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位于荷城办事处土桥村,朝向东南,原址在穿心寨,1957年建,1968年3月迁至现址。陵园内葬有解放水城时牺牲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和其他烈士等,计70余座墓。此陵园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之基地。…详情 ▷
位于区政府西北面2公里、黄土坡街道办事处川心村第九村民组境内之燕子岩上,系一天然裂隙洞穴。洞口向北,向内倾斜,可容人进出。入洞31米,垂直而下42米方达洞底。洞底为岩浆溶物及流沙,剑齿象化石均规则分布于东南石壁上。1975年,由水城文化馆、水城运输公司和省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剑齿一对,长1.75米,粗壮。还发掘出臼齿数枚及肩胛骨、脊椎骨、头骨、腓骨、股骨化石。为我国长江以南首次发现之较完整剑齿象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为中更新世时期(约40万年)剑齿象。其发现,对研究我区及贵州地理气候提供宝贵资料,对我国中更新世动物种群和植物分布以及地层地质运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80年12月4日,将该洞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发掘化石存省博物馆。…详情 ▷
水城城垣遗址,长40米,宽2.7米,高0.5、1.5、2米不等,为1952年拆毁原县城城垣而遗。水城厅城。城垣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建水城厅前一年)。据《水城厅采访册》记:“雍正十年题建土城,厚六尺,高一丈,周围三百七十二丈。乾隆二十四年,改建石城,厚八尺,高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五十丈,垛口凡六百四十有八。城门三:东挹晖,南启文,西景成。风池河至城西分为二,一绕城南,一绕城北,会于城东,宽五丈余”。又载:“光绪元年春,通判陈昌言重修三城楼:东春熙,题曰关迎紫气;南向化,题曰风清禹旬;西挂馨,题曰:水月光澄。楼皆两层,每层高丈有六。中为厅,旁各两室。”因城北外系沼泽地带,不适筑路开道出入及修城门,故水城未建北门。三座城楼均为重檐山顶,脊五,高10米余。惜与城垣同时拆毁。清代,大定府五属,水城城池规模最小,然以小巧、玲珑、坚固誉名于省内。做工精细,形态美观。所用石料,块大而坚实。墙体内外壁,以精打细凿之五面石块镶磊筑成,是时于黔省堪称一流。建垣2百余年间,未曾被攻破。因城四面环水,故称“水城”;城…详情 ▷
距中心城东南28公里,位于观音山镇人和洞村。原称倮木底铅厂,后称人和洞,现属杉树林铅锌矿采矿区域。遗址面积300余亩,大小60余个矿洞,分布于人和洞和银矿包两座山上。人和洞在一峭壁下,洞口坐西北向东南,宽1.5米,高约2米,深数百米。少数矿井保存较完整,巷道纵横交错,深邃难测。开办时间为清乾隆十年(1745),《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载:“乾隆十年八二十七日户部议准贵州总督兼巡抚张广泗疏称:黔省每年办运京局及川黔两省锌斤,为数甚多。各处铅厂开采日久,出铅不敷。查大定府属之倮木底产有铅矿,现已试采,请照莲花厂之例,每铅百斤抽税二十斤。即令水城通判总理厂务……”停办时间应为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1756)。据《清实录》载:“乾隆十六年四月初七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爱必达疏称:黔省水城通判所属倮木底铅厂已空,应封闭。请于茨冲地方就近煎烧,照例抽收,每百斤以一两五钱变价解库,从之”。然未彻底封停,又据《高宗实录》卷667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户部议准贵州巡抚定长疏称:水城厅茨冲地方,白铅厂开采年久,洞老山空,应如所请封闭。从之。”…详情 ▷
位于老城东之城隍庙内,坐东北向西南。始建年代待考。从现存梁架结构看,未发现拆换情况,可见建后未作过大改修。城隍庙为水城较早寺庙之一,现已部分拆毁。东岳殿系庙内保存较完整之古建筑。为砖木结构,主要构架全以优质丝梨木做成。九架檀,通面阔三间13.83米,进深7.86米,座落在2.8米高月台上,两层单檐悬山顶;屋面盖小青瓦,底层和二楼之明间均为一进,次间均为二进;明间为抬梁式,两山为穿斗式。占地面积为108平方米,经多年风雨不毁。门前踏垛为19级,无垂带,纵6米,横4米。月台正面两侧砌有青石月宫门,高2.8米,与月台平,可容两人对过。东岳殿挺拔雄伟,可体现当时建筑水平与技术成就,具有较高文物价值,为本区不多之古建筑遗物,更显珍贵。1987年12月28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位于凤凰办事处凤凰山东北麓,东北朝向,约建于清道光末年,原为土墓。民国20年,水城廖禄勋等人,仰慕其为水城一代书法家,募捐将土墓改建为石墓,并竖碑记。墓高2.4米,直径3.2米,首尾长5米,呈圆形,带拖尾,地方俗称“磨坟”。墓周边以质地坚硬石灰石镶成,做工精细。碑高1.65米,宽0.72米,厚0.18米。碑正中刻“桂公天相之墓”,右上有碑墓志,碑文全为楷书。1987年12月28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桂天相,字云农,水城人,乃嘉庆、道光年间贵州省有影响书法家。生卒时间不详,祖籍成都。善正、草、隶、篆,尤工行草。书法笔力遒劲,结构奇俊,雄秀端庄,奕奕有神。嘉庆道光年间,水城各寺庙匾额和私家收藏楹联、中堂、横幅、课徒稿本等,多出其手,时有“字盖五属”之誉。20世纪50年代,南京博物院专门派员来水城购藏其作品。…详情 ▷
距中心城东30公里,老鹰山镇石板河村和本桥村。面积1.2平方公里。村前村后,漫山遍野皆冶炼铅锌所遗址堆积物,有的厚达15米。福集厂建厂年代,据1987年10月在街上发现之火神庙碑记载,为清乾隆十年(1745)。厂区由生产和生活区组成。生产区主要在福集至火烧坡一带。矿石主要从人和洞、穿岩洞、头塘老珙山观音厂(今金竹林)等处采供,年产锌180万斤,产品均调往毕节和外省钱局制币。据乾隆《毕节县志》载:设于毕节之宝黔局,“每年用白铅(锌)四十万斤,自水城之福集厂拨运供铸”。生活区主要在街上,此处系福集厂核心,厂官、管事等均居此。咸丰年间,街上四周筑有城墙,厚1.7米,高4米,长1000余米福集厂停办后城墙内外两侧石料被拆毁,只余中部夯筑之土心,故又称“土城”。城中有一条街道,宽5米,长300余米,连接东西两道城门,仅此二门可通城内。城内原建有官房、花厅、东西库房、火神庙、龙王庙及其他建筑设施,西门外还建一座孤老院,收养年老体弱无家可归劳工。附近还开辟有一300余亩大菜园,以保证厂内蔬菜之需。是时驻有护厂兵丁,辟有数亩宽校场。由水城通判代管厂务,较有名管事(管理厂务)有嘉庆、道光年间…详情 ▷
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北部。水毕、水大公路均可至大湾,距市中心区90公里,是云贵高原典型的新生代早期古喀斯特地质遗迹,是乌蒙山脉盘踞于青藏高原以东斜坡上最高峰,海拔2900.6米,是六盘水地区保存最好的以喀斯特地质为主的岩溶地貌地文景观之一。三叠系中统地层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距今有两亿六千万年以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点,也是古生物学方面的又一重大发现。主要以鱼龙为主,又贵州龙类、海龙类、混鱼龙类,还有鳞齿鱼、助鳞鱼、龙鱼等,对研究三叠纪时期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古生态和海洋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区既是地质遗址保护区,同时也是一个生态保护区。韭菜坪气候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具有一季多变化至一日多变的分带气候特点。山上无常年流水的水系分布,仅见季节性的涧溪流,目前均有两处常年流水点,一处为山顶洞穴内的岩浆滴水,一处为停车场处的溪沟渗水,流量较小。韭菜坪垂直分带较为明显,在海拔25002600米之间,生长成片的高大乔木;在海拔2800米之间,则以乔灌木混合林为主,在海拔2800米以上,则为大面积…详情 ▷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部,澄澈的湖水和西侧的自然山体相连,长达1.13公里的彩虹桥凌驾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97.7公顷,由龙贵地水库、窑上水库、水城河源头段、明湖村湿地及明湖小山峡(俗称一线天)五个湿地群组成。湿地类型为人工库塘湿地和河流湿地,湿地面积84.65公顷,湿地率为42.8。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区内共分布有微管植物98科209属259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4属19种,种子植物88科195属240种;野生脊椎动物151种,其中鱼类14种、两栖类19种、爬行类19种、鸟类82种、哺乳类17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贵洲疣螈、白腹锦鸡、普通鵟、红隼等11种。曾经从这路过,映入眼帘的是零星的鱼塘,低矮的村落,歪倾房屋,丛生的杂草,甚或狼藉一片。而眼前,取而代之的是明镜一样的湖面和蜿蜒秀美的异型飘带钢构桥。放眼远望,凌空穿过湖面的彩色飘带桥,雾气蒙蒙的烟云下,草地绿树翠叶,清晰可见,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彩虹桥上,已有休闲散步的游人,他们欣赏湖光山色和湖泊景观。整个湿地公园里,无论是…详情 ▷
俗称观音阁。位于老城北端一小石山上,坐北朝南,略偏西。始建确切年代待考,至迟在清嘉庆初年。文昌阁为一处古寺庙建筑群总称,包括山门、魁星楼、文昌宫、韦驮亭、文昌阁、东西配殿等。东西宽48米,南北长60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其中,文昌阁系水城尚保存较完好之一处寺庙余部,尚存文昌阁及东西配殿,而山门、魁星楼、主持房、韦驮亭等已不存。文吕阁自50年代以来,曾用作单位宿舍而折修改装。继而毁于1958年。据老人回忆,文昌阁坐落之小山上,长满松柏、皂角、冬青、竹子及花草,文昌阁掩荫于高大树木之下,清净幽雅。每当夜幕降临,干百只白鹤、鹭鸶栖息于树上,倍添生机。今树木绝大部分已伐。尚存之文昌阁,占地面积216平方米。通面阔五间24米,明间面阔4.6米,一进9米,次间面阔4.1米,一进9米,梢间面阔4.1米,二进9米;通高9.3米。单檐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构架,砖石砌筑四壁,盖青筒瓦。除筒瓦有部分换盖外,木构架、板壁、墙壁、滴水等,均系清代遗物。东西配殿各为面阔三间,8.7米,一进6.5米,通高5.6米为单檐硬山,穿斗式,砖木结构,盖小…详情 ▷
月照休闲养生谷位于钟山区月照乡境内怡人的气候、独特的风景、清新的空气、优越的地理位置、淳朴的民风为休闲旅游胜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旅游开发、打造—城—景一体化发展的最佳区域。据了解月照休闲养生谷景区围绕“打造中国凉都六盘水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核心品牌”打造成市中心城区的“后花园”。目前该景区建设一期工程已完工,该景区秀丽的容颜正在揭去“面纱”展露出迷人的棱角。一期建设项目包括丫口景观湿地、市民生活广场、月照景区石生树景观、儿童乐园等。丫口景观湿地占地面积39.72亩建设工程包括落水洞、三四级湿地、荷花塘、溢流渠、导流管、景观桥、六角亭等工程总投资为998万元;市民生活广场占地面积45.54亩包括广场地面铺装、木栈道、风雨长廊、公厕、售货亭、六角亭等工程总投资925万元;童趣园占地面积30.84亩工程包括接待厅、儿童活动区、地面铺装、木栈道、景观亭等工程总投资855万元。该项目建设亮点纷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景区及养生产业园区;打造中国凉都六盘水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核心品牌;打造中国贵州最具品牌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及养生度假目的地。据悉养生谷还将…详情 ▷
硝灰洞因古时有人在洞内挖土熬硝得名。位于中心城西北23公里之三岔河北岸,地处今水城发电厂附近,是贵州省继黔西观音洞、桐梓岩灰洞后,于1973年夏发现的又一古人类文化遗址,为贵州发现的第二个有人类化石之旧时器时代遗址。同年冬至次年春,由省博物馆发掘清理。此洞为一石灰岩溶洞,洞口朝南,比今河面高出40米,海拔1700米。洞内所存堆积物长1.5米、宽0.3—1米、厚0.1—0.7米,自上而下分为三层。于第三层堆积物中,出土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系老年男性左上犬齿,齿枚粗壮,齿根较完整,末端稍缺,齿冠咬合面严重磨损。近中远中径为9.3毫米,唇舌经为9.8毫米,齿根19毫米,呈黄色,石化程度深。具有关专家考证:较“北京人”进步,较“柳江人”和“山顶洞人”原始,命名为“水城人”。伴随出土有东方剑齿象、野牛、野羊、野猪及野鹿等化石多件。有石器53件,计石锤20件,石片33件。其中5件用锤击法制成,:28件用锐棱咂击法制成。锐棱咂击法加工石器,为该洞古人类加工石器之主要方法,迄今为止,为全国所有旧时器遗址中所发现之特殊加工方法,可能代表一种新型区域性文化。在厚达0.5米灰烬层中,发现含有多种颜色灰…详情 ▷
距中心城区东南10公里,位于水城县滥坝镇白泥村与凤凰办事处石桥村交界地段。穿岩洞系一天然溶洞,与附近古代铅锌矿群一起,统一命名为穿岩洞铅锌矿遗址。整个遗址占地面积构1.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坡、元宝山、毛烟沙塘、上下浑塘、穿岩洞等地。内有大、小铅锌矿洞近百个,著名者有大燕洞、黑明湖洞、地宝洞等,还有大夹巷和珙(矿)王庙垭口等露天采矿遗址。其中,大燕洞长60余米,宽20米,高10米,与大夹巷相通。出口处有一圆柱形矿坑,深30米,直径20米。黑明湖洞(昔县志亦称赫明湖):位于上浑塘,洞口高2米,宽2.8米,洞深难测准,至少在千米以上,地下水较大。地宝洞在元宝山东麓,洞口高1.8米,宽2米,深度在500米以上,洞中有洞,大洞小洞相连。大夹巷,为南北向,长215米,宽20米,深(高)40米,呈峡谷形,南端接大燕洞。珙王庙垭口,采矿面积20余亩,平均深度10米。此地挖出过品位很高之铅锌矿,时称“大珙(矿)王”,故在垭口建有“珙王庙”,已倾圯。穿岩洞铅锌矿,据《水城县志·矿业》载,开采于明代。但大规模开采,从雷礼禄母氏墓志和马王碑等考察,系从乾隆年间开始,嘉庆…详情 ▷
大河堡8226凉都花海是贵州国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首个花卉主题景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大河镇是贵州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区,而大河堡8226凉都花海则是整个区域的核心景区之一。景区内的建筑物和城墙均有石头垒砌而成,古朴典雅,名副其实成为大河镇一个有城墙的村落,故名“大河堡”。景区一期占地约400余亩,主要以精品花卉观光、特色园林观赏、农旅生态休闲为主题,将生态农业观光与乡村休闲旅游完美融合,填补了六盘水市高端花卉休闲游的空白。景区由台湾知名设计师规划设计,建筑风雅脱俗,别具一格。置身景区内,可近观多彩花海,远眺河流山川,在天地间感受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理念大河堡8226凉都花海景区坚持以“生态优先,农旅融合”为开发理念。旅游开发以改善当地生态为己任,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引导绿色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保障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景区特色大河堡8226凉都花海以坡地景观造型为特色,栽种有世界名贵花卉以及珍稀苗木,分为梦幻花田和七彩花田两大主花区,种植有80余个品种的荷兰郁…详情 ▷
水城县医协会旧址水城县医协会旧址位于老城区光明路129号,民国时期建筑,悬山顶穿斗室木结构,石洞三间10.85米,进深10.6米,檐高4.2米,此房前带廊,廊深1.8米。原为陆科文旧房,1952年为公户,作水城县医协会办公看病用房,现保存完好,内住户为郭思泽。该建筑占地面积190平方米。…详情 ▷
抗日英烈纪念碑民国34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建,又名得胜碑,立于县城东门口。碑体系将文庙石牌坊上一粗长石柱改制成,为方形。碑高5米,每方宽0.5米,建有碑座。碑正面刻有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大字,背面阴刻有国魂纪千秋,左右两面阴刻有序文。现此碑掩没于东门口护城河南岸一私人宅基下。…详情 ▷
天蓝地绿的凉都高原比女街生态园景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开发社区,距贵州屋脊,国家4级景区“韭菜坪风景区”约19公里,距六盘水市区42公里,距威宁县城60公里,距赫章县城7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大湾镇素有六盘水“西大门”之称。这里居住着彝、苗、白、布依、汉等民族。海拔高度1700米左右,月平均最低气温2.9,月平均最高气温19.9,属低纬度高原型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通往韭菜坪景区的大湾横一线景观大道从园区大门前经过。“六盘水威宁”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和旅游区位优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同胞在逢年过节,赶庙会或喜庆之日,彝族女性同胞都精心打扮,身着盛装,相聚一处,互相比美,热闹非凡,其它各民族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是彝族同胞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用“比女街”来命名生态园,一方面体现彝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另一方面与其他各民族的民族风俗相交相融,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谐、繁荣。温泉综合楼室内、外温泉,坐落于绿茵之中,有17个室外温泉泡池、14个室内温泉泡池和…详情 ▷
景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境内,依托明湖水库而建,属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总面积0.31平方公里。景区湖水清澈、山体秀美,地形、地貌独特,湖心姊妹岛与湿地、山地融为一体,空气清新、气温适宜,被称为中国凉都,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去处。景区内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自然生物多样丰富,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珍稀保护动物种类较多。景区文化以多支系苗族、服饰、头饰、节日活动为主体。景区内山、水、岛、林、以及民族文化资源有机组合,相互烘托,景观和谐、优美,形成一定特色和风格,是集旅游、度假、休闲于一体的郊野景区。…详情 ▷
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水城县交界处,占地面积为2680公顷,是一处国家级旅游景区。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12月31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开展试点工作。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水城县交界处,东经10445241045141,北纬2642526824,总面积2680公顷,湿地面积1060公顷,湿地率为39.5,其中:藓类沼泽276.6公顷、草本沼泽12.2公顷、灌丛沼泽62.3公顷、森林沼泽701.8公顷,库塘湿地7.1公顷。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发育于喀斯特高原山地地貌,在娘娘山顶形成大面积垫状连片分布的泥炭沼泽湿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地湿地资源,其泥炭沼泽湿地成为维护区域及其珠江流域水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被相关专家誉为“珠江沿岸不可多得的水塔”。总面积4.02万亩,涉及盘州市普古、水城县龙场乡,总投资51亿元。气候特点公园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均温13至14,1月均温3至6…详情 ▷
距老城东北约3公里,在今贵昆铁路水城东站附近,座落在荷城办事处教场村周家寨后半山腰上,为圆形石墓,俗称“磨坟”,坐北向南,高2.5米,直径约3米。一碑两柱,左右镶有夹耳,上有歇山顶碑帽。石碑高1.65米,宽0.22米,厚0.18米。碑联为:“地卜牛眠点应楚湘世德;封崇马永为黔水名家”。雷礼禄,祖籍湖南,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十二月初二生于郎岱厅罗别官寨(今镇宁县安西区新房乡官寨村),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初二日)卒于场坝菜园。一生以开办“银厂(铅锌厂矿)为业,主要办有穿岩洞铅锌矿和万福厂等,世称“雷大管事”。经几十年经营,富甲一方。《水城县志人物》载:“凡修庙宇、桥梁、道路,乐输银两,恒多人数倍。”对地方公益建设贡献较大,兼之“事亲以孝闻”。1989年6月3日将其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