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游景点-P19
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市襄城区铁佛寺路6号。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是195年为缅怀在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修建的。园内有烈士纪念碑一座,碑后建有革命烈士墓,墓中安葬的是解放襄樊战役中英勇牺牲的13位无名烈士以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先烈们的遗骨…详情 ▷
德明饭店位于江岸区胜利街245号,结构:砖木;层数:3层;建成时间:1919年。此建筑由法商所建,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建筑,屋顶构尤为别致,采用覆斗形式形铁皮瓦屋面,坡度很大,仿佛一反扑着的斗一样,铁皮瓦面上贴沥青油毡,涂以黑色。层面上的圆形老虎窗和立面上的壁柱处理…详情 ▷
周恩来珞珈山旧居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大学1区27号。1937年末,进行了5个月的艰苦作战,抗日战争的战局持续恶化。南京沦陷后,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成为全国抗战的领导中心。1938年的春天,周恩来和邓颖超由汉口迁到位于武昌的武汉大学校区居住。在武汉大学期…详情 ▷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姚家山村。由大礼堂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旧址、参谋部旧址、印刷厂旧址、修械所旧址、医院旧址、造弹厂旧址组成,保存较完好。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是武汉市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详情 ▷
国共汉口会议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39号,1922年建成,原是杨森公馆,白崇禧曾居住。1946年,国共两党为制止中原内战,在该处举行由共产党、国民党及美国代表参加的“汉口会议”,并达成“汉口协议”。旧址建筑面积约为126平方米。砖石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房…详情 ▷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此成立,郭沫若任厅长。旧址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紧靠凤凰山。抗战初期,该楼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在地。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是19…详情 ▷
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和里。1927年,中共中央军委迁武汉,在此设武昌办事处。旧址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1平方米,为四幢对称的里弄式二层楼房,砖木结构,红瓦坡顶。该旧址是中共中央军委早期活动的重要见证。(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
吴光浩烈士旧居及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镇。吴光浩(196—1929),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在黄麻起义中任副总指挥,后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二路军司令,1929年牺牲。(第四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
红色战士公墓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在武汉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至1929年春,被屠杀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革命群众近千人。烈士牺牲后,遗体有的由家属、亲友认领安葬,有的无人认领,被弃于刑场。目睹烈士们曝尸刑场、无人…详情 ▷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坐落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为纪念在阳夏战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建。占地面积4326平方米,是武汉地区现存辛亥首义烈士陵园中保持较为完好、安葬辛亥首义烈士最多的一处。1911年1月1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相继光复。清王朝为挽…详情 ▷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位于武汉市武昌伏虎山北麓。刘静庵、蔡济民、蓝天蔚等民主革命者埋葬于此。1956年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原墓被毁,1981年重新修复。(第一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详情 ▷
庚子革命烈士墓在武昌洪山东部北麓山坡上,进省军区八一路北门即到。19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为反对慈禧,以求改良中国政治,自立军准备在汉口起事。事泄,首领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遭清廷杀害,唐才常等7位烈士被草葬于洪山北麓。1912年4月孙中山来鄂,为了表彰自立军的历…详情 ▷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163~165号,191号。1927年,中共中央从上海迁至武汉,此地为中央机关的租住地,蔡和森、李维汉等领导人曾在此居住并从事革命活动,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也在此举行。旧址为两幢三层西式洋房,均坐西朝东,立面对称,外墙为清水…详情 ▷
江岸区三德里27号,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住过的汉口三德里,于清末建成,沿用欧洲的两层联排式砖木结构,在单元平面划分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内向封闭,形成小天井,别具一格。如今仍是居民住宅。如果不是镶嵌在墙上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和“向警予故居简介”…详情 ▷
汉口长春街五十七号(原中街八十九号)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由于中国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蒋介石抗战,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我北方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第十八集团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详情 ▷
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武汉市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即京汉铁路大)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碑座四面,镶嵌着白色大理石的浮雕艺术装饰…详情 ▷
辛亥革命烈士公墓位于江汉区利济北路71号(武汉市第一医院对面),占地面积4272平方米,正中为“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墓碑,墓碑后面为墓冢。墓园后墙中有武昌起义浮雕,左刻“国魂不死”,右刻“天下为公”,均为孙中山所书。1911年11月l日汉口失守,战时总司令黄兴率民军…详情 ▷
向警予烈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首。向警予烈士陵园由向警予烈士墓和红色战士公墓两部分组成,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烈士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武汉牺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向警予(1895—1928),湖南淑浦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详情 ▷
施洋烈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方圆28亩,南望石牌岭、北枕东湖风景区、东陵武汉大学、西接黄鹤楼,正处武珞路繁华闹市地段,整座陵园由烈士牌坊、瞻仰广场、纪念碑、烈士墓和纪念馆五个部分组成。施洋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大律师、早期工运领袖、共产党员施洋烈士而建的。施洋…详情 ▷
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1958年,纪念馆在旧址内筹建,1963年正式开放。讲习所复原开放的展室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总队部、大教室、学员寝室、讲习所辅助陈列等。为培育农民革命火种,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提出了在武昌开办湘赣三省农动讲习…详情 ▷
三烈士亭在武昌解放路南端,原清湖广总督署大门前(今武昌造船厂东门内)。1911年1月8日,武昌起义的机密泄露后,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3人在执行任务时先后被捕,1911年1月1日凌晨被杀于此。1931年在烈士就义处修建纪念亭。1956年进行维修。武昌造船厂…详情 ▷
天门,地处大洪山余脉,是江汉平原北部一块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天门曾是湘鄂西苏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留下了贺龙、陶铸、李先念、段德昌、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哺育出了14位驰骋沙场的共和国将军,有5…详情 ▷
位于石家河西侧,1942年11月,新四军第五师四十三团为新四军抗日烈士树石碑一尊,额镌名震豫鄂四字,碑刻156名烈士姓名、职务等。1963年,县人民政府在石碑处修建烈士纪念亭。1975年,又在此处建起烈士陵园。…详情 ▷
花子岭烈士墓位于原盐池西南方,约4公里,现上泉村境内,四面环山,西面峻峭陡壁,枝叶茂密,其前方岗岭相传埋葬一有名叫花子而得名。一九四六年八九月间。我中原北山新四军游击支队长叶云,根据原江汉区党委关于扩大解放区在北山根据地外围创建基地,建立若干“歇脚点”的指示,率领…详情 ▷
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位于京山县新市镇小焕岭村一组吴湾。旧址分东西两院,占地面积65平方米。1939年11月中旬,中原局决定在鄂中建立新的鄂豫边区党委,统一领导三地党组织,党委成员由郑位三、陈少敏、、陶铸、任质斌、杨学诚等组成,党委机关驻扎在京山八字门。194年1月,…详情 ▷
位于沙洋县毛李镇东南双店村五组。当地民众称为“周家冲瘫子坟”。1931年8月,在荆南特区书记崔炎章等领导下,李市、董场、新城、高桥、朱市等地农民千余人举行,惩治土豪劣绅,成立工农革命政府和武装赤卫队。1932年1月,湘鄂西第三路游击队又进驻毛李镇鲁店,并成立荆门县…详情 ▷
荆门烈士陵园位于荆门市东宝区龙泉街道办事处陵园路2号。荆门是一块红色革命沃土。中国共产党创立不久,就在荆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荆门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多次率红战荆门。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荆门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详情 ▷
沙洋烈士陵园由两处烈士公墓合并而成,一处位于原下河街东侧一片荒地上(后属金星农业社—今汉江实验高中北面税务宿舍处),掩埋着1948年5月16日解放军汉江三分区部队攻克沙洋时牺牲的部分烈士;一处位于原电信公司台基(今交通管理站)上,数十位1949年夏南下时因病去世的…详情 ▷
忠堡大捷遗址位于咸丰县忠堡镇,为纪念“忠堡大捷”战役而建。“忠堡大捷”发生在1935年6月,由贺龙任总指挥,红二、六军团在此一举歼灭国民党四十一师师部、一二一旅和特务营,活捉纵队司令兼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该战役是湘鄂苏区成立以来对敌人打击较大的一次战斗,写入了中国…详情 ▷
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带领村民绝壁凿路,让闭塞山村走上康庄大道。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山村,带领7多父老乡亲,不畏穷山恶水,不惧极难极苦,将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店子坪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