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应庙:创始年代不详,唐代重建,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静应庙是为礼奉紫虚元君魏华存而建。静应庙地处仙神河谷东岸台地,北高南低。东依紫金山麓,西临仙神河,南瞰山口“八一水库”,后望沐涧山大仙掌。静应庙座北面南,平面呈现长方形,建筑基本为对称布局,四周原有墙垣。庙通阔38米,进深288米。庙前约30米为“灵枋”,今存基石与夹杆石,基石雕长方须弥座,夹杆石为伏龙盘鼓,雕刻细腻,技艺精湛。山门名曰“端门”,为过庭式。过端门进入庙中,中有石铺甬道,在近百米的甬道上原有三道门,现存基础,由南向北依次为朝阳门、仪门、正阳门。两侧厢房,分别供奉各路真君全神。过正阳门两侧为东、西九间阁,向北30米左右为紫虚元君大殿及前卷棚。东九间阁供奉抬护鸾架功臣,西九间阁为两层,供奉十二金龙老母。…详情 ▷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省级科普基地,它位于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占地总面积为96平方公里。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比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古往今来,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唐明皇李隆基、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这里有雄奇险峻的紫金坛,更有天下一绝的白松岭。15600余株白鹤松姿态万千、风情万种、婀...地址:河南焦作市沁阳市北部紫陵镇神农山景区类型:国家公园峡谷森林山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天电话:039150360360391503646603915036258开放时间:7001800门票门票64人民币…详情 ▷
邓禹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为怀庆府旧治,原沁阳县)城西3公里王曲乡里村村东部,1982年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禹墓坐南面北,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原封土堆较大,有夯层。后逐渐削减,现存封土3~6米,南北长54米,东西宽46米,面积2484平方米(合3.67亩)。墓地原有天禄、辟邪。天禄早年被盗。辟邪青石雕造,高1.15米,长2.6米。为便于保护,1984年8月市沁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辟邪迁入博物馆“河内石苑”内保护。地下部分:地下有墓道长28米,墓室为小砖砌穹隆顶式。在26米长的轴线上,自北向南布列着方型、长方形的墓室5个,各室的面积分别为5.28、12.42、20.77、11.9、15.37平方米。最南端墓室内有一方形石棺,四边起槽。轴线两边分别有耳室、侧室,东侧三个,面积分别为5.67、5.28、9.24平方米,西侧四个,面积分别为8.75、6.6、8.1、5.55平方米各室高度不等,最高的达6米多。12个墓室间均有纵横交…详情 ▷
郗城遗址位于沁阳市区西南13公里柏香镇贺村西北。郗城始建于西周,沿用至汉代。据《水经注》记载:“济水又东南,迳絺(郗)城北”。郗城在筑城时因地制宜,东北角一段临潴龙河(济水)依水而建。经调查,城址平面呈不规则七边形,总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原城墙宽1416米,高25米不等,现仅存西北角一段,其它城墙深埋于地面之下。该城设东、西两个城门,且不对称。因未勘探发掘,城中建筑布局不详。但采集遗物丰富,且时代跨度较大,包含有龙山、商、周、春秋、战国、汉代等时期的文化遗物、遗存。郗城为周代豫西北著名的“十六邑”之一,而且延续时间长,它不仅对研究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及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古代城址考古和郗姓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详情 ▷
野王故城时代:东周地址:沁阳市老城区…详情 ▷
古羊肠坂道位于河南焦作沁阳市北25公里处,从海拔630米的山腰盘旋到海拔800多米的山巅,坂道全长900多米,北接山西省晋城市宛城村,南达沁阳常平村,为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古羊肠坂原名“羊肠坡”,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曲曲弯弯、形似羊肠,故名。羊肠畈道周代已有,春秋时为赵国重要的军事通道,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游说赵国,回辕野王,曾过羊肠坡。汉建安十一年冬,曹操北征叛将,路过此地,写下了描述军旅生活的著名诗篇《苦寒行》,诗中“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反映了当时“羊肠坂”的艰难曲折。至此以后,“羊肠坡”乃更名为“羊肠坂”。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详情 ▷
宋学义故居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2.5公里的王曲乡北孔村处,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学义故居建于20世纪60年代,坐南面北,两进院落,2001年,被公布为沁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详情 ▷
万善汤帝庙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年代为清。万善汤帝庙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田氏宗祠时代:清地址: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详情 ▷
沙滩园龙王庙,位于沁阳市北偏东九公里的西万镇沙滩园村东部。龙王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平面呈长方形。现存戏楼山门、关帝殿、孙真殿、过厅及龙王殿等建筑。龙王庙作为一处布局独特、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从建筑工艺上看,其石雕、木刻雕造手法细腻,柱础、斗拱、荷叶墩等构件造型优美、独具匠心,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沙滩园龙王庙于200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朱载堉纪念馆位于沁阳市北寺街薛街一号,为明清时期建造的四合院,原为明郑藩乐府旧址,这里曾是朱载堉居住过的郑藩乐府的一部分,馆内设四个展室,以文、图、物、雕塑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展现朱载堉的家世、生平、学术成就及在国内外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一生研究成果涉及音律学、数学、天文、计量、文学、舞学等多个领域,最伟大的贡献,是在中国律学史上首创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原理。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经盛赞我国历史上对人类文化史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其中就有朱载堉,他这样评价:“朱载堉首创的十二平均律,是被后来认定为国际通行的标准调音”。朱载堉一生刻苦求真,共完成《律学新说》、《算学新说》、《乐律全书》和《醒世词》等20多部立说巨著,中外学者尊崇他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百科全书式的哲人”。在今天,北京中华世纪坛文化环廊中,永久性矗立着40位中华文化名人铜像,就有朱载堉光辉的塑像。1990年,朱载堉纪念馆在原郑藩乐府旧址上大修后作为馆址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详情 ▷
沁阳药王庙木牌楼位于沁阳市老城区东北隅的合作街药王庙内。碑载:“庙创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峻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后增修四圣殿、对庭、潇洒阁、东禅院。药王庙建成后,成为各方药商祭拜药王、洽谈怀药贸易的中心。现仅存木牌楼和东西对庭。药王庙木牌楼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屹立于长10.5米、宽3.2米的台基上,为四柱三间牌楼式建筑。四根立柱一字形排列,每根立柱前后均有抱鼓石,正背两面的枋额华板均为透雕木刻。木刻内容有人物故事、锦禽花卉、祥龙瑞兽等。主题画面饰以贴金装饰,富丽堂皇,形成一条自然完美的艺术画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枋额雕饰上,正面凤在上、龙在下,背面龙在上、凤在下,有其一定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该牌楼吸收石枋的优点与古建筑顶饰相结合,更吸取前代牌楼的精华,使之风格一新,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精品。…详情 ▷
九渡寨位于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年代为清。九渡寨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在九渡村南、丹河峡谷西岸的马头峰顶部有一处寨堡,因为在九渡村,所以叫九渡寨又因为乡民传说杨六郎曾在此驻军打仗,所以又叫杨六郎寨又传说此寨建于宋代,所以又名宋寨。沿着马头峰东北坡下的青石台阶可以上到寨堡。九渡寨东南北三面为绝壁,西边寨墙外为山坡,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九渡寨是一座石砌寨堡,由石灰岩石块、白灰浆砌筑,呈长方形,东西长45米,南北宽12.7米,面积5715平方米。寨墙高7.9米,厚1.5米,上设巡道与垛隍。巡道外侧建防御墙体,高2米左右,防御墙上设有瞭望孔,或为射箭孔,呈拱券式,高0.85米,宽0.55米。在巡道外侧寨墙的墙体上设置有石雕龙头滴水。寨门开于西南面,正对坡道,出寨门下石砌台阶,是一处梯形小院,石造墙垣,南侧原有房屋4间,现仅存残垣断壁。寨门拱券式,宽0.9米,高2.3米,门内为两层石木结构营房。过寨门进入寨内,为长方形,二道门与寨门相对应,拱券式,高2.75米,宽1.3米,门上开直棂窗,过二道门,营房左侧设0.6米宽的石砌梯道,可登上…详情 ▷
木楼遗址位于沁阳市王召乡木楼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周。2016年1月22日木楼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原在沁阳县城西北20公里北范村兴福寺内,因寺已不存,1975年运至沁阳县博物馆内。经幢用青石雕刻,通高约4.10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幢座下部为圆覆莲基座,上部为八角形座面,每角雕一兽头,口衔圆环,环垂丝绸结扎的长帛,每角之间用璎赂相连,其上有覆莲两层,下为帷幔。幢身为八棱形,高1.43米,楷书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有“大唐开元十有八年”纪年,表明了雕刻年代。幢顶形似塔刹,分七层,分别雕刻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伎乐飞天、莲花等,其中七幅会乐飞天雕刻精美,姿态各异,形像逼真,神采飞动。该经幢是唐代的珍贵艺术品。…详情 ▷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军大将、天官副丞相林风翔,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奉天王之命,率兵北伐,准备直捣清廷老巢北京。大军行至汴梁(开封),由于汴梁早有准备,于是兵分两路,一路,率队东去,一路挥师西来。途经中牟、郑州、荥阳、汜水、巩县至洛河入黄河口处,抢船渡河,驻扎于温县黄河滩柳林中,五月二十六日攻入温县城,接着又进攻怀庆府城。虽经在籍乡宦李棠阶率众拦截,无奈太平军兵强将勇,马步兵连绵数十里,声势浩大,于六月初三将怀庆府城包围,指挥部设在水北关汤帝庙。怀庆府乃豫西北军事重镇,素称殷实之乡,又盛产火药,太平军志在必得。知府余炳焘、知县裘宝镛闻讯,赶忙修缮城垣,架实火炮,加强城防,城内居民惶惶不安,纷纷逃出城外。为稳定人心,官府将五龙口闸板提起,决广济、利仁等河,河水齐下,将城围住,人心稍定。忽闻大兵骤至,知府余炳焘吓得不敢上城,知县裘宝镛因家眷早已避兵于九道堰,借口出城探察敌情,企图逃跑,被人劝阻未能脱走,才不得不硬着头皮支撑。当时,城内严重缺粮,加之瘟疫流行,死亡甚多。太平军将五龙口闸板上好,并开渠挖河将水导去,随架设云梯,突击工程,破城指…详情 ▷
沁阳捏掌尧圣庙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北宋。此后历代屡有重修或修葺至民国年间逐渐衰败。现存有尧泉池、山门、拜殿、牛马王殿以及尧圣殿等。尧圣庙是尧河的发源地当地村民往往引尧河之水灌溉农田同时利用尧河水发展造纸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尧圣庙对研究古代尧河水利、农业经济以及手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详情 ▷
紫陵天爷庙位于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年代为明、清。紫陵天爷庙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在沁阳市怀庆办事处北寺街中段路西有一老建筑,原是沁阳党校的办公场所,沁阳人称为“大盐店”的地方。大盐店创建于清末民初,为官商合办的盐业转运批发销售场所,至今约百余年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空虚,就进一步发展盐业,把盐税作为一项重要财源。当时,山西临汾一家姓候的盐商在怀庆府和官方合作建起了盐店,因其经销的是海盐,海盐又俗称大盐,大盐店由此而得名。其经营手段是转运批销:一是直接供应豫、晋各府署、官家及军队用盐;二是向大盐商批发;三是通过下属的经销铺向民间销售,为当时怀庆府一带规模较大、辐射面积较广的官商合办转运批销盐业市场。据记载:大盐店原占地10000多平方米,内有办公、值班、仓储等房屋百余间,四周砌有高大的围墙,东面临街建有大盐门店数间,后历经改建,现仅存一座三层主楼及北仓房和南侧楼。主楼坐西面东,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面积90余平方米,墙体青砖砌成,自上而下用红砖砌出纵横排列的十字图案,房顶砌望柱九根,柱头饰宝珠,望柱间由镂空十字状女儿墙相连,并雕有卷云等图案,独具特色。拱券门、窗口均为青、红二色砖相间砌成,并雕饰有花卉图案,楼顶中部砌梯楼。楼的中心设置…详情 ▷
神农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说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植物、地质资源在中原地区占居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位于其主峰紫金顶上的古建筑群是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都极为少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无梁式砖石制建筑组群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