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旅游景点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级景点。现有石刻2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大名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醻”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详情 ▷
朱熹写经碑,又名“朱子太极石刻”,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书丹蔡元定刻,行书窠字体。立于常州府,即现湖南长沙市,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废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学畿南按照南宋传下的“原碑”拓片…详情 ▷
马文操神道碑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位于大名县寺庄村西,后移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青石质地,碑首、身为一体,原座已失。现通高34米,宽1米,厚36米,为龙首碑。碑首高117米,宽1米,厚36米。碑首阳面题额篆刻“大晋故赠秘书兼马公神道碑”,3行4字排列。碑…详情 ▷
罗让碑位于大名县康堤口村南,立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碑青石质,高42米,宽143米,厚5米。首身一体,碑首雕刻六龙戏蛛,碑额篆题“唐故御史大夫赠工部尚书长沙郡罗让神道之碑”。碑身阳面碑文主要记述罗让之子罗宏信代乐彦桢为魏博节度史之事。由朝议大夫、左散骑常侍…详情 ▷
大名县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碑位于大名县大名镇京府大街(育才路)43号河北大名师范学校院内,建筑占地面积4221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万余平方米,属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建于1983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北大名府育才路43号。基地坐标:东经11…详情 ▷
兴化寺位于大名府城西门外,铁窗口村南,现在寺庙正在修复和完善中,院子中间坐落着一尊三面观音,大寂光殿坐东朝西全部是木结构,大殿的北、东、南三面的外墙上画满了佛教故事,殿内东面供奉着三尊菩萨,可以说是金碧辉煌,殿的北面供奉着小时候的释迦摩尼,站在大象身上一手指天、一…详情 ▷
全国最大的墓志何弘敬墓志铭此志置于碑林的东北处。何弘敬墓志铭为我国已出土中最大唐代墓志铭。墓志有盖均为青石质。志盖呈顶式,顶面边长961米,底边长188196米,厚88米。顶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大师庐江何公墓志铭”。四周有四杀浮雕兽面…详情 ▷
大名天主教堂也叫大名县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位于河北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中国第二大天主教堂,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教堂远远看去象个“山”字,稳重、挺拔、壮观。大堂模仿西方国家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式样新颖,堂内设施富丽堂皇…详情 ▷
狄仁杰(677)山西太原人,辅佐武则天政绩显赫,深得民心,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狄仁杰祠堂碑位于大名县孔庄村北,初立于大周圣历元年(698年),后祠堂及碑因战乱而毁。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十一月,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原址为狄公重建祠堂及碑。现祠堂已不存在,仅残留…详情 ▷
十六国至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6公里处的大街乡一带。城址面积36平方公里。大名府故城始件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年),明建文三年(141年),因漳、卫河同时泛滥,府城被淹没。故城址现存两处重点保护区:府城墙遗址和大街遗址。大名府故城因系一次性水毁,保存完好,其建筑基址…详情 ▷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118年)所作《五礼新议》,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该碑刻立于唐开成五年(84年),原为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碑,由柳公权撰并书丹。宋大观二年(118年),宋徽宗为了维护何巩固其统治…详情 ▷
大名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致力于传播优秀文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文物发掘与保护,让陈列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讲述地方历史故事;致力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几年来,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大名博物…详情 ▷
大陨石原位于县城北关大名师范南端董家花园内,体积约为13立方米,重量573吨,呈不规则状,一面有孔,形似太湖石,《资治通鉴》有陨石落于大名的记载,但是否此石,尚无考究。1987年至县招待所院内,1995年在天池公署摆放参观,22年迁至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院内建亭保管。…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