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美村在近年被评为广东古村落之一,其200年树龄以上的古榕树有42棵,其他古树名木加起来有100多棵,加上古榕树总数差不多150多棵,在整个惠州市,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也可以称得上是古榕之村。溪美古村的民居、祠堂、古井、池塘等古建筑保存完整各种古民居和雕饰壁画吸引眼球。地址:惠东县铁涌镇…详情 ▷
白盆珠水库位于惠东县城东北部的白盆珠镇,离县城约32公里。库区湖水面积40平方公里,风光旖旎、隽秀多姿,是广东省第四大水库。惠东东江支流西枝江上游的白盆珠水库库区,由森林生态系统(莲花山)和湿地生态系统(白盘珠水库)两部分组成。这里和万绿湖有些相似,但由于政府禁止开发,在万绿湖游人如织的时候,这里却始终保持着独有的原始风貌。水库两岸,放眼皆绿,山脉连绵。湖中有许多小岛,岛上可体验徒步穿越、溯溪、泡潭子。尽兴之余不妨到附近的天然的硫酸盐温泉热身,再到白盆珠墟镇饱尝山珍、河鲜主要景点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遥相辉映,大坝、厂房、孤岛、瀑布、庙宇、青山和绿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景区内建于900多年前宋仁宗期间的古刹,是供奉佛教的地藏王菩萨。古刹环境幽雅,终年香火鼎盛,吸引不少游客和信徒。这里还有一个天然的硫酸盐温泉,水质清澈碧透,最高水温70摄氏度以上,蕴含硫磺等多种矿物质。…详情 ▷
罗冈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委会南门村,建于清代。该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矩形,南门至北门总进深90.15米,东门至西门总面宽90.65米。四面由108间单栋建筑分成四排围成一个“口”字,每排中间第一层置门洞,以所对应的方向分别称之为东、南、西、北围门,门上的第二层为高出的望楼并在其上置神龛。围内建筑由南北门中轴左右对称六纵列座坐东北向西南的房屋组成,每纵列有前后相接的上三间下两廊(爬狮式)的八个单元。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布瓦硬山顶。东西、南北门之间置3.3米宽河卵石巷道相通,其他各列建筑之间置1.5米至2.6米宽的河卵石巷道分隔。南门外置一近似半圆形的瓮城,称之为“箩耳”,瓮城内靠南门左侧置一尊高0.55米、长0.35米、宽0.3米的坐姿石狗,瓮城外门额塑“罗冈围”三字。与南门对应的北门封堵不通。范和罗冈围建筑布局、风格和工艺在当地都别具一格,对研究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建筑工艺有较高的价值。…详情 ▷
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国营梁化林场内,座落于惠州市东北部的惠东县、惠城区和河源市紫金县的交界处,处于北回归线的南侧。东与惠东县的松坑镇相接,南与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西与惠城区的大岚镇相接壤,北靠河源市紫金县的上义镇。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距离惠州市区53公里,惠东县城32公里,东莞市区120公里,深圳市区130公里。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20000亩,地形起伏多变,最高峰海拔1100多米,最低只有60米左右。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摄氏20度,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无霜期长达320天。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林木生长茂密,森林覆盖率为85。天然阔叶树林、乔木、草木、藤木多层次生长多姿多彩。自然生态的奇山奇水、幽谷山溪、流水飞瀑、洞穴天象、古树名木等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美风光。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是集山峻、林茂、水秀、石奇、峡幽、树茂、气爽等众多特点为一体的城郊型森林公园。其峰险峻,其林茂密,其水晶莹,其树繁茂,其石嶙峋,其谷幽深,构成了一幅幅迷人的天然画卷。…详情 ▷
角峰梯田,坐落在惠东县多祝镇的角峰村——一个名为畲族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小村庄,是一个“靠山吃山”的畲族村落。作为一个古朴、美丽、热情的少数民族村落,不仅房屋有梯度地依山而建,就连耕地也是依山势而开挖,从山脚到山中央,甚至差不多到山峰。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向上分布,就像是为巨人登天而建造的台阶。清冽的潺潺流水,从山上沿着下方山谷流动,成为梯田的浇灌水源。与国内其他著名梯田如广西龙脊梯田相比,面积只有80多亩的角峰梯田是“袖珍”梯田。尽管如此,它是数代畲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洒满了角峰畲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智慧和血汗。当地还有畲族特色的石头房子和用石头堆砌而成的羊肠小道,别有一番原始生活的风情。小山村坐落在南山脚下,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村道,这里完全就是世外桃源,进入村庄,能听到的就是大自然的声音——流水、鸟、昆虫……以及农耕时代的余音。…详情 ▷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白洋湖百庆楼,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后方基地中洞遗址群的主要建筑之一。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后,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工农革命武装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各县城,向中洞集中。在酝酿组织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期间,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陆丰转移进入中洞,在百庆楼办公,彭湃任书记,张善铭代理书记。同年八九月间,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由黄雍任主席,亦迁入百庆楼办公。10月中旬,南昌起义部队余部1000多人进入中洞,并在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师部亦设在百庆楼,由董朗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王备任参谋长。1928年3月,高潭的土地革命受到挫折后,百庆楼遭国民党军队焚毁。1929年10月,红军第49团成立后,在百庆楼遗址搭建茅草房办公。2002年冬,惠州市、惠东县两级人民政府在百庆楼原址上利用原地基按原貌修复。修复后的百庆楼增设展览内容,在张善铭、董朗、颜昌颐、王备、刘琴西等领导人的卧室以及警卫室、厨房、储藏室分别陈列文物,上下正…详情 ▷
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范和古称“饭箩冈”,相传地理地貌酷似饭箩而得名,亦有取“富饶之地”之意。早在明洪武元年,朝廷已在范和设置巡检司,派驻官员进行管理。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范和这个富甲一方的村落。范和村所处位置,是个自古丰饶的地方,状似饭箩的风水布局,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登山可樵,出洋能渔,垦地农耕,拦潮晒盐,富甲一方的村落,也因此吸引了从福建莆田、泉州一带辗转迁徙而来的各姓氏人口,另一部分则从粤东兴梅山区一带迁入落户于此,安居乐业。民丰物阜,海陆便捷促进商贸兴旺、古港千帆竞发的盛况,造就了当代范和人敢为人先的致富风貌。回顾范和村的历史,更有当时朝廷的内外管巡检司、协标右营守备、平政司巡检官等官备兵营先后选择驻守于此,扼山海之险、聚丁财两旺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融合,范和村形成了兼具客家、广府、福佬文化特色的古村落。时至今日,优良传统不曾断绝,范和仍旧以其村大、民富而蜚声惠州各邑,名望极高。范和胜迹星罗棋布,城隍庙、妈前烈圣宫、溪坝凤凰池妈宫、市场边天后宫、大路街妈庙等点缀古村四周,城隍庙戏台、水仙爷戏台、妈前戏台三角分布…详情 ▷
黄沙小学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黄沙小学。其建筑物为三合土泥砖瓦木结构,白墙灰瓦硬山顶为主的“上三下三”普通围屋,始建于1939年,1940年落成。当时是黄沙小学的校舍,有教室5间、教师宿舍2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为了贯彻在解放战争期间建立巩固的大块根据地,把游击战争推向新的阶段的指示,由粤赣湘边区党委在黄沙小学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书记、粤赣湘边区党委书记尹林平主持。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方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对1948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军事、经济、民运等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议期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发来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电报。中央军委任命尹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司令部即设在黄沙小学。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于1987年由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8月由惠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惠东县爱…详情 ▷
陈元公祠位于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建筑为三开间二进深,中轴对称式布局,石、木、三合土结构,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墙体裙部用长方规格条石彻筑,上部用三合土夯筑。大门设置为四柱三间牌坊式,建筑前后依次分别是,影壁、大门、门厅、天井、拜廊、上厅,明次间均不设墙。门廊、门厅、拜廊、上厅分别用圆花岗岩石柱承托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左、右廊则用倒方角石柱支承梁架,柱础简朴大气。拜廊与左右廊之间置月牙石门过度。拜廊与上厅梁架之间置两个相向的拱门,上部则承托石槽将瓦檐水导出山墙外。门廊山墙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鸟浮雕,大门上首嵌一方石匾,上阳刻“陈元公祠”四个大字及“时乙亥乾隆四十四年季春吉旦”等字样,大门对出约5米处置一与房屋阔度相同的影壁,正屋前端与影壁之间的院子两头分设斗门。…详情 ▷
“介寿诒谋”圣旨牌坊位于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全国皇帝圣旨赐建的牌坊之一。整座牌坊气势雄伟,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施工技术巧妙绝伦。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高约十米,中间大门宽四米。正门上部正、背面龙凤板分别为竖排阴刻楷书“圣旨”“恩荣”,中间两面均镶御书“介寿诒谋”,据说是当时皇帝亲手谕书,字迹端庄秀丽,笔划刚健有力。牌坊的四根柱子均为方形,石柱上有蝙蝠、八仙过海、双龙吐珠、文武百官、九龙海谆等精美浮雕;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每个约五平方厘米;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石狮形态雄威,含珠带笑。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介寿诒谋”圣旨牌坊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高潭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原为高潭罗氏宗祠。上三间下三间两头横屋的砖瓦结构。祠内8条石柱顶两架梁把上三间连成一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南下进入东江地区后,于10月12日到达中洞,后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与此同时,中共东江特委也在中洞进行组织机构调整,设立党政军领导机关。随后,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东江人民和工农武装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先后推翻了国民党海陆丰等县反动政权。为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高潭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迅速进行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工作。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万人的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会议之前,隆重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周年,并把高潭圩的两条老街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和列宁街。会议由高潭区农会会长黄星南主持,讨论通过了《没收分配土地》、《镇压》、《铲除封建势力》、《取消苛捐杂税》、《妇女解放问题…详情 ▷
谭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谭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厅置屏风门,上方悬挂一块写着“赏穿黄马褂”牌匾,但这块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时重做的。谭公大夫第原本还存放着一块珍贵的木匾,上书“文魁”二字。这块牌匾是当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坤一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蔡秉澄所题,而蔡秉澄正是蔡锦青的儿子,但这块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谭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风、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狮、鹿、鸟及花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大多蕴含着故事和寓意,如一个木雕中蝙蝠、鹿、瑞兽等造型活灵活现,表现了“福禄寿喜”吉祥主题。梅花喜鹊是传统建筑物木雕常见的图案,在谭公大夫第中也可见: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事不期而至,前途一片光明、幸福。2015年12月10日,谭公村大夫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惠东龙峰祖庙位于惠东县大岭镇谭公村九龙峰。建于明代,原名谭公祖庙。九龙峰座落于莲花山脉南端、西支江畔。因山峰宛若九条游龙,故名。庙宇处于该山腹地,故又叫九龙祖庙。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乡众捐款重修,当年的《增修九龙峰谭公庙碑记》尚存庙内。龙峰祖庙通面宽23.8米、通进深21.5米,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构架,砖木结构。内置12根方石柱和12根圆木柱为支撑,梁架的驼峰、瓜柱等构件雕刻有精细的纹饰图案,外壁两侧及后壁均有灰塑,内壁绘壁画,内容为神话传说和民间典故。大门上书“龙峰祖庙”,两边书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庙内正堂供谭公真人塑像,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惠州知府李镒所赠木匾一块。谭公真人俗名谭德,相传为元末时人。据《惠州府志》记载:谭公真人童年常在此放牧,据说他神通广大,能伏龙驯虎,呼风唤雨,为民造福,后在此得道。当地群众为纪念他而在此建庙。并先后在该庙附近建有文昌宫、志荫亭、观音阁、得道亭、石戏台等。20世纪80年代重修。1984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港口镇位于惠东县最南部,东依,西靠大亚湾,南临浩瀚无边的南海,三面环海,北接平海镇。港口镇渔业、农业、盐业并举。渔业盛产龙虾、石斑、鲍鱼等珍贵海产品。农业则以水稻、蔬菜为主。大园萝卜是港口的特产,清甜爽口,如果不小心掉到地上,整个萝卜就会碎成颗粒状。大园萝卜生吃可以作为水果,有药用价值,熟吃可佐味于海鲜和肉类,增添美味。一直以来,大园萝卜作为惠东县出口蔬菜的品牌蜚声于港澳市场。在港口大星山南部九莲澳海滩有一处天然海龟湾,是我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单位。港口港是天然优良避风港,东西两岸有天然屏障可以避风,可停泊3000吨位的海轮,是国家级渔港,亦是惠州市重要的进出口岸,设有海关二类监管码头。港口历来是边防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1718年,清政府为抵御外敌侵略,在港口大星山修建了大星山炮台(又称炮台山)。1962年的小星山战斗,港口英雄民兵连创下全国首例民兵单独作战,全歼美蒋武装特务的光辉战例。港口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产丰饶,景色迷人。港口是一个美丽的港湾,惠东音乐人为歌颂它创作有歌曲《美丽的港湾》、《我爱大星山…详情 ▷
田坑村古建筑群(俗称“田坑古城”)位于广东省惠东县多祝镇,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惠东境内一座比较大型且保存比较完好的客家古村寨,为四合院式民宅。2008年,田坑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田坑古城包括20多座建筑及众多房屋,建筑布局对称有序、构思精巧、风格独特,美观庄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意味。村内有18条古朴的巷道、围龙屋、碉楼、高耸的城墙以及近400间房厅,都有很高的文化保护价值。据介绍,田坑古城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陈氏入惠始祖第八世西峰公首次购入部分土地,开始建造房屋。1736年(乾隆初年),陈氏第八代裔孙斋公在“富奏百万,修治黄河”的同时,第二次购入田坑大部分土地,并大举营造田坑城。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陈氏十世裔孙赞琰、孙赞志主持修建大夫宗祠,并完善四周城墙。2003年,惠东县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该古城,2004年3月,古城里的大夫宗祠被列为惠东县文保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详情 ▷
九龙峰石戏台位于惠东县大岭镇谭公村九龙峰山。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龙峰祖庙区古建筑之一。台面向山,坐西向东,利用山坡平地而建,台座1.1米高,上铺木板。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平面正方形,边长为9.7米。前有四条石柱,中间两条为四方形,两边为八角形。前设步级。前檐悬挂篆书“石戏台”。目前保存完好。1984年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民小组,地处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主要分布在白马河两岸的小山包上。白马窑址的瓷窑结构多在“馒头窑”之列。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在白马山一带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和各类瓷片及少量的窑壁。白马窑主要生产日用陶瓷,规模宏大,产量较高,远销东南亚各国。据他们介绍,在过去以水路运输为主的年代,像瓷器这么重的物件要运往外地,也要选择走水路,而白马窑址地处白盆珠镇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马山下的白马河等河流纵横交错,水位落差较大,白马河则直接汇入西枝江,为白马窑产品的海上运输通道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此,当地人推测,当时白马窑生产的瓷器可能从西枝江水道运抵东江,再从东江运到广州,然后通过沿海港口通往我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2015年12月10日,惠东白马窑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港口大星山炮台位于惠东县港口镇大星山,稔平半岛最南端,海拔约150米,东、南、西三面临海。筑在山顶,故又以炮台名山。又因炮台形似猪兜,故称猪兜城。炮台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广东、广西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临勘捐银建造。炮台用四方长条麻石砌成,周围全长295米,平均高3.5米,有一东北向石门,门高1.96米、宽1.63米,门右侧有一石碑。据碑文记载,炮台内设连环炮座,营房22间,火药局间,1250公斤炮尊,500斤炮位,300斤炮位,250斤炮位,安兵60名,把总员驻守。炮台内设施已散失,60年代曾在炮台内搬出炮二门,现一置县博物馆,一置平海镇文化站。1984年惠东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黄沙塘高桥位于惠东县白花镇坦塘行政村黄沙塘村。始建于清代,为四孔平梁青麻石质石桥,横跨黄沙塘沥两岸。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21.57米,桥面宽0.8米。桥墩为两组,用两根竖立的长方形石柱,上端榫接一块石板组合而成,两组竖立的石柱之间用两根横置的方石作梁榫接,以增加桥墩的稳固性。桥面用三块宽0.26米、厚0.18米、长4.72~6米不等的石板并排组合而成。桥面距水面约3.8米。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惠东县博物馆坐落于惠东县县城平山镇广汕路(国道324线)侧,背倚七寮山,面临南湖畔。邮编:516300惠东县博物馆于1984年3月成立。隶属惠东县文化局。该馆于1986年动工兴建新馆舍,1989年10月竣工,占地538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展览楼、办公室楼、文物库房等,主体建筑展览楼为“”字型布局,分四个展厅,墙面贴绿黄色玻璃马赛克,橙黄色琉璃瓦、水磨地板。为一座仿清园林式建筑。该馆第一展厅陈列有历史文物180件,介绍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时代的遗物。展品有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玉器等,其中有本县出土的石锛、石斧等石器、广东罕见的春秋时期饰菱纹的青铜戈、汉代陶瓿、明窑瓷器、宋代窑藏方孔钱币、还有果核雕百猴等雕刻、工艺美术品、清代名家书画。第二展厅陈列革命文物110件。惠东是大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之一。早在1922年,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亲临惠东点燃了农运的星星之火,当年就成立了水口乡农民协会1923年春成立了高潭区农民协会,建立了农民自卫军1927年,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在惠东中洞办公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到达中洞改编…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