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崇左市城区左江南岸,与原太平府南门隔江相望,故旧名叫府前渡。南津历史悠久,自宋皇右五年(1053年)设置太平寨时就有渡口,因津头地处南岸,且独1古道,形似石梯,从江边架到岸上,道狭陡峭,为天然石蹬,是北岸通南岸必经之路,故名南津。南津处势弯隅,丽水环绕,岸高江深,津道边1棵古老天桃,叶刺参天,绿树浓荫,清静幽雅,风景特美。渡口变态多姿,冬春枯期水浅,半江滩露,平谧碧清,宛如游龙,悠悠东流:夏霖水涨,上流浪峰俱汇于此,形成波浪壮阔,湍急澎湃,涛声喧哗,犹如雄狮咆啸。春、夏间别有一番奇观美景,过往者无不欣然称赞。明天顺三年(1459年)本城人知县岑芳的《南津晚渡》中写道:“南津官渡回,天晚起苍烟,负担客争路,立沙人待船,风度天定日,衣食足何年,借问营营者,准谋早济川”的佳句(录自粤西诗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太平知府黄良骥始兴建渡头石岸,自下延上用石头铺砌成阶,津头宽7尺,从底部伸到顶部高130尺,有80余级,途中间设6个平台,便于过往人们歇步,共费铜钱8万串。康熙三十一年通判俞品造船复渡。清嘉庆戊寅年(1818年)以为古渡地形不利,曾将渡口改至小西门外创…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