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旧址为南北走向的两层青砖楼房,长约25米,宽约20米,高约10米。位于横涧乡天户村南金仪洗煤厂院内。1948年,为迎接全国解放,中央机关从陕北迁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从西柏坡迁至矿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捷报都是从这里播出并传送到世界各地的。解放后,该电台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用短波向欧美地区发射信号,到1953年停止。现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石家庄植物园是以植物景观观赏为主题的公园,是及科普研究,休闲娱乐社会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近郊绿色生态休闲基地其总占地面积167.1公顷,绿地面积102万平方米。植物园拥有波澄湖景区,盆景艺术馆,热带植物观赏厅,科普馆,玫瑰艺术广场,廊桥水榭,湖心岛,水中莲花,步步叠水、世纪钟等38个景点,并形成松柏苑,牡丹园,芍药园,蔷薇园,樱花园,碧桃园,海棠园,丁香园,水生植物园,异型植物园,湿生植物园等15个植物专类园,汇集了各种植物1136种,数十万棵。植物园规模宏大,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置身于植物园,草木葱翠,鲜花烂漫的美景中,您尽可以享受蓝天与碧水间的清新与欢畅,聆听指头百鸟的欢歌呼吸奇花异草的芳香,充分感受与大自然的拥抱。…详情 ▷
矿区万人坑一共六座。在旧社会约有4.6万死难矿工被集中丢弃在这6座万人坑中。其中,南大沟万人坑持续时间最长,丢弃的死难矿工最多。万人坑纪念馆以灰色为主色调,采用内外景协调一致的设计手法,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弧线与斜面,构造主建筑外形及魂坡、魂墙,巧妙地诠释着陈展主题,是精美的建筑佳作。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正丰矿工业建筑群井陉矿区正丰矿工业建筑群是石家庄乃至河北十分珍贵的近代民族工业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史一部活的教科书。正丰矿是我国最早兴建的近代煤矿之一,1912年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吸收阎锡山等十余人集资,成立正丰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段祺瑞指派其弟段祺勋出任总经理。当年厂方聘请德国设计师,按照西洋风格建成总经理办公大楼、德国工程师专用办公大楼等建筑。从设计到施工,要求严格,所有建材都好中选优,暖气片、瓷砖等都从德国进口。当地人称之为“段家楼”。2013年5月,正丰矿工业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清凉湾公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北部平涉公路旁,公园于2009年9月27日开园。井陉矿区是石家庄市一个较早的工业矿区,长期以来因地下煤田开采,造成地表多出塌陷,形成坑塘或沼泽地,工业污水横流,工业垃圾因无法外运堆积成山。为改善地质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2007年至今,区委、区政府先后投资1600万元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将修建“清凉湾湿地公园”列为重点项目。园内围绕春、夏、秋、冬四大主题,共铺装道路3200米,完成了水系工程及其它配套设施,形成了防护生态林区、天赐湖景区、田园风光区、湿地景观区、主入口游览区、儿童游乐区等6个景区,建成了一座绿树成荫、碧水蓝天、风光迷人、心旷神怡的生态乐园,为矿区及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文化活动场所。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十分重视对湿地的保护,清凉湾湿地公园的修建填补了矿区乃至石家庄市湿地公园的一项空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突破意义。…详情 ▷
井陉煤矿总经理办公大楼,简称总办大楼,俗称“西大楼”,位于城区井陉矿务局机关院内,现为井陉矿务局行政办公楼,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总办大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占地面积896平方米。该楼坐西朝东,青石砖木结构,主体建筑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房间17间,建筑格局分上下两层,全为木质楼梯、地板。大楼正门台基为弧形八级台阶,高1.6米,两侧植有与同龄的紫藤树,腰围粗1.2米。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清凉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西部,距石家庄市区48.5公里。清凉山主要由下古生界灰岩构成,在大地构造上地处并陉凹陷的西缘,在内外应力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温带喀斯特景观,经亿万年风雨侵蚀,使清凉山既有北方山峰雄伟壮观之势,亦有南方山川秀丽险峻之韵。因山势峻峭,古木苍翠,景色秀丽,山腰间多有天然溶洞,清泉常流,若炎炎夏日置身于此,顿觉清风习习,心旷神情,实为避暑胜地,故名:“清凉山”。据民国二十年(1931年)《井陉县志料》记载,清凉山“有极大石坎,坎内建筑神庙,规模宏伟。山下有泉清浅可爱。夏季雨量充足时,即流出而成小河,亦佳景也,”说明清凉山历史上已是井陉一带名山胜地。清凉山山势呈南北走向,主峰好汉寨海拔888米,是清凉山的一处胜景。山顶呈椭圆形,凸起近百米,四周为悬崖峭壁,难以攀登,只在东南方向沿着悬崖峭壁开凿有一条岖崎的石径,人称“登天梯”。不畏艰险者由此攀援而上,可达顶峰,去领略那仙境般的南天门、耸入白云的石林和险峻异常的美女峰。由主峰好汉寨西望,巍峨壮观的清凉山犹如一道垂直的绝壁横亘在矿区西部,人称“西山立壁”。由山脊构成的轮廓线,远望酷似一位仰天…详情 ▷
清凉山滑雪场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西部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齐全的户外滑雪场之一。在石家庄清凉山滑雪场享受冰雪世界之乐,滑雪之外还有马拉雪橇、雪上飞碟、雪地摩托、雪地自行车、雪地悠波球等项目。清凉山滑雪场群山环抱,地理位置和气候温度得天独厚隆冬季节,天空蔚蓝,白雪皑皑,雪松矗立,银装素裹。石家庄清凉山滑雪场造雪机、滑雪索道都是国际先进设备,滑雪道上畅快急速下滑、旋转,感受滑雪的魅力。清凉山滑雪场自然少不了滑雪教练,三千余套进口滑雪器材、器具、服装,规格齐全,满足每位滑雪爱好者的要求。滑雪场同时还有餐饮、住宿等服务。为崇尚自然、喜爱滑雪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处冬季休闲、享受生活、成就事业的崭新场所。景区地址:河北首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凤山镇乘车线路:石家庄市内乘9路、114路或旅游6路至西王客运站转乘矿区方面的203路车可直达景区。自驾线路:1、可沿307国道或石太高速转平涉路直达景区,进入井陉地界沿途有指示牌;2、走石太高速秀林出口下可到矿区清凉山风景区(沿途有指示牌);或走307国道经鹿泉、井陉可到矿区清凉山…详情 ▷
段家楼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南部凤山镇马西沟,由中国十大军阀之首、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投巨资兴建,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德式建筑群,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段家楼景区由段家楼、段家私人园林、段家地道及正丰矿遗存的井下巷道四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景区现存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主要包括总理办公大楼、小姐楼、公子楼、小偏楼、高级职员住宅、煤师院等。这些建筑设计科学合理、做工精细、结构巧妙,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西洋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珍品,加之建筑物周围古柏参天,花坛、绿地、甬道、长廊环抱,组成了一副极为美丽的花园景观。段家楼地道全长5556米,约11华里,有13个出口,地道内设有指挥室、机要室等,分上中下三层,四通八达,纵横相连,且攻防设施齐全,被业内人士称为:“地下长城”。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段家楼下榻。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内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使用的桌、椅、沙发、文件箱柜、电话等生活和办公用品也是当年从段家楼运送过去的。交通指南景区…详情 ▷
南大沟万人坑遗址年代为1899—1947年,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2008年10月20日南大沟万人坑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三宫山又称圣贤山,为矿区名山。位于矿区凤山境内白彪村西北,因山中建有三官殿故名。该山山势挺拔,山形奇特,三山对峙,形成半月形环抱群体,向平地展开,三山交汇之处每座山各有三道山梁向中心延伸,自古就有九龙归口的传说。据民国《井陉县志》记载三官洼一名苍山洼,有庙位于洼之中,内供神像,系生铁铸成,庙周柏树满山,不可以数计,东崖之腰有水帘洞洞中之水,冬夏不涸。北崖上有石坎甚大,土人名为举人坎。相传乡贤某未达时,曾读书其中。庙前,有大水池,面积约半亩许,夏季雨量充足时,池水常满。庙外田陇连汗,由高而下,栉比鳞次夏季禾稼满田,远近青翠一色,登高望之,风景特佳。三官山一带流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自然景观多与民间传说相联系,形成了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奇妙结合。山下已经形成大面积带状果园,总面积1000余百,可为有计划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天护故城位于石家庄市矿区天户区,占地约22万平方米,战国时期赵国所设,始称”五陉城“。据史料记载,西汉初置井陉县治所,即今天的天户村,因”四周高,中央低,如井之深,如灶之形“称之为井陉,隋开皇年间改称天户。宋熙宁八年(公元1705年)夏置井陉县,同时将县治迁往天长镇(今井陉城关),自县治迁走之后,天户城逐渐冷落下来,现村西北角残存城墙土台。高约3米,长约12米,宽约4米。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清凉阁又名南寨阁,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镇南寨村中。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阁建筑奇特,设计精巧,结构坚固,气势宏伟。据《井陉县志》载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创建,距今已有450余年历史,相传,清凉阁创建于唐朝,阁下原是个大水坑,坑内有个大鳖精,每年吃独苗童男童女各一名,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时,为民除掉大害,发动村民用石灰,黄土等杂物填平大水坑盖了此庙。8203清凉古楼阁坐落在井陉矿区南寨村的清凉阁系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造。清凉阁占地800多平方米,房屋25间。清凉阁底层石拱券四通八达,券上楼阁玲珑别致,乃石家庄唯一的古楼阁。它对研究明清两代中原文化历史建筑有一定价值。清凉阁坐北朝南,占地1.2亩,房屋25间,楼高5.3丈,明柱83根,原有大小石碑27通,金字牌匾18块。一丈多高的台基全部用青石砌成,台基之下高大宽绰拱洞用青石、兰砖砌成,东西两条,南北一条,相互交错,人畜车辆可自由通往,拱洞中有石灯两盏,地龙桥一孔,拱洞南两侧各立着明代万历年间的龟座石碑一通,石碑的东西各有通往0的石门、石台阶,石门上额刻有“易俗”和“…详情 ▷
杏花沟湿地公园是矿区的绿肺,占地1500亩。公园位于城市发展格局商业——居住发展轴上,北邻形成办公区,东临商业会展中心,西南均为居住区成为整个旅游发展格局联系纽带与必经之地,使整个矿区旅游线路中的重要节点,是集“北方矿区特色文化展示、雨洪生态调节、农业观光、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园。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贾庄村历史悠久、交通发达,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商机云集、富足稳定,自古就有“九龙探海”、商贾“旱码头”之美称,,是晋冀通衢的咽喉要地。村内古迹遍布,古韵犹存:保存完整的唐代古楼和千年唐槐,明万历年间的朝阳寺古建筑群,还有饱经沧桑的翠柏,让贾庄环境清雅自然。贾庄重点打造了仿古文化街、榆林河景观以及唐槐园、朝阳阁、古戏台、古井、毛泽思想胜利大桥修复保护等一批特色亮点项目,同时规模化、高标准完成农家院26套,流转闲置30多套开办农宿体验,无线、监控、音乐、亮化全覆盖,游泳馆全面开放,功能设施的配套,为发展国家级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全区重点打造精品村之一。现有1500户,6000口人。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兴国寺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西王舍,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孝文帝在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经过此地见一奇石,下旨落驾歇营,观此地前有坨案,清泉,河溪,杨柳荻青,后有大岸孔雀古柏(而后板现齐文)灵气大显,真成圣地,就此下御旨口谕在此地建庙初名定和院(寺),竣工后更名兴国寺。兴国寺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佛教道场,也是我国文化交流主要场所,历朝历代都是由高僧住持,如北周的慧能大师,唐朝太宗贞观年间的松严广辩普慧圆悟大师,宋朝仁宗皇佑年间的度清法师和其师弟白天术法师,金代世宗大定年间的白眉长老,明代宪宗成化年间的子端发心大师,清朝高宗乾隆三十四年的宽公源德觉灵大师。兴国寺历朝历代也都在扩大重修。唐朝唐代宗李世民在位贞观年间太宗钦赖尉迟敬德监督重修兴国寺,当时寺院庙宇僧宿整肃,佛像庄严,诚圣境地,历经五代十国渡复此地,宋朝辽宋交战宋太宗赵光义和黄侄赵德芳御驾亲征,因黄侄赵德芳身得重病,故驻兵扎东西两台,赵德芳养病于兴国寺内,息战后皇家拨资重修兴国寺并塑佛像金身,并将西台更名为西王舍,东台更名为东王舍。遂为金有世宗大定年间兴国寺云集香烟鼎盛。明朝宪宗…详情 ▷
台阳山位于矿区东北端,距城区8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200亩,海拔为612米,黄土覆盖层达30米年平均气温为,年降水量为568.8毫米,年日照量为2713小时,日照率为6,无霜期为170天左右。因四周峭壁悬崖,仅有一条路通往山顶,游人称之为太行小华山。台阳山中间地势开阔,形似平台,是矿区及井陉周边太阳光照最多的地方,故得名台阳。它地理环境相对隔离,生态环境好,山顶土质肥沃,农作物及人畜的病虫害极少。同时,由于山上海拔较高,酷暑季节时,山上比山下气温低46,比石家庄市市区低58,是避暑休闲之所。20世纪70年代曾在此设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台阳山山顶曾有一个自然村落,即台阳村。村中有30多户院落,房屋、道路均为石头建造,村民现己大部分迁移下山。山上的红嘴香椿,己有700年的种植历史。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自然生长和人工种植达数十万株,年产量超过万斤,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与台阳山自然环境相互衬托,日出日落也是极富吸引力的天象景观。台阳山山顶是观看日出日落的极好场所。信息来源:…详情 ▷
冯家沟窑区是井陉瓷窑的代表,位于原天户村以东,冯家沟村南翁窑沟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厚16米,主要遗迹有窑炉、瓷厂、窑具堆积、作坊等,主要遗物有碗、瓶、罐、盆、缸等。冯家沟窑区遗址的发现,对于白瓷形成和发展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
位于井陉矿区局机关大院以南的原第二煤矿内的皇冠塔和老井,二者相距仅仅有20米,因现为省保单位,已经建围墙加以保护。皇冠塔,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占地面积38平方米,由德国人采用西方先进设计理念设计,砖石结构,通高36米。皇冠塔底部为青石拱券;塔顶端突出部分为水塔,可容水50立方米,主要为老井(南井)工业锅炉排烟和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塔身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走烟,外层为螺旋式台阶直攀塔顶。整个水塔外形呈八角形状,用红砖砌成,顶部造型酷似一顶德国皇冠,故取名为皇冠水塔。…详情 ▷
青泉起龙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青泉村南,山上“抱朴道院”相传始建于东晋末年,后毁于战火。现存道院为明代崇祯8年(1635年)所建,道院现存正殿内供奉仙公(葛洪)、仙母(夫人鲍氏),殿外东侧立一通明崇祯8年(1635年)“肇建仙公仙母神祠记”石碑,碑高1.73米,宽0.73米,碑帽为二龙戏珠带题额碑帽,记载修建仙公仙母神祠过程事宜。西侧立一通清康熙52年(1713年)“重修两旁配殿碑”,两边配殿为清康熙年间所建,道院正殿、配殿全为石碹石洞建筑。殿正前有清顺治16年(1659年)石材供案桌,正殿后有后院,后院正殿为三间石洞,供奉眼明、痘疹、送子三位娘娘,殿外有残碑记载清康熙57年(1718年)记载修建后殿之事,殿前香炉柱石刻有明天顺5年(1461年)字样,道院前有近年来所建广场、月台及2006年所建白玉石牌楼,牌楼长13米,高8.1米,并种有翠柏、银杏、冬青等树木灌木,道院占地面积为50亩。信息来源:石家庄矿区旅游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