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景点-P56
北社三嵕庙北社三嵕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三嵕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坐北朝南,东西宽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元、清。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详情 ▷
西青北大禹庙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西青北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1米,南北31米,占地6231平方米,其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大禹庙沿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献殿、正殿,两侧有夹屋、钟鼓楼、…详情 ▷
北社大禹庙北社大禹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村西北。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分布夹楼、东西厢房。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建于清代。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筒板…详情 ▷
北甘泉圣母庙北甘泉圣母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平顺县苗庄镇北甘泉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详情 ▷
崇教寺崇教寺(第二批省保)时代:宋地址:长治市北马西乡古驿村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原名庄楼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重建时赐额为荐福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重妆佛像,清康熙三十九年(17年)重修,乾隆三年(1739年)曾作过补葺。寺坐北朝南,占…详情 ▷
屯留玉皇庙景区玉皇庙,该庙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76)。庙分三进,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享亭、玉皇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11米,东西宽32米,计有殿宇楼亭11间,占地面积352平方米,是一所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在盘秀山顶居高临下,气势…详情 ▷
大云禅院在沁县城西13千米的郭村镇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邻,林木掩映。据碑碣与沁州志记载,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金大定十二年(118年)重修时买到空名院额一道,题名大云禅院。金崇庆元年(1212年)正式敕用。元明清时期屡有修葺。寺院坐北…详情 ▷
长治普照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西8公里的郭村镇开村村东。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阴,视野广阔,景色优美。据清雍正年间《杭州志》载,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间(8682)大修,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明万历年间(1573162…详情 ▷
南涅水石刻馆南涅水石刻馆又称“二郎山石刻馆”,位于沁县城南的二郎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在沁县城东北3公里的南涅水村出土各类石刻造像11余块,据石刻题记,为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1年)至北宋天圣九年(公元131年)历代积累的民间石刻艺术作品,比云岗石窟…详情 ▷
在潞城市东北22公里的凤凰山下,滔滔漳河水依山而去。漳河上有一座22孔大石桥,叫辛安桥。桥西紧靠着一处8多米高的土崖,崖上有个人工修筑的l米多高的石砌土台。台上是一座占地12平方米的古寺。寺的名字叫原起寺。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详情 ▷
在山西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仙堂山腰。四面环山,松柏苍翠,泉水蜿蜒寺侧,环境清静优美。寺址内外,五泉涌出,故又名五龙寺。创建年代不祥。相传某夜风寸雨大作,飞砂走石,林木倾坏,人呼马叫,翌日寺成,山门横额“仙堂”。明清两代屡有修葺,现存山门,东西配殿,三佛殿,禅院等,…详情 ▷
在山西沁县城东公里东郎村北侧。始建于晋,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中殿、后大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中殿历史较早,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出檐深远,翼角恽飞,殿顶单檐歇山式,举折平缓。梁架全部露明,四椽伏乳伏在金柱上搭交,结构规整,手法…详情 ▷
黎城城隍庙座落在县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该庙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25年)。城隍庙将门作楼,系三层重檐,故俗称三节楼。现存建筑主要有门楼和正殿。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属明代风格。台基呈长方形,长18米,宽12米台高235米。门楼正中横挂一匾,“群峰环翠”。屋顶形制为…详情 ▷
位于武乡县城北15公里处的楼则峪、石北、张村一带,其动物化石属三迭纪(开始于约23万年以前)二统以中国肯氏兽类为主的动物群化石。另外,武乡县全境有新第三纪以三趾马为主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在世界享有盛名。三趾马是马类进化中的一个分支,个体比现在的马小,每蹄均有三趾,现…详情 ▷
位于长治市壶关县南部的分水岭一带,是古代的一个墓群。亩墓中的文物古迹,为研究长治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1957年以来,市博物馆配合山西中文物部门对分水岭的占墓群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清理。现巳发掘清理春秋、战园、汉代及其以后的墓葬27多座,出土了大批石…详情 ▷
在山西长治县城南12公里西八义村内。创建于唐,宋、元、明各代均经重修。现存前殿为宋代遗构;后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风格;其余厢房配殿皆为明代重建。前殿台基高约1米,殿身宽广各各三间,六架椽,悬山式屋顶,出标甚长,约合次间之半。殿顶坡度平缓,檐头翼出较大,琉璃脊兽全…详情 ▷
法兴寺位于长治市长子县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81年)重建十二…详情 ▷
长治玉皇观(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长治县荫城镇长春村长春玉皇观位于荫城镇长春村内。坐北朝南,东西长314米、南北宽8815米,占地面积278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碑碣记载,明成化九年(1473)大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乾隆三十五年(…详情 ▷
看点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2余通,大多竖立于拜亭之内。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介绍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经过多次修…详情 ▷
看点大佛殿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东壁绘“维摩变相”佛教故事。扇面墙正面绘观音、大势至二菩萨。拱眼壁和阐额上保存有五代彩绘11平方米。殿内还保存有五代石香炉、宋代石经幢和石罗汉。大云寺在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详情 ▷
看点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可天下都城隍庙却建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此山独矗山头,威武壮观,庙前举起目,可望数百里之遥。介绍天下都城隍庙位于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大山——天紫岭上,坐北向南。为一座完整的单进四合院,坐北朝南。从山…详情 ▷
天台庵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7年)。天台庵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详情 ▷
看点登临老顶,近望市区景致尽收眼底;远望上党盆地一览无遗。在老顶东北峰,有一处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峦——狮峦。在天光浅黛的黎明攀此顶时,大有泰山观日之感。站在新顶观景楼远眺,可以欣赏到老顶的雄奇、玉皇顶的峻秀、奶奶顶的奇丽。老顶山位于长治城东北七公里处,又叫百谷山、五…详情 ▷
大河口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西周、东周、汉代地址:临汾市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大河口遗址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面积约8万平方米。大河口遗址位于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距县城约6公里,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该遗址经考古调查、勘探和局部发掘得确定…详情 ▷
陶寺北墓地时代:两周之际——战国地址: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北约5米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隶属于陶寺镇,在塔儿山以西。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8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目前已大体厘清陶寺北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状况。陶寺北墓地…详情 ▷
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时代:1942年地址:临汾市安泽县杜村乡小李村太岳巷1942年9月,太岳行署由沁源迁往安泽杜村小李村,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丽生在此主持工作,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当时薄一波同志经常来此主持工作。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胡服(刘少奇)曾在此做过有关“…详情 ▷
樊店关帝庙位于翼城县南唐乡樊店村中。寺庙坐北朝南,东西3586米,南北458米,占地面积1642平方米。据戏台脊檩下重修题记载,明弘治十八年(155年)创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庙内戏台和正殿为明代建筑,倒座房、山门为清代。樊店关帝庙一进院落,中轴线上…详情 ▷
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总面积12951公顷。汾河流经洪洞境内48公里,其中上游段漠河接霍州界28公里为中度治理和一般性治理,城区段7公里为深度治理,下游段接尧都界13公里为一般性治理。是一个加固河岸、解决交通、去污净水、生态绿化、改善环境的…详情 ▷
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下斗栱题有“至元二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字样。现存建筑献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正殿,正殿左右各有耳殿三间,东西两侧有配殿廊房等。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顶部灰筒板瓦铺盖,檐下斗栱为…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