福庵古庙而得名,现整体搬迁中。遗址为一高出周边的土墩,四面环水,近正方形,南北、东西均长100米左右,最高处约5米。堆积层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堆积主要为宋元时期遗存,早期堆积为良渚文化遗存。2009年,…详情 ▷
勤丰遗址在巴城镇勤丰村的西巴城村。1986年春,村民开挖鱼塘时,发现表土中陶器碎片甚多,并在深层挖得椭圆形石器一件,扁平光滑,陶豆圈两件,交巴城文化站收藏。后来,服装厂陈乾元,又在该址挖得石犁、石钺、小光面石器、唐代瓦当、陶豆圈各一件,由当时的昆山县文管所收藏。…详情 ▷
徐公桥位于江苏苏州市花桥镇徐公桥村,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东西走向,跨于徐公浦上。桥长19.6米,宽2.90米,净跨7.10米,矢高3.96米,桥系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详情 ▷
稍里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张浦镇新龙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重修,道光元年(1821年)、咸丰十一年(1862年)重建。东西走向,跨于南塘河上。桥长74米,宽3.60米,矢高4.5米,由东往西,跨径分别为7.60米、9.80米、7.30米。桥…详情 ▷
全功桥位于江苏苏州市周庄镇北市街。俗称“北栅桥”。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东西走向,跨于北市河上。桥长24.1米,宽3.06米,净跨7.35米,矢高4.6米。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分节并列砌置。栏杆青砖砌,上压花岗石…详情 ▷
永福桥跨千灯镇北的千灯浦,原名启秀桥,俗称北大桥。始建于明天启年间,重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永福桥系石阶梯拱桥,桥高6米,宽5.1米,长38米。2004年,永福桥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种福桥,位于江苏苏州市,创建于明朝,桥长31米。东西走向,跨于尚书浦上。桥长31米,宽3.7米,净跨9.5米,矢高5.3米。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栏已失。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吴家桥是位于昆山市千灯镇的一座桥,桥长31.96米,宽4米,净跨9.3米,矢高5.8米。原名“三善桥”,始建于明初,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由木桥改建石桥,清康熙年间重修。东西走向,跨于尚书浦上。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保存完整。200…详情 ▷
戴宅位于中市西街贞丰桥畔,坐北朝南,三幢独立建筑沿街结贴相连,建于民国初年。三宅独立而建却又紧贴相连,成为一整体,每幢四进二厢房,共有大小房屋60余间,形成了前店有坊、下店上宅、深宅大院的水乡建筑格局。…详情 ▷
迮厅位于周庄古北市街。明崇祯年间,吴江望族迮文焕自莘塔迁居周庄后所建。据《迮氏家谱》记载:清道光年间,状元陆润庠曾在此启蒙。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二十日,陆润庠殿试夺魁后,欣喜地称迮厅为“大书房”。“迮厅”吴江望族迮文焕宅迮宅坐东朝西,原有前后五进,一进门厅…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