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北25公里石桥村北。根据寺内碑刻和历史文献的记载鄂城寺塔始建于隋代。在鄂城寺旧址中轴线上,现存的清代建筑山门、前殿、中殿各三间,两侧有东西廊房各三间,均为清代硬山建筑。寺内寺西侧门两边还有宋代元符二年雕刻的石狮一对,雕工精湛,形象生动。寺内还有明清碑碣多方。宋代鄂城寺塔重新修葺为七层仿楼阁式砖塔。第四至七级是解放后的仿楼阁式建筑,塔底层西面有券门可通塔心室,门上嵌一石碑,塔心室亦为六边形。塔体逐层收减高度及边长,整个塔身略呈抛物线形,第二层六面壁上各嵌砖雕佛像8尊,塔顶已毁。建筑雄伟,造型俊秀。鄂城寺塔的建筑形式及结构、遗物都保留了宋代的原貌,是研究宋代砖结构建筑的重要实例。2006年5月,鄂城寺作为宋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情 ▷
十里庙遗址位于七里园乡大屯村东北。商周。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发掘。共清理商代房基一座,灰坑10个,墓葬7座。清理周代灰坑2个,水井一口。还清理汉墓2座,宋墓3座。出土陶器有罐、大口尊、豆和陶范残片。铜器有双翼形镞、觚、弓形器。石器有斧凿刀锛铲等。骨器有针、簪、镞等。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到十里庙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该遗址文化内涵至少可分为先商、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详情 ▷
南屯遗址位于英庄镇南屯村四组民居东1000米,俗名“瓦片台”,地势东高西低,北邻老河沟,南屯至张其营公路从遗址中部穿过,公路北侧宽约300米左右,南侧约250米左右。东部边沿道去李园公路西侧,西部到南屯村中部,面积约30万40万2。地表散落有较多汉代时期砖块、瓦片(筒瓦、板瓦等)。从断崖能清晰看到文化层的堆积,文化层的堆积厚度约为12左右。堆积较为丰富。从标本看有盆、罐等。…详情 ▷
安众城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西南青华镇东部7公里的杨关寺村一带。早在汉代就设安众城,属南阳郡。1994南阳撤地设市后属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管辖。城址原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由于破坏,现仅存杨官寺村南一块地方。遗址文化层厚1.52.6米,地表及断崖处暴露出灰坑和大量陶片,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器型有筒瓦,板瓦,罐,盆等。…详情 ▷
靳岗教堂位于南阳市西北郊区,东与独山、白河相望,南与312国道、北京大道相接,西与兰营水库相濒,北与紫山、磨山相邻,属紫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一道岗丘(跨紫峰、靳岗、黄岗、麒麟岗和卧龙岗)的一岗。磨山与紫山的白河支流平行南下,索绕与靳岗左右,景色怡人、空气清新;因地势崇高,岗上教堂等西式建筑,在远出遥遥可见;远眺之,山水相依,松柏苍翠;近看之,古垣环绕,殿堂错落;身临其境,心荡神怡,可谓南阳宗教文化及建筑文化方面一颗金光烁烁的明珠。靳岗教堂在河南省天主教历史发展中举足轻重。天主教传入中国,为时颇早;天主教传入河南则在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到清朝嘉庆年间,河南境内若干处己有教友。公元1843年河南天主教教友己有两千余人;教廷方面,遂令河南省的教务脱离南京,自行独立。1844年正式成立河南教区,任命安巴都为首任主教,由靳岗向河南全省发展教务,派遣传教人员,主教府即设于南阳城西北郊的靳岗。鼎盛时期曾一度号称中国四大教区之一现为天主教南阳教区的主教座堂。现今的靳岗堂区在国家宗教政策下发展良好,教堂占地面积约有三万平方米,房屋约四百余间,设有养老院,残婴院…详情 ▷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南部的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少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祭祀。元代地方官多次整修武侯祠。元仁宗时,南阳卧龙岗古建筑命名为武侯祠。明清时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今日武侯祠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结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地理位置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详情 ▷
张衡博物馆位于南阳市北郊二十公里的石桥镇,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张衡的诞辰和长眠之地,是一座有关张衡的文献收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观光旅游的专题性博物馆。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人(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曾任尚书、河间相等职,是我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在地震、天文、文学、数字、地理、机械制造、艺术等方面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以其崇高的精神,光辉的业绩,杰出的成就,高尚的品格而名垂青史,为世人景仰,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州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测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著有《二京赋》、《南都赋》、…详情 ▷
淯阳城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大胡营村。年代为汉。2016年1月22日淯阳城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英庄遗址位于英庄镇后英庄村北,新石器时代,面积约2.25平方米,文化城厚1.4米。地表散存有陶片,其中有圆锥形鼎足、罐、壶、盆等陶器残片和石斧、是一处仰韶文化遗址。…详情 ▷
新集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周地址: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新集村…详情 ▷
南阳月季博览园占地面积1000亩。现在拥有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藤本月季、食用玫瑰、切花月季八大系列1200多个精优品种,有红、黄、粉、橙等10个色系是南阳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园内建成基因品种园30亩,引进精优月季、玫瑰、蔷薇1200余种10万余株;建成古桩、树状月季园50亩,种植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桩月季3000余株、树状月季1万余株;建成温室大棚2万余平米,达到每年培育100万盆月季的规模。另建设有天桥、生态餐厅、向阳广场、百果园、百鸟园、小松山、杜鹃山、九龙阵、儿童乐园等10多个小景点,是近郊一个精品旅游亮点。目前,月季博览园在国内花卉行业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南阳月季文化节期间,博览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各级领导一致好评。景区地址:南阳市孔明路北端乘车路线:公交15、24路车;自驾游:市区——孔明路北端…详情 ▷
九女冢汉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按皋镇姜元村,始建汉代,2006年6月8日,九女冢汉墓入选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情 ▷
三里营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三里营村,始建于新石器时代,2006年6月8日,三里营遗址入选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情 ▷
三李营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三里营村东北约450米处。遗址面积约75000平方米,遗址曾发现有红烧土房基,红烧土块中有清晰的麦草和谷壳印痕,主要有石器,骨器,陶器等。其中石制品有通体磨光的石斧,石凿,等。骨器有锥,鹿角等。陶器种类较多,主要有纺轮,鼎,壶,罐。陶片上饰有同心圆印文,刻划纹,绳纹。附加锥纹,彩陶等。时代属新石器,商周至汉代。…详情 ▷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一般高出地面约30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发掘时,发现房基础3处,不同时期的房屋10间,有的独成一室,有的两间相通,以隔墙分开,室中间有烧灶。另发现墓葬57座,大多数为仰身直肢葬。随葬陶器有鼎、钵、壶、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环、纺轮,骨器有针、锥、簪、镞、匕及猪、牛、鹿骨等。陶器以泥质红陶、灰陶为主,黑陶次之,器表多素面,有少量彩衣,还出土一件罕见的独玉铲。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南阳汉画馆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业性博物馆,她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始建于1935年10月,当时的馆舍位于南阳民众教育馆内(今卧龙区广播站后院)。馆藏汉画像石118块。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罗震撰写了“南阳汉画馆创修记”碑文。解放后,随着大量散存画像石被发现和收集,空间狭小的馆舍已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画像石。于是,汉画馆于1958年被搬迁到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的武侯祠景区内。二次修建的馆舍展厅面积扩大到900余平方米,共收藏画像石500余块。郭沫若先生为新馆题写了“汉画馆”门额。七十年代中期,汉画像石的馆藏量由原先的500余石猛增至1000余石,展馆容量再次趋于饱和。1976年,开始在原馆东北侧再次重建一座新馆舍,并于1979年竣工开馆。新馆展厅面积1700余平方米,展出画像石精品187块,馆藏画像石总量已达1500块。历史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南阳地方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南阳汉画像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参观、研…详情 ▷
小屯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安皋乡小屯村和大屯村之间。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现地表散落有较多的汉代陶片,多为泥质灰陶,器型有板瓦,筒瓦,罐,盆等。…详情 ▷
西鄂县故城遗址位于石桥镇西南,西汉时期。故城为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西北角城基高0.30米,东南角高0.300.80米。城内及周围有大量砖瓦片、陶片及铜镞等遗物。据文献推测,为汉淯阳县故城。…详情 ▷
潦河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西北隅,西汉时属安众城管辖。坐落在潦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现存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南北长320米,东西宽240米,文化层厚2。53.5米。遗址范围内散存大量的汉砖瓦和汉代陶片,同时发现有宋及以后的瓷片。遗址扰乱严重保存情况较差。…详情 ▷
西鄂遗址时代:汉地址: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