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景点-P169
“迷魂阵”村位于阳谷县城东北6公里处。是一对奇特的小村。南村叫大迷魂阵,北村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而小迷魂阵村大。小迷魂阵,一直保持着奇特的建筑格局,村庄的布局不是平面展开的,而是呈新月形,两条主要街道按弧形由东北而向西南,斜斜曲曲,无固定的方向,斜度不一,定…详情 ▷
海慧寺,位于阳谷县城东50华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据寺碑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所建,至今仍坚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亩,由刘公祠、海慧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原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现存81间。海慧寺作为寺院建筑,结构完整严谨。沿其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和前…详情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冯官屯镇望鲁店东村。鲁仲连,冯官屯镇望鲁店村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教育家,善为人排忧解难,不为仕途金钱所动。据记载,原鲁仲连祠建于清代,始建年份不详,因年久失修而毁。20世纪80年代,村民要求重修,乡村自筹部分资金,国家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茌…详情 ▷
净居寺碑在张营乡北孟村。据本村人讲,过去村南有一座古寺遗址,文革中本村人从遗址上拉了几块碑修了坑嘴子,其中一块是净居寺碑。净居寺,据《博平县志》记载:“县城西北二十五里净居寺”,碑的头刻着“重修佛殿碑记”六个正楷大字,碑文系小楷书写体,内容主要记载了净居寺的地理位…详情 ▷
王曰高墓在信发街道北八里庄村西南半里处。整个墓地占地十余亩,遍植松柏等树。王曰高(~1678)字登儒,号北山。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自幼聪敏,7岁能文,10岁执父丧如成人,清顺治3年中举人,165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工科右给事中,1663年到江南主考,慧眼识才,…详情 ▷
韩屯镇大碾李村正北、罗屯村有鲁义姑祠。鲁义姑,刘向《烈女传》称“鲁义姑姊”,为传统二十四孝人物之一。《说苑》、解缙《古今烈女传》等也有关于鲁义姑的记载,内容大同小异。在鲁西地区,鲁义姑是一个挺有名的人物。她义举退敌的传说,流传甚广。关汉卿的《蝴蝶梦》曾有云:“我若…详情 ▷
教场铺遗址位于山东省茌平县城南20公里乐平铺镇教场铺村西南高地上。相传战同齐孟尝君曾在此设主练兵场而得名。遗址土山称金牛山,古称茌山,秦在山下平地设茌平县(今茌平县南)。从2000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聊城市文物局联合进行了4次发…详情 ▷
牡丘遗址即台子高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乡台子高村西南200米处。《一统志》记载:“春秋僖公十五年,公会齐侯、宋侯、陈侯、魏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遗址为一台地,高出地面约2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56米,面积3584平方米。整个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内涵…详情 ▷
尚庄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城西南1.5公里的尚庄村东20米处隆起的土岗上,相传古时在此建有能人寺、红门寺。1975年秋与翌年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揭露面积约750平方米,出土汉代、商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较完整的遗物四、五百件。该遗址为研究…详情 ▷
仓颉墓位于山东省东阿县铜城办事处王宗汤村东南1·5公里处。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编的《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东阿县旧治,即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清《东阿县志·古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墓前有…详情 ▷
东阿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境内,依托黄河堤防、引黄干渠及配套水工程而建。景区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面积为10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20平方公里。景区以黄河沿岸独特的地貌和沿黄防护林等自然景观为基础,有机融合黄河文化和地方历史人文景观,突出展示…详情 ▷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位于山东省东阿县县城西郊,由东阿县政府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现为国家级级景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东阿县“十二五”重点民生规划项目,为“到山东不得不去100个旅游景点”“山东省旅游摄影基地”。景区占地200多亩,以展示…详情 ▷
冠县清真古寺位于冠县旧城西街路南,是全县诸清真寺中较早、较大的一座。该寺始建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今已近600年中间几经重修,方成现状。全寺占地14亩,建有大殿30间,讲堂、对厅、水房等28间。大殿宏伟壮观,古朴肃穆,整体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兼有楹联匾额…详情 ▷
阳平故郡东古城遗址文物。出县城沿329省道向西10公里,卫河东岸,便是冠县第一古城——东古城。东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冠氏邑即在此处,汉为馆陶县治,南北朝时为阳平郡,后又改毛州。因卫河傍城而过,历史上为漕运码头,曾经一度繁华。东古城遗址位于东古城村,南北长15…详情 ▷
太子墓有二:一在县城南3公里谷子头村,一在谷子头南1公里的史村。据县志记载:在战国时期,齐魏间爆发了著名的“马陵之战”,魏太子申以庞涓为将,挥师迎敌,结果中齐师孙膑奇计,败于马陵道,庞涓死,太子申被俘,杀于冠氏,身、首分葬两处,埋头之处,有村名“孤子头”,葬身之处…详情 ▷
冉子墓位于冠县县城西北9公里高王段村东。冉子名雍,字仲弓,春秋鲁国人,是孔子优秀弟子中著名的“十二哲”之一。东汉大儒郑玄认为:“孔子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可见,冉子是儒家经典《论语》的主要辑录人。历代王朝均尊崇冉子的德行与学识,而加以追封:唐…详情 ▷
时代:宋萧城遗址位于冠县北馆陶镇东南萧城村又名驻马城、歇马城。目前古城址遗迹尚存点将台、箭楼、城门楼、磨盘洞、烽火台、饮马井及萧太后杀降斩俘的“万人坑”遗址等是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评价说萧城“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详情 ▷
兴国寺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塔为仿木楼阁式建筑,外以青…详情 ▷
莒县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革命,在整个革命战争中有3549人献出了宝贵生命。莒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9月,1945年5月建成,是省级和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省级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抗战时期山东境…详情 ▷
时代:周至汉位于莱芜市辛庄镇赵泉村,俗称“围子”。北临汶河,地势平坦。牟,周代小国。《春秋》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路史·国名纪》:“牟,子国,楚灭之,为附庸。”汉置牟县,《汉书·地理志》:“泰山郡牟县,故牟国也。”东汉、晋、宋、…详情 ▷
郯国故城位于山东省郯城县北郊的高地上。《通志·氏族略》云“郯氏,祁姓,子爵,或言赢胜,少昊之后。”一曰己姓。《左传》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载“秋郯子来朝”昭公问“少白皋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答以“我高祖少白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详情 ▷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详情 ▷
清真寺,阿拉伯称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临清俗称“礼拜寺”。临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现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东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所见到的北寺位于元代会通河与卫河交汇处,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此时正是临清最兴旺的时期,临清由县治升为州治。寺内碑刻记…详情 ▷
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300米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合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详情 ▷
位于广饶县城内西北隅,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院内。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因而又称“南宋大殿”。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原有三义堂、春秋阁等建筑,已废圮。今存正殿三间,为南宋原构,颇为珍贵。1965年前,原址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76米,有春秋阁、三义堂、…详情 ▷
竹林寺是胶东半岛唯一具有民族风格特色,香火旺盛的名胜古刹,曾经历代复修,明清两代重修,并有乾隆皇帝碑文记载。十年使之变为废墟,现今重建的竹林寺不仅保有历史记载的圣名美景,还扩大了规模,整个寺院具有皇家风格,雄伟壮观。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详情 ▷
时代:春秋至汉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始于夏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详情 ▷
万印楼为陈介祺故居,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原陈介祺故居规模颇大,现仅存东楼及两座大厅,但仍可看出故居风貌和建筑格调。这座东楼即闻名海内外的万印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印楼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收藏过陈介祺的周、秦、汉三代印玺…详情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声远楼的大规模维修工程已全部结束。沧桑古楼焕然一新声远楼位于济宁市中区铁塔寺街中段,楼内悬挂一口巨型铁钟,撞击铁钟,响彻全城,声远10余里,故名“声远楼”。声远楼始建于北宋中叶。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题“声远楼”匾额一方,悬在二层檐下正前…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