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会议旧址原为一天主教堂,建于1934年,建筑为四合院形式,坐东面西,三面环谷。在距教堂南侧30米处的沟畔有三孔土窑洞,是当年毛泽东指挥直罗战役时居住过的地方。1935年10月11日,直罗战役之前,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东村,在东村福严院塔(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同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会师,开始了直罗镇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直罗镇战役的具体作战方案就是在这座旧址里形成的。主席在这里听取汇报、组织会议、拟发电文、安排军务、部署兵力,指挥了举世闻名的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于11月30日在教堂内主持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毛主席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作了全面的历史性总结。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对陕甘革0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详情 ▷
八卦寺塔林·金~明·富县张家湾镇八卦寺村北。保护范围:3座塔塔体及塔基(含塔间空地)四面外延东5米至石塄畔西15米至山体南30米北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米。2003年,八卦寺塔林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福严院塔位于延安城南富县北道德乡东村西侧,也称东村塔。宋代建筑,平面呈八角八边形,系楼阁式砖塔,共13级,高30.2米,直径6米,每边长2.6米。塔体中空,原有木楼板和木扶梯,现已无存。塔每层四面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檐下砖雕斗拱,各层均饰假窗。塔顶叠涩收分,七层以下收分较小。1982年人民政府曾拨专款对塔体底部进行过局部加固维修,保存比较完好。…详情 ▷
秦直道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由秦将军蒙恬监修。工程十分浩大。堑山堙谷,全长1800里。直道南起林光宫(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直道沿子午岭北上,在我县境内南段接黄陵县双龙乡三面窑村,途径我县八面窑、槐树庄、白马驿、大麦秸沟、和尚塬、鲁桩坪到志丹、富县、甘泉三县交界处的墩梁,在富县境内全长105公里。位于张家湾镇杨家湾村车路梁处9公里路段,是沿途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路段,此段道路平整、笔直,修筑过程中逢山劈山,遇石凿道,临沟填谷,在崇山峻岭中斩下一道道横行凹痕。修筑时如《史记》所载“斩山湮谷千八百里”。费尽人力物力。富县境内直道至今清晰可辨。平均宽度近50米,最宽处可容40路方阵大军齐头并进。比著名的古罗马大道宽出数倍。铁甲骑兵从云阳林光宫出发,三昼夜可达阴山脚下,使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卒不敢弯弓而抱怨”。秦直道可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珠联璧合,相互辉映,是国内三大线状文物遗址之一。秦直道的修通,使直道和长城相互依托,构成了一条即能直接阻挡匈奴南下牧马,又能为前线输送军需后备和武力的防御整体。和平时…详情 ▷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辟有坛基,去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间(1796年~1820年)题记,记载此窟为“三教洞”。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题记,“宋开宝二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菩萨共三尊”。西壁有宋开宝二年的造像铭一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0天王像。3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内基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开宝元年(968年)敦士元等3人共造菩萨像题记。东壁有两龛相连,内有佛、菩萨五尊,旁有唐咸通五年(864年)郑君雅造像题记,并有唐咸通三年(862年)陈公造像题记一处。4号窟,平面呈方形,中央佛坛上有文殊骑狮圆雕造像一尊,狮道前有一驯狮昆仑奴。石泓寺…详情 ▷
直罗镇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富县直罗镇直罗村一带。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国民党当局调集5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中央红军进攻,妄图乘中央红军立足未稳而加以围击。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等指挥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部署了直罗镇战役。11月20日,敌109师沿葫芦河川,在飞机掩护下窜进了直罗镇。次日拂晓,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向直罗镇发起猛攻。上午11时,红军攻入直罗镇,敌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狼狈逃窜到寨子山,红军随即将其团团围困。当晚,敌军从东、南、西3个方向增援,均被红军分兵阻击,不能前进。红军主力在向西迎击敌援兵时,于张家湾歼敌106师317团。23日晚,寨子山残敌待援无望,仓皇出逃,师长牛元峰于逃跑途中被击毙,其余残敌全部被歼。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共计62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支弹药。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时代:1935年地址:…详情 ▷
柏山寺塔柏山寺塔位于陕西省富县城西直罗镇柏山上柏山寺内。塔始建于唐代,宋、明两代重修。砖结构,平面八角形,十一层,高43.3米,每边长3.7米,直径9.1米。塔内第一、第二层,均有边长为2.3米见方的小室。塔身外面每层均有唐宋门窗、斗栱。有的门又作小龛,内置各种人物石雕。石雕多为唐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作品。此塔由于宋、明两次重修,故留下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详情 ▷
杜甫,字子美,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2年)。祖籍湖北襄阳。祖上迁居河南巩县南瑶湾村。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也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早年他南游吴、越,北游齐、鲁,过着“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西入长安,求官不遂。困居十年,四十四岁时,才勉强得到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杜甫携妻带女避难到鄜州羌村(今富县岔口乡大申号村)。这个“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的偏僻小山村成为诗人及全家寓居之地。同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为肃宗。杜甫在羌村听到此消息,决定北赴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获,押送长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肃宗移驾凤翔。郭子仪率兵进至长安附近,这时杜甫才摆脱叛军的监视,潜出长安投奔肃宗。这位备尝人间辛苦的大诗人,并没有得到肃宗的重视,仅仅授给他一个八品小官左拾遗。同年八月,杜甫因上疏谏劝肃宗罢免宰相房琯一事,触怒肃宗。被肃宗诏三司推问,幸得宰相张镐力救,方获免,放还鄜州羌村省亲。他回到家中后,悲喜交集,写下了广为流传的《羌村三首》。十月唐军收…详情 ▷
王家角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部旧址时代:1943—1945年地址:富县张家湾镇王家角村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旧址本体外扩100米,南至旧址本体外扩200米。建设控制地带:区四周外扩100米。2018年,王家角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部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富县白骨塔时代:清地址:富县张家湾镇八卦寺村保护范围:东至山脚外扩20米,南、北至塔体外扩50米,西至捻河东岸。建设控制地带:东、西至区外扩20米,南、北同区。2018年,富县白骨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直罗镇战役旧址位于富县直罗镇直罗村一带。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国民党当局调集五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我军进攻,妄图11月20日,敌一九师沿葫芦河川,在飞机掩护下窜进了直罗镇。次日拂晓,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向直罗镇发起猛攻。上午11时,我军攻入直罗镇,敌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狼狈逃窜至寨子山,我军随即将其团团围困。当晚,敌军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增援,均被我军分兵阻击,不能前进。我军主力在向西迎击敌援兵时,于张家湾歼敌一六师六一七团。23日晚,寨子山残敌待援无望,仓皇出逃,师长牛元峰于逃跑途中被击毙,其余残敌全部被歼。直罗镇战役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共计62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0弹药。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详情 ▷
富县鄜州博物馆位于富县人民广场,是与县文物旅游局馆局合一的事业单位。2002年开始筹备兴建,2004年9月29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鄜州博物馆占地面积550平方米,为四层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112平方米,其中陈列占238平方米,藏品库房占134平方米,办公用房占300平方米。鄜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09件,其中一级藏品3件,二级藏品5件,三级藏品88组101件。代表性藏品有唐宝室寺铜钟、元代彩绘砂石自在观音、宋代武士石立像等。尤以宝室寺铜钟最为著名。该钟铸造于唐贞观三年(629年),高1.55米,钮高15.5厘米,腰围4.20米,口径1.5米,重三千斤(折现在1800斤)。铜钟原为宝室寺梵钟,后移作报警用。它不但以诞生最早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古钟,而且造型精美、图案生动、隽丽逼真、铸工匀称、钟声雄浑深沉,无论铸造工艺和图案装饰,均充分反映了盛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是研究唐初佛教、书法、绘画以及铸造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鄜州博物馆基本陈列“高塬名州历史文化展”面积130平方米,分为高塬名州、唐风宋韵、塔影钟声、诗圣遗珍4个单元,主要通过宗教石刻造像石器…详情 ▷
榆林桥战役遗址时代:1935年地址:富县茶坊街道办榆林桥村保护范围:东至窑背山西界,南至榆林桥村居民区北界,西至210国道东侧,北至榆林桥沟南界。建设控制地带:遗址本体外扩100米。2018年,榆林桥战役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延安市富县北道德乡北道德村。1935年11月中旬,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等来到东村,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从甘泉下寺湾移驻北道德。在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鄜县县委,鄜西县革命委员会和鄜甘县革命委员会合并成立鄜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健全了区、乡一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地方武装组织。广泛深入地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担架队、筹集粮草、设立伤员接运站和俘虏接待站等,积极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初,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在鄜县开展了扩红和创建游击队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0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6年5月,国民党东北军进攻陕甘省党、政、军机关驻地北道德,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转移到甘泉府村川一带。…详情 ▷
富县太和山久负盛名,原名凤凰山,发源于白云山山脉,自北向南蜿蜒数仟里伸展到富县城北。太和山山势陡峭,气势雄伟。山之左右两侧,极对称的伸出两座侧峰,犹如两条苍龙,与挺拔浑圆的太和山山峰形成二龙戏珠之势,山下五条河流、五条道路在山前穿梭而过,形成五水、五路相交之势,富县古称“五交城”,即得名于此。更有趣的是,站在山顶俯瞰,周围东山、西山、柏山、骆驼山四座山的山峰不但低而且皆面朝太和山,形成四山朝拜的景象。山脚下缓缓流过的洛河,在沙粱和县城之间绘出一副逼真的太极八卦图。游人观此殊景,无不心旷神怡,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太和山道观是古老的道教文化活动场所,始建于何时至今已无考。据当地健在的年长者介绍,文革前山上共存有石碑三十通,他们曾见过隋朝立的石碑,可见最晚为隋朝,此后历经战乱,几兴几毁,目前可资佐证的仅有明之天启、清之康乾三次重脩之碑记。清光绪二十五年富县城内宋高娲(人称宋神仙,据传宋高娲在采铜川受“黄袍道人”点化,传其无字真言,预事如神,无不应验。)劝善化缘,重脩太和山,然时隔不久又逢战火。文革期间,破“四旧”,太和山首当其冲,被彻底破坏,仅存玉皇楼残迹依稀可辩。十…详情 ▷
水磨摩崖造像时代:北朝地址:延安市富县张家湾镇三城村保护范围:东至一级台地底,西至山崖顶,南、北外延10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面同区,东、南、北三面区外延100米。2014年,水磨摩崖造像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八卦寺塔群位于富县张家湾乡八卦寺村北一里许的一平台地上,相传原有八塔,故称八卦寺。原寺院已毁,现存砖塔三座,从北向南为序,北塔现存九层,平面呈八边八角,残高9.7米。塔身每层以砖叠涩收檐,塔顶以砖叠涩收分,塔体实心。中塔为砖砌楼阁式,平面呈四边四角形八层,高约9米,无塔刹塔实心。南塔为砖砌八角八边形现存八层,无塔刹,通高约9.8米,塔身各层以砖叠涩出檐,每层转角处和中间均饰斗拱,塔体实心。…详情 ▷
党家湾毛泽东旧居时代:1935年地址:富县直罗镇宽坪村党家湾村保护范围:东至旧址本体外扩50米,南、西、北至旧址本体外扩20米。建设控制地带:区四周外扩20米。2018年,党家湾毛泽东旧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直罗镇战役,是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长征到达陕北后,亲自决策部署和指挥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进行的。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直罗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四年春,位于我县西部距县城五十三公里占地面积六十亩以栽植松柏为主。陵园内有纪念碑一座(高21米),纪念馆一栋(建筑面积719.6平方米),纪念亭七个,接待室七间,唐代宝塔一座(柏山寺塔)。安葬有中共中央委员、红一军团四师政委黄甦、红二团团长李英华和聂荣臻同志的警卫员孙启峰以及十二名小战士等325名有名烈士,无名烈士630名。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时任中央总书记的为直罗烈士陵园题词“直罗战役烈士永垂不朽”,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四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为陵园题词“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直罗战役是在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北后,立足未稳,陕北红军“肃反”扩大化,局势动荡不稳的情况下,针对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展开的。直罗战役的胜利为红军积蓄和发展新的战斗力量,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赢得了…详情 ▷
黄家岭摩崖造像时代:北朝地址:延安市富县张家湾镇石场子村、黄家岭村保护范围:东临沟,西依山崖,北邻村庄,南为台地。建设控制地带:区外延50米。2014年,黄家岭摩崖造像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