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旅游景点-P3
金佛寺镇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00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表散见残砖、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南8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768座,大墓多集于墓群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砂石堆积长方形茔圈,东西宽116、南北长188米,封土呈方台形,底边长、宽均为17.5、高3.5…详情 ▷
泉子墓群位于玉门市玉门镇泉子村西北300米。是一处魏晋墓群。面积不详。地表可见7座圆形封土堆,其中最大者高1.5、底径3米,周围散见灰陶片及碎砖块。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魏晋考古有重要价值。…详情 ▷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位于酒泉市总寨镇单长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面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10余座及长墓道。墓葬分布密集,散见少量残青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两晋考古和两晋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三个墩遗址及墓群位于玉门市花海乡。是长城沿线的烽燧遗址。在花海乡范围内共有三个墩,三个墩即3号墩,与2号、1号墩相距约5公里、10公里。遗址现存烽燧和长城。墩呈方锥体,残高2米。长城残高2.3米,宽1.3米。均以黄土夹柽柳条夯筑而成。出土有铜箭头、五铢钱、绳纹陶片…详情 ▷
西三角城遗址位于金塔县金塔乡西沟村正东11公里处。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000平方米,长45米,宽40米,墙体黄土夯筑,残高2.5米,基宽2.7米,夯层厚0.10.23米,南面开门。城址附近有窑址数座。城内及窑址附近地表散布有大量灰陶片。…详情 ▷
晋昌郡城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九下村萧家地,有东西二城。东城位于萧家地南500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5米,面积5600余平方米。城墙夯筑,夯层厚约0.2米,墙基宽9.8米,顶宽5.5米。高7.5米。门南向,门外有瓮城,长20米,宽9.5米。城…详情 ▷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大庄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四坝文化与汉、晋墓群共存的遗址。分布于丰乐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10.5米。1986年发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东南部为遗址区,出土有石斧、环形石锄、石磨盘、石矛和彩陶…详情 ▷
东千佛洞石窟位于酒泉市安西县城东南90公里处桥子乡长山子北麓的东西崖壁上。现存洞窟23个,有10个洞窟存有壁画和塑像。洞窟形制主要有:长方形中心柱窟、圆形穹窿顶窟和方形平顶窟。尚存佛、菩萨塑像56身,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的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总…详情 ▷
昌马岩画位于玉门市昌马乡南、北山岩石上,已发现7处。多为单线条,凿刻而成,亦有刻出轮廓后再在中间平涂研磨而成的。内容多为羊、狗、豹、马、骆驼及狩猎图等。其中有一块2平方米的青石面上,共刻有21只动物,轮廓清晰,笔法古朴,形象粗犷生动。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地区古代民…详情 ▷
灰湾子岩画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泉脑村东北8公里。面积37平方米。分6组人物、动物图形34幅,有鹿、岩羊等野生动物。以凿点成线和单线条阴刻构成画面。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七个驴岩画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七个驴大版。面积240平方米。分20组,计有人物、动物图形101幅,多为单人牵骆驼、骑马奔跑场面及岩羊、骆驼、马个体图形等。用凿点成线和阴刻单线条构成画面。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详情 ▷
位于金塔县金塔乡塔院村西侧,金塔县因塔而得名。塔院寺原名金塔寺。初建于明。据民国《金塔县志》记载,该塔复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清代、民国时期屡有修葺。金塔为覆钵式喇嘛塔,土木结构,塔围为7丈,高5丈。基座平面呈方形,边长15米,须弥座八角四层,中为覆钵形…详情 ▷
位于敦煌市南关。这是我省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结构最齐全的清代粮仓。据《敦煌县志》,粮仓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有15座,现存8座,大小相等,每座约160平方米,可存粮40万斤左右。粮仓建在一处地势较高、土质干燥的沙梁上,墙为黄土夯筑,厚1米多,下部基础用…详情 ▷
大坡梁天泉寺墓群位于金塔县金塔乡塔院村,可分为大坡梁和天泉寺两部分。大坡梁墓群位于塔院村西南5公里处。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408座封土堆,个别有明显被盗痕迹,封土呈圆丘状,直径0.82.2米,残高0.30.9米。西部有一茔圈,其内依次排列4座墓葬,底径1…详情 ▷
旱湖脑遗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南10公里的台地和湿地边缘。该城由相连的南、北两城组成,南城东、西墙北端与北城相接。两城平面均为长方形。南城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墙体多被流沙掩埋。北城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60米,城墙夯筑,夯层厚0.140.16米,墙基宽…详情 ▷
浪柴沟遗址位于安西县东巴兔乡东北6公里的浪柴沟山涧。山涧两边台地上分布有汉代陶窑遗址10处,其中东岸9处,西岸1处;石灰窑5处,其中东岸1处,西岸4处;渡槽1处,长340米;瓮棺葬1处,保存均较完整。该遗址是一处集矿床、窑址、作坊、墓葬为一体的遗存地,这对研究汉代…详情 ▷
冥安县城遗址位于安西县桥子乡东南6公里的南岔大坑。现存城墙周长2160米,开西门。西北角套一小城,东西宽60米,南北长75米,开东门。城址内外遍布陶片,主要有灰陶、红陶及褐色陶,另有铁器残片、铜器残片以及五铢钱等。因地势低洼,雨水汇流于此,墙体受蚀严重,多处塌毁。…详情 ▷
巴州古城位于安西县南岔乡六工村西13公里的戈壁与风蚀台地相间地带。古城东、西墙各长296米,南墙长285米,北墙长294米,残高1.23.0米。南、西、北墙各有2个马面,西北角有角墩,城门西开。城内有一处较大的院落遗存,坐北向南,东西70米,南北50米,房屋呈“凹…详情 ▷
酒泉古城门位于酒泉肃州区仓后街。《重修肃州新志·城池》载:“福禄城,谢艾所筑。”唐永徽年间由肃州刺史王方翼主持修葺,此城门在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展筑东城而重开城门时包在新城墙中。1964年发现于清代城墙内。残券门高6.7米,宽9.75米。门洞宽4.2米,深3…详情 ▷
阿尔格力太岩画位于肃北县城东南148公里沟口两边的崖壁上。面积为266平方米,共分15组画面,有图像50幅,主要是早期的游牧人、骆驼、大角羊和野牛等形象。凸刻而成。保存较好。这些岩画是春秋、战国至西汉期间生活于这一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对研究这期间居于河西走…详情 ▷
药王宫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西大街酒泉中学校园内,由六座单体建筑组成,以校门南北走向的中心道路为中轴线路东从南向北依次为药王宫前、后殿,三义殿;路西从南向北依次为五圣宫,关帝庙;路北端正中为玉皇阁。药王宫前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448平方米;后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详情 ▷
白山堂古铜矿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新八分村东北50千米处,古铜矿遗址分布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82米,东西宽约185米,总面积约27925平方米。在遗址中心位置遗存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矿井一处,南北长19.7米,东西宽9.1米,深4.8米,矿井壁面有原始工具凿挖…详情 ▷
东古城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东北5.3千米处的戈壁砂砾石地带,遗址平面呈正方形,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89米,总面积约7921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0.040.1米。城墙基宽约5米,上部宽约2.5米,残高最高处约5.2米…详情 ▷
二道梁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牛头湾村东北13.7千米处。遗址分布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四周被新月形沙丘环绕,北部有灌丛沙丘。地表散见有大量夹砂红陶片及少量红衣黑纹彩陶片,刮削器、矿石、黑釉渣等物。遗址中心台地上…详情 ▷
古董滩遗址位于酒泉市玉门市柳湖乡小康村四组。古董滩遗址分布范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84米,南北长约190米,面积约34960平方米。遗址中有一条东西走向长100米的城墙遗址,高约2.1米。墙体用沙土夹红柳夯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有三个文化层…详情 ▷
将台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清水村北12千米处的戈壁中。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4米,分布面积约40平方米。地面有并列的陶窑址2座,20世纪80年代调查时窑址清晰可见,呈马蹄状,近些年由于日趋严重的沙漠化的影响,窑址基本已被埋入沙下。裸露于地面的已经基本看不清其…详情 ▷
潘家庄城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双塔乡月牙墩村西300米处,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10米,东西宽约170米,分布面积约35.7万平方米。城墙现已全部倒塌成土梁,残宽45米,残高1.21.8米,夯土版筑,夯层不清;四角筑有角墩,城南正中开一城门,门宽4.5米。该遗址西…详情 ▷
威虏城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古城乡头号村西北1.7千米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57米,东西宽287米,面积170313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0.160.18米,墙基宽12.8米,顶宽4米,残高2.54.5米不等。城四面开门,有瓮城,进深10米。据《金塔…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