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树(县级)1933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所辖部队进入蓬安发动群众闹革命,建立了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相传有一天红军战士下山买米归来,将抬米的一根黄桷树桠插在庙侧,之后遂长成一棵大树,人们怀念红军,将其称之为“红军树”。…详情 ▷
运山故城遗址(县级)运山又名“燕山”,也称“披衣山”,距县城约3公里。山顶有天生池,淳泉清洌,终年不竭。古时,山上建城,人呼“天生城”。山麓西北有蓬(安)南(充)公路通过,东有清溪河向西流入嘉陵江,运山故城就坐落在这峰峦起伏、玉带缠绕的燕山上。南宋理宗淳佑三年(1243),四川制置余玠为御蒙军入侵,于长江、嘉陵江沿岸选择地势险峻的山岭依山筑城,当时之蓬州和相如县遂分别从蓬池坝、陵江镇(今锦屏镇)移治运山而成为抗元的重要据点。惜于元至元十五年(1279)毁于兵燹,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运山故城的城垣、街坊、寺宇宫观早已坍圮无存,唯剩下三道城墙残断和两通古碑是故城的历史见证。古碑其一是“南宋移治碑”,其二是“宋宝佑纪功碑”。…详情 ▷
大深南海位于县境南部国道318线附近的大深南海,距县城30余公里,是50年代人工筑坝形成的中型水库,是蓬安最大的水利设施和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游览大深南海,首先投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水库大坝和别致的雕塑栏杆,坝高38米,长219米。坝外坡上题写的“大深南海”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雪白的栏杆上,栩栩如生的金鱼、海豚图案点缀其间,大门似两个倒置的海螺,别有韵味。往里去是水库管理部门所在地和供游客休息娱乐的宾馆。从大坝边荡舟,沿湖优美的大自然景色尽收眼底。沿湖山麓,怪石嶙峋,微波拍岸;碧水幽幽,波光闪烁。绿色的山坡上,牧童扬鞭,逍遥悠闲;茂密的丛林中,田舍错落,炊烟袅袅;蔚蓝的天幕上,白云如丝,大雁南归。山是座落在水上的岛,岛是飘浮在水上的山,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分不清是山的倒影还是龙王的宫殿。南海上最美的是皇冠岛,又名帽尔梁,形似浮水彩帽。岛上柑桔满园,秋季树上黄橙橙的果实压弯枝条。柏树、青杠、桃竹、芦苇依山傍水,景象迷人。别致的欧式建筑“迎宾楼”金碧辉煌,亭台水榭古朴典雅,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格外惹眼,让游人享尽异域风情,仿佛置身于人间仙景,世外桃园。…详情 ▷
乔家嘴遗址(东周—汉)(县级)位于蓬安县睦坝乡六村七社、八村八社东嘉陵江右岸一级台阶上,北接土地哨,南接草草寺山梁,西有一冲沟(金河沟)横穿将遗址分为两部份。…详情 ▷
梳毛凼遗址(汉代)(县级)位于蓬安县锦屏镇(即相如故城)四村一社东600米处,该地俗称“窖场坝”,遗址坐落在嘉陵江右岸一级台址上,北有一小冲沟,南接玉皇庙,牛坊沟呈西北东南走向横穿遗址西南部。…详情 ▷
鲜店字库塔(县级)字库塔位于县城北25公里的鲜店乡双柏树村,修建于清同治二年二月(1863)塔呈六边形共五层底层边宽0.74米通高5.5米均为石料建成塔心内空上小下大成园锥形直通塔刹第二层有梯形开口供当地乡民焚烧废纸之用。…详情 ▷
方广庙(县级)位于蓬安县方广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单进四合院布局,由山门、正殿和左右厢房几部份组成。…详情 ▷
“苏轼笔法”碑(县级)“苏轼笔法”碑在蓬安县城银汉南65公里的来苏寨上。碑成矩形,通高1.15米,宽0.6米,厚0.2米碑眉横刻“苏轼笔法”四个10公分的楷书字,碑面中刻“洗墨池”,左刻“万充周四得备”,右刻“一元妙合八音纯”十七个楷书大字。据《蓬安县志》记载,“苏轼笔法”碑是北宋学士苏轼来游朱凤山半载又寓居蓬州山寺而立。…详情 ▷
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巴蜀第一名人”司马相如就诞生在嘉陵第一桑梓这座美丽的千年古城里。嘉陵第一桑梓是国家4级旅游区,汇集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千古浪漫爱情圣地、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展示台、嘉陵江农耕文明等五大品牌资源,被专家学者誉为“最浪漫的休闲家园”。整个旅游区以蜿蜒美丽的嘉陵江为轴线,沿江两岸规划了20余平方公里,分为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三段即:嘉陵江大桥至相如客运中心港的核心段,相如客运中心港至马回电站生态奇观段,马回电站至中坝村的新农村田园风光段。四功能片即:嘉陵江码头古镇观光休闲片、浪漫家园漫滩生态观光休闲片、水上观光游乐片、新农村参观游览片。十三区包含以司马相如故宅为县治的相如故城、为纪念周敦颐而命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周子古镇、龙角山、凤凰山、慕蔺山、嘉陵江村(相如里、文君里)、嘉陵江畔4000多亩的原生态漫滩湿地、2座2000余亩的江心绿洲太阳岛、月亮岛、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之一的中坝村和沿江的4座名山等十三个景区。…详情 ▷
金天寺(县级)原名金山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重建于康熙六十年。据寺前记事碑载,此地自宋起就有当地乡民进行佛事活动,后由何氏族人倡议捐资修建了该寺。原为双进四合院布局,现后院及正殿保存完好,素面石质台基,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屋架,正殿面阔5间21米,进深8.5米。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屋顶为悬山式。…详情 ▷
大玉皇庙(县级)大玉皇庙始建于清代,具体年代不详,但从建筑风格和手法上看,根据寺内清嘉庆二十年(1815)、道光十五年、咸丰九年的几块重修功德碑的记载,应为清康熙年间所建,建筑面积272平方米。…详情 ▷
周口何家墓(县级)位于今相如镇干寨子村,为何姓族人先祖合葬墓。共有八座石室墓葬,1—8并列在一直线上,墓首为三重檐楼台式仿木结构。修建于清同治年间,系长方形墓制,墓长5米,高5.4米,总宽13米。其碑文、楹联上的文字清晰可见,墓眉上的故事造像保存十分完好。…详情 ▷
新园桥亭子(廊桥)(县级)位于蓬安县新园乡山脚岩村南200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系木板平桥廊房,为单檐悬山式脊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桥长26.4米,宽3.2米高6.9米,保存完好,该桥建成以来不但是通衢要道,同时也是平时当地乡民聚集聊天和夏季纳凉的处所。…详情 ▷
红豆村国家级旅游景区位于蓬安县正源镇西侧,距南充城区26公里、蓬安县城30公里。该村历史悠久,有古寺、元代石刻、明代墓室、王家大院、清代筑路碑、贞节牌坊、红豆古树等。景区内建有红豆山、爱情谷、爱情湖、爱情广场、月老祠、月老崖、爱情天梯等景观景点,打造了游客中心、停车场、商业广场及颐养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2018年12月,红豆村景区通过南充市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验收,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景区内目前已建成南充首座高空5玻璃吊桥,全长320米,垂直高度280米,工程造价2000多万元。桥面铺设高承载量、高透光度的特殊玻璃,桥面局部区域设置了5特效,游客踩上去会有炸裂之声、破碎之感,效果逼真。正源镇红豆村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旅游基础条件较好。为进一步改善该村基础条件、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打造又一乡村旅游亮点,蓬安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成立了红豆村新村建设指挥部,牵头指导该村相关建设工作。招引蓬安藉著名企业家王云投资并撬动民间资本投资,在该村成立南充爱情谷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民俗大院、爱情广场、元宝山观景亭、花海观…详情 ▷
河祖寺(县级)原名河舒佛寺,位于县城南5公里的河舒镇境内。据民国《蓬安县志》记载,河舒场原在此北一里许龙凤坝,曰龙凤场。河舒旧为猪市,康熙中于此建河舒佛寺后,乾隆四十二年从龙凤坝迁入现址。始建于清康熙中期的河舒佛寺,后遭损毁。据大殿题记,现存建筑为乾隆二十年重修,单进四合院布局,正殿面阔5间16米,进深7米,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整个寺庙建筑面积为680平方米。…详情 ▷
鲜店红军标语(县级)一九三三年中国工农红军进军来到蓬安创建革命根据地为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刻了许多石刻标语和印了很多油印宣传品。刻字清晰可见,犹如新刻。…详情 ▷
千佛岩摩崖造像(县级)千佛岩摩崖造像位于蓬安县城东南35公里的罗家镇千佛寨上造像始凿于唐代,宋、明、元、清亦有增加。千佛龛高5.5米宽4.2米,大小造像1125尊每个造像高11公分宽7公分慈光普照龛高2米宽3米深1.3米距地表0.8米龛内刻文珠、观音、普贤像三尊造像,檐式龛顶檐上雕有二龙戏珠孔雀开屏等精美图像。…详情 ▷
盐店街红军标语(县级)盐店街在蓬安县城相如镇(原周口镇)内。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第九军进入周口镇,为了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激发群众的抗战热情,在周口镇盐店街的石门枋上和居民住房的石壁上钻刻了“武装拥护苏联”、“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等五幅标语。…详情 ▷
蓬安县花好月圆生态观光动物园位于蓬安县利溪镇,隶属于四川华中建设集团。本着扶贫开发的初衷,2014年4月,华中建设集团和四川省红标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利溪镇花房子村149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9户)组建蓬安花好月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以特色种养业为看点,以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该合作社规划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设计集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与生态性于一体,很快发展成为川内不多的有机种养殖、旅游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之一,成为农业高效、助农增收、脱贫攻坚的一面旗帜。现已建成鸵鸟场、野猪散场、孔雀场,水上拓展训练场、梅花鹿场,爬行动物馆、水簇馆和珍稀动物展销馆,目前有老虎、狮子、羊驼、斑马,长颈鹿、猴子、驼鸟、孔雀、梅花鹿、牦牛、马鹿、白黇鹿、七彩山鸡、大雁、天鹅、袋鼠、鳄鱼、骆驼、狐狸、猪獾、红隼、猫头鹰、灰鹤、鹦鹉等一百多个动物品种。…详情 ▷
鲁公石(县级)鲁公即颜鲁公,字真卿(709—785),唐代累官至监察卿史著名书法家曾在四川作过官775年在蓬州作过长史。鲁公石相传为颜鲁公于唐上元中二年贬刑部尚书为蓬州长史的遗物。…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