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唐代古刹,是省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临夏市北山孟家墩。潮音寺现建成庄严雄伟的圆通殿、大雄宝殿、念佛堂、寮房等。原中国佛协赵朴初会长亲笔题写寺名“潮音寺”和“大雄宝殿”牌匾。寺内珍藏台湾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净空法师于1998年捐赠的大藏经三百箱。潮音寺还计划筹建藏经楼、0殿、钟楼、鼓楼等建筑。该寺院在海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详情 ▷
夏北寺照壁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王寺社区,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原为临夏清真北寺门前照壁,现仅存照壁,是临夏地区保存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砖雕照壁,平面为“一”字型,长12.3米,高6.6米,厚0.8—1.0米,全部由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砖缝致密紧凑。照壁中雕“墨龙三显”,左右两边为“丹凤朝阳”和“彩凤昭月”,寓意“龙凤呈祥”,刀工精湛,栩栩如生,堪称河州砖雕鼎盛时期的艺术精品。临夏北寺照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反映了多民族文化既相互影响又交相辉映的真实面貌。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照壁基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情 ▷
宝觉寺原名宝觉万寿寺,俗称北寺或北坛,系汉传佛教寺院,位于临夏市东北角三里处,北依北塬山麓,西靠圣名的王尚书墓园。为河州八大景观之一。据传该寺创建于北魏,至唐朝贞观年间由鄂国公尉迟恭重建。寺内有浮屠一座,十三级,高二十丈,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历代高僧辈出,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即金宣宗贞佑三年,由华严宗派方丈瑞云(佛光大师)聚财修建佛塔,塔呈八角形,实心13层,高20丈,塔龛供佛53尊,命名“瑞容佛光塔”宝塔周围,绕以曲廊。元末临济宗和尚密云主持其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主持都纲班麻失刺坚藏扩建。庭院七进,有天王殿、罗汉堂、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卧佛殿、另修藏经楼一座、藏经五千余卷,僧居多间,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僧正司于此,专管青衣僧。此时,该寺极负盛名,是陇上有名的汉传寺院之一,进香拜佛者络绎不绝。…详情 ▷
罗家尕塬遗址位于临夏市南龙乡罗家湾村东北侧。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罐、钵、瓶、瓮等残片,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勾叶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带状网纹;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灰陶壶、罐残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锯齿纹、葫芦网格纹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罐、瓮,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折线三角纹、漩涡纹等。另采集有齐家文化的双大耳罐、侈口鼓腹罐和辛店文化的单耳杯、双耳罐、双袋足鬲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及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情 ▷
王尚书墓园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明朝兵部尚书邑人王竤的墓园。它是闻名西北的人文景观,也是临夏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1994年,被市政府公布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拨土地7亩,由其后裔及社会力量逐年复建,初具规模。1999年,定为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尚书名王竑,字公度,号休庵,明代河州人(生于1413年)。幼年聪颖好学,正统四年考中二甲进士,十一年授户部给事中,官至兵部尚书,明弘治元年(1488年)病故,享年75岁。追赠王竑太子少保衔,谥庄毅。为褒扬王尚书的文诏武功,及对朝廷的突出贡献,同年,朝廷派新科进士蒋颙赴河州,在河州城北部督建王尚书。墓园,树立八通御制诰文碑和神道碑,碑上覆盖风雨亭,墓前序列华表、翁仲、虎、马、羊等石碑雕像五对,建“名臣坊”等牌坊,还建了厢房、厨房等。享受朝廷及民间祭拜。朝廷翰林院大学士邱濬奉谕撰写祭文,表彰王竑“功在国家,泽在生民,名在天下”,誉为“万州衡鉴,人之豪杰”。王尚书是封建时代临夏地区官阶最显赫的名宦重臣,加之政绩卓著,名震朝野,誉满天下。近年来,各族群众和王竑后裔先后挖寻了十件石雕,王尚书墓园…详情 ▷
位于甘肃临夏市前河沿路西端,是马步青为其四姨太张筱英所建的宅院。整个建筑施工历时5年,于1943年建成,现存蝴蝶楼正院一座。楼东西宽56米,南北长74米,建筑面积占地2660平方米,占地500亩,其主体建筑北面正中主楼为蝶身,面阔七间,歇山顶挑檐。两厢随楼相连的房舍呈半圆形为蝶翅,左右两廊与长方形六角亭式0相连为蝶足,远处望去犹如展翅的蝴蝶,因此得名蝴蝶楼。…详情 ▷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亦称大华寺、华寺等,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华寺街。据史料记载,临夏清真老华寺始建于1368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四十年(1775)扩建。景点位置甘肃省临夏市华寺街…详情 ▷
枹罕山庄,你用柔美动人的情怀,让我在那个炎热的夏季里找到了半晌宁静与悠闲。以至于寒冬来临、风雪交加之时,我仍然久久迷恋着那片景色宜人的生态园而不能自拔。遥想着那片夏日里绿树成荫、风光旖旎的风景区,此时此刻,是否也是银装素裹寒气袭人的季节里,那棵曾经让我在炎热夏季尽情纳凉的银杏树是否也是冰雕玉砌般地样子,冷得瑟瑟颤抖。盛夏,酷热难当,于是和家人一同前往枹罕山庄游玩。轿车沿着平坦的柏油路向临夏市西郊急驰,道路两边是一排排遮云蔽日的参天树木和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油菜花的香味不失时机地扑入车内,令人心荡神驰。一路上有很多同行的车辆,兴高采烈的样子。大概是被“山庄”的芳名所吸引,慕名前往,一睹“花容月貌”,顺便驱散心头的燥热难安。以前,通过各种媒体领略过许多名胜古迹。如泰山的日出,黄山的云雾,华山的险峻,天山的冰雪,庐山的飞瀑……诸如此类名川大山不胜枚举。虽然未曾去过这些地方,但我却从枹罕山庄别有情致、浑厚纯朴的人文境观中找到了一份从容与安然。让我在夏季热浪滚滚的聒噪中纵情流览这片“小家碧玉”般的风景区,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游客,深深迷醉于其中而不…详情 ▷
王竑墓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北街道北寺新村,墓葬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嘉靖十年(1531)敕赐再次修缮,葬有明宪宗时兵部尚书王竑。墓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面积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1平方米。现存封土,直径约10米高约3米,现存明景泰元年螭龙碑1通,高1.3米,宽1.08米;甬道南北长约300米,宽约60米;另存华表1件,石虎、石羊各1件,石鼓1对,碑座5件,明清时期碑首2件。王竑墓墓园结构完整,布局考究,碑刻、华表等石刻留存众多,对研究王竑生平历史及明代丧葬、建筑、石刻等文化有较高价值。1964年被临夏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园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详情 ▷
万寿观在临夏市西两华里处“万倾塬头”,依北塬塬头五峰修建,观建于中峰,系河州八景之一。始建于唐初,1983年重建,是西北道教第二大观,与崆峒山齐名。万寿观自上而下,共分七级,为观音殿、真武殿、紫薇殿、玉皇殿、福禄殿、三清殿、混元阁,最高处于1994年建有七级宝塔,又名“乾元塔”,高43米。据河州志记:元,飞阳真人,在此,成道羽化。明正德年间,定名“万寿观”。此观几经兴废,“文革”又遭劫,殿毁塔炸。今天,拾级而上,登顶峰,观州城一目了然。东有“万匠祖师殿”、“林寺”;西有“二郎岗”,建有神殿;中有“栖仙洞”。观址山峰雄伟,楼阁重叠,林茂花香,景色宜人。邑绅张质诗曰:“吾邑西郊塬头,万寿古观元代修,飞阳坐化青峰子,神阳断起随浮邱”。…详情 ▷
临夏州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1月,属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兰州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文科实践教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新馆位于甘肃省临夏市东区,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87.2平方米。临夏州博物馆承担全州文物调查、抢救清理、征集保管、宣传展示等工作。馆内设有考古研究部、保管修复部、社会教育部、陈列设计部、安全保卫部和办公室,现有职工54名,正式职工3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3名,聘用人员20名。正式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27名,其中副研究馆员3名,馆员10名,助理馆员14名。临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现有各类馆藏文物4288件,珍贵文物1001件,其中一级66件,二级230件,三级705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彩陶,还有石器、玉器、铜器、瓷器、化石、书画、雕刻墓砖和民族文物等,特别是以代表中国彩陶文化最高成就的马家窑文化彩陶最为丰富,品级上乘,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临夏州博物馆自成立以来,…详情 ▷
八坊十三巷80号院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街道前河沿社区,始建于1930年,建筑面积513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个建筑平面呈“”型分布,由三个院落组成,分别为正院、车马院以及后花园。正院包括厅堂、东西厢房、堂屋及两个耳房;车马院包括砖雕长廊、岗楼、车夫房、马匹房;后花园包括砖雕长廊、水池;该院落建筑气势宏伟,布局紧凑,精致典雅,是八坊十三巷中最具有回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临夏地区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典型建筑。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墙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详情 ▷
临夏市东郊公园位于东区显著位置,南邻城东四路,东靠北滨河东路,北侧为三易黄金水岸住宅区,西侧为李孟村史家社河滩地。公园始建于1985年,建成于1990年,为了充分发挥东郊公园综合功能,给东区群众提供一个休息娱乐的理想场所,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东郊公园现有基础设施景观大部分保留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改造升级,总投资1000多万元对公园的正门、围墙、动物园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并将其列为临夏市“两个共同”建设的十大项目之一和东区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位于正门两侧的人工湖湖岸曲折自然,垂柳依依,碧波粼粼,小舟点点,而矗立在湖面之上的湖心亭是典型的临夏仿古建筑,飞檐翘角,并巧妙的将临夏建筑三绝融为一体。使东郊公园真正成为一所集观赏、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公园。路两旁种植着松柏、垂柳、刺槐等各种植物,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杉,水杉在我国是一种稀有珍贵树种,它主要生长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这排高大的水杉就是建国之初从南方引进的,由于这里气候湿润,土层肥沃,特别是水源丰富,水杉长势好,仅20余年就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道优美的景观。园中的动物园,动物园…详情 ▷
胡廷珍纪念馆坐落于临夏市东郊公园内,进入公园,穿过花架长廊,信步前行,映入眼帘的是胡廷珍烈士纪念园,烈士雕像屹立其中,庄严肃穆,胡廷珍烈士是临夏籍的第一位0员,也是中国0在甘肃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烈士的上半身雕像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底座选用了黑色大理石,碑铭刻录了胡廷珍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事迹,是开展党团活动和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胡廷珍烈士纪念馆现已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武警甘肃总队红色教育基地、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详情 ▷
明朝兵部尚书王竑是临夏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弘治元年(1488)12月去世,谥庄毅,葬于河州城东。嘉靖十一年奉诏重修墓园,并编夫看守。1964年1月,王竑墓被批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初,成立临夏王竑墓园筹建委员会,临夏市划拨7.2亩土地,开始原地重建。后又征地1.5亩,解决了路基等问题。20多年来,采取政府拨款和各族各界集资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两期工程建设,修起南北长140米、东西宽约70米,占地约54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多平方米的墓园,使诰文碑、碑座和华表、石像生等一批明代文物和陆续发现的文史资料得到有效保护,成为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优秀爱国史学研究示范基地及省级文保单位,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加。2009年10月,临夏王尚书墓园更名为临夏王竑文化博物馆。2014年6月上旬,中国明史学会和临夏州联合召开中国·王竑文化研讨会,标志着王竑文化研究进入了国家级学术研究平台。随着近年来州、市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州、名城思路的提出,扩大王竑文化博物馆,修建庄毅公纪念堂被提上议事日程。去年,州、市政府拨专款,建起外观为两层仿古式建…详情 ▷
王坪遗址位于临夏市罕乡王坪村北3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和房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多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圆圈纹、方格纹、波浪纹,可辨器形有罐、瓶、盘;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单耳、双耳罐和侈口罐、鬲;辛店文化的夹砂红褐、橙黄陶片,多饰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双勾纹、回纹、太阳纹等,可辨器形有双耳罐和壶。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东公馆是临夏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就河州砖雕、木刻、彩绘的集大成者。它是解放前“西北三马”之一的马步青为其修建的公馆别墅,因位居市区东面而称为东公馆。马步青,字子云,祖籍今临夏县漠泥沟,解放前曾先后任第八战区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骑五军军长、甘新公路督办、柴达木屯垦督办、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人称“马督办”。其统治势力曾达到青海及甘肃武威、临夏等地,财大势重,是甘肃马家集团中的中坚人物。1938年,日寇轰炸大后方,当时驻防武威的马步青为安全起见,将家眷送回原籍临夏,并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别墅。1938年动工,于1945年建成,历时8年,修建东公馆共用去各类砖60多万块瓦100多万页颜料千余斤装饰砖、木雕花卉图案用去黄金10余两。该别墅因建筑精湛,规模恢宏,耗资巨大而起名东公馆,冠盖临夏,名扬全省。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东公馆由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某部接管,将军曾在主楼通天楼三楼办公,1982年临夏军分区将东公馆40.2亩馆址移交地方管理,1992年6月1日东公馆被临夏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和1996年州庆期间…详情 ▷
临夏砖雕,享誉海内外。在临夏市八坊十三巷之一的北巷里,有一座清真北寺,寺门前有一幢“龙凤呈祥”砖雕影壁,历史悠久,保存基本完好。影壁由三帧砖雕作品组成,被人们称之为“墨龙三显”的图案居中,两边为“凤凰来仪”。影壁是无可置否的艺术精品、文化精品和历史精品,是现存于临夏市的极其珍贵的文物,也是地方文化的最大历史疑案。它始建于何时,砖雕的作者莲池道人是何许人也,砖雕图案的渊源来由以及寓意所在,始终是临夏的历史之谜。还有,这块影壁历经历史的舛难沧桑,传奇般的留存至今,是极其不易的,所以入里探究其历史文化和推演历史之谜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龙凤影壁坎坷保护的传奇轶事据清真北寺学董马拜克老人介绍,这大小两龙和两只凤凰眼中原来镶嵌有宝石,他在儿时就听老人们讲,若是天气要起雷雨,龙眼就会发亮,出现湿润之气,不久天果然便下起雨来。在雨中看这影壁,似乎大龙显身于云川雨水之中,活灵活现。一到夜晚,龙眼发光,远近能见到其放射的光芒。同时有龙眼凤睛为夜明珠的说法。后来,有个西洋传教士到临夏传教,一天夜里,龙眼宝珠和0桥下的一块河中洗衣洗菜玄石(据传天上陨石)被盗,连…详情 ▷
临夏东公馆与蝴蝶楼位于临夏市,是原国民党军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出资修建的私人住宅,建于1938~1947年,是由当地著名工匠精心设计施工,耗资近百万银元修建而成。建筑面积5976平方米。东公馆为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布局,正门为仿西洋式建筑风格的砖砌牌坊门。西院、南院四面均为五开间土木结构建筑。天井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有四个门分别通往东南西北四院,呈田字形布局。东公馆的砖雕尤为著名,槛墙和墀头都有精美砖雕装饰。蝴蝶楼主体结构为形,南北长74米,东西宽56米,中间主楼面阔七间,歇山顶,左右两廊连接着长方形六角亭式楼阁,状如蝴蝶两翼,故名蝴蝶楼。蝴蝶楼向南30米处,有一迎客厅,呈凸形,正面阔七间,背向阔五间,顶部为缓坡形圆顶无脊,四角挑檐,造型独特,外形优美。临夏东公馆与蝴蝶楼作为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私人住宅式古典建筑群,气势宏大,结构严谨,布置精巧,既具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又融欧式建筑意境;既有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又有南方园林风貌;既显民族特色,又容当地风俗,是多种文化元素的结合体,对研究西北民族地区建筑学、建筑文化、建筑艺术、民族学和民俗学具有重要价值。…详情 ▷
人民红园位于临夏市城区西北角,原是红水河畔的草树滩,1958年开辟为园林,园内建筑以小巧玲珑的江南园林风格和高大恢宏的临夏地方民族建筑特色相结合,楼阁设计精巧、造型别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技艺精湛,饮誉西北。它把汉族的木刻,回族的砖雕和藏族的彩绘巧妙的融为一体,整体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厅堂轩馆、楼阁回廊,亭台水榭、墙垣照壁,各具特色。紫斑牡丹,百年古桩盆景更是响誉省内外,是州内唯一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公园,现为国家级景点,是一处以古典建筑、花木盆景和水景为主体的庭园式公园。明末清初年间建筑“牌坊门”,民国初年建筑“凤凌阁”自58年以后陆续于园内,是临夏古典建筑群中的珍品。整个红园分为三个部分,前院为花园,中院为建筑群和人工湖组成,后院为动物园。牌坊门、清晖轩、石拱桥、如意湖、团结堂、盆景院、怡乐厅、曲径长廊为主体建筑。建筑设计者借鉴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巧妙应用移步换景法,景中有景、景外有景连带映衬等营造手法,使本园小巧而不局促,幽静而不空旷,动中取静、静中有动,变化丰富、妙趣横生。步入牌坊门顺着这条香花拂柳的幽雅小径,一道厅廊即清晖轩“一字形”排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