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安徽省景点>第107页

安徽旅游景点-P107

安徽省景点导航
5A景区(12个)
4A景区(211个)
3A景区(66个)
世界文化遗产(4个)
红色景区(158个)
爱国教育(157个)
国防教育(5个)
科普教育(13个)
文化景点(254个)
文物景点(1866个)
森林公园(24个)
风景名胜区(13个)
自然保护区(11个)
水利风景(41个)
湿地公园(26个)
地质公园(9个)
2A景区(23个)
1A景区(9个)

进入广场可以看到,外形新颖的蚌埠会展中心、蚌埠大剧院、蚌埠科技图书馆等单体建筑如群星闪耀,各种城市雕塑、音乐喷泉、景观灯饰与绿化林带点缀其间。蚌埠会展中心是蚌埠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举办各种博览会、展示会、招商会等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从空中俯视,会展中心像一本承载大禹…详情 ▷

曹山位于蚌埠市东5公里、龙子河畔,与雪花山隔河相对。相传为三国时期曹操屯军之地,现为曹山烈士陵园。…详情 ▷

卞和洞又名“抱璞岩”、“抱玉岩”,相传为春秋楚人卞和的采玉之处。该洞为天然卵形巨石凌空横嵌、竖架危悬叠成,石型圆润、石表青黛,苔痕斑驳,洞内宽广如屋,岩壁有“青螺石帐”镌字,可容数十人,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为荆涂山胜景。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涧、凤凰池等多处胜…详情 ▷

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水相似,蕴含多种矿物质,表面张力极强,倾注于杯中,能高出杯面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币,非常奇特。泉名为郭沫若亲笔所题。白乳泉背依荆山,面临淮河,东和禹王庙隔河相望,西与卞和洞为邻。泉右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详情 ▷

雕塑的台基选址于全城最高处,这里地形凸起,高于四周地表,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平台东西长3米,南北宽2米,占地达6平方米。台基以青石垒成,高15米,四周镶以汉白玉栏杆,并饰以雕花图案。台四角安放了四尊楚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编钟。编钟以青石雕成,高2米,底座长宽均为…详情 ▷

古地下道,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城区地下,以城内大隅首为中心,呈十字形向东南西北延伸,全长约4米。相传为三国时期曹操运兵道,一说为宋元之际修建。发现于1938年,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三种形式,其中支道纵横交错,互相通联,工程巨大。地下道部分为砖结…详情 ▷

位于亳州市谯东镇,是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植物园2年兴建,占地22亩,中心区2亩。植物园集中药培养、种植、示范、科研、旅游为一体,是安徽省第一家药用植物园。园内现种植中药材2余种,与银杏、杜仲、倒槐、木瓜、山楂、茱萸等名贵药用树种相伴,形成了“四季花常在,步步景…详情 ▷

三国揽胜宫位于火车站西5米曹操宗族墓群附近,是安徽省第一家利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建设的人造旅游景点,也是全国旅游景点最大的仿汉代建筑群体,该宫占地4余亩,长12米,宽7米,建筑面积52平方米,其中一层古城堡高7米,二层魏武堂高19米,规模造型古朴典雅,雄伟壮观…详情 ▷

亳州八角台位于亳州市光明路与建安路交汇处西北侧,是魏武帝曹操为奖赏有功将士,大飨家乡父老而修筑的大飨台,因台上建有楼阁和八角亭,故称“八角台”,曹操当年曾在此台上与家乡兄弟歃血盟誓,又称拜交台。…详情 ▷

钓鱼台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钓鱼台村,遗址坐落在涡河北岸边,高出周围约25米,台面积25平方米,为古代聚落遗址,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对钓鱼台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通过试掘和采集,获得有石斧、石刀、石锛、骨…详情 ▷

朱公书院位于亳州市花戏楼东侧,紧邻岳飞庙,始建于康熙37年,是亳州人为纪念康熙年间亳州知州朱之琏的德政而修建的生祠,乾隆25年重修,现作为花戏楼的附属建筑向游人开放。朱公书院座北朝南,现存山门、过厅、后楼等建筑,为三进院落,甚为典雅。…详情 ▷

嵇山,在县城内东北隅,是一座小土山,四面环水。相传,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任魏中散大夫,因不满司马昭的专横,愤世嫉俗,又因仰慕庄子,曾隐居于此,以著书立说,灌园打铁度日,后被司马昭所害。山因人而得名,故称嵇山。后人为表达对嵇康的敬慕之情,于清乾隆三十一年…详情 ▷

蒙城紧靠涡河,旧时河上无桥,人们靠渡船往来于涡河之上。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洒向古渡,别有一番景色;岸边丛林上空归鸟盘旋,泊船栉比冒着炊烟,河水粼粼闪着金光,远处归帆点点,渡船往来荡起金波,其景宛若一幅动人的画面。清代蒙城知府田本沛有诗云:落日挂轻舟,山桑古渡游。烟波…详情 ▷

狼峰即小涧集以北的狼山,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葱郁,杂草丛生,怪石嶙岣,云雾缭绕,为周围九峰之首。因豺狼出没其间,经常酿成祸患,故名为“狼山”。后有一薛姓的白衣青年,精通武艺,非常骁勇,自愿上山扣狼为民除害。他上山后,一连七天七…详情 ▷

蒙城县城东南隅,有条与环城河相通连的南北向水沟,名曰“冷涧”。清澈见底,流水叮咚。若雨过天晴,常有彩虹呈现于冷涧上空。并倒影水中,映托湿润、静洁的大地景物,格外赏心悦目。传说有一童养媳,在冰天雪地里常到冷涧破冰洗衣。手裂滴血,染红流水,化作一道彩虹,童养媳便登上彩…详情 ▷

在县城东门外,有一孔庙,占地八百平方米。建有圣人殿和前殿、后殿及东西廊房数十间。房顶五色琉璃瓦,周围红色砖墙;大门前有座“状元”桥,桥西侧凿一水井,名曰“圣井”。井水甘甜爽口,井上筑一凉亭,亭立碑镌刻“圣井甘泉”四个大字。四周苍松翠柏,绿树含烟,映托五彩庙宇,幽静…详情 ▷

蒙城古城,名胜甚多,四牌楼便是其中之一。四牌楼,建在黉宫前青云街南端和苍龙巷交叉处,高三层。那时楼房不多,显得非常雄伟。据《蒙城县政书》(民国十三(1924)年铅印本)记载,这座四牌楼为清末时建,“工未竣而清已亡”,兵荒马乱,未得完成。民国二(1913)年,汪箎莅…详情 ▷

要说唤鸡楼,先要说嵇山。据传说,嵇山本名鸡山。山上有一只仙鸡。每天拂晓,仙鸡在山上高声啼鸣,唤醒熟睡的人们。这山得了仙气,也就越来越高大。如果长高到站在山顶能看到涡河之北的石山,鸡得了“食”,蒙城就会出状元,出真龙天子。后来,不知哪位皇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派一位高人…详情 ▷

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记载:土山在县北十里,五丈,周一里六十步。土多石少,故呼为土山。而据传说,土山本名梁山。山虽不大,但山上的石材很好,可作栋梁。而且石头裸露于外,山上的土并不多。后来山上的土为什么多了呢这事与“金头御史”何惟儆有关。有一年,北京城大建宫殿,打…详情 ▷

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记载,枣木桥在城东南九十里,系东南界。南接凤台,东接怀远,三县地界相接。立有碑,民间称之为找母桥。相传,有二夫妇都快到四十岁时才生下一子名叫朱山。朱家男耕女织,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恩爱,儿子聪明可爱,一家人的小日子也算是其乐融融。朱山刚满三…详情 ▷

现在的蒙城县地图上,找不到永定河,却可以找到潘沟。潘沟在王集村,北通淝河,南通涡河,全长约3里,是蒙城县东部的一条大沟。它就是本文要说的永定河。据县志记载,蒙城县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6年)曾连续9年发大水,特别是光绪三十二年水灾最为严重…详情 ▷

夕牛望月桥,就是县志所载的西桥。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载:“西桥,在城西门外,即县八景之一西桥夜月处。康熙初年,玉隍庙道士孙宗玉重修。”康熙初年是1662年。既然说是重修,可知此桥创建是在此前。具体时间已无从查考。这座桥解放后还有,已经破损不堪,但仍可通行。老县…详情 ▷

龙窟也称龙窝。据说在太公(吕望)集南,离城2里。它是一个地泉,深不见底,有龙蛰居其中。如果掘开泉口就会下雨,掩上泉口,雨就停止,非常灵验。清代乾隆十五年(175年)夏五月,蒙城大旱,连月无雨,土地裂口,禾苗枯干,官民焦急万分。这时有人说了龙窟的事,说是:“很久以前…详情 ▷

在蒙城县境内,涡河两岸曾有着闻名遐迩的张氏两花园。城东三十里涡河北岸,与双涧集隔河相望的张花园,占地三十亩,规模较大,通称“大花园”,又名“张氏别墅”。花园的主人名叫张士彦,字秀斋,世居蒙城,曾任镇江府丹徒县令。相传,清末民初,盗贼四起,世道不平。张士彦辞官归里,…详情 ▷

据明、清《蒙城县志》载,蒙城旧有土城,开南、北、西三门。东面因涡水环绕,故未立门。明正德六年(1511)改筑砖城,增开东门及小北门(因这段涡河逐渐往东北改道),并在城墙外面开挖护城河,城内开挖内城河,以泄积水。然而内外城河的蓄水量毕竟有限,由于不通涡河,遇到大水之…详情 ▷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涡河东渡口的景象和沿河风光,至今记忆犹新。从蒙城北大街到北城门,那古老的城门瓮圈里,阴森森的,发黑的墙壁上,往往贴有官府的告示,天长日久,墙上便残留着一层厚厚的发霉的痕迹,因无人刷洗,发出了酸味。出了城门,便是东西向的顺河街,沿街是一家接一家的饭…详情 ▷

白云庵曾经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古刹,遗址现位于我县范集乡戴园村西田庄东南直沟东岸。据《蒙城县志》记载:该庙是古坛城(北冡故城)的东门。民间传说从前有个刘氏姑娘嫁给戴姓人家为妻,婚后不久夫亡,守节不再醮。娘家为她建白云庵,让她出家为尼,因戴姓是当地名门望族,有18个庄,…详情 ▷

蒙城风月亭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当时“漆园诗社”诗友们从事诗文活动的场所。漆园诗社成立于民国十年(1921年),是本县组织较早的文学团体。当时蒙城城乡各地文人、学者中诗歌爱好者有近百人参加。诗社召集人杨景崧(名春峰)是本县百年老店“存仁堂药号”的店主…详情 ▷

蒙城老人皆知县西门内有一条南北街,名“三星街”其街名的来历,却鲜为人知。清嘉庆十九年(1814),我县著名指画家苏廷煜(曾任巢县教谕,后升江宁府教授),以年老告退,返里闲居马头街苏家巷(即今三星街),赋诗作画。其绘画作品,笔法苍古。最著指画,为世人所珍爱。晚期画作…详情 ▷

县钟鼓楼北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东接东环路,西接北大街,名叫三报司街。这条小街的西头有一个“三报司”。“三报司”是一座小庙。“报”是因果报应,古人迷信,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要报。”“司”是主持。“三”是三个人。“三报司”是为主持…详情 ▷

安徽省景点共3484个/117页,当前第【107】页
安徽省相关内容
安徽省地名介绍
安徽省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