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385
鮦阳郡城址位于临泉县鮦城镇。【鮦阳】(—)古县名。汉置。因在鲖水之阳得名。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西北鮦城。东晋、北齐时曾废,旋复置,唐贞观初废。东汉末黄巾起义军曾与鲍鸿军大战于县境西南的葛陂。…详情 ▷
让台位于阜阳旧城东门处一里许,现市啤酒厂院内,系一高出地面2.8米的土台。据传夏秋楚庄王要在其辖境寝丘(今阜阳)建筑一座台观。千里左右运石,百里左右运土。劳民伤财,无补于世。群臣劝阻,庄王怒,连诛72家大臣,无人敢谏。这时,寝丘人诸御已和颜悦色劝说庄王,谏后,心有…详情 ▷
中共太和第一届县委旧址,又名“天主教堂—神父楼”,位于太和县城关镇天主教堂院内。由法籍传教士出资,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兴建,1927年11月,中共太和第一届县委在此成立。该建筑现占地面积25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瓦屋面。无论是建筑布局、形制,…详情 ▷
阜阳四九暴动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四九纪念馆)现有馆址面积5700平方米,展室面积300平方米,有展室三间,展柜10个,革命文物30余件。现保留有月牙池、干沟、方池等革命旧址。汉白玉革命纪念碑一处,台阶为四级九阶,寓意“四九”。现存革命先烈们亲手栽植的枣树一棵。展室…详情 ▷
刘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刘锜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详情 ▷
清真寺,位于界首市向阳居委会教门街东首,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创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富商李和斋重建。全寺占地面积近7亩,砖瓦结构,5层院落,宏伟壮观。大门上方悬黑底金字大匾,“清真古寺”4字。入门为一道长廊,两旁绿树成荫。二门内有“迎客松”巨…详情 ▷
大黄庙位于界首市大黄镇政府东200米处,始建于唐,历史悠久,影响广远,为纪念人祖爷伏羲氏所建。每年庙会期间,善男信女,人山人海,飞檐斗拱,香烟缭绕,煞是壮观。大黄庙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3亩,房屋30多间,目前正在进行伏羲文化园规划建…详情 ▷
古刹清凉寺因与明太祖有关而久负盛名。清凉寺位于颍上城南17.5公里,邱家湖北坡半岗镇南,寺庙占地5000平方米,周围清溪围绕,院内绿荫掩映,鼎盛时建于盘龙卧虎之地、丹凤朝阳之泽,有玉塔龙井,砖砌花墙,台阶高筑,院落深邃,现存泥金颜体楹联一副,桐邱鸣鹤、淮渚潜龙立于…详情 ▷
相传廻龙寺始建于唐末。修复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原名龙泉寺。因寺中有廻龙古洞(俗称“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为廻龙寺)。当时,该寺有地千余亩,建楼阁佛堂30余间。相传这里的能救人苦难,观音送子,无不灵验。又有历代高僧衣钵相传,致使数百年…详情 ▷
位于宋疃镇后周圩村东的奶奶山出产磨石,传说樊哙曾在此竖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杆石眼,故名“磨旗山”。1985年采集生铁1块,发现重修奶奶庙碑1块,刻“磨旗山旧有碧霞宫,后有菩萨明楼,前有阎君两厢,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灵官、华祖诸殿阁。又有朝阳二洞,洞中有玄…详情 ▷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司令部旧址(漳州一中新华楼)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芝山东南麓,芝山红楼东侧,这里现为漳州一中“新华楼”。上世纪30年代,原来是福建省省立龙溪中学“干之楼”,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砖楼。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教室,东西两端各设楼梯。1932年…详情 ▷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西坑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西北侧300米处,坐东北向西南,长6.8米,宽7米,面积47.6平方米。整体呈“凤”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个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阴刻游章华烈士、游仲…详情 ▷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详情 ▷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平路下山西侧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为0.6米,宽0.4米,墓两侧壁以方砖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竖式楷书“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时间1953…详情 ▷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乡钱团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水源乡钱团村北侧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东南,长8.5米,宽8米,面积68平方米。平面呈“凤字形”,墓缘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缘呈六柱五间五层式,正中嵌砂质岩石碑一块,行书…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