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锁黄仓湿地公园毗邻草海,位于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下游,相比草海的大气磅礴,锁黄仓湿地则显得娇小灵秀,俗称小草海。距县城6.5,海拔2200~2250,湿地公园属于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日照丰富、夏季凉爽,冬季稍冷,有凝冻,冬春较干旱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0.5。公园规划总面积244.672,其四至界限为东部、南部、北部均以城市规划道路为界,西至龙家院子、撒麻地一带湿地率31.3。公园规划区域分布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65种,其中鱼类11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12种、鸟类13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有:黑颈鹤(),国家级保护的有:黑鸢()、雀鹰()、松雀鹰()、苍鹰()、普通鵟()、游隼()、红隼()、灰鹤()和短耳鸮()9种。…详情 ▷
涌珠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口名为涌珠泉的古井。古井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是重点保护文物。武警威宁县中队与古井相邻,多年来,该中队把保护古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古井,被驻地人民誉为“古井保护神。”古井四周的栏板上,分别是“大舜耕田”、“千里走单骑”、“四厢待月”等画面逼真、形态生动、造型典雅的浮雕。一天夜里,哨兵发现两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摸到了井边。“是谁,在干什么”哨兵话音刚落,只见黑影丢下手中物品拔腿就跑了。第二天,官兵们在井边捡到一根钢撬和一把锄头,所幸的是古井丝毫没有受损。古井里的水清冽澄碧、晶莹剔透,附近的人家煮酒、熬糖、制作饮料都要用古井里的水。一段时间,城里的饮料厂、作坊都到井里取水,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不懂事的小孩趁水少时将鱼网伸到井底打捞鱼。中队立即派官兵到井边让人们限量取水,制止小孩捞鱼、破坏水草。同时官兵们还向群众宣传《文物保0》,发放有关宣传资料,不断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随着当地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古井的雅姿,部…详情 ▷
中水遗址2006年5月9日,威宁“中水文化”正式成为“2005年度中国大十考古新发现”之一。中水遗址包括鸡公山文化、吴家大坪遗址、红营盘墓地、银子坛墓地和大河湾遗址等。三千年前,这里是贵州最大的粮仓、是贵州绝无仅有的陶器生产地,是当前揭开夜郎神秘面纱的突破口之一。中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贵州商周时期考古的空白。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考古学者们在中水发现了汉墓群、陶品、骨器、稻谷、大坑及被扭曲了的人的骨架等远古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于是,中水成了夜郎文化讨论的热点。2000年至2005年,中水一度成为全国考古的圣地、热点和焦点。…详情 ▷
龙凤山森林公园龙凤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东郊,总面积.平方公里,公园紧邻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城市生态绿地和水源涵养地;公园气候温凉,森林秀美,山岭如垣,峰峦众多,天象多彩,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是县城和草海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详情 ▷
凉水沟威宁县凉水沟草场,地处威赫两交界,距县城30公里,进场道路0.5公里,与326国道连接。境内水源较好,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全场总面积1万余亩,其中优质人工草地4000余亩,草山草坡3000余亩,场内海拔2000—2400米,年平均气温10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该场以与养羊业为主,农牧相结合,兼顾多种经营。1992年与安徽的大柳、湖北的罗汉寺、云南的寻甸种羊场,一起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中国南方考力代半细毛羊育种基地。1999年通过省级验收,成为省级重点种羊场,是贵州省乃至西南重要的绵羊生产繁殖基地。目前,有圈舍5000多2,年存栏羊1200余只,2006年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种畜禽生产许可证,是我区合法的种羊生产单位之一。现有职工190人,其中退休职工92人,在职职工68人,场内管理干部15人,高级技术工人46人,中级技术工人6人,初级技术工人1人,具丰富的养殖经验和较好的养殖技术。…详情 ▷
马摆大山景区一个集草坪、草坡、峡谷、海子等风光为一体的高山体闲度假旅游区,位于距草海40公里的麻乍乡境内,面积近30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2763米,是滇黔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山体庞大,巍峨雄壮、气势恢宏,集中体现了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马摆大山的看点主要在于景观多样,山脚森林茂密、浓郁蓊郁,飞泉流瀑、灵动清丽,水味回甜。沿溪流而上,无数株古木撑天挺立,枝干虬曲、容颜苍劲,一如沙漠深的胡杨,让人感悟到岁月沧桑和生命坚韧。半山腰里有一泓碧水,清流可人,仿佛神。交通由威宁经黑石到达宣威方向的公路前往马摆大山,城里的汽车站有不定时班车,15元人。包车全程约1小时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贵州毕节威宁县麻乍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详情 ▷
百草坪天然草原百草坪天然草原地处贵州屋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东部,盐仓、板底、炉山三个乡镇交界处,距毕节170公里,距县城30公里,有柏油路相通,涉及面积40万亩,核心面积12万亩,可利用面积10万亩,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2400~2800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相对高差100150米,坡度8—12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雨季迟,春旱重。年平均气温10,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无霜期165天。适宜多种牧草和畜禽的生息繁衍,有羊茅、陈谋野古草、梅氏画眉草等天然牧草品种100多种,植被覆盖度高达90以上,是贵州省独特的农牧观光休闲避暑游览胜地。水源丰富,进场新建公路7公里连结326国道线直达草场中心,生态植被良好,草地覆盖率99。地址: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开放时间:全天开放…详情 ▷
泰丰园是农业科技园,进门就可以看到南瓜、萝卜、土豆等造型。园内路两旁遍植绿植,园内,有个温室,可喝茶可参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现场版的无土栽培:塑料管中种出嫩绿的芝麻菜,很神奇。交通3路泰丰园站门票温室参观5元人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贵州省毕节威宁县银龙村,江家湾码头过去一点…详情 ▷
阳光城威宁具有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光能资源为贵州之冠。县城年平均日照时数1812小时,2008年初被省气象学会命名为“阳光城”。但是光能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灼热难耐,因其地处乌蒙之巅,森林覆盖率较高,所以常年艳阳高照与凉风习习兼具,形成冬暖夏凉(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冬季最低气温不超过4;年平均气温10—12)的宜居条件,是理想的避暑过冬之地。…详情 ▷
百年石门坎石门坎,位于威宁县石门乡荣和村,距威宁县城142公里,距滇北重镇昭通60公里,是一处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化遗址,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共生的一朵奇葩。石门坎并非省县级的行政单位,仅仅是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落,许多媒体和书刊却称其为“中国石门坎”,这本身就很令人费一番揣度。上个世纪初叶,一个叫柏格里的英国传教士在这里创办了乌蒙山区第一所平民小学——石门坎光华小学。此后的岁月里,这里先后产生了我国文化史上的许多奇观:首创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率先实践双语教学;开创中国近代男女同校学习、同池共泳的先河;兴建西南苗疆第一所初级中学,先后有数百位知名人士在此执教;培育了苗族历史上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倡导民间体育运动,成为贵州足球的摇篮;形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交通石门坎很偏,最好自驾或包车,从威宁到石门坎140公里,沿102省道前行快要进入云南时,下道转入779景点位置威宁县石门乡荣和村,距威宁县城142公里,距滇北重镇昭通60公里…详情 ▷
威宁彝族撮泰吉流传于距威宁县城40公里的板底乡曙光村,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年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撮泰吉”系当地彝语音译,“撮”意为鬼,“泰”意为变化,“吉”意为玩耍,所以又称“变人戏”。内容主要是反映彝民族生产生活过程,涉及到民族、民俗、舞蹈、祭祀等领域,所表现的内容可各自独立,也可联合演出,旨在祝贺喜庆丰收,祈求平安吉祥、人畜兴旺、风调雨顺。戏剧角色有2000岁的惹嘎阿布、1500岁阿达姆、1200岁麻洪摩和小娃娃阿安;演出道具造型古灵精怪、野气浓重。观赏“撮泰吉”,能将你带入彝民族神秘古朴的文化意境,从中增智受益。景点位置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详情 ▷
云贵红军桥1936年3月中旬,贺龙、肖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回旋战中从彝良奎香进入威宁的云贵乡和羊街镇,在洛泽河两岸和辅处、兴隆厂等处住了下来。在这里,红军宣传革命真理,打富济贫,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在各族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当地群众为红军提供给养,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作向导,与红军依依惜别。解放后,洛泽河两岸人民靠一铁索为桥以通来往,十分不便,年年均有失足溺水者。1986年6月,中央电视事部摄制组在编辑宫军的带领下深入威宁县云贵乡洛泽河两岸采访,并把所摄片子提供给威宁县有关领导,片子反映了当地老百姓迫切需要修桥的愿望。为缅怀当地群众与红军的浓厚情谊,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发展地方经济、两岸两省交通部门商定共建“云贵红军桥”。1989年11月,大桥建成,并立碑纪念,使当地老百姓多年的愿望变成现实。“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详情 ▷
撮泰吉板底彝族村寨裸戛在贵州省西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村,那里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傩戏“撮泰吉”。裸戛村地处海拔2800多米的芦虹山区,是一个只有60余户缙族村寨,这里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当地人民主要以洋芋、荞麦、包谷为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据当地老人回忆:“撮泰吉”已在板底乡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现在只有裸戛村还能演出,其它村寨都失传了。“撮泰吉”在彝语中的含义是“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戏”,简称“变人戏”。“撮泰吉”出场人物共六人,其中除山林老人惹戛阿布不戴面具外,其他五人均戴面具,他们是阿布摩、阿达姆、麻洪摩、嘿布和阿安。阿布摩意为老爷爷,相传已有1700岁,戴白须面具;阿达姆意为老奶奶,是阿布摩的妻子,1500岁,戴无须面具麻洪摩意为苗族老人,1200岁,戴黑须面具;嘿布意为汉族老人,1000岁,戴兔唇面具;阿安意为小娃娃,是阿布摩与阿达姆的孩子,戴无须面具。“撮泰吉”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演出多在夜易进行,遇到天灾或年成不好,则隔几年才举行一…详情 ▷
诗意乡村大凡到过威宁乡村的人,都会在视觉和心灵上受到一种强烈的感染,留下割舍不掉的情愫。即使离开了,晨雾中的山乡、锦绣般的田园、原始古朴的村落、层林尽染的峰峦还会无端地走进你的梦里,当你不经意提起时。也能让你在都市的喧闹中寻找到一些天高云淡、诗意清幽的宁静与快慰。…详情 ▷
马街威宁马街是彝族聚居的自然村寨,隶属于贵州威宁县云贵乡,距县城北85公里。古寨坐落在海拔2400米的高原丘陵地带,山势平缓,当地称“凉山”。山坡上有红松、水杉等高大乔木,四季苍翠;灌木丛中有杜鹃、山茶花;凹地绿草如茵,水草丰茂,牛羊肥壮。因地处高海拔地区,日照长,早晚温差大,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充满黔西北高原风光。现全寨有村民20多户,约80人。有安、李、罗、龙、四姓。除安姓外,自称青彝,彝语名“果苏”。主要节日有三个,彝年、端午节和火把节。每年的虎月(农历七月)中旬,彝族都要过火把节。这一天,寨里青年男女衣着盛装开展斗牛、赛马、摔跤等活动。晚上,全体寨民高举象征驱邪逐疫的火把,绕田游山,十分壮观。男女老少善唱民歌,有情歌、酒礼歌、丧歌、儿歌、叙事歌。舞蹈有酒礼舞、铃铛舞,舞曲、舞姿多变。还能弹月琴、吹木叶。…详情 ▷
乌江源头宽阔清澈的河流,串起了“中国最美的洞穴”织金洞,以及“中国岩溶百科全书”九洞天两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乌江两岸山石气势雄伟,形成水西姑娘、天竹奇峰、天鹅戏水、大鹏展翅等景点。乘船顺流而下,还可以看到极具民族特色的当地民居。介绍千里乌江发源于乌蒙山脉,而其北源六冲河,南源三岔河,都发源于贵州西部地势最高的威宁彝族自治县,两条源流分别在深深的峡谷里流淌了几百公里后,终于汇合成了乌江。东风湖“乌江画廊”神美之笔——东风湖风光迷人,景色秀丽,融高峡、平湖、溶洞、飞瀑等景色为一体,素来被誉为“山似三峡而水胜三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曲折的11道弯,蕴藏着雄浑之美、神肖之美、逶迤之美。化屋苗寨沿东风湖逆流而上四十分钟,有一个被誉为“贵州省苗族歌舞之乡”的苗寨,她就是位于东风湖畔笋子岩下,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苗族风情的化屋苗寨。这里处处可以领略到苗族的“芦笙拳舞”、“板凳拳舞”等特色民族舞蹈。当你步入苗寨时,热情好客的苗家人身着盛装,吹着芦笙,唱着苗歌,端着米酒,迎候在寨门,欢迎远方客…详情 ▷
石缸洞石缸洞,又名乌江源,位于威宁县盐仓镇营洞村,距六盘水市钟山区小湾村的公路里程32公里。石缸洞泉眼看上去斗碗大小,泉水周围形成的天然“石缸“也不过三、五平方米,但洞泉流经百余公里抵达六枝龙场时江面已有百米,水深处逾两米,流经1070公里抵重庆涪陵扑入长江怀抱时已江波浩淼。尚未从有关资料中查出它一路到底汇入了多少支流,但此“乌江行”走过的江段几乎每公里都有溪泉与之相汇,半数支流源自祟山峻中的伏流。包括源头石缸洞在内的多数伏流长年有水,其余的支流一般为季节河。石缸洞被几棵枝叶繁茂的核桃树拥抱着,哗哗的泉呜与吱吱的蝉呜构成合唱。泉水清彻透底,不知这亮泉在幽暗的大山深处走了多远石缸洞后山是一匹长长的山梁,地名有“圆圆地”“龙山坡”等,山高处的海拔约为2000米,与石缸洞有500米落差。传说龙山坡有九十九股泉水,是九十九条龙的化身,这印证了乌江源区暗河伏流之多。若翻山行20公里可抵达草海,海拔高于石缸洞。故有专家认为,石缸洞的水源自草海。石缸洞周围立四块碑,两块为重庆市的涪陵人所立。五年前涪陵师专一群人背着帐蓬溯江千里来到这里,…详情 ▷
彝族向天墓彝族向天墓位于威宁县城东北20公里的盐仓镇,分布在大坟梁子、小坟梁子周围。另在二塘、龙场、中水、羊街、大街、城关等乡镇也有发现。向天墓分两种类型:型:以毛石砌椭圆石墙,直径一般在10—20米,如墓依山而建,则依山一侧的石墙的顶部与墙外地表大体齐平,而另一侧石墙则高出地表2米左右,石墙内地表略高于墙外地表,中尖有一封土堆,直径3—4米间,高1米以内。少数墓在圆墙一侧建有一段弧形石墙或半圆石墙,也有的墓葬不用石头而用泥土筑成椭圆形墙,这类墓葬规模较小,圆墙直径在10米左右,还有的墓葬周围砌石墙,中央用泥土填平,形成封土堆。据当地老百姓说:这些墓葬是属于当时君王家的奴隶死后埋葬的,因此,这些坟和君王坟有很大的区别,其形状相似,但占地少、规模小。型:以盐仓大坟梁子的大坟和小坟梁子的小坟为主,两处山岗因有大坟和小坟而得名。大的向天坟,彝族称为祖穆乌曲既“君王坟”。是彝族占乌撒部落的首领。该坟有椭圆形的大封土堆,现存墓基南北长45米,东西宽29米,封土堆顶部长27米,宽15米,高10米,周围有大、中、小三台未经加工毛石相…详情 ▷
位于草海西面,面积7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是双龙乡的一个管理区,由低往高分布着高坡、凉山、高山三个村,有6000多人(绝大部分是回民)在山上繁衍生息。而这片土地馈赠于山民们的,是经年的风沙,满目疮痍的山体和黄皮寡瘦的玉米、洋芋、荞麦和燕麦。景点位置贵州省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双龙乡…详情 ▷
威宁草海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2万公顷,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草海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面面积达3000公顷。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区水质良好,水草茂密、鱼虾众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区内有高等水生植物37种,其中海菜花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鱼类10余种,鸟类178种或亚种,其中2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8种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并为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此外,区内还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和人类文化遗迹。该保护区的建立对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用时参考2小时交通威宁共有两个码头可下到草海,一个是草海码头,因在城中,相对方便,也是大多数人会选择的码头。一个是江家湾码头,离县城稍远,但水质好。船费价格基本统一。如果想更便宜,可以找当地私家船,约可以砍到120元船。但一定要尤其注意行船安全。西海码头当地人也称草海码头,西海码头为…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