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在双镜村上镜开设庐陵(吉安市古称)最早的书院——新兴书院。由于书院的名气,外县学子纷至学读,永新学子刘沆青少年时也就读于此,后在北宋天圣年间(1030年)进士及第(第二名),皇佑年间(1053年)入相,书院因学子增多迁入彭氏宗祠,“新兴书院”人才济济,从宋朝至清朝科考的进士、举人、秀人120多人,皇帝敕封翰林以下学士的有22人,朝庭、州、府所赐的牌匾有36块,现“名登天府”之匾仍悬于梁上。民国年间,国民党中央委员、上海党支部书记彭述信也出自于此。书院因学子增多迁入彭氏宗祠——承德堂,由彭氏后人在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以尚好的楠木为柱、用红心杉木为梁对祠堂进行修缮扩大,并易名为“承德堂”。这栋祠堂长为60米、宽12米,占地720平方米。祠拱上书画诗词歌赋,花鸟鱼兽作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催人奋发上进。“承德堂”祠堂前的七口“品”字形风水塘,数百年来,寄托着村民崇文尚仕的理想,广受众人重爱,虽处村头,视野开阔,属风水上佳之地,却从未有人萌发过填塞建筑之念,至今保存完好。塘边一道“风水林”郁郁葱葱,有古柏、古樟、罗汉松、水杉等常…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