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281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分设左右两翼宗学,培养宗室弟子,右翼宗学即设于此。1913年蒙藏院在此开办蒙藏专门学校。1923年秋,李大钊、邓中夏等来校开展革命工作,1924年、奎壁、吉雅泰…详情 ▷
陆徵祥家族墓位于西城区百万庄路8号,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陆徵祥(18711949年)曾任驻荷、俄公使和外交总长。该墓座东南朝西北,立面仿古希腊神庙,墓室四壁镶嵌着北洋政府首要、各界名流如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溥仪、康有为等五十余人的题词石刻,弥足珍贵…详情 ▷
民国财政部印刷厂旧址位于宣武区白纸坊街南侧,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清朝度支部印刷局,后成为国民政府的财政部印刷厂。现保存较好的有二号门及钟楼,主工房大楼,三座西式小楼及水塔。信息来源:北京市文物局…详情 ▷
粮食店街第十旅馆位于宣武区粮食店街73号,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两层,面阔七间,平面呈日字型。其中有两个内天井,房间沿天井四周布置,四组楼梯设于厢楼山墙一侧,各楼前廊之间又加平顶围廊连接,形成跑马廊。该建筑做工精细、朴实规整。信息来源…详情 ▷
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四合院位于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53号,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由五进四合院组成,民国时曾为军阀徐世湘宅邸。广亮大门带八字影壁。第一进院保存有门房、倒座房等,其它几进院落均由正房、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所有建筑都由穿…详情 ▷
京华印书局位于宣武区虎坊桥北口,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船楼”,整个建筑像一艘轮船,平面呈三角形。采用当时很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以获得大跨度的工作空间,主要功能是印刷厂房。建筑外观的造形处理还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已很大程度地展示现代建筑的主要…详情 ▷
德寿堂药店位于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75号,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34年。地上两层,灰砖清水墙,木结构,立面为近代折中主义形式,用砖壁柱竖向划分间数,用横向砖线角砌出檐口,二层出外廊,顶部做一间穹顶钟楼。后院为围合式建筑。用有限的空间充分满足商业功能…详情 ▷
阜成门内大街93号四合院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93号,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是一座中型四合院。全院共三进,中院有正厅五间,建筑屋面由石板相叠而成,颇具特色,门窗均为砖砌拱券式,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全院建筑…详情 ▷
雪池冰窖位于西城区雪池胡同,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专供皇宫御用的冰窖,每年腊月从太液池、什刹海、筒子河及护城河中取冰贮存,供夏季使用。原有六个冰窖,现存两栋建筑,建筑面积497.50平方米,屋面为黄色琉璃瓦顶。信息来源:北京市文物局…详情 ▷
会贤堂位于西城区前海北沿18号,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八大堂之一,原为清光绪时礼部侍郎斌儒的宅第。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山东济南人在此开设会贤堂饭庄,当年这里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又因有戏台,也是唱堂会的地方。会贤堂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详情 ▷
浏阳会馆位于西城区北半截胡同41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占地1000多平方米,会馆坐西朝东,现存格局较完整。谭嗣同在戊戌变法时曾住在会馆主房的套间,自题为“莽苍苍斋”。浏阳会馆是北京典型的县级会馆。同时,作为清末为变法革新…详情 ▷
张自忠旧居位于西城区府右街丙27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宅为张自忠将军于1935年至1937年的住宅。张自忠旧居原有东、中、西三组院落,现中、西院基本保持原貌,现占地约4600平方米。张自忠将军是著名爱国军人,1940年牺牲于抗日前线,是抗日战场上牺…详情 ▷
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位于西城区兵马司胡同15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6年,为1913年成立的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合并后的办公研究场所。现存建筑包括南楼(图书馆楼)、西楼(办公楼)和北楼(沁园燃料研究室楼)。地质调查所为我国早期的地质科学研究机…详情 ▷
兆惠府第遗存位于西城区前井胡同3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兆惠(1708~1764),是乾隆时期著名将领,多次率兵平叛新疆0势力,对国家统一做出过贡献。划定疆界,明确了清代的西部边疆管辖区域。府第坐北朝南,现存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占地712平方米…详情 ▷
清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位于西城区陟山门街5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衙门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立,是清代对内务府官员的监察机构。衙署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1793平方米,现状保存完整,对研究清代衙署制度有重要的价值。…详情 ▷
清学部遗存位于西城区教育街1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革官制,新设学部,使用原镇国公全荣府。1912年民国北京政府沿用为教育部。1928年为国民党北平市党部,1943年在此建私立新华中学。建筑坐北朝南,原有东西二路。现存东路…详情 ▷
醇亲王府南府位于西城区鲍家街43号,宗帽胡同甲2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清高宗第五子荣纯亲王府第,咸丰九年(1859年)赐予清宣宗第七子奕譞。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封为醇亲王。同治十三年(1874年),奕譞次子载湉立为皇帝,年号光绪。因皇帝出…详情 ▷
广福观位于西城区烟袋斜街37号、(51号)、大石碑胡同6号、8号,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天顺三年(1459年)年建,名广福观,清代改名为孚佑宫,民国时复称广福观。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建筑经近期修复后较为完整,有山门、中殿和后殿,东路有部分建筑遗…详情 ▷
从北海东门出来左拐就是恭俭胡同,恭俭胡同五巷5号便是恭俭冰窖。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廷在京城共分四处设冰窖十八座,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统称“官窖”,特供宫廷和官府用冰。恭俭冰窖即为其中一处。冰窖坐西朝东,屋面为双勾连搭合瓦顶,半地下建筑,由城砖砌筑,墙厚一米左右,内…详情 ▷
北京康有为故居位于米市胡同43号。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至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都曾住在这里。康有为居住在北跨院的中间院子里。因当年有七棵树,所以又叫七树堂,七树堂西房3间为卧室,北房4间为书房,其中有一间像船…详情 ▷
护国寺金刚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东巷,是原护国寺仅存的部分建筑之一,另有无量殿、功德殿、菩萨殿、僧房、廊庑等。护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对应,曾是京都名刹。现存的金刚殿保存较好,为明清官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长11…详情 ▷
座落在北京市宣武区前门西河沿220号,它东与天安门广场相邻,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北面是著名的北京和平门烤鸭店,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纯木质结构的古戏楼。相传它是明代的古庙。清康熙年间,改建为戏楼。正乙祠戏楼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为:“完整的戏楼建筑”。其建筑…详情 ▷
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什刹海由前海(又名什刹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普经寺庙林立,素有“九庵一…详情 ▷
北京民国国会议场(旧址)在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57号。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明清两朝养象房旧地设谘议机关———资政院。辛亥革命后改为国会议场。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院在西,众议院在东。参议院设在清末法律学堂内,今为新华社印刷厂。众议院院址在原资政院,就是现在…详情 ▷
拈花寺在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明万历九年(1581)为西蜀僧徧融建,名千佛寺,千佛寺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千佛阁,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古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千佛大小一样,高4寸左右,故名千佛寺,大雄宝殿内有古铜罗汉像十…详情 ▷
昭显庙在西城区北长街71号。清雍正十年(1732)建。因祭拜雷神,俗名雷神庙。庙坐北朝南,外垣门东向。现存影壁及后殿,影壁长约22米,高约35米,厚约2米,建筑面积约154平方米。民国时期曾在这里建立北京教育会。1925年3月10日至4月15日在此召开了“国民会议…详情 ▷
西什库教堂旧址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今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1703年开堂;曾经长期作为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是目前北京最大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1984年西什库教堂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什库教堂,也称北堂…详情 ▷
福佑寺位于北长街北口路东。清顺治年间建,为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的避痘处。清雍正元年(1723)拟分给宝亲王(高宗弘历为皇子时封号)作为邸第,弘历并未迁入,登极后改为庙,名福佑寺。外垣门西向。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照壁(长185米)、东西牌楼二座(木制)、山门3间,前…详情 ▷
社稷坛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西北侧,与天安门东北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相对。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土地神和五谷神地方。这种布局是依照周代以来皇宫旧制设置的,即如《考工记》所记载的“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的布局。社稷坛的历史,可远溯到辽金时期,当时这里…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