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峤盐民学校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前沁村6组。莆田前沁盐场是革命时期莆田党组织开展活动的一个基地。19321933年,中共莆田县委在东峤前沁村普应亭创办前沁盐场盐民学校,由许彧青任校长,教盐民读书识字,并组织盐民进行抗捐抗税斗争。苏华同志也在此任过教。1949年6月,主持中共闽中工委工作的副书记林汝楠派地下党员陈学画到莆田前沁盐场做策反工作,向场长宣传党的起义政策。在莆田县委的密切配合下,策反工作获得成功,8月19日,莆田盐警大队全体官兵400多人宣布起义,接受莆田游击大队点编,之后,参加进城接管莆田县政府。东峤盐民学校旧址普应亭为清代建筑,单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西温戏台位于秀屿区东庄镇西温村西温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西温戏台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向西北外延33.5米至玉环殿后滴水位,向东北外延13米,向东南外延1米,向西南外延13米。…详情 ▷
东云寺位于秀屿区东峤镇魏厝村,类别为古建筑。东云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石猴山田螺石,西至大悲殿孝子碑,南至万善堂、仙师墓,北至土地庙、塔墓、五猴山。…详情 ▷
壶南祠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营边村,年代为明、清。简介:坐北朝南,建筑面积714平方米,由门厅、拜亭、正殿组成,抬梁穿斗混合式木结构,悬山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2柱,主祀陈衷瑜夫子。祠中保存有古石浮雕鲤鱼一块、古联板一对、明代陈子神位牌一块、古匾额四块、明益王题字“道绍三尼”盖有“皇明帝胄”“益太子章”印样一块,还有樟木等古匾,以及明万历版本《林子三教正宗》36卷一套、《四书正义》一部四本、宗祯母后血(书)印《玉经》一部等古牌古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2018年,壶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湄洲岛位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现为国家旅游度假区。这是一个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可建海滨浴场;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岛域盛产石斑鱼乃鱼中之珍品远销港澳。湄洲湾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岛上妈祖庙闻名海内外。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987年),因生前出海救助过不少渔民和商船,死后遂被尊为海神。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逝世的同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奏称:“神显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御祭,扩建庙宇。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奏称:“海上获神助”,又奉旨大加扩建。目前,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地。据说,全世界华侨聚居地有妈祖庙不下千座,其中…详情 ▷
康国强烈士墓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砺山村东坑自然村。康国强(1920—1945),原名康金兆,化名林挺、张国强,莆田忠门人。193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莆田山区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39年转为中共党员。1941年4月,闽中沿海地区沦陷后,参加中共闽南特委在忠门组建的抗日武装队伍,多次参加反击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战斗,成为这支武装的骨干。7月,调到中共闽南特委警卫队。1942年4月“江田事变”后,奉组织指示,化名张国强打入伪军张天真大队,任特务队队长,秘密领导60多名游击队员,隐蔽地开展海上抗日反顽斗争。1943年,莆田游击队与先期打入伪军第二大队的平潭队、福清队合并,整编为该大队第二中队,任中队长。在敌营垒中,与日、伪、顽、特进行错综复杂的斗争,多次截击敌伪运输船,缴获大量军火、物资和钞票、黄金,送往陆地,作为省委、特委的抗日活动经费,并充实陆上游击队的武器装备,还为陆上游击队输送了一部分军事骨干。1945年5月南日岛战斗中,他派兵增援游击队和随后镇压叛徒的行动,为伪军头目察觉,1945年6月,在“东吴事件”中被捕,伪军指挥部以“通匪”和私自杀士兵…详情 ▷
吴承斌烈士墓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月埔村吴厝自然村。吴承斌(1908—1930),又名吴汝英,出生于莆田忠门镇月塘村一户比较富裕的农家。1922年考上蒲星中学,后转入哲理中学。在校期间,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斗争,逐渐成为莆田早期革命运动的骨干。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11月下旬,北伐军进入莆田后,与各区负责同志共同发动各界人士10万余人开展欢迎祝捷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革命运动。12月,中共莆田特区委成立,当选为委员,负责笏石区的工作。1928年9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忠门一带开辟武装斗争据点。一回到家乡,就从自己的家庭入手开展革命,公开声明凡欠他家的债务一律免还,并当众烧毁家里的借据、帐簿、文书等,穷苦农民无不称道,参加农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于是,先后在月埔、东坑、后张、坂尾等村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反对奸商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并在忠门地区建立农民游击队。同年12月,任中共莆田县委委员,负责工作,派人打入国民党自卫团,开展策反工作,接受自卫团起义,编入游击队,壮大了武装队伍。1929年7月底,创办渚林盐…详情 ▷
闽中海上游击队抗日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黄瓜、南日、乌丘等沿海岛屿。1940年7月,国民党莆田当局调动保安团摧毁忠门王厝村的抗日办事处,中共莆田县委被迫转移到平海湾的南日、黄瓜等岛屿创建新的抗日基地。鉴于在国统区斗争环境的险恶,为了保存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闽中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总方针,决定组织游击队打入海上伪军“福建和平救国军”内部进行隐蔽斗争。盘踞在莆田沿海各岛屿的是仙游人张逸舟为司令的“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二集团军。由于伪军内部派系林立,为了争夺地盘,各自都想扩充自己的实力,这为游击队打入伪军内部提供了可乘之机。1940年冬,中共莆田县委派戴天宝、陈文通以同乡和“绿林朋友”的身份打入驻在乌丘岛的伪第二大队张天真部,分别担任张天真的副官和中队文书。在了解伪军情况后,戴天宝介绍中共莆田县委书记张伯庭与张天真认宗亲,结拜兄弟,进一步密切与伪军的关系。此后,闽中党组织利用张天真扩充队伍的时机,先后多次组织游击队员潜入伪军内部。特别是1942年6月至1943年3月间,陆续下海隐蔽的游击队员达157人。为此,张伯庭向张天真建议成立第二中队。中共…详情 ▷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5组。1927年2月,莆田党组织在珠江开展活动,成立农会,进行抗捐抗税斗争。同年10月,建立了中共渚林(珠江)支部。1929年11月,中共莆田县委委员陈兆芳、吴承斌等在莆田沿海地区建立一支四五十人的游击队,陈兆芳任队长、吴承斌任副队长。在游击队活动过程中,陈兆芳采取了“分散从事生产、集中打击敌人”的斗争方式,在当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抗捐反霸斗争中起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发动并锻炼了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游击队在当地建立了月塘、濑垞、珠江等10多个革命基点村,从此,珠江村成为莆田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46年,莆田党组织负责人杨杞松在忠门地区秘密串联发动,重建游击队。同年11月,中共闽中特委派林汝楠回到莆田沿海协助杨杞松恢复和扩大沿海地区的武装斗争,建立了北高、珠江、忠门游击队,1947年2月,统一组建为莆田游击队,4月并入闽中游击纵队(亦称戴云纵队)。同月,黄国璋、林汝楠等按省委命令,率领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7月,闽中游击纵队在戴云山被重兵围困而失利,罗迎祥、高祖武、林金英、戴天宝等指战员壮烈牺牲,…详情 ▷
莆田沿海游击队重建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坂尾村厝头。1934年底,莆田沿海游击队在坂尾崇福寺草坪埕重新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中共莆田中心县委领导人王于洁、潘涛、陈建新、黄国璋等人和游击队员。会上王于洁宣布游击队领导人名单,由吴九满任队长,张捷兴任副队长,郑文达为宣传员,游击队由潘涛统一指挥。会议结束后,游击队员由忠门区工委书记陈建新带队进行,队伍经过的村:山后、坂尾、东坑、东郭、洋埭、东潘、后潘等村,一路上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派”“打倒土豪劣绅”“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浩浩荡荡的队伍至傍晚在后潘村宿营。从此以后,这支充满革命热情的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在闽中沿海开展农动、抗日救亡、反“三征”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莆田沿海游击队重建旧址为崇福寺,该寺庙依傍斜坡而建,分为高中低三层。寺庙主体地势最高,采取传统寺庙建造办法,最高处离地约7米;地势第二高的则是左右对称的各两间半一层小建筑,作厨房、食堂之用,房门前则各立了一块芳名榜石碑;地势最低的是侧厢房,共两层,每层三间,…详情 ▷
合一宗祠位于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寨外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合一宗祠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东北、东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2米,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9米。…详情 ▷
东坑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砺山村东坑自然村。1930年9月,中共莆田总行委决定将沿海革命据点秘密转移到忠门东坑村,并相继派王于洁、苏华、陈建新、黄国璋、潘涛等同志到东坑村从事党的组建工作,继续发展人民游击队和农民赤卫队。东坑村康梅1927年参加革命,负责党的地下联络工作。当党的活动据点转移到东坑后,其家成为莆田沿海重要的交通联络站,莆田(闽中)党组织领导人和游击队伍经常驻在康梅家中,生活费用大部分由康梅一家负责供给。1932年2月,康梅的大儿子康金水参加了游击队,1938年康梅的二儿子康国强(原名康金兆)也加入革命队伍。1934年4月,康梅同志在革命斗争中表现突出,由陈建新、王鹏二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党的还有康乌戈、秦柏两位同志。同年5月,中共莆田县委机关驻地遭到国民党宪兵破坏后迁驻东坑村康梅家中,由康梅和康全兄弟俩负责县委与各地的联络工作,他们足迹遍及忠门半岛,经常顶风冒雨,忍饥挨饿,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为革命事业东奔西走,不惜流血牺牲,直至取得革命的胜利。东坑联络站在20多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坑村康梅一家和群众始终跟着…详情 ▷
后张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月埔村后张自然村。后张村是中共莆田县委早期领导人陈兆芳、吴承斌开辟的一个沿海重要革命基点村。鉴于这里地形有利、群众基础好,1928年5月,莆田县委决定在后张村郑阿吴家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由郑阿吴负责,主要担负往来人员食宿、掩护革命同志及传送重要情报等任务。后张联络站自1928年成立至1949年解放,接待过中共莆田县委、中心县委、闽中(南)特委的领导同志和许多闽中革命者,为他们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后勤保障。1930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巡视员邓子恢(化名老李)到莆田巡视工作时就留宿该处。抗日战争时期郑阿吴同志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动员并输送醴泉栖梧村吴清泉、吴九龙等10多位青年参加闽中海上游击队。解放战争期间后张联络站多次遭受派“围剿”与摧残,但郑阿吴以她的睿智与果敢,奇迹般地保护了党的秘密联络站和过往同志的安全,并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借粮、献给党组织,积极组织各项支前活动,出色地完成了党赋予后张联络站的历史使命,为莆田解放作出了贡献。后张联络站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的三间厢楼房,占地面积280平方…详情 ▷
嵩山寺仙姑妈祖殿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嵩山上,年代为清。简介:仙姑妈祖殿位于嵩山寺内,仿木石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梁架,悬山顶。附属文物有保存铭刻宋真宗咸平二年(999)的陈靖姑古樟木神像、陆秀夫衣冠冢墓道碑等。2013年,嵩山寺仙姑妈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嵩山寺四周围墙。…详情 ▷
笏石破仓分粮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北埔村土埕自然村。1935年春,莆田农村又遇严重春荒,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经济斗争。莆田工农游击队队长郑金照、政委潘涛领导游击队在沿海地区很快行动起来,首先在笏石东津发动群众数百人斗争地主詹柏,打开其谷仓,把数百担粮食分给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使广大群众得到实际利益,更加信赖党组织和游击队。之后,通过一系列的群众斗争,莆田农村的革命形势有很大的发展。笏石破仓分粮斗争旧址为赵家祠堂,单层石木结构,共3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详情 ▷
水仙宫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后温村后温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水仙宫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东北、东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1米,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2米。…详情 ▷
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屿区忠门镇,与湄洲岛妈祖祖庙遥遥相望。贤良港又名“黄螺港”,今名港里村,原为莆田县忠门镇所辖,现为湄洲湾北岸山亭乡所辖。贤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妈祖父母神像和宋代“异人妆塑”的妈祖神像,以及妈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据《天后志》记载,妈祖曾祖父“保吉公弃官隐居贤良港”。位于湄洲岛一水之隔的大陆岸贤良港(今忠门镇港里村),一名红螺港。这里是妈祖出生地,宋代妈祖受朝廷敕封为祖姑,林默升天之后,在贤良港林氏祖祠祀祖姑木雕神像。明永乐十九年,祖祠圮坏,钦命太监至贤良港整修致祭;嘉靖年间,沿海遭倭寇骚扰,村里民居尽被焚毁,独此祖祠倭寇不敢侵犯。清初截界,祠废。康熙二十一年复界后重修。康熙五十九年奉旨:“天后本籍宗祠令地方官春秋二祭,载入祀典”;嘉庆元年赠封先代;嘉庆八年奉旨敕封三妣为积庆公、积庆公夫人。莆田地方官以贤良港距城80华里,交通不便,自乾隆年间即就城内文峰宫举行春秋祭祀,港里林姓子侄领办具祭。时祖祠受风雨蚁蛀,瓦漏墙倾,遂择于原址的后山高地重建。邵州裔孙惠安县教谕林清标(雍正朝太仆寺卿林源之子),写信给其长子(时任台湾府凤山县教职)林霈,就…详情 ▷
麟山宫位于湄洲镇下山村宫兜自然村麟山路185号。又称下山宫,始建明洪武七年(1274年),清道光二年重修(1822)。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27米,通进深34.4米,面积523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埕、前殿、正殿,次轴线依次为埕、前偏殿、前天井、后偏殿、后天井、宫房。前殿重檐歇山顶,内施藻井,面阔三间;正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明间抬梁减中柱结构。宫内悬挂一方道光五年福建汀漳龙道摄理台湾府事方传燧书“圣迹益彰”匾额,是闽台交流的重要佐证。麟山宫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中一堂位于秀屿区埭头镇英田村西埔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中一堂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东北至建筑外墙外延9米,东南至建筑外墙外延3米,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9米。…详情 ▷
天云洞风景区天云洞风景区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境内的大蚶山东南部。天云洞四周岩群砌迭,虬松遍野,四时山茶烂漫,异草丛生,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径幽称奇于兴化大地。莆仙的四大祈梦胜地“春莆禧、夏天云、秋仙女、冬九鲤”,其中“夏天云”就是指天云洞。春夏之交,云雾缭绕,岩峰隐约,亭榭依稀,山岚奇幻,人在云幔之中,俨若置身仙境。唐朝诗人罗隐曾来此尽兴游玩,赞曰“满山皆秀”。天云洞共有景点60多处,即九仙洞、观音亭、罗隐庙、恒山草堂、三十六石碟、第一山、淌水岩、致雨龙池等,还有风动石、骆驼石、覆船石、龟蛇石、双鳌石等尉为奇观。…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