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文物保护单位-P2
上花园戏台位于民乐县杨坊乡上花园村,距上花园小学约20米,东、南、西三面均靠居民住宅。戏台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木砖结构,筑于高1.35米的夯土台上,坐南朝北。前部为舞台,单檐歇山顶,面阔6.4米,进深4.4米;舞台台口宽3.4米;两侧各宽1.5米为文、武场;东、西…详情 ▷
四家魁星楼位于民乐县乡四家村中间。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年(1895)因楼倾斜曾维修两次,1921年,村民曾集资维修。魁星楼建在一夯土台基上,台基南北长15.8米,东西宽13.15米,高2.5米,四周用青砖砌筑,底层用石条砌筑。魁星楼为三层六角飞檐攒尖顶式砖木结…详情 ▷
西五个疙瘩墓群位于肃南县明花区明海乡南沟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草沟井古城以西约5公里处。主要为5个突出的封土堆。封土堆高约12米,长53米,宽15米。4在1993年曾被盗掘,追回文物103件,后清理出青铜摇钱树、莲枝灯等青铜器及陶器等。另外,在保护区内有较多的平地墓…详情 ▷
甘州古城墙位于张掖甘州区北环路丝路春酒厂所在地。古城建于元代以前,元大德年间中期扩修,至大二年(1039)重修,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增筑,万历二年(1574)用砖石包砌城墙。现残存城墙东西长140米,黄土夯筑,残高10米,原底宽8米,现实宽5米。…详情 ▷
卯来泉城堡位于肃南县祁文乡堡子滩村。该堡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修筑的护卫性军事建筑。城堡坐北向南,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4米,东西长103米。夯土版筑。南有瓮城,北部两角有方形角墩,四周有护城河环绕。瓮城门道宽4.5米,墙基宽6米。护城河距城垣8米,深0.52…详情 ▷
吉祥寺砖塔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高寺儿村高寺儿小学内,为当地原吉祥寺附属建筑之一,寺院已毁不存,现仅存砖塔一座,始建年代史书无记载,民间传说为唐代所建,其建筑风格类似西安大、小雁塔,每层塔檐均为唐式木构建筑风格。现存塔体建于高0.70米、南北长12.30米、东西宽…详情 ▷
马寨无量殿位于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马寨村小学,周围为耕地和荒滩戈壁,无量殿为土木歇山顶,占地面积约65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8平方米。无量殿面阔五间13.84米,进深4米。一字正脊,四出垂檐、垂脊,飞檐兽吻,24根檐柱组成回廊。正脊由空心脊砖,龙身、鱼尾砖依次排列…详情 ▷
地埂坡墓群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河西村西南2.8千米黑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初步统计,在320万平方米范围内分布有墓葬30座。2007年9月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中5座被盗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结构大致相同,由墓道、照壁、墓门、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详情 ▷
南沙窝墓群位于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南沙窝,东至鸭暖乡野沟湾村五社,西至蓼泉村南沙窝西部与莲槽子和鲍家湖水库一带,北至鸭暖乡野沟湾村,蓼泉镇唐湾村、墩子村、湾子村、蓼泉村耕地南边。东西长约13.5千米,南北平均宽约2.5千米,面积约33.75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内有明显…详情 ▷
景耀寺石窟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光华村,石窟开凿在长约50米,宽约20米的榆木山谷的沙砾石崖壁上,坐北向南,有43个窟龛。东西向排列为上下两层。早年寺院巍峨,石窟壮观,是本地佛教胜地。现寺院及部分石窟已毁,仅存3个洞窟内的壁画。12号窟内存有清代密教壁画…详情 ▷
安家庄城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安家庄村,为明代军事防御城堡,清代沿用,民国时废弃。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2米,南北宽101米,面积1.2322万平方米。城由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08—0.12米,四角建角墩,东、西、北三面墙外各筑马面1座,坐西朝东,门开东墙…详情 ▷
过会台遗址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楼庄村。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8.75万平方米。地表散落有红陶片残块和石器,周边断崖有堆积丰富的文化层,厚3—5米,夹有红陶片、兽骨、石器等,采集有磨制石器、彩陶片。2012年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详情 ▷
阎维家族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为清代甘肃提督阎维(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分布面积500平方米,茔圈内有碑楼、阎维碑及墓葬8座,保存较为完整。碑楼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宽0.83米,额首宽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长0.…详情 ▷
圣经楼位于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高寨村,建于清代。该楼建筑在高大的土台上,占地面积473平方米。台体东西长22米,南北宽21.5米,高6米,黄土夯筑。圣经楼位于台面偏北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0.96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通长14.6米,进深二间,通宽7.6…详情 ▷
靳氏民居位于张掖市山丹县清泉镇南关村,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占地面积约442.7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坐西朝东,平面布局略呈长方形,南北宽19米,东西长23.3米,为一进两院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建有倒座、过厅和堂屋,前、后院南北两侧均建有…详情 ▷
山丹县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山丹县文化街13号,成立于1982年,隶属于山丹县文物局,副科级事业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馆藏文物5300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详情 ▷
山西会馆位于张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详情 ▷
在张掖二中院内,是一座古典寺院建筑,是民勤县商人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作为聚会议事祭神的地方。大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古朴斗拱,保存完整。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大殿、陪殿、厢房、钟鼓楼、牌坊等,既对称,又陪衬,高低错落,气势雄伟,构成了古建筑物的特色。解放前…详情 ▷
介绍镇远楼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楼上四…详情 ▷
西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李寨乡菊花地村北3.7公里。属四坝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夹砂红陶片,器表多饰绳纹、弦纹、划纹,彩绘纹样有三角回纹、阴刻三角纹、网格纹、连弧纹等,器形主要有瓮、壶和单、双耳罐等。另采集有石刀、石斧、骨锥、…详情 ▷
张掖东仓位于张掖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国时期屡有修葺。又名永丰仓、甘肃仓。现存9座,仍沿用为粮仓。仓房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每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2.5米,宽3.65米,墙为土坯砌筑,门边用青条砖砌筑。…详情 ▷
高总兵宅院位于张掖甘州区民主西街。清代总兵高孟府邸。占地面积约1113平方米。现存殿堂三座及后楼,均为砖木结构。殿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后楼由正楼和东、西配楼组成,上、下两层;正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配楼阔深各三间,硬山顶,上有绕廊。高孟…详情 ▷
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1350万平方米。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详情 ▷
文殊山后山石窟群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文殊村,包括后山千佛洞、古佛洞,现有洞窟100多个,窟前寺院遗址28处,洞窟形制保存较好。初创于北凉,北魏时渐具规模,西夏、元、明、清仍有续凿或修缮。后山千佛洞为中心柱窟,中心塔柱正面拱形龛上层原绘有七佛,现存为清代改…详情 ▷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境内,距酒泉、嘉峪关市二十余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文殊寺石窟群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声名远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旅游景区。文殊寺石窟群始文殊寺院,藏语…详情 ▷
时代:汉至明草沟井城址位于中国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南距甘新公路18千米。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较好,平面近方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15600平方米。南垣正中设门,筑…详情 ▷
时代:夏、商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东北约2.5千米处,遗址是由灰土与沙土堆积而成的一座呈东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约5~6米,面积24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1958年发现。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1003件,其中…详情 ▷
八卦营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城址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0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0…详情 ▷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