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新馆。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投资1.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馆舍占地108亩,新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展厅18个,院内还有文物库房、文物保护实验室等设施,整个展览大楼本着“庄重、典雅、美观、人性化”的原则设计和建设,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建筑,2006年12月26日新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现设十四个部门,在编职工147人,讲解员、文物看管员等临时用工近百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占岗位总量的79,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人,中级50人,初级37人。在学历构成方面,博士3人,硕士9人,本科89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85。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共计3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1件(组),二级文物2637件(组),三级…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