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古建筑群(峨眉山市)1.报国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圣积铜钟保护范围:钟亭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伏虎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3.清音阁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4.洪椿坪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5.万年寺保护范围:东至万年寺东侧山门,南至大雄宝殿南道路南侧、行愿楼南墙及法物流通处南墙,西至围墙,北至大雄宝殿北僧舍北墙、般若堂北墙及贝叶楼北墙。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万年管理处以东100米,南至万年寺南侧院墙以南100米,西至万年寺西侧院墙以西100米,北至万年寺北侧院墙以北200米。6.慈圣庵保护范围:以占地范…详情 ▷
8226到达金顶前的最后一座寺庙,也是距离金顶最近的住宿点。景点介绍接引殿沿着登山路上行约3.5公里,就可以到达太子坪。传说寺内曾经供奉过明神宗朱翊钧之子常洛塑像,因此得名。这里距离金顶大约半小时的路程,想看日出,又不想住的太贵或者起得太早,可以住在这里。太子坪原名万行庵,明代古智禅师开建,清顺治中闻达禅师重建,如今的小庙不大,周边非常的清静,还可以提供食宿。在小庙对面,有农家饭店,也可以兼做旅馆,但住宿条件比较差。地址:乐山市峨眉山市峨眉山景区内(接引殿上行约3.5公里)类型:山古迹寺庙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电话:4008196333开放时间:峨眉山景区开放时间:7001800(旺季:2017.1.162017.12.14)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峨眉山景区门票内…详情 ▷
农夫山泉峨眉山工业旅游区依托名列“中国饮用水十大品牌”的品牌优势,和建厂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峨眉山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是集自然风光、企业文化、基地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景区。自2015年12月创建国家3级景区以来,已形成矿泉水生产流水线数控体验、山泉水测试体验、山泉饮品畅饮体验、“寻源见证”徒步观光等工业体验游体系。依托三条产能最大,工艺国际领先的瓶转水生产线,推出以学生为主的科普教育游,备受游客青睐。…详情 ▷
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位于四川省乐山峨眉山市佛光东路,是集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茶叶生态观光和茶叶工业旅游为一体的茶文化主题公园,是“竹叶青”展示其企业文化的窗口,更是乐峨精品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环境介绍“竹叶青”乃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竹叶青生态茗园是由竹叶青公司斥巨资筹建的,占地280亩,分别由“茶博园”、“茗青苑”、“生态园”和科研生产加工区四大景区和数十个景点组成,是峨眉“三大文化”(佛教文化、武术文化、茶文化)的展示窗口和体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尚不多见的茶文化、茶生态、茶科技旅游观光景区。茶博园内设“中国茶史、四川茶俗、竹叶青茶话”三大展厅及茶艺馆、文会馆、竹叶青茶庄等,是集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和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键茶艺大观园。茗青苑是一处景色迷人的仿江南园林。苑内亭台楼阁密布,百花争奇半妍。在这里,可以品佳茗尝美食,观美景赏民艺,浏览民俗画廊,垂钓对弈娱乐,是一处景美意幽的世外桃源。生态原集中展示了在无污染环境下,科学选种、育种、栽培和田间管理过程,通过田灌与温室育苗等现代化作业方式,让人们子解…详情 ▷
神水阁原为明代巡抚吴用先别墅。明万历年间易名圣水庵,清顺治年间改名神水阁。阁以泉名。有旧室五椽,布局灵活,建筑体量适当,装修简洁。原四周有“松风竹月”、“水竹居”等建筑为四川典型的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峨眉山地方色彩,现基本完好。神水阁外,有一泉池即神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盛夏烈日之下,冷气直逼人面。数九隆冬,周围山寺树木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中此池仍暖气四散,温及人心,被视为山中圣泉。神水池背靠一巨石,此即“大峨石”。上有宋代陈抟老祖草书“福寿”二字和唐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书“大峨”二字,又有明代所刻楷书“神水”二字。在神水阁后,有一宝掌峰,传为魏晋来华入蜀登山的中印度僧人宝掌和尚结庐处。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0米。…详情 ▷
峨眉山脚下的大佛禅院,作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是前往峨眉祈福、朝拜的第一站,也是必去之地。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交通方便,气势恢弘,建筑结构缜密,拥有多重大殿和诸多禅房。峨眉山的寺庙极少商业气息,没人四处游说你捐钱、买香火、买纪念品。游人和香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布施、上香、叩拜,丝毫不会受到干扰,让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回归。峨眉山大佛禅院位于峨眉山东郊,整个寺庙富丽堂皇、雄姿宏伟、气势磅礴,既是去峨眉山佛界祈福、朝圣的起点;又是公众游客去峨眉山旅游进入名山的起点。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大佛禅院于2008年12月14日举行峨眉山大佛禅院开光法会暨落成庆典,正式对外开放。禅院占地400余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亚洲最大的十方丛林之一,成为集培育僧才、专精修证…详情 ▷
祝家大院位于峨眉山市普兴乡光明村一组,村西10米坡上。走进祝家大院,那迎面而来的清新空气,那古色古香的韵味,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里称得上是山区乡的一处风景。祝家大院占地面积2970.35平方米,由两个独立相连的建筑组成,窗棂、帘架、梁枋等部件风格古朴典雅现今的祝家大院虽显得有些寂静却依旧难掩旧日宅内的人丁兴旺。祝家大院坐南向北,建于中华民国,原为四进四合院,呈一字型布局,现存1进半。完整的四合院由正房,前房,左右厢房组成。均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高7米,素面台基。其中:正房,面阔四柱三间16.7米,进深七柱六间10.3米,通高7米;前房为吊脚楼,面阔六柱五间16.7米,通高6.4米,明间为通道,有垂带式踏跺17级;左右厢房各面阔十柱九间30.75米,进深四柱三间4.9米,通高7米。如今,祝家大院作为全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一直受到省、市、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坊间历史文明的整体缩影,同时也是人们追溯历史渊源的良好平台。祝家大院是全市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完好的吊脚楼四合院特色民居建筑…详情 ▷
无始无终真主宰,宣仁宣义大权衡。”这是清朝皇帝康熙对天主教的中肯评价。在峨眉山市桂花桥镇拆楼村,便有一座这样的天主教堂——玫瑰圣母堂。自1852年建成至今,她历经风雨走过了160个年头。环境清幽的圣堂前,两排挺拔的绿树依房而立,花坛、盆景点缀其间,寓意和平的天使与白鸽、象征贞洁的玉簪花跃然墙上,金黄的十字架矗立于塔楼项端,一股浓浓的歌特式建筑风情扑面而来。圣堂的现任神父熊华云告诉笔者:“1822年,拆楼圣堂始建于桂花桥镇拆楼坎。眼前的玫瑰圣母堂是185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汪神父组织拆迁重建,当地教友出工出力,历时2年完成的。整座圣堂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较多可容纳800多人。”“拆楼圣堂是目前乐山市范围内保存较完好的法国歌特式天主教堂,1988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当年在拆迁重建时,设计者参考中国近代的建筑特点,以稀有楠木为材料,采用了中式传统木结构与欧式教庭风格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建造。现今经堂四周木壁上的手工雕花就是较好的印证。”随行的峨眉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代成刚介绍。曾经的过住已消失在历史的…详情 ▷
乐山市旅博天地旅游景区占地1300亩,规划建筑约36万平方米,是集文化、旅游、会展及城市商业形态为一体的复合型综合体,由旅博中心、旅博广场、旅博购物中心水晶广场、旅博风情街、旅博公园、东湖湿地公园以及规划中的翡丽湖湾构成。其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功能满足游客、市民一站式休闲、娱乐、购物等需求。…详情 ▷
大庙飞来殿坐落于四川省峨眉县城北2公里的飞来岗上,是中国古代道教建筑。飞来殿俗称“大庙”,始建年代无考,重修于北宋淳化四年(993年),名天齐五行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元泰定元年(1324年)始告落成,改名东岳庙。明万历三年(1575年)始供佛像。此后又增建山门等,佛、道杂居,称为大庙。现存宋元至明清等各代构成的建筑群,内有《宋淳化四年重修庙记》和《元泰定四年重修东岳庙记》碑,占地总面积约1988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940平方米。殿内原来还供有东岳大帝的神像,但早已毁弃不存。飞来殿,坐西向东,正面的檐柱三开间,长达18.28米,内柱分成五开间、进深五开间。大殿平面上的柱子分布呈减柱造法,檐柱上还施以栏额和平板格,平板枋上置有斗拱,斗拱都为六铺作单秒双下昂,上昂向上卷成象鼻形,下昂雕刻成龙头,十分精美、华丽。明间的左右两柱上通体塑有泥胎蟠龙,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具有典型的宋、元时期建筑风格。殿为歇山顶,顶上覆盖有小青瓦,是明、清时改建时铺砌的。1988年1月,大庙飞来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详情 ▷
塘房陈氏民居(峨眉山市)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详情 ▷
福利普贤寺(峨眉山市)保护范围:建筑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情 ▷
在峨眉山舍身崖下,山脚不远处高桥镇中学校园,有座青石牌坊,高约7米,巍然屹立,风雨侵蚀,苔痕历历。正面刻“敕赐禅林”四字,雍容典雅,“嘉靖辛卯春二月,给事中安磐书”,背面“祗园觉路”。麒麟、白鹿、青狮、祥云、荷花、兰草图案,依稀可辨。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明代石坊,其工艺水平和史料价值不亚于北京十三陵的石坊。据传,在神奇的峨眉山,有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遗址,那就是有着“西蜀第一大刹”之称的古灵岩寺。古老相传,曾经的灵岩寺有殿宇48重,僧众千人,更有骑马烧香、策马巡夜之说,昔日辉煌可见一斑。峨眉山志记载:由唐至明,峨眉山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尽管有些曲折,灵岩寺也随之“螺旋式发展”,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僧人本印重修灵岩寺,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二月落成,殿宇竟达48重,僧众千人,有骑马烧香、策马巡夜之说,成为国中大寺名驰中外,成为“西蜀第一大刹”。因有红莲溪萦绕于寺区之内,故俗称红莲寺。当地流传一个传说,清康熙年间,灵岩寺有僧众千人。而这些僧人由于常年习武,个个武功高强。峨眉山武僧势力日益壮大的消息,传到了康熙的耳…详情 ▷
仙芝竹尖生态园旅游景区,位于峨眉山市东郊,占地300余亩。级景区。距市中心8公里,南面靠306线乐山至峨眉旅游干道,北面临峨眉河,园区地处乐峨旅游干道(胜利镇段)旁。整个生态园区秉承“人文生态禅茶一味”的建园理念,按国家景区规范建设,整个园区利用现有的地形结合建筑的特性进行设计,与四周自然环境相结合,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仙芝竹尖大熊猫馆修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20.36亩,大熊猫馆外观造型设计以中国特色的明清建筑为主,设有大熊猫室内活动展馆和室外活动展馆,为大熊猫提供最好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馆内室内外活动场加入水池、攀爬木等大熊猫玩乐设施,另外,为满足大熊猫喜好较凉爽的环境要求,室内活动场更特别设有中央空调,让大熊猫在夏天炎热气候下可消暑降温。恐龙馆恐龙馆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外观风格与熊猫馆相一致。恐龙馆内共分恐龙化石骨架展览区、仿生恐龙展览区、恐龙商品展示区三大区域。恐龙化石骨架展览区展示了可触摸性仿真化石7件;恐龙蛋2组;整体恐龙骨架18件;恐龙化石坑1个、恐龙…详情 ▷
瓷佛为明代烧制,仪容庄重,体态丰满。此像通高为二点四米,在明代瓷像上,称得上是比较少见的珍品。该像身高一点七四米,盘膝间的宽度为零点九四米,胸宽零点八三米,头部长零点三八米。整体比例适当,俨如真人。自腿至肩,有小佛十五排,大小相同,均为座式,每排小佛数量各异。其座为莲台,高零点七二米。座上莲瓣四排,底排为十一瓣,以上皆为十二瓣,合计四十七瓣。每莲瓣的长宽皆为十八厘米,上附小佛九个,共计四百二十三个。加上散布身上的小佛,全部数量不少于一千个。瓷佛共分三节,盘膝至胸部为一节,胸部上及头又为一节。其用料是带磁性的铁骨泥,所上釉质为白色,略带淡黄。此像系根据《梵纲经》“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意而作。其名为“毗卢遮那佛”,略称“卢舍那佛”。佛书《大乘义章》里有佛具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之说。此像即为报身佛。拔云山庵在峨县城北的双福乡境内,后更名为瓷佛寺。1975年,在七佛殿莲座上供出,为掩饰其身含接痕印,塑工涂成现在天蓝色,但其座上有一小佛未涂,藉观原来釉色。…详情 ▷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详情 ▷
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坐落于四川省峨嵋县城西南的峨眉山上。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约7公里,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另三处为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因为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而得名。峨眉山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雄伟、磅礴,向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山上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后来历代陆续又有增修。开始的时候这里流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日益兴盛,明、清时处于极盛时期。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原名“普贤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由明彻和尚创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重新建葺,并改名为“白水普贤寺”。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住持僧茂真和尚奉诏入朝,受到了太宗赵光义的嘉誉,派大夫张仁瓒携黄金三千两随同茂真和尚回到成都,购买了三十万斤铜,铸造了一尊普贤骑白象,象高7.35米,重62吨;象为白色,足踏三尺莲台,双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普贤端坐在象背莲台之上,头戴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润,神情安详,塑像比例匀称,造型优美,是宋代铸造艺术的典型代表。普贤寺曾数次被焚毁,但铜像仍然保存得…详情 ▷
卧云庵,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三千零六十五米绝顶之处,因其位处摄身岩畔,白云上涌,寺如卧云,故名。卧云庵现为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佛教寺庙。现存卧云庵已是清末建筑,建筑占地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米,为全木结构重楼(正殿为三重楼)悬山顶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由弥勒殿、观音殿、玉佛殿及厢房组成。庵内外匾联众多,其中「卧云庵」门匾和「地阔峨眉晚,山高岘首春」门联是著名画家吴作人墨宝。殿前旧有池名半月池,「深广不数丈,水日上渗,足饮千人。」故又有圣泉、观音水、井络泉等异称。当年还有「扪参历井」石坊立于池畔,张扬着圣泉的名声。殿后即是著名的小睹光台,是观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等金顶四大奇观的好去处。现玉佛殿内,还存放有一八二八年金殿被毁后残存的两件铜墙壁。金殿在一九二八年恢复为砖构鎏金屋顶,靠此鎏金屋顶仍有「金顶」风味。岂料在一九七二年,设在华藏寺内的电视转播台机房失火,殃及池鱼,金殿及华藏寺(内藏清代的《北方藏经》等二千四百馀件佛教文物)被付之一炬。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北延伸至悬崖,向西外延80米。…详情 ▷
峨眉山市烈士陵园占地28亩,由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墙和烈士墓区四部分组成。烈士陵园于2013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000余万元。烈士陵园现有烈士墓160个,安葬烈士136位。纪念墙由三组雕塑组成。选取峨眉历史长河中三个重大政治事件为内容创作而成。第一组《党的艰苦斗争》由《星星之火》、《抗日救亡》、《反对内战》、《迎接曙光》四幅构成。展现了峨眉地下党辉煌卓越的历史。第二组《武装起义》由《秘密商议》、《筹备起义》、《英勇就义》、《前赴后继》四幅构成。展示了1935年1月峨眉武装起义这一历史重大事件,彰显了先烈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第三组《解放峨眉》由《迎接解放》、《征粮救灾》、《清匪反霸》、《巩固政权》四幅构成。展现了峨眉解放初期的艰苦斗争历程。三组十二幅画面,浓缩成峨眉革命斗争艰难岁月的历史长卷。烈士陵园内共安放了136位烈士。时间跨度从1935年至2012年,包含了峨眉地下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中越边境保卫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牺牲在全国各地的峨眉籍烈士和牺牲在峨眉境内的外…详情 ▷
在峨眉山市北大门的双福镇中心村,有一座地处峨眉山以外唯一的寺院——磁佛寺。磁佛古寺原名“拨云山庵”,创建于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是比丘尼常住寺院,因在拨云山而得名。明洪武初由智元和尚重建,改名“普渡寺”。寺虽不大,但却拥有世界第一大瓷佛,几百年中它曾几度更名,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这期间究竟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从峨眉山市区出发,在双福镇与夹江县的交界处,穿过成昆线,顺着田埂向前不远就是磁佛寺的地界。拾级而上,两侧翠柏荫荫,抬头可望见庙里香烟缭绕。眼前这座玲珑、古朴、四合院式的佛门古刹,是一座农禅结合的特殊寺庙,整座建筑为木结构,穿斗式梁架,歇山和悬山式相结合,小青瓦屋面,具有明显的川西民居特色。据说,明永乐初年,寺僧惠光法师曾去江西景德镇募化观音瓷像,无果而返。永乐十三年(1415年)四月初八,景德镇瓷商谢元芳来峨眉与商家田万鳌结帐时发生口角,惠光法师苦劝双方,谢、田最终和睦。为感谢法师恩德,谢、田二人发心,在景德镇塑烧一尊瓷质大型卢舍那佛像。佛像运到峨眉,供奉在寺院中,寺名也随之改为“磁佛寺”。…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