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洞,在白龙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龙石灰岩的裂隙溶蚀而形成的一个石洞。莲花洞,四山环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龙骨数斛,号白龙洞。洞前一石,状若莲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诗人汪懋麟有“探奇访古洞,玲珑若天辟”之句。洞内颇宽敞,其主洞有12米长,最宽处6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米。洞内曲折深邃,渐深渐窄。另有三个支洞,分别向东、西和中间的方向延伸,深不可测。莲花洞有双窦,日夜乳泉,莲花石佛皆天然自成,乃经数万年滴水凝聚而成。莲花之奇,不止洞内。而莲花之洞口非常奇特,坐落在一块巨大的飞岩峭壁上面。旧有梵宇,咸丰年间毁为平地,洞旁及山脚下大片碎砖瓦砾,即是明证。《镇江市志》记载,莲萼石南面,居中刻“云峰”两大字,行书,落款为“敬度王为”和“竹隐上人题”。大家仔细辨认“云峰”二字还是清晰可见的,但是旁边的落款已经模糊不清,其寓意不详。而“云峰”系清代邑人袁亨的字,袁亨在此有诗作,是否巧合然“敬度王为”不知何许人也。而“竹隐上人”,则为清代莲花洞寺僧,邑人茅润之有《莲花洞赠竹隐》诗作。由莲花洞北寻山径达于山底,道路之旁有一泓泉水,名曰“逆流泉”。清泉汩…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