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庐位于杭州凤起路622号,民国时建筑。柏庐左侧是护城河,右侧是昭庆寺,曾先后做过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官邸,其院子格局和主体建筑历经六十多年风雨而旧观依然。1937年,“西安事变”后不久,周恩来、叶剑英、蒋介石等在这里秘密会谈,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打下基础。该楼为杭州铁路柏庐招待所。“一纵三横”工程中,柏庐的主体建筑、院落格局保持不变,而院内植物被重新调整,同时也整治建筑立面。保护范围:现有围墙范围内,南接昭庆寺旧址建设控制地带及凤起路南侧门楼外扩约3米,总面积为3332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桃花河,南至凤起路北侧道路红线,西起城河下路,北与保护范围重叠,总面积为9975平方米。…详情 ▷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56平方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与白堤把全湖隔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三面环山,秦时西湖还是一个海湾,北面宝石山,南面吴山,隔水相对是伸出海湾的岬角。海潮带来大量泥沙,日积月累,直至隋朝时将西湖与海水隔开,这种由古代浅海演变而成的湖泊在地质学上称作“泻湖”。西湖风景优美,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极多。宋柳永有词《望海潮》形容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见宋时西湖盛况。南宋画院中的画家马远、陈清波等,画了许多西湖风景画,这些山水风景画的题名就是西湖十景的由来。清康熙帝南巡时题十景,勒石镌碑成了名胜,一直沿用至今。十景为: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曲院风荷、断桥残雪。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景点的整修,…详情 ▷
长桥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的东南角,南山路长桥旁。长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一说梁祝十八相送到此饯别,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十八里路,祝英台以物喻情打了十八个比喻,是谓“路长桥不长”;另一说南宋布衣王宣教与陶师儿自由恋爱,为陶后母所阻,在长桥荷花池头双双殉情。故“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被称为“西湖三绝”。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35号…详情 ▷
吴越钱氏海塘位于市区六和塔至艮山门老塘内。是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吴越国王钱镠调动军民在候潮门、通江门外修筑的海塘。史书记载,杭州早在秦汉时就受到钱江潮的严重危害。唐代时,崔彦为杭州太守,因杭城向东南扩展,虽在城东南修筑了五里多长的沙塘,但潮患依然,“光化二年九月,浙江溢,坏民居甚众”。钱镠建国之初的一次潮害,“自秦望山东南至十八堡,数千亩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钱氏海塘的修筑先在离岸29尺处取罗山大木打桩六层,每层中间用装满石头的竹笼和泥土充实,称为泥塘。泥塘之外又植桩木十余行以折水势。泥塘之内,再叠石为堤,使之坚固。海塘自六和塔至艮山门堤长338593丈,用钱109440缗。钱氏海塘工程浩大,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方法,从而基本上遏止了江潮倒灌,使杭州居民摆脱潮水的为害,土地淡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文天祥称其功为:“非止一时之保安,实有千年之功德,洵堪百世之模楷”。…详情 ▷
杭州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坐落于秀丽的西子湖畔,占地面积22480平方米,整个建筑大部分延伸于地下,不着痕迹地融入了周围的湖光山色中。博物馆集陈列展示、西湖学研究、西湖文献资料和游客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配合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博物馆于2009年2月起闭馆对展陈内容进行充实调整,2009年10月1日重新开放。调整后的西湖博物馆实现了建筑面积的大扩容,从7920平方米扩大到8500平方米,展陈内容紧密贴合西湖申遗,全面展示西湖作为人类文化景观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用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印证了西湖的普世价值。2010年9月西湖博物馆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专家对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进行的实地考评验收,得到世遗专家的充分肯定。为西湖成功获得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做出有力的贡献。开放时间8001700,全年开放。陈列展示西湖博物馆展厅涵括了序厅、西湖概况、西湖历代浚治与景观的形成、西湖题名景观、西湖文化、精神家园等六大篇章。走进西湖博物馆,不仅能看到西湖独创的…详情 ▷
清行宫是清代多位帝王出行西湖时的居住之地,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现存有建筑、园林遗址遗迹。它见证了18世纪上半叶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杭州,并对“西湖十景”进行“康熙钦定、乾隆题词”的史实,以及西湖景观因获得皇家推崇而再度振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行宫位于孤山南麓中部,南临西湖,整体院落座北朝南,南部为建筑院落,北部为因借孤山地形建造的后苑。院落和园林的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建筑遗迹较为丰富,包括院墙墙基、头宫门、垂花门遗址、楠木寝宫遗址、鹫香庭遗址、玉兰馆遗址等。后苑现存“行宫八景”的部分园林建筑遗迹,包括鹫香庭、玉兰馆、戏台、贮月泉、领要阁、御碑亭、绿云径、四照亭等。…详情 ▷
续范亭“尽此一报”题刻位于西湖区栖霞岭香山洞内,年代为民国,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9年7月24日,续范亭“尽此一报”题刻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中美联合公报起草处旧址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三台山社区杨公堤18号刘庄1号楼内的八角亭。1972年2月,尼克松与周恩来在此草签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告。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排衙石诗刻位于将台山的排衙石上。凤凰山右极顶上有石笋数支,两佾排列,如同卫士拱立,吴越钱鏐命名为“排衙石”,并刻诗文于石上。时代为五代吴越,地址在将台山顶。保护范围:山顶至192米等高线,总面积约为6783平方米。…详情 ▷
玉皇山古迹群保护范围:山顶部分:东至山道东侧及玉皇飞云东侧驳坎,南至文物本体外扩约15米、至230米等高线处,西、北至山道内侧。紫来洞部分:东至七星亭外扩约60米、至150米等高线处,南至茶室,西至七星亭外扩约15米、至175米等高线处,北至七星亭外扩约15米,总面积为1696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玉皇飞云”碑亭下的停车场驳坎和紫来洞停车场驳坎,南至玉皇山紫来洞山公路(接吴越郊坛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西至玉皇山福星观后小停车场驳坎,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30米,总面积为44887平方米。…详情 ▷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离杭州主城区武林门只有6公里,距西湖仅5公里。公园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2年1月10日,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西溪湿地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电影《非诚勿扰》的曾在此取景。西溪,古称河渚,“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南宋高宗赵构曾想建行宫于止,奈何经费不足而作罢,只留下“西溪且留下”的遗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寿堤,十景分别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听曲。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西溪湿地占地10.38平方公里。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详情 ▷
夏朋烈士墓位于西湖区玉皇山麓,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7月24日,夏朋烈士墓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西湖区中部,距离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整个森林公园的面积达13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6.7。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杭州的绿肺,负氧离子平均达到7000个立方厘米。森林公园内有很多个杭州城区的唯一,比如全国最长的山体游步道——西山游步道,全长108公里。在西山游步道围绕的范围内,玩乐的地方可真是数不胜数。钟情山水的游客,还可以体验乡村旅游,龙坞茶村、外桐坞艺术风情小镇、大清村、双灵红茶村等。一路游览过去,村落、寺庙、公园、古迹串景成珠,乐趣无穷。是一处适合赏景、登山、休闲的绝佳去处。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中西部,距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仅需0.5小时~1小时车程,是杭州城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公园自北向南分为龙坞、大清谷、灵山三个片区,总面积1775.2公顷(26628亩),大清谷、龙坞、灵山出入口距杭州市中心分别约13公里、15公里、30公里,与市中心距离呈梯度关系,呈现近郊乡村到远郊乡野的乡土风貌,适合“短时间、短距离、多频次”出游模式。西山地形地貌宜游性极强。杭州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属山脉为天目山山脉,位于天目山脉余脉与平原交接地带,且地处钱塘江畔…详情 ▷
在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正门的对面,有一个石砌高墙的院子,院门上题写着“勾山樵舍”四个大字。走进院子,可见一小山,人称勾山,大约这院子就由此山而得名吧。这个静静的院子,曾经就是清朝女诗人陈端生故居。陈端生,这个名字并非很有名,但是她所写的《再生缘》却为很多文人雅士所熟知的。《再生缘》是一部浪漫的长篇叙事诗,一部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较高文学地位的弹词。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陈端生出生在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宦人家。她的祖父陈兆仑在朝为官,又是一位文学家;她的父母亦能诗能文。因此,家庭的熏染使陈端生自幼就喜好诗文,加之她聪颖好学,诗文妙句脱口就来。因此,陈端生从小就被人们称为才女。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秋阳穿过树梢,斜射到勾山上,西湖的水面上无波无澜,也不见湖畔人家的炊烟袅袅。陈端生就坐在窗前的石案上,开始撰写七言排律诗《再生缘》。这一年,年仅18岁的陈端生就写完了《再生缘》的第一卷至第三卷。到第三年秋天,她已经完成第四卷至第十六卷。但是,家庭的不幸与变故,使风华正茂,荷花初绽的陈端生受到…详情 ▷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及其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西湖十景”经历三次定义(或评定),现说的“西湖十景”一般指2007年的三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杨堤景行、万松书缘、岳墓栖霞、梅坞春早、湖滨晴雨、北街梦寻、三台云水、钱祠表忠。“西湖十景”是用文学语言给西湖及其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景区、景点、景物命名,组成一个“景观集称”。它不仅要使命名的审美特征、文化特征和功能特征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还要平衡好审美性、文化性、功能性三者的相互制约,并找到一个明晰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地接近、概括出景观特点。“西湖十景”,景名合一,令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深受国内外广大游客欢迎,堪称景点命名的典范之作。“西湖十景”景名之美,甚至打动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评审专家,对西湖申遗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2013年5月,西湖十景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黄源故居位于杭州市西湖葛岭路13号。是黄源先生生前居住最久的地方,从1955年5月到浙江工作起,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了45年。故居占地330平方米,传统木构架、木门窗,白墙黑瓦,青石板阶沿踏步,颇具江南民居风格。旧居内陈列了黄源先生的创作手稿、书籍、生活起居用品以及与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来往书信等百余件,用展柜、图板、多媒体演示与生活场景布置有机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黄老闪光的一生。特色黄源(19052003)名启元,字河清,浙江海盐人,翻译家,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曾在东南大学附中、春晖中学、立达学院等校求学。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938年黄源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任军部文委委员,《抗敌》杂志编委,《新四军一日》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共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等职。晚年任浙江省文联名誉主席。黄源早年与鲁迅、陈毅、茅盾、巴金等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由他主持改编昆曲《十五贯》,得到了“一部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美名。2003年,98岁的黄…详情 ▷
杭州西线景区杨公堤边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亭子,额枋上“学到老”四个大字栩栩生辉,柱子上的对联是“英名盖世三叉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亭后是墓葬。这就是一代京剧名大师盖叫天的自造墓,60年代后期被毁,1985年重修。盖叫天原名张英杰,河北保定人,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继承了我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数十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艺术实践,勤学苦练,积极探索,终于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盖派”表演艺术。1971年1月15日,盖叫天因受文革破孩,在杭州含恨逝世。其墓址座落于丁家山麓,西山路边。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修盖叫天墓,并将盖叫天的骨灰移葬此处。墓前门楼和石牌坊题有匾额“学到老”(黄宾虹书),楹联“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吴湖帆撰书)和楹联“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陈毅撰、沙孟海书)这是对盖叫天一生真实的写照和评价。保护范围:东、南、北至墓体周围保护围栏,西南至杨公堤道路红线,总面积为145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20米,东北至丁家山堡坎线,西南至杨公堤道路红线,西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25米,总面积为2129平方米。…详情 ▷
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第一座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起对公众免费开放。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该馆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经过20多年的成长历程,如今,中国丝绸博物馆已成为国际上最大的集收藏、研究、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2016年7月,中国丝绸博物馆在经过为期一年多的改造提升工程后重新向社会公众开放。新馆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由“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天蚕灵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中国时装艺术展”、“西方时装馆”和临时展厅6个部分组成。中国丝绸博物馆环境优雅,建筑风格柔美飘逸,馆内桑园染草,小桥流水,让人们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风光。馆内还设有颇具各具特色的丝绸商场、锦绣廊、经纶堂高端定制等,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重新开放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不仅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以丝绸为主题的纺织服饰专题博物馆,而且将建成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主题展馆,成为宣…详情 ▷
杭州博物馆是一座展现杭州历史变迁和城市文物珍藏的人文类综合性博物馆,是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杭州市博物馆群体中馆藏、展陈和文化活动水平位居前列的骨干博物馆。场馆前身为2001年10月开放的杭州历史博物馆,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已成为文物丰富、区位便捷、展览精美、设施优良的杭州历史文化亮丽窗口。杭州博物馆坐落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吴山,与吴山广场和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相邻,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展区面积7千平方米。馆藏规模逾万件,涵盖了陶瓷、书画、玉石、印章、钱币、邮票等各类文物。镇馆之宝战国水晶杯,2002年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64件(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珍贵文物名录。展馆分《珍藏杭州—馆藏文物精品陈列》、《最忆是杭州—杭州历史文化陈列》和机动展厅三大部分。《珍藏杭州》系列展览展出了杭州历年来出土文物精品、杭州不可移动文物、馆藏书画精品、馆藏文房雅玩珍品、馆藏邮票等专题。《最忆是杭州》展览与杭州八千年的深厚底蕴相得益彰,在史料、史证、史人、史事的基础上,以历史朝代为串线,讲述杭州的发展历程。目前正在进行陈列改造,将于2015年十…详情 ▷
大诸桥位于转塘镇大诸桥村百子山前,现村委会附近,南北向跨大诸河口。《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朱桥在徐范村”,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移建至现址。现桥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建。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通长28米,宽6米。券拱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拱腹有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桥面中间为平台,两侧有低矮栏板,上面刻有纹饰,无望柱,两边各有多级踏步。大诸桥历史上名称众多,各有说法。因桥旁原为朱氏聚居,故名朱桥、大朱桥。相传元初朱清以海运功官转运所万户,其微时担柴为业,出入于此,故有贵人担柴路之名。为和凤山门外的诸桥(南星桥)区别,又名上诸桥。明万历十六年(1588)桥被潮水冲毁,太守余良枢组织重建,有个敝衣道人到工地乞食,吃完后即说此桥为万年桥也,言罢忽然不见,于是桥重建后就起名为万年桥。而该桥规制坚固,江上各桥,以此为壮,所以亦称朱梁桥。大诸桥曾经是钱塘江口的重要桥梁,昔日来杭船只常自江而入,泊于桥旁,从这里登岸入市。现桥保存基本完好,2000年7月9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保单位。2003年周围环境进行了整治,种植绿化,古桥风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保护范围:桥体外扩约…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