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文昌阁,位于思阳区恩阳镇第一小学校内,始建于清初期。相传文昌阁后山岩峻路险,原有古洞,宋人进士张文治曾隐此修仙飞升,后人便尊这位隐居进士为文曲星。洞口上方题“龙隐”二字,洞中塑文昌像一尊。人们为追记进士张文治,又依洞新建了文昌阁。文昌阁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呈四合院布局。由戏楼、左右厢房、天井、正殿组成。戏楼为骑楼式的过街楼台,戏楼顶饰八角藻井,檐下彩绘“二十四孝”和浅浮雕刻戏剧人物故事,图中人物栩栩如生。穿过戏楼,沿数级素面踏道直通正殿,正殿檐下施斗拱,雕梁画栋,高六丈。殿内后壁设坛并塑像。阁之右侧建一钟楼,阁前建六角凉亭,现保存较好。文昌阁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是举办文昌会、唱庙会戏和公开演出场地。…详情 ▷
新河塔位于恩阳区群乐乡新河村,年代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类别为古建筑。新河塔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北外延9米至小河边堡坎处;东南外延20米;东北、西南外延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情 ▷
赖家河崖墓群年代:汉2019年,赖家河崖墓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群年代:19331935年2012年,川陕苏区红军石刻标语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柳林佛爷湾石窟位于恩阳区柳林镇桅杆村,年代为唐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柳林佛爷湾石窟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柳林佛爷湾石窟东南最边缘造像外延20米;西北最边缘造像外延20米;西南外延15米;东北外延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情 ▷
川陕省恩阳县第四区列宁小学旧址年代:1933—1935年2019年,川陕省恩阳县第四区列宁小学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恩阳古镇革命旧址群年代:1933年2019年,恩阳古镇革命旧址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红梅阁红梅阁,位于思阳镇南五里的三峰山之后峰。阁前有红梅阁大牌坊、藏经殿,阁左悬崖边有大小二石,形若桌椅,面积4平方米,上有剪刀、尺子痕迹,相传为“红梅仙女缝纫处”。阁下80米处还有一池,相传为“仙女沐浴池”,人们在池中塑一红梅仙女像,以供游人观赏。…详情 ▷
普贤祠位于恩阳区恩阳镇红梅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普贤祠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以普贤祠屋檐滴水外延20米;东、西以普贤祠屋檐滴水外延15米;南以普贤祠屋檐滴水外延25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情 ▷
道山寨遗址位于恩阳区花丛镇道山寨村,年代为清嘉庆元年(1796),类别为古遗址。道山寨遗址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道山寨遗址南、北寨门以素面石梯步外延150米;东、西以寨墙外延10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情 ▷
普贤祠普贤祠,位于三峰山之前峰。始建于唐代,毁于明末,历经清光绪八年(1882)、1982年、1997年、2008年多次维修,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598平方米。该祠呈四合院布局,系土木结构,穿斗抬梁式混合梁架,青瓦屋面,正殿后壁设坛并塑像。前殿面阔3间,进深3间。左右厢房各3间,进深3间。山门外有数级白砂条石砌成垂带式踏道直通院内,两侧立石狮1对,寺门石枋刻联云:“仙女红梅到此拈花一笑,书台紫贝同念古佛千声。”祠右侧前10米处建覆钵式僧人墓塔。2009年9月被录入《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详情 ▷
青木镇黄桷树村位于思阳区青木镇东北部,距青木镇5公里,村落森林覆盖率达68,占地23.5亩,62户居民268人。水泥路横穿村落,通自来水、光钎数字电视,能就地上学、就医、购物、售粮。自远古开始,黄桷树牌坊场就是巴中经恩阳至渔溪到苍溪、阆中的必经之地,古驿道横穿其中,是过往客商歇脚避暑之所。黄桷树村南北靠山,东西两侧临山谷,集防盗、交通等优势于一体。古时群众依山就势,围绕驿道(牌坊街)两侧修建居民住房、商铺和政府住所。清道光年间,修建节孝牌坊,该牌坊长7米、高6米,位于牌坊街正中央。在牌坊街西侧的黄桷树据传有上千年历史,直径达2.5米粗,树冠高8米左右,方圆覆盖面积达80平方米,被确定为“国树”。李家祠堂修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牌坊街道西侧中间,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碑文、石雕等保存完好,石狮一对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头部毁掉,身部和底座均完好。板墙房(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群众以牌坊为中心修建,土木瓦屋结构,绝大部分采用原始木板做墙和门窗,古色古香,现在60左右房屋仍保持原有风貌。清道光年间修建有石板古街,宽8米、长180余米,全用清一色大小一致的石板铺砌而成,现保…详情 ▷
向氏宗祠年代:清2019年,向氏宗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百人洞位于凤凰庙村四村和八村七社交界处。由于洞壁凿有“咸丰十年”字样,因此估计百人洞建造的年代就在咸丰年间。百人洞是绝壁凿洞,整个石壁是硕大的一整个石块,山洞离石壁顶大约一百米,距离石壁底约二百米,崖面成90度直角,右边凿一条可供路人进入洞中的通道。恩阳区凤凰庙村百人洞百人洞洞口高1.8米,宽约1.5米,洞内卧室、厕所、厨房、灶台一应俱全,能供百人生活所需。于百人洞建造的原因,民间流传为咸丰帝期间,战乱四起,土匪横行,乡绅肆虐,民不聊生,人们希望能够找到一处安宁的生存空间,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认为此处即是保命的好地方,故在此修建山洞,而后人见此奇观伟业,故称“百人洞”。恩阳区凤凰庙村百人洞在集体生产时期,凤凰庙四社的干部群众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百人洞,于是便把进入洞内的道路凿宽凿高,使人进出方便,并将收成的红薯保存于洞内,效果奇好。但如今此洞己经基本荒废,无人问津了。…详情 ▷
董家梁祠堂位于恩阳区司城办事处董家梁,距今时间100余年,是研究古代孝道文化的实物见证。初到董家祠堂,乍一看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建筑,只有两侧房檐上斑驳的雕花能证明它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正面青砖砌墙,墙上四扇窗户装上了几块玻璃和钢棍,大门两旁的两盏灯笼颜色鲜艳……董家祠堂是个小四合院,院中间有一个小天井,天井正中是一个甬道,甬道两旁的两个花台上肆意地生长着一些植物。甬道前方的正堂墙上,挂着10块牌位,牌位上方挂着三块匾牌,上书“积厚流光”等文字。正堂的墙面,被白色涂料粉刷过,上方的横梁、檩子上绘着彩色的花草鸟兽,只不过颜色已经很淡了。正堂里的地面干干净净,一角放置着蒸笼、木桌等物。据介绍,董家祠堂建于清朝同治时期。在封建时期,祠堂主要是用来惩罚家庭里那不孝子的。如果家庭里有谁不孝敬父母、长辈,家庭里主事的族长就会召集家庭各大房的房长到祠堂开会,商议如何惩罚不孝子。一般情况下,就是让不孝子爬在甬道上然后打勾子(0)。最严厉、最残忍的就是活埋。清朝末期的时候,董家有个人偷了别人家东西,他父亲去举报他,他却用石头砸断…详情 ▷
南禅寺,位于三峰山之中峰。始建于元代,占地5亩,原有佛道造像170余尊,寺左侧有红梅池、红梅树等,可供游人观赏。…详情 ▷
铜城寨村位于恩阳区柳林镇。该村形成于明代,选址柳林铺,地势“三寨围一梁”。至今,不少古街、古城、古庙等名胜古迹保存完好,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一、四条古街户户相连铜城寨村四条老街均属人字水青瓦屋面,土木结构,一层或二层建筑。户与户均有堂屋,以堂屋为中心对称,或阔三间或阔五间,一进二或进三,户户相连,颇具规模。上东街座东向西,全长122米,宽50米。与上西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街后有独立零星三合院或四合院。下东街座东向西,全长85米,宽45米。与下西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相传,下东街一张姓的人较发财,修建该房屋时计划修建二层。当建至二层楼时,张老头当夜做一梦,梦中,山后水井0来一老头,对他说:“你挡住了我的眼睛,我看不到对面的伙计。”一觉醒来,张老头便拆去了尚未完工的二楼,他的房子比周围的房子低了三尺。上西街座西向东,全长95米,宽45米。与上东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街后有独立零星三合院。下西街座西向东,全长65米,宽40米。与下东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详情 ▷
万寿养生谷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西南部,紧邻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距离恩阳城区35公里,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万寿湖水利风景区、玫瑰文化产业2018年1月7日园、国家农业科技园三大景点。景区生态优良、风光秀丽、盛产生态果蔬,是养生健体、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的旅游胜地。万寿湖水利风景区内群山秀丽,湖水幽美,古宅俨然,花果飘香,更有深厚的长寿文化、祈福文化、民宿文化、食药同源文化,以及完善的高品质疗养、康体、休闲设施。近日,经四川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恩阳区万寿养生谷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据悉,万寿养生谷景区位于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西南部,核心景区位于成巴高速沿线观音井镇万寿村和下八庙镇安居村、凤凰包村、钱库村,总面积达28平方公里。景区紧靠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和柳林出口,省道302和省道101从景区穿过,距巴中恩阳机场13公里,距巴中市城区30公里,是巴中通往重庆、成都等地的必经之路,是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交通节点。景区生态优良,景区内群山秀丽,湖水幽美,古宅俨然,花果飘香,基本资源超过40种。…详情 ▷
回澜桥,亦名古溪桥,在恩阳镇古溪村。桥高10米、长26.5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巴州知州李汝琬劝捐建造,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建,1952年改建为巴仪公路公路桥,1956年11月新建为长53.6米、宽米,三孔跨径各13米的石拱桥,仍名古溪桥。白玉桥,在今恩阳镇秋溪村与石马村之间。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咸丰七年(1857)重建,坚固耐用至今。踏泥桥,在恩阳镇合治村。初为石礅石板平桥,1956年修恩(阳)渔(溪)公路时,砌石礅架木桥以通车,后改建为公路桥。双石桥,在恩阳镇双桥村。清代曾建下砌石礅上铺板石的漫水桥,1983年新建为长62米的公路桥。起凤桥,位于恩阳镇之字河入恩阳河入口。老拱桥,位于思阳镇司城村转角滩。是全长80米、宽3.3米的独拱桥。建于清代中叶,维修加固于民初。新拱桥,位于思阳镇与上八庙镇交界的书家沟。是长80米、宽3.3米的独拱桥。始建于清末,解放后曾维修加固。永安桥又名凉桥,位于思阳区渔溪镇。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石礅木面,…详情 ▷
白云寺,位于恩阳镇飞凤村。始建于清代,原名观音堂,又名白衣庵。民国初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重建时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晒,万里无云,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祷,遂有白云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云方散,故将寺名改为白云寺。白云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卷拱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由厅堂、厢房、天井、戏楼组成,呈三合院布局。戏楼脊上施吻兽,飞檐下彩绘戏剧人物故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