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18851944),名文选,字字行,兴义下五屯景家屯人,贵州军阀刘显世之外甥。年幼时从父学易、书二经,又学阳明学、四书等。18岁丧父,从贵州姚茫父、熊范舆、徐叔群三人专攻读《孟子》、《左传》和数理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伯群等四人由兴义县首批以公费选送日本留学,先入宏文学院政治经济科,后入中央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再入中央研究院深造。在日本与章太炎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并与梁启超结识。民国元年(1912)辛亥革命后,王伯群由日本回国,在上海加入章太炎、程德全组织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发展革命势力。应章太炎之邀,出任《大共和日报》经理,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时梁启超在京组织进步党,邀王任干事。民国3年(1914),王伯群在北京参与制定《中华民国约法》。民国9年(1920),王伯群跟随孙中山回粤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大夏大学校长,并将大夏大学迁往贵州贵阳。1944年12月初,由于日军进攻西南,王奉命疏散,决定将大夏大学迁至黔北赤水县。因迁校经费…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