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景点-P152
无极庙乃是泰山上的一个千年古寺,盛产泉水而著称,此泉水质甘醇清澈,直接引用也可煮沸后泡茶。因此,往来络绎不绝的行僧到此饮水,泰安当地百姓纷纷至此享用,此泉水水量充盈常年不断,接水更分文不收。庙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和禅房组成。山门联曰:“天台岩下藏五百,须弥顶上隐…详情 ▷
沿泰山中天门拾级而上不远,便见北朝南的增福庙。该庙规模虽不阔大,但因内祀福禄寿禧之神、香火甚旺。泰安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零下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内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显的高山气…详情 ▷
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坊顶是歇山式仿木结构,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正脊之中竖立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详情 ▷
泰山古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城区北,与济南市接界地区。泰山居中国五岳(泰山、崇山、华山、恒山、衡山)之首,号称东岳。其中,岱庙是历代帝王泰山封禅大典之地,创建于秦汉,唐宋金元至明清屡有修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泰山上下殿、寝、堂、阁、亭、馆、楼、观、…详情 ▷
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县城西侧的白佛山。造像初雕于隋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唐代和五代至宋初均有增刻。白佛山石窟造像现存138尊,多为佛教内容。其中第一号窟内的十六王子像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唯一一处以十六王子为专一题材并有可靠记铭的造像窟,是研究…详情 ▷
泰山石刻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包括经石峪和唐摩崖两部分。经石峪位于泰安市泰山中路斗母宫东北4米的山峪中。北齐时(公元5558年)镌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刻于面积2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南而北竖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44行,为的上卷。字径5厘米,以…详情 ▷
新泰正觉寺坐落于山东省新泰市城区西南的法云山南侧的松柏林之中,西临光明水库。《新泰县志古迹》云:相传有异僧说法生云,故名。民间又称六月六山。新泰正觉寺为儒、释、道三教和一。寺内石碑记载:正觉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前殿为金刚殿,供祀哼哈二将。四根八面石柱是宣和二年修建的…详情 ▷
位于泰山南麓新泰市刘杜乌珠台村南丘陵山区凤凰山与玉皇山之间的沟壑中。1966年,当地农民在沟中挖水井,于寒武纪石灰岩洞中井壁东侧发现一直径约56厘米的石洞,洞内有人类牙齿化石1枚。经鉴定,人类牙齿化石为左下臼齿,属少女个体,标本时代属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5万年。同…详情 ▷
闻名国内外的洪顶山摩崖刻经。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因“安道一佛教”观念是“涅若性空”观,…详情 ▷
“父子状元坊”,是为宋代著名的梁氏父子二状元而修建的原坊为木质结构。因“朽不可支”后有兖州刺史金一凤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重修并改为石坊。原坊全曲阜石石质、四柱三门式,中题“父子状元”四个字。两旁对联曰:是父是子同作状元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详情 ▷
萧大亨墓在岱岳区满庄镇东林和西林村之间、金牛山之阳的土岗上,山环水抱。这里有一组气势恢宏、建造精美、保存完整的石雕群,占地28亩,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大亨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太傅兵刑两部尚书。数百年来,萧大亨“免皇粮、智建…详情 ▷
青云湖水容8亿立方米,总面积8平方公里。三面群山环护,一堤扼守龙喉。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岸边湖滨公园,占地135公顷,草坪铺地,疏林成荫。公园由中心广场区、副广场区、码头区组成。广场上“一帆风顺“大型不锈钢雕,高达18米。隔路牡丹阁,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广场一侧新…详情 ▷
宣和碑全称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立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位于岱庙炳灵门北侧。该碑螭首龟趺,通高925米。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文,朝散大夫张漴篆额并书。碑阴为明万历十六年山东巡抚李戴、吴龙征题,田东书“万代瞻仰”四大字。龟座重达2余吨,号称“山东第一大龟”。碑文主…详情 ▷
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详情 ▷
壶天阁位于泰山中路回马岭下,明嘉靖年间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1979年重建。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壶天阁位于斗母宫北,始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阁,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详情 ▷
冯玉祥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冯玉祥(1882~1948年),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曾反对过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直…详情 ▷
大汶口遗址分布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的汶河边上。大汶口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著名遗址。1959年山东省博物馆曾对遗址进行过发掘,1964年定名为“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年代是公元前35~公元前25年,遗址的墓地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遗存。大汶口遗址的面积达8…详情 ▷
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详情 ▷
介绍:姜太公故里,位于市区城西北十五公里处。公元前121年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诞生于卫辉太公泉吕村。姜太公亦称吕太公,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我国西周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个传奇色彩颇为浓厚的历史人物,单是姓名就有不少叫法,如《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记载…详情 ▷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汉嬴城遗址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该遗址史前及商周时期文化层主要分布在遗址北半部,汉代最盛时期遗址范围东、北两面到嬴汶河岸,南至大增村西,西接达烧渣地一线,面积二百多万平方米。遗址功能分区明显,分…详情 ▷
汪洋台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吉山村西,一进茶业口镇吉山村,便见茶业河、吉山河“二龙吐须”成一瀑和“双桥卧波”的美丽景色,这里景色的主调是绿,这绿一直铺到汪洋台下。汪洋台原名钓鱼台,是一座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传说当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故得此名。1945年8月,为纪念…详情 ▷
云台山,又名龟山、龟寨山、聚圣寨,位于圣井乡中部,海拔578米,距莱城15公里。远望其山,似龟形,所以名龟山。因山有寨,明末士民多避乱于此,所以又名龟寨山、聚圣寨。因主峰顶为平台,常有云雾缭绕山间,所以又名云台山。现已开发的上山路有三条,分别在山的东南、西南和西北…详情 ▷
胶济铁路济南车站于1915年建成使用,为德式建筑,是一字型不对称,两层楼高。大厅原为12米高大厅,后被日本人加层,又打通东西两座副楼。大厅内部均为大理石砌成,地面有五组太阳拼花;东墙上有狮头水池遗物。西墙有打成门的原售票窗口。东楼为普通和贵宾候车室,西楼为独立外门…详情 ▷
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乡老庄村北青铜山阳悬崖上,是山东地区现存石窟造像中最大的一躯,造像坐北朝南,宽54米,深51米,高925米,主佛高95米,占据窟中主要位置,为唐代凿刻,居全省雕凿佛像之首。219年1月7日,老庄大佛寺石刻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详情 ▷
焦家遗址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主要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的农田区域,南距著名的龙山和岳石文化遗址——城子崖仅约5公里。东至龙山街道焦家村东首沟壑及其南向延伸线南至龙山街道董东村西南3米处水渠及其东西延伸线西至历城区唐王镇河阳店村西侧南…详情 ▷
五里塚遗址位于市中街道五里塚村北3米处。塚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一阜状。该遗址上层为汉代文化层,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及汉砖、唐罐等。经专家考证,石斧、石镰等…详情 ▷
德州青少年宫坐落在地处鲁西北平原的山东省德州市,创建于1993年,是共青团德州市委领导下的专业化、正规化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活动机构,是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红旗少年宫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宫协常务理事单位…详情 ▷
跃马河湿地公园横贯乐陵市东西和主城区,西接跃丰河,东入马颊河,期间水系河网密布,由西城区南北河、盘河、元宝湖、玉心湖等众多河湖共同连接构成,总规划面积2988公顷。依据《乐陵市跃马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规划》,公园将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详情 ▷
德州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境内,依托黄河南坦险工而建。景区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面积达18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景区内黄河蜿蜒曲折,形成了“二级悬河”的天下奇观,让人产生“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遐想。景区内堤防巍峨、坝岸雄伟,有“水上长…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