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洞在栗溪的东北角,距镇11公里,与仙人岩隔沟相望。洞前有一石碑,刻有娘子洞三字。洞不深,却颇具灵气,常年香火不断。凡是善男信女到此,都要前来谒拜。因为方园百里,都知此洞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洞的主人是位娘子,据说是观音老母派往人间行善的。至于是何时到此,的确无人知晓而代代相传的是,这里的桥坏了,过一夜她就把桥修好了;这里的路不通,山民行走难,她就及时修出路来;哪家有婚、丧等事,缺碗缺筷,她就主动相借……。直到有一次,有个顽皮的小伙子相见娘子,便借碗之机相戏,娘子闪入洞中,从此不再露面。但她留下了一句话:心底善良、纯正的人,有难事,还可来找。因此,直到现在,谒拜、求助者成群结队。信息来源:东宝区政府…详情 ▷
花子岭烈士墓位于原盐池西南方,约4公里,现上泉村境内,四面环山,西面峻峭陡壁,枝叶茂密,其前方岗岭相传埋葬一有名叫花子而得名。一九四六年八九月间。我中原北山新四军游击支队长叶云,根据原江汉区党委关于扩大解放区在北山根据地外围创建基地,建立若干“歇脚点”的指示,率领部分武装人员到栗溪、永盛等一带开辟西北基地,以便更广泛地发动群众支援军队,为过往部队筹集给养,配合鄂西北主力行动。叶云率领的游击队在荆北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群众,集结力量,开展工作,争取知名人士,歼灭了国民党栗溪、永盛两个乡公所的部分武装,镇压了地方恶霸,在栗溪建立了小块根据地,在永盛建立了盐永中心乡,开辟了西山基地,与北山呼应,使北山的坚持斗争有了回旋余地,营造了中原突围后的大好形势。西山基地开发,激怒了凶残的敌人,他们集结重兵,对我西山基地进行拉网式的清剿,叶云率领的游击队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多次重创清剿匪兵,使敌人闻风丧胆。解放后,当地老百姓将烈士们的尸骨一点一点地捡起来,集中安放在花子岭半山腰上一个平坦的地方,用山石垒起了一个简易的坟墓。每逢清明节…详情 ▷
王法贵位于荆门城北15公里处的灵鹫山东麓有古泉,因其水呈上涌之势,故名上泉。上泉始见于何时,今已不得而知。相传东晋时(317—420年)远公禅师曾于泉畔建寺,寺因泉而名上泉寺,可见上泉历史久远。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夏、秋之季,荆门大旱,知军象山先生撰《荆门祷雨文》,将上泉与东之百顷、南之龟山、西之玉泉、中之蒙泉并列,谓“皆丙灵效异,为此土之望。旱干水溢,实与守臣同其责”。紧接着,象山先生又撰《上泉、龙潭取水祷雨文》。读象山二文,可想上泉与上泉之水在宋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清《荆门直隶州志》记载,上泉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8年),有纺车等物流出,盖泉与蜀通也”。上泉有池。池址倚山临壁,石峭突兀,周长10余丈。岸上林木参天,间有几株古树,叶如冬青,果实殷红,形同小柿。池水日夜流淌,常年不涸,可灌良田千亩。池中有金莲,四季开花,随波荡漾,不出水面,颇富情趣。泉之右有石缝,长数丈,每骤雨,喷水丈余,形同瀑布,俗称“水屏”。泉之上有文昌阁,高三重,房百间,为方形古建筑。后因年久,泉渐淤,寺亦塌,阁、房渐破,清…详情 ▷
子陵岗遗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子陵村,汉代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绳纹、布纹、斜方格纹、几何纹;器形有盆、瓮、罐、钵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
香龙洞距集镇14公里以有2300万年的历史。洞长估计在3000米以上,两条较大的支洞各长约350米,洞内钟乳石丰实,形奇特。洞中有洞,洞洞相连,高大宽阔,最高最宽处分别为40米和14.5米,可容纳万余人。各厅洞水如珠,珠连成趣,巧夺天工。身临其境如临仙境,妙不可言,令人流连忘返。尤为称奇的是洞内丰富的钙结晶,可称之为“华中奇观”。香龙洞,卧居裴山。裴山,山势挺拔,雄姿独具,素有“荆门屋脊”之称。四周有仙居寺、南河大坝、捉马洞等。仙居寺隔河相望,曾是钟鸣经唱,香烟袅袅的处所,贺龙元帅也曾驻军于次;南河依山而过,烟波浩森,气势滔天。香龙洞,洞穿裴山,幽邃深长,如神龙出世,真可谓“山高千仞方为险,犹有神龙魅无穷”。香龙洞洞口呈半月形,半人多高,砖石砌成。进得洞口,拾级而下,迎面一柱直立眼前,粗粗的,直直的,给人一种威严神秘之感。从柱旁侧身闪过,便进入漆黑的洞道,低矮而又弯曲。躬身穿行约30米,便进入一小厅,圆圆的,厅顶布满了许多小巧精致的拱圈,每拱圈内又是排列有序的密纹,俨如一顶顶草帽,故此厅谓之“草帽盘顶”,真是少女无所见,草帽仍盘旋。过了…详情 ▷
荆门市北郊栗溪镇新华村有一座海拨673米的大山,是荆门最高的大山,山体范围3平方公里,东北距罗集小镇55公里,西南距西河3公里。相传道教祖师爷路过这里,一脚踏偏了这座大山的山头。在山顶建庙宇,人们便依据这个传说取名为偏观寺,这座山也就与寺同名,叫做偏观寺山。现在,山顶古寺早已毁没,但遗址墙基还存在,碑碣、石磴都遗留着。偏观寺山上遍布松树、栗树、山竹、灌木丛。山地特产有野山葡萄、桃子、杏子,特别是大量的野生芭王草,是造纸的优质原料。还有柴胡、玉竹、天冬、麦冬、何首乌等多种贵重药材。山上还蕴藏着丰富的铜、铁矿。石灰石又多又好,所以山下有一座年产万吨的石灰窑,产品畅销市内和沙市、襄樊等地。…详情 ▷
象河风景区位于石桥驿镇盐池西北4公里的象河村境内。长期以来,它逐渐形成了以象河水库为中心,包括方家寨子、袁家寨子、钟家寨子、胡家寨子四大家族山寨以及当地最高山峰三个寨子、军区洞等在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林壑优美,佳木繁阴,流泉飞瀑,点缀其间,加之晨曦暮蔼,闲云野鹤,幽然鸟鸣,更添几许魅力。尽管她还处在豆寇之年,尚待开发,却已吸引众多游者驻足注目。象河名称来源于明朝时期。象河这地方,历来都是军事要地,明初之后的象河街道遗址,是明初前白沙州城。因元末明初时期的赵象河(官职为都头,相当于后来的元帅)率领着大部队在这里居住的时间较长,且又为此地的建设发展立下了卓越的功绩。为作纪念,就将此街道以赵都头的名字改称为象河街道,这个名称沿用流传至今近六百年的历史。如今,街道已旧,完整的旧居不多见,在新建起的房屋之间,却还清晰的留着旧时的断壁残垣,在夕阳斜照中向世人诉说它古老的历史。它们已不那么耀眼,甚至随车轮前行渐渐黯淡,而新兴的象河的水库,军区洞则焕发了象河新的青春。象河水库与栗溪交界,是一座以防汛,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加工、种养,航…详情 ▷
仙居河,发源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境内的上干沟。上游有南河、北河、鸡公河三条支流,于仙居街附近汇合,故称仙居河。仙居河沿东南流经石桥驿镇的许家集、新集,在新集村的夏湾,与黑峪冲支流汇合,于余家棚进入钟祥市境。向东南流经双河口,在双河口汇入汉江。仙居以下河段干流长36·5公里。仙居附近河床高程为110米,洪水面宽40——60米。由于承雨面积大,溪涧性强,该河水量变幅大,一般正常流量1——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5立方米秒左右。仙居河流域居住约6万人口,86200亩耕地。解放前,这里的河流水利资源开发利用极少,大雨洪灾,无雨旱灾,两岸农田多种旱粮,收成很不稳定。解放后,流域区广大人民先后兴建了南河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3座。沿河干流上,还建有雷公闸、赵家闸、丁家闸、黄鲍闸、新集闸等5处拦河滚水坝工程。不仅控制了山洪危害,而且调节和扩大了农田灌溉。还修建水电站3处,装机119千瓦,年发电量269000度。…详情 ▷
军民合作饭店旧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龙泉街道办事处民主街南。19381939军民合作饭店设于此。这里是公开进行抗战宣传和贯彻统一政策的阵地,也是共产党秘密联络站,它的建立解决了抗日军民食宿问题。1939年夏,在国民党的阻挠下饭店停办。旧址面阔11.288米进深11.57米。青砖布瓦,砖木结构。该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重要宣传抗战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
岳飞城遗址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团林铺镇莲花村,汉代遗址。因相传岳飞屯兵于此而得名。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弦纹、网格纹,器形有罐、壶、缸、瓮、盆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
观音岛位于漳河水库中央的岛屿群之中,也是整个漳河风景区的核心景区。岛上林幽花香,四面环水,置身其中,俨然如仙,是休闲避暑的人间福地。传说此岛原为一块巨石,长相奇异且寸草不生,一日观音菩萨在此小憩,拂尘一展,香汗入石,于是林生草长、百花争艳,后人就把此岛叫做观音岛。观音岛中矗立着高18米的双面滴水观音,金光闪闪,庄严肃穆,周围33尊观音化身栩栩如生。这些观音化身或立或卧,有的骑着坐骑,有的坐于莲台之上,慈眉善目、嘴角含笑,行走其间,叫人顿感身处仙境。地址:荆门市漳河水库岛屿群之中类型:岛屿半岛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7301700门票信息:门市价:40.0元…详情 ▷
仙人岩距栗溪镇11公里,群山环绕,异峰突起,常年云雾缭绕。从山腰旋而上,整个古建筑面积3平方公里。有关专家考察后得出结论:此处乃中南地区人文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旅游圣地。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败走麦城之前,曾在此与东吴大将丁奉关羽之子关平所筑的山寨。关圣帝的石刻像等、景区山门上刻着明朝举人马监所书“仙人岩”三字及“山高.水长”对联一幅;有太湖石石林;有天洞、地洞、悬木、炮台、古钟;有99间石屋遗址等,景内众多石碑及碑文保存完好。李自成作者姚雪垠到此地考察采风时,对此地历史古迹保存完好,大加赞赏。信息来源:东宝区政府…详情 ▷
漳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荆门、宜昌、襄樊三市交界处,背靠荆山,面向江汉平原,总面积400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观为主,以人文景观,特别是大型水工建筑群为辅,可供参观、游览、度假和休养。正在积极筹建的漳河水库游乐园依托库区水域而建,是一个兼有水下、水面与库岸、低空游乐的立体游乐园。漳河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景观有山水景观和山石景观两大类,尤以山水景观最具特色。水库面积104平方公里,库容20.35亿立方米,最大水深61米,库中岛屿36座,半岛164个,库汊240个,沿山坳水面绕一周约800公里,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漳河的美在于水。它清,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俯瞰水中,水中游鱼、岸边垂柳、天上飞鸟、水底云天,皆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它柔,柔波微皱,柔弱无骨,置身水中,消夏避暑,烦恼全无,抚水作歌,柔情万种,别有一番风韵。它纯,水质纯净,口感纯正,掏水细品,润喉无声,其味无穷,回肠荡气,胸臆顿开,个中滋味常留心头。地址: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文卫路54号类型:湖泊岛屿半岛乘船游览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电话…详情 ▷
圣境山旅游风景区地处鄂中腹地的荆门市东宝区境内,系秦岭南支余脉。其风景优美,奇峰如画,集自然精华,纳人文风采,融五千年历史、宗教、养生、民俗文化于一炉,是一处不可多见的人间圣景,碑载有小武当小庐山之美誉,是荆门城市的后花园。圣境山风景区总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为石灰岩和砂岩构成,属三迭纪系背褶皱低山谷盆地。四周群山环拥,山势峻峭,山景秀丽,最高峰天目峰海拔571米。碑载荆北无双妙景,襄南第一名山,堪称绝世奇观的八卦井神秘莫测,还有真武宫、百步云梯、登山古道、逍遥神道、偏观寺、送子庵、灵光殿等人文古建筑遗址景观和银薇林、好汉坡、石婆望夫、万人摸、真人洞,龙潭沟等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与统一都之秀露着无穷的魅力。有诗形容为:山势耸身丘陵间,石岩陡悬崖前。山脊蜿蜒贯群峰,胜似银河落九天。相传道教大神玄武大帝最初访求老子修道时,就隐居此中。直至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南巡时路过此地,就惊叹进入人间仙境,便小住几日,并题写圣境两字,从此得名圣境山至今。另据碑载相传三国时期(三国演义书中第四十一回所说),赵子龙单骑救主于此地。信息来源…详情 ▷
荆门城区北郊的50公里的仙居乡白洋村(现仙居乡许集街北)有一座著名大山叫蜂子山,山的西北侧6公里就是仙居集镇。这座山势呈南北走向、海拨265米的大山范围有2平方公里。相传古代这座山曾建有一座庙宇。庙宇建成时,飞落一对凤凰,所以庙名凤凰观,这座山原名凤凰观山就是根据寺名得来的。后来有一支起义军的首领占据这座山峰筑寨称王,大山寨蓄养了一群群黄蜂,山下官兵前来围剿时,就被扔下的蜂窝中飞出来的狂怒蜂螫得鼻青眼肿,抱头鼠窜。从此,原来的凤凰观山便被改称为蜂子山。蜂子山是荆山余脉的分水岭。蜂子山的西北坡面迎逶迤连绵的崇山峻岭,东南坡俯视无边无垠的起伏丘陵。每当晨曦透来黎明讯息的时刻,登上蜂子山峰顶,环顾四野,荆门山区景物多么壮丽!东望,襄河上点点帆影被初出的太阳光染成金黄;南眺,荆门古城东山宝塔若隐若现。蜂子山遍布奇形怪状的风化吸水岩石,重量轻,不易掼碎,用来垒筑假山、装饰盆景美化园庭,真是妙不可言。蜂子山开采的石料每年都运出好几千吨,供应荆门、沙市、宜昌等地。丰富的煤、硫、铁等矿产资源蕴藏在蜂子山的怀抱里。…详情 ▷
荆楚理工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有30余年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学校占地面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451万元,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区域及学生宿舍。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2.93万册,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0余个。学校设有14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13个,涵盖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1个,有附属医院1家,教学医院2家。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2400余人,其中本科生9600余人。地址: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邮政编码:448000…详情 ▷
象山四泉石刻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城西区象山东麓。共4处,分别为蒙、惠、龙、顺四泉题铭。“蒙泉”石刻,共5方,最大石刻高2.30米,宽1.35米,厚0.24米;最小石刻高0.93米,宽0.72米,厚0.19米。2方楷书,3方行书。记蒙泉形成时间,颂扬蒙泉之利。分别有宋黄鲁直、张垓、黄囗、李龙书及民国七龄童书;惠泉碑,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7米,宽0.83米,厚0.17米。中部行书“惠泉”2字,碑文记惠泉开凿时间及经过。(第三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
伏龙寨位于栗溪裴山村,距香龙洞仅4公里。此寨为三国时期蜀军所筑。大革命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李先念同志曾率领50名红军,在荆门北山游击队的配合下,与国民党军血战。据当地老人讲,我军不少人都在此壮烈牺牲。信息来源:东宝区政府…详情 ▷
罗成泉荆门市北郊子陵镇有一座灵鹫山,灵鹫山下有一座仙姑山,仙姑山上有一棵仙姑树。相传,在古时候,灵鹫山下,有一富贵人家,膝下唯有一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女子二八佳龄,出众不凡,经常为黎民百姓做好事,有一天,父母进城办事去了,突然,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一场大雨,这姑娘眼看禾场的谷子要被雨淋湿,她拿起扫把绕禾场扫了一圈。但她又想庄里几家农户禾场里都晒有谷子,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她就急忙帮助别人收谷子去了,正在这时,她父母遇雨返回,看见女儿在帮助别人抢收谷子,问道:“自家的谷子呢”父母听说自己家的谷子还在禾场,火冒三丈,骂道:“小丫头,孬种”。父母回家一看,禾场上画了三圈,三圈以内是干干的,谷子一粒也没有被雨淋湿。父母感到奇怪,觉得错怪了女儿,谁知女儿已跳进了尚泉寺的泉水潭中。人们为纪念她,从此便称她为仙姑。后来,见她的坟中长出一棵树,人们就称它为仙姑树。仙姑树巍然屹立在仙姑山的西北角,高二丈有余,枝粗叶茂,气势轩昂。从整个树的形状看,呈现“乔”形,若人是人,若“乔”是“乔”,仿佛是一座“维纳斯”的雕像。有人说这是仙姑的化身,象征着她容貌的美丽,心灵…详情 ▷
蔡氏节孝坊位于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三泉村。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赐名。四柱三间仿木结构牌楼式石坊,坐北朝南,宽5.6米,高7米。中枋正面楷书“旌表儒士廖恺发妻蔡氏节孝”字样。柱脚处设抱鼓石和石狮。枋额浮雕吉祥图案。该坊做工精细,享有“巧夺天工”“石破天惊”之誉。(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