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佳县城东侧晋陕峡谷的黄河床面上,横卧着一条耀眼的巨龙,龙头直扑山城怀抱,龙尾摆向山西克虎村中,这一雄宏壮阔的景观,就是佳临黄河公路大桥。佳临黄河大桥全长782.83米,宽12米,高25.5米,共有23孔,其中跨经50米的10孔,30米的4孔,16米的9孔。大桥的建成缩短了佳县通向东方,通向首都北京的距离,实现了佳临两县人民千百年来“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夙愿。大桥竣工以来,每天车辆行人穿流桥上,成为佳县旅游的一大景点。人们登上桥眺望:大河狂涛扑面而来,山城高峻入云端,枣林葱郁美如画,风景十分壮丽。大桥西头建有高大的佳临黄河大桥建设纪念碑,东西两头还建有两座题词纪念碑廊,党和国家领导人、马文瑞、、陈俊生,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和两省领导以及社会名流30多人的手迹刻于其上。…详情 ▷
佳县泥河沟村千年枣园位于天下红枣第一村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总面积36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处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原始枣林,也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株数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千年老枣树群落。目前,该枣园生长有各阶段树龄的枣树1100余株,这些古树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丰盈。其中,一株“枣树王”,其树高8.3米,干周3.03米,冠幅13.4米,至今仍年产枣百余斤,被人们称为枣树的活化石。而在“枣树王”周围,上千年树龄的枣树还有10余株,形成了一个奇丽多姿的古树群。泥河沟,佳县黄河岸边的古村落。三面环山,两岸悬崖峭壁,中间则平野铺展,周围的石山像一个聚集能量的宝盆。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延长了枣的生长期。到了秋季,枣果成熟的时候,这里温差又大,极其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使得泥河沟的油枣也成为我国十大名枣之一。全村共有174户,总人口达806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红枣种植。据史料记载,这里从公元400年左右就栽植枣树。泥河沟现存的古枣园规模空前:面积达36亩,矗立着1100株古枣树。其中,一株距今130…详情 ▷
陕北特委第四次会议旧址0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是陕北革命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革命转变时期的一个光辉里程碑。会议旧址:在县城西北约15公里的刘家山乡高起家洼村0员高录孝、高录忠家里。这是一个有5孔窑洞的宅院,会议就在西起第二孔窑的掌窑内召开。出席会议的特委成员有马明方、马文瑞、王兆卿、毕维舟、崔逢运、鲁学曾等;还有各地区党组织的代表,如崔田夫、崔田民、高朗亭、赵福祥等;佳县代表张达志、高长久、张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马明方主持,主要议题是:传达0中央北方局对陕北工作的指示精神;总结特委工作;在分析陕北革命斗争形势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如何在陕北开展游击战争问题;选举了新的特委委员。会议共开了四天。会议决定:(一)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粮、抗捐税、抗租的群众运动;(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工农红军;(三)普遍组织农合会、互济会、妇女会、赤卫队、少先队、游击小组,向敌人进行各种斗争;(四)打土豪分田地,没收豪神地主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劳动农民;(五)建立革0据地,在革命活动比较成熟和巩固的地区,建立革命委员会,建立…详情 ▷
化云寺石窟时代:明地点:佳县刘国具乡白家铺村保护范围:寺院四周边墙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区四周各外延50米。2008年,化云寺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佳县云岩寺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座落在佳县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东临黄河天险,与吕梁山脉隔河相望,南环佳芦河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相连,西靠佳吴公路,交通便利,北倚铁佳州,飞峙兀立的佳县山城。寺属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寺内石窟始凿于唐,完成于宋代宣和四年(1122)。由错落有致,高底参差的八个窟室、古朴精巧,古色古香的殿阁以及宋代大观年间(1107—1110)的摩崖题刻、明清琉璃浮雕碑石、壁画、古柏等组成。云岩寺荟萃了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遗产,早在1957年5月31日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主窟为大雄宝殿,窟内外存留有各具特色的48尊摩岩石刻造像。造像大小不一,高度在25149厘米之间,形状各异,栩栩如生。主窟深6米,宽7米,高4米,窟内供奉的主神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石雕站像严肃祥和,左边阿难天真聪慧,右边迦叶老成持重,左下方有坐骑石狮的文殊菩萨,石下方为坐骑石像的普贤菩萨,两人文静,坐骑凶猛,一律秀骨清相的十六罗汉或憨或智,或恒或怡,神情各异,呼之欲出。龙雕一尊真可为画龙点睛,窟顶为莲…详情 ▷
兴隆寺(俗称郑家寺),位于佳县城北45公里处的上高寨乡郑家后沟村。这里是毛乌素沙漠南缘,寺庙建在大漠深谷之中,是佳县乡间最大的寺庙之一,该寺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308—1311年),为县级文保单位。兴隆寺依山而建,形成五层梯形结构建筑,沟谷有小溪流淌,溪流之畔第一层是戏楼。第二层建有砖石结构的娘娘庙、马王庙、增人院等。第三层庙宇建筑较多,东起有神路、文昌帝君和白云菩萨楼,子祠,山神、土地祠,药王七佛楼;接着是寺内最大的石窟殿堂——森罗宝殿。森罗宝殿深9米,宽7米,高5米,面阔为楼阁形状,外观雕梁画柱,油漆彩绘,古朴典雅。森罗宝殿过去是地藏菩萨石窟,从此石窟西旁登上神路是第四层庙宇,自西向东凿有4个大小不等的石窟,窟内分别供有关帝、土神、释迦牟尼、观音等。释迦牟尼窟为正殿,窟深7米,宽5米,高3.5米,内正中塑有释迦牟尼像,左右为文殊、普贤,两边有十八罗汉及壁画等。再往东的石崖拐角是长方体摩崖碑窟,窟的正面和两边分别刻有“皇帝万岁”、“万民乐业”、“太子千秋”正楷字样。沿神路再上就到了顶部,上面建有一座硬山式玉帝及三宫殿,其庙堂华丽,古朴典雅,庙檐雕有花卉异兽。院内…详情 ▷
佳县木头峪村座落在县城南20公里的黄河岸边,依山傍水,林草丰茂,景色秀丽。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别具一格。古民居占地面积800多亩,现居260户1000多人。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有24处,均为明、清建筑,此外还保存老祠堂、石堡、古戏楼、文昌庙、归云寺、鱼山古庙遗址各一处,两条街道南北贯穿,并与巷道网络相连,还有古路洞,戏楼布局其中。整体布局环抱黄河,与枣林相映,古色古香,别具特色,被誉为“典型民居”、“民俗文化村”。它不象江南水乡民居,也不同于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更有别于黄土高原窑洞民居,其特点是:依山傍水,布局齐整。该村民居背倚大山,怀抱河水,建筑布局呈“井”字形,由前滩后滩组成,中间有戏楼广场相连,两条村街南北分布,村街东西皆有小巷相接,错落有致,排列整齐,体现了先辈们的精巧规划与建筑技艺;四合院落,方正对称。所有民居皆为四合院落,每院都以石窑为正,由左右厢房、下院过厅、大门、重门等组成。因当时贫富程度不同,院落又有规模大小、工艺繁简之别;石建为主,宽敞恢弘。木头峪民居也可称为石头民居,石窑洞,石大门,石围墙,石板院,是一片石头的世界,这也是它不同于…详情 ▷
佳县城墙时代:明——清地点:佳县城关镇保护范围:城墙内外各外延10米。2008年,佳县城墙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佳县开化寺时代:明、清地址:榆林市佳县康家港乡康家港村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北面区外延200米,南面区外延100米,西面区外延80米,东面区外延70米。2014年,佳县开化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佳县县城西神泉乡神泉村。神泉堡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纪念地。因该村南山崖上有两股日夜长流、清凌凌的泉水而得名。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弘扬陕北战争年代革命传统,佳县人民政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征集文物一百余件,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战斗过的神泉堡乡建成了佳县第一座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并于2001年8月正式开馆。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住进当地民众高继荣家。高继荣家为陕北典型的窑洞院落,北窑七孔、东西窑各三孔,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当年就住在北窑里。窑洞及院落现保存较好。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间,毛主席起草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而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这里,毛主席修改审定并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揭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在这里,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重新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003年神泉堡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以大量的革命遗址、革命…详情 ▷
佛堂寺位于佳县城北40公里的朱家乡崖畔村与泥河沟村交界处的群山之中,是佳县乡间最大的寺庙和旅游景点。佛堂寺建于宋代,佛堂寺以古石窟最为壮观,近20米高的石崖上凿有4孔规模较大的石窟,北起第一窟为窟,内存精雕细刻的石神像7尊,石碑一通,主神为释迦牟尼。通道口上方有摩崖记事,记述建寺置地契约。第二窟供奉地藏,此窟最大,其深度为7米,宽6米,高4米。第三窟供奉观音,第四窟供奉三霄娘娘。加上其余小窟,石窟总面积为107.6平方米。石窟下面是宽阔清静、松柏葱郁、古朴秀雅的庙院。庙院从南至北建筑有山门、钟鼓楼、韦陀、城隍、药王、财神等庙。佛堂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庙宇文化内涵丰富,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古代佳县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真实体现。1992年,佛堂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玉泉寺石窟·隋代·佳县刘国具乡闫家寺村南。保护范围:石窟及寺院围墙四面外延80米。东至寺峁山西至黑芥山南至桃树峁北至悬崖。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东至寺峁山下西至黑芥山下南至桃树峁山下北至闫家寺村。2003年,玉泉寺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王家墕娘娘庙古建筑群时代:明地址:佳县康家港乡王家墕村保护范围:东、南至寺庙现有围墙,西至寺庙现有围墙外扩30米,北至寺庙大门外扩80米。2018年,王家墕娘娘庙古建筑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40公里的黄河近岸,四面龟山怀抱,枣林层叠,气韵生动;明清老村,错落有致,辗转腾挪,古朴厚重;新村逶迤延展,绿树掩映,步步入景。全村282户,1008人,枣林面积2100亩,是全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十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全省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赤牛坬村始于至元,绵延八百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赤牛坬博物馆囊括了陕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的诸多方面,共有展厅展室68个,展区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品5万余件。仓储式的博物形制和独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让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灯博馆、鞋博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以及出自农民之手拙朴而精巧的泥雕、草雕,洋洋大观,令人惊叹。陕北窑洞群落,高岵庄园、民俗文化大院、碾磨园、凤凰台、姐妹三亭、裕民戏楼、月桥、西村牌楼、百花园、小西湖、老柳新枝、杏花三月、山路十八弯、十里红枣大观园、佳南第一壑、仙人嘴、双头山、榆湾梯田、古墕峡谷、夜晚天际大弧线。这些大自然的…详情 ▷
佳县大美石窑景区依山顺势而建,背靠天然“乾坤湾”,位居宝地,四通八达,佳县大美石窑景区是名副其实的“沿黄驿站”。进入景区,由陕北特色石窑组成的大型石窑四合院令人瞩目,登上五层木质结构观景塔,所有风景尽收眼底,还有记录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红色小院、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木雕……在这里,感受乡村魅力、体验窑洞风情、回味传统文化、领略红色基因佳县上高寨王家山村…详情 ▷
寨则湾古寨遗址时代:清—民国地址:佳县坑镇寨则湾村保护范围:东至遗址本体东墙外扩31米,南至遗址本体南墙外扩26米,西至遗址本体西墙外扩40米,北至遗址本体北墙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区四周外扩50米。2018年,寨则湾古寨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金山寺位于佳县西北的朱官寨乡朱官寨村,因其既不在国道又不在省道上,所以知者甚少。嘉庆十四年(1809)《葭州志》载,该寺初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至民国末有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殿0台20多座。“文革”初期,该寺首当其冲,被毁殆尽,20多处单体古建筑物被拆毁,精美的工艺品等颇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失落,60多通石碑全部捣毁。留存的建筑物,仅有清代修建的戏台一座。1992年7月23日,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投资12万元修复了正殿。金山寺依山而建,公路在寺后穿过,寺下五女河缓缓流淌,四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果然是形胜之地。寺下有会窑一排,其间一孔为上寺的通道,有古石匾一块嵌于窑面上,上书金山寺三字,登台阶而上,有一只古朴但面目残缺的石狮立于右侧,旁边还有一个硕大的过关楼,进寺再无门楼,新修的殿宇无甚奇特之处,神仙与别处无异,金山寺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碑与神像是在1965年破四旧时被毁的,文革后期又将所有庙宇拆毁,仅存戏台和会窑,现在的寺院是1988年后在原寺院遗址上陆续恢复重建的。千年古寺横遭厄运,实在让人遗憾,一个荒唐的时…详情 ▷
凌云鼎位于佳县城东城郭边,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由河北省任丘县县丞牛登第所建。凌云鼎高26.4米,周长21.6米,是八边形,共七层,每层都有楼梯及瞭望窗,登临其上,可极目高原之浑厚,俯览九曲黄河之壮观,为古佳州八景之一。…详情 ▷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故居佳县张家庄村是著名颂歌《东方红》的发源地。它位于佳县城北3.5公里的佳榆公路线上。《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故居就在村中北坡。这是一个有6孔窑洞的四合院落,李有源的故居是正面右起第一孔。这是一孔陕北农村极普通的接石口土窑洞。1942年,农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这里创作了响彻全球的颂歌——《东方红》。李有源1903年出生在陕西省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祖祖辈辈揽工租田过日子,李有源13岁就成了放羊娃,饱受旧社会剥削压迫。1942年他怀着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感激、无比热爱的心情编唱了《东方红》。1951年,李有源以一个农民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绥德专区文艺工作者代表会,第二年又出席了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会,并荣获奖旗、奖章,人们尊敬地称他为“人民歌手”。1955年李有源因病逝世,享年52岁。…详情 ▷
木头峪村坐落在佳县城南约15公里处的黄河西岸。村子坐北向南而建,长1公里,宽100余米。村庄有南北两条街,街道东西被一排排四明头石窑洞和房屋排列有序地分成小巷,窑洞有明柱抱厦,一户一院,大部为四合院,建造非常讲究方正,窑洞和房屋称为“地方”,有“天圆地方”之意,院内碾磨齐全,下院种植有花果树木等,古色古香,别是一番景色。沿街有商店、饭馆、旅馆和沿街住户的门楼。村庄分前后村,前村有石牌楼、石洞门、木牌楼各一座;后村有木牌楼一座。前后村由小桥相连,村中为戏楼滩,有清道光十一年所建戏楼一座,戏楼对面有献殿、观音庙、文昌庙各一座。戏楼滩是中心场所,是村民集市贸易的场所。沿着村庄大街小巷而行,人们会有一种进入江南古镇之感。…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