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旅游景点介绍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浙东区委旧址旁边,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隶属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是一所社会科学类革命遗址专题纪念馆。
1981年7月1日,四明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对纪念馆进行整修和重新陈列布展,同时,四明山革命纪念馆更名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截至2019年末,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藏品有7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5件/套,举办展览1个,参观人数65万人次。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先后被公布为宁波省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历史沿革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始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余姚市文物部门在旧址建立了“四明山革命纪念馆”。
1978年11月,四明山革命纪念馆由正蒙小学迁址到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内。
1981年7月1日,四明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为纪念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对纪念馆进行整修和重新陈列布展,同时,四明山革命纪念馆更名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1999年上半年,对原有陈列进行了布置,陈列面积达480平方米,展线全长150米。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相关历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为加强对浙东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共浙东区委员会在慈北成立。之后,中共浙东区委根据浙东抗战的新形势,确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战略方针,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进军四明山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4月,姚南重镇梁弄获得解放后不久,中共浙东区委及三北游击司令部(后改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便进驻梁弄,区党委设在横坎头村,司令部设在梁弄晓岭街“小源和”内,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梁弄领导浙东军民,团结奋斗,浴血奋战,谱写了无数曲胜利的凯歌。抗战胜利后,为实现中国和平,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奉命北撤,留下极少数同志坚持浙东地区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清剿”,1949年5月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余姚。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筑布局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掘整理,馆舍、场地和附属设施都进行了扩建,现已成为包括浙东区党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银行旧址、浙东报社等旧址一系列革命遗址,大型革命纪念地。
《浙东区党委旧址》为清末木结构民居。正楼七间,左右翼楼与正楼以檐廊通连,各为二开间,中间为鹅卵石铺砌的庭院,四周围以高墙,并筑有高大的马头风火山墙。门窗风格较为独特,除花格门窗外,还有图案寓意吉祥、充满生活情趣的石窗。1943年至1945年,浙东区党委机关设于此。
南翼楼西面为大门,进口处竖立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草书大理石碑,字体古朴庄重,檐下悬挂原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王芳手书的“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匾额。馆内陈列经过不断充实更新,展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七方面内容,共陈列历史照片179幅,图表39张,各类革命文物300余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浙东革命斗争的历史。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西北50米处有一幢清末民宅,系浙东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机构浙东银行和新闻机构新浙东报社旧址》。反抗经济封锁促进根据地经济的抗币和激励广大军民投入到革命事业来的新浙东报都出自这里。大门墙内尚存当年绘制的象征革命政权的大红五星一个。出浙东银行和新浙东报社往东10米处的一幢两层楼房曾经是根据地领导人谭启龙和何克希的住处。
在浙东区党委旧址西南80米处的一幢清末民宅则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浙东行政公署旧址》。这座大院,叫上新屋,始建于公元1888年,距今已有120年历史。其房主为黄巨卿,家资殷实,为区别其老宅(浙东区党委旧址),故名上新屋。上新屋占地2600余平方米,属于浙东地区的大型三合院。作为一处革命遗址,是中国革命遗址中保护最好最完整的建筑物之一。整幢建筑分四进。就其建筑形制而言,属于浙东地区的大型三合院,但其具体构造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融合了皖南民居的形制特色,故在江浙近代民居审美的层面上,其存在也是有很大价值的。上新屋是一进四厢二层楼房,底层正房9间,坐北朝南,后有退堂相连;东西两侧厢房分前后二进,前厢房各3间,后厢房各7间,中为串堂各1间。
抗日战争后期,浙东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壮大,其范围已发展至杭州湾两岸,东濒东海,南迄东阳、义乌,西跨浙赣线金萧段两侧,北至黄浦江两岸的广大地区,面积3万平方公里。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5年1月在梁弄正蒙学堂召开了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会后正式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上新屋就成了浙东行署的办公地。行署由连柏生任主任,吴山民任副主任。浙东行政公署下分秘书处、民政处、文教处、财经处等工作机构,由朱人俊任秘书长,郭静唐任民政处长,陆慕云任财经处长,黄源任文教处长。浙东临时议会和行政公署成立后,浙东地区各地、县的民主政权建设工作日趋成熟。县、区各级行政组织对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党政军人才,还在行政公署内设立了浙东抗日军政干校,该校成立于1944年,是在原新四军教导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延安的“抗大”属同一模式。干校开设有政治课、军事文化课等,为浙东部队和地方培养输送了一批具有良好素质和理论水平的党政军干部。
2005年初,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被列为中国10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后,在中共余姚市委、余姚市人民政府的重视下,梁弄镇和有关部门对浙东行政公署旧址进行了修缮,动迁了27户农户,收集了大量文物资料进行情景化陈列布展,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陈手段,分为浙东民主政权史迹、浙东行政公署和革命廉政史迹三大方面展示陈列,共计展出图片、学习资料等321件,陈列通讯工具、枪械、办公用具等实物529件。该景点已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开放。
在离横坎头村的1公里的宣家塔村有《鲁迅学院浙东分院旧址》。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所获荣誉
1992年3月,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宁波省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
1995年3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6月,由中共宁波市委公布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4月,由中共浙江省委公布为浙江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一。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名录(2021年)。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其他介绍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设在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内。该建筑为木结构清末民居,正楼坐东面西,七楼七底,左右厢房各两楼两底,中间为庭院,四周围以围墙。1943年至1945年,中共浙东区委员会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在此办公。创建了浙东革命根据地,领导浙东人民与敌、伪、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是浙东抗日的中心。1995 年 3 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为怀念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根据地党政军民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而建立的,198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
大门往北正对南厢楼的西首一间,檐下为王芳手书的“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正中立有张爱萍题词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石碑,立于须弥座上。馆内共展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七方面内容,共陈列历史照片一百六十二幅,图表三十九站,各类革命文物二百六十一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浙东革命斗争的历史。1999年上半年,对原有陈列进行了布置,陈列面积达480平方米,展线全长150米。采用通排铝合金框玻璃柜,配以灯光照明,有效地烘托展览的肃穆气氛,置身其间能马上融入历史之中。现在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已能真实地反映浙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感人业绩,并能形象地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很高的社会效益。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