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物保护单位-P2
夏太昌位于锦溪镇上塘街南端,原为“夏太昌”绸布衣庄。建于清末,现存三进,沿街房屋仍出租为店铺,余已成民居,基本保留原有风貌。2009年,夏太昌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2005年5月,千灯镇南大街李宅辟为千灯馆。这是中国首家古灯博物馆,馆内藏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历朝历代古灯1133盏,均是北京人殷小林的私人藏品,全摆放在柜子与架子上,一眼扫过去,琳琅满目,美轮美奂。千灯馆(李宅)千灯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古灯馆”,这里展…详情 ▷
天孝德位于周庄镇城隍埭。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代改建。古宅坐西面东,前临南北市河,背接后港,是江南仅存的前厅双后堂建筑。1992年,周庄人王龙观在此创办天孝德民间收藏馆。全馆共七进,依次是八仙楼、响尾厅、左面拾宝堂、右面六一堂、五福平屋,回环龙厅、鹤厅、内堂楼、东西…详情 ▷
章宅又名章厅,位于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44号,坐北朝南。明末清初时期,章永廉在此开设米行,并济赈灾民,后扩建两大厅以及其他20余间房屋,后面一直至杨家潭。其重孙章腾龙,字觐韩、号箬溪,晚号绿天。早年应试不获,又入武行。后游历华南、华中多省,得益丰硕。晚年,集十年余岁…详情 ▷
姜里遗址位于张浦镇大市的姜里村。姜里的地名源于吴越年间(907960),秘书省秘书郎姜希业世居于此,并葬焉祖辄为唐朝扶阳郡王丰姜里及太公之名所自著欤。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昆山县政府曾派人前来挖掘地下藏物,起获金银器皿,文物宝藏无数,盛装二大车,移至县衙,文…详情 ▷
庙墩西遗址位于昆山玉山镇庙墩村西南,原名庙墩遗址。庙墩村因旧有集福庵古庙而得名,现整体搬迁中。遗址为一高出周边的土墩,四面环水,近正方形,南北、东西均长100米左右,最高处约5米。堆积层主要分为两期,晚期堆积主要为宋元时期遗存,早期堆积为良渚文化遗存。2009年,…详情 ▷
勤丰遗址在巴城镇勤丰村的西巴城村。1986年春,村民开挖鱼塘时,发现表土中陶器碎片甚多,并在深层挖得椭圆形石器一件,扁平光滑,陶豆圈两件,交巴城文化站收藏。后来,服装厂陈乾元,又在该址挖得石犁、石钺、小光面石器、唐代瓦当、陶豆圈各一件,由当时的昆山县文管所收藏。…详情 ▷
徐公桥位于江苏苏州市花桥镇徐公桥村,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东西走向,跨于徐公浦上。桥长19.6米,宽2.90米,净跨7.10米,矢高3.96米,桥系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详情 ▷
稍里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张浦镇新龙村,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重修,道光元年(1821年)、咸丰十一年(1862年)重建。东西走向,跨于南塘河上。桥长74米,宽3.60米,矢高4.5米,由东往西,跨径分别为7.60米、9.80米、7.30米。桥…详情 ▷
全功桥位于江苏苏州市周庄镇北市街。俗称“北栅桥”。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东西走向,跨于北市河上。桥长24.1米,宽3.06米,净跨7.35米,矢高4.6米。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分节并列砌置。栏杆青砖砌,上压花岗石…详情 ▷
永福桥跨千灯镇北的千灯浦,原名启秀桥,俗称北大桥。始建于明天启年间,重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永福桥系石阶梯拱桥,桥高6米,宽5.1米,长38米。2004年,永福桥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种福桥,位于江苏苏州市,创建于明朝,桥长31米。东西走向,跨于尚书浦上。桥长31米,宽3.7米,净跨9.5米,矢高5.3米。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栏已失。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吴家桥是位于昆山市千灯镇的一座桥,桥长31.96米,宽4米,净跨9.3米,矢高5.8米。原名“三善桥”,始建于明初,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由木桥改建石桥,清康熙年间重修。东西走向,跨于尚书浦上。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保存完整。200…详情 ▷
戴宅位于中市西街贞丰桥畔,坐北朝南,三幢独立建筑沿街结贴相连,建于民国初年。三宅独立而建却又紧贴相连,成为一整体,每幢四进二厢房,共有大小房屋60余间,形成了前店有坊、下店上宅、深宅大院的水乡建筑格局。…详情 ▷
迮厅位于周庄古北市街。明崇祯年间,吴江望族迮文焕自莘塔迁居周庄后所建。据《迮氏家谱》记载:清道光年间,状元陆润庠曾在此启蒙。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二十日,陆润庠殿试夺魁后,欣喜地称迮厅为“大书房”。“迮厅”吴江望族迮文焕宅迮宅坐东朝西,原有前后五进,一进门厅…详情 ▷
唯一亭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亭林公园东部。又名“方还亭”,始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纪念辛亥革命后昆山第一任民政长,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近代著名书法家方还所建。1904年,方还带领民众在马鞍山遍栽树木,初步形成园林规模,并于1906年辟为马鞍山公园。1…详情 ▷
南后街下塘与察院前的交会转角处有一座院落,名曰“隐庐”,乃是民国时期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占地面积256.68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两间8.3米,进深七檩7.65米,高5.9米,檐高2.5米,硬山式顶。屋北临察院前河,有内河埠一处。后因城市建设…详情 ▷
玉峰遗址位于玉峰山西山南,因在玉峰山附近发现而命名为玉峰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文化遗址.遗址面积1000平方米,中部圆形土台高出地表7.8米,面积约366平方米。1992年11月修筑公路取土时发现。采集到大量马家浜文化红陶片、黑陶片、灰陶器残片,崧泽文化黑皮陶…详情 ▷
度城遗址,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淀山湖镇西六公里处,清陈元模在其《淞南志》里写道:“度城镇,淞南淀湖之滨,一统志载为黄巢所筑,邑志亦然。”始称“铎城”。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南下沿长江东进来此,构筑城墙,改“铎城”为“度城”。度城三面环水,是独一无…详情 ▷
金粟庵遗址在昆山市正仪镇绰墩村。元未名士顾阿瑛(号金粟道人)在其家祠辟金粟庵,成为昆曲的发祥地。原有古戏台、绰山亭等建筑,后被破坏,现存石拱古桥(广陵桥)、古银杏树一株。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黄泥山遗址原名“高墟”、“太平山”,在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正仪镇东北部,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马桥文化春秋宋以后各时期的文化堆积,面积约4000平方米。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前,经考古专家多年调查论证发现,武夷山黄泥山遗址…详情 ▷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有“一线天”之称。巴城老街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详情 ▷
丁宅位于锦溪镇丁家弄,坐西朝东,临锦溪市河,宅院长达百余米。丁宅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是江南典型的十一进深宅大院。光绪年间,丁氏子孙又重修前七进院落,并扩建了砖雕门楼和走马楼。现存轿厅、正厅、堂楼等五进。…详情 ▷
石板街始建于南宋年间,明清年代进一步延伸修缮。民国初年,由方远清发起、聘请朱家角名师王世昌设计修建,共铺有石板2072块,全长1500米,人称“三里石板街”,是江南古镇保存最长、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街所用之条石称为“胭脂红”。…详情 ▷
十眼桥,始建于明代,系花岗石多孔平板桥,由一孔较高的平板与九孔低平板桥连接而成,桥全长52,高3.1,桥宽2.7,中孔跨度3.5,造型优美。该桥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后又几经修缮;1997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详情 ▷
抱玉洞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玉峰山顶芙蓉峰下,始建于宋代(960—1280年),洞口的上方为人字形,向阳,洞高2米多,洞内底部平坦,约8米左右。为供奉梁代慧向和尚所建。据悉,当时,慧向初来昆山建寺时,年岁已高,生活条件极差,住在马鞍山的山洞里,又暗又潮,风、雨、寒…详情 ▷
文笔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玉峰山紫云岩之顶,为纪念昆山第一位状元南宋秦国公卫泾所建。是一座醒目的碑塔,高5.5米,清末重修。民国初,在原石笔外敷水泥加固,镌刻“文笔峰”三篆字。赵朴初赐翰重题,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时期,昆山县石浦卫…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