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县城中心地段。博物馆占地面积22亩,中心大楼共11层,高约60米,建筑面积25131平米,顶层设计为塔式金顶,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特点。目前一、二楼为接待场所;三楼以上中空大殿供奉时轮金刚大佛,四周的三、四、五、六楼为展厅,共二十间;七楼以上供奉时轮金刚立体坛城,还有学修中心、藏经阁、宝箱阁等。整栋楼内充盈着瑰丽多姿的藏文化气氛。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注重深度挖掘和展示藏文化中的“香巴拉”文化内涵。具有文物研究保护、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等主功能,是弘扬和宣传藏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帮助世人了解藏区,认识藏区,进而热爱藏区的重要窗口。力求通过文物展览、影视播放、歌舞演出、互动交流以及文化探讨等多种手段立体化展现和谐美丽的“香巴拉”净土,力求打造世界的香巴拉文化体验。…详情 ▷
普达措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县城建塘镇东部,距香格里拉县城35公里外。普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普度众生、到达苦海彼岸的湖,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神圣而美丽的地方。普达措国家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地处云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属都湖、尼汝片区以及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都被划入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公园平均海拔接近3500米,至今保持完整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蓝天白云下的高山草甸和清如明镜的高原湖泊,是迪庆优良生态环境的缩影。景区内的公路总长度约70公里,沿途有观景台、民族文化旅游村等景点,全部游玩过来需要一天时间。交通:从昆明出发可选择乘夜班车(票价210元),里程730余公里,约10小时左右可到达香格里拉县城;或乘飞机(票价650元),约需50分钟可到达香格里拉县城。驱车从香格里拉县城往西北方向行约60公里,就到普达措国家公园。用时参考1天交通【班车】香格里拉客运站每天有四班去普达措的班车,出发时间分别为800、830、930,…详情 ▷
蓝月山谷景区(又称石卡雪山景区)位于香格里拉县城西南部,距香格里拉县城7公里,全景区按照5级标准修建,是迪庆迎接黄金周打出的一张“王牌”。索道今年7月份建成试运营,十一正式开通。全长4190米,是目前云南最长的索道,索道将游客从海拔3270米的纳帕草甸送到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在山顶可以同时看见梅里雪山、玉龙雪山,甚至四川稻城的三大雪山等几乎所有的雪山景色。景区汇集了雪山、峡谷、森林、湖泊、花海、草甸等香格里拉特色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及民俗宗教文化,综合体现了雪域高原特有的自然美景和民族风情。很多美妙的民间传说和动人故事,让景区颇具《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神韵。距亚拉青波牧场6公里处的西南面,就是景区极富传奇色彩的灵犀湖。这是一个充满灵性的湖,她深藏于蓝月山谷景区半山腰的原始森林中。据传,每当月圆之夜,就有一头犀牛出现,它是石卡女神的座骑,保佑着这里民众的牛羊茁壮成长。湖的西面是一座小山,犹如一尊坐佛,当地群众称是强巴佛的化身。湖的四周树木葱笼,杜鹃锦蔟,湖水碧绿如玉,生态植被保护得极其完好,呈现出一派幽静神秘的景象。乘着索…详情 ▷
看点: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是中甸最有高原特色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全县最大的草原。雪山、草原、牛羊组成了大西南的塞北风光。介绍:纳帕海意为“森林旁的湖泊”,位于香格里拉县城的西北8公里处。纳帕海是一个高原湖泊,有许多珍奇飞禽栖息于此,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每年9月到翌年的3月,可以看到大量的飞鸟在水面上盘旋翔集。纳帕海也是香格里拉最大的草原,春季绿草青青、山花争艳;秋季草场金黄,是摄影的大好时机。特别提醒: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季,湖面增大,水深;秋冬,湖水下落。交通1、古城停车场有到纳帕海依拉草原专线的班车,每天8001800整点发车,票价10元人2、从古城包车前往约30元车3、也可以骑自行车环海,租车30元辆天地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中甸县城西北部类型:自然保护区草原湖泊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电话:08878200077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信息:门市价:60.0元…详情 ▷
8226有雪山草地的铭记,爬雪山,红旗卷起农奴戟,今日长征路,迪庆高原新面貌等展厅。景点介绍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日月广场北侧,是为纪念1936年红军长征时抢渡金沙江后进入迪庆州所做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分为序厅,雪山草地的铭记,爬雪山、过草地互动景观,红旗卷起农奴戟,今日长征路,迪庆高原新面貌等展厅。展厅里有序陈列着当年红军进迪庆时使用过的船只、、标语、文件书籍以及马灯、药箱、粮袋、水壶等生活用品,还用大量的图片介绍了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地址: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金龙街1号类型:博物馆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周一周日100017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情 ▷
巴拉格宗大峡谷又名香格里拉大峡谷,位于香格里拉市区的西北侧,拥有非常壮阔的自然风光。据说《消失的地平线》里描述的蓝月亮峡谷就是这里,在当地人中也一直传说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真正的香巴拉。如今来到巴拉格宗景区,可以参观幽深的峡谷、巍峨的雪山,在风光秀美的谷中漂流;也可以拜访原始的藏族古村,拍摄美景;还能看到千年菩提树、天然佛塔等罕见的自然奇迹,非常值得一游。由于巴拉格宗大峡谷位于香格里拉去德钦的路边,很多游客在前往德钦、梅里雪山等地时会顺路游玩这里。景区主要分为峡谷区和巴拉古村两部分,都有观光车相通(车费包含在门票内)。一般游客到达景区会先乘观光车(约40分钟)到巴拉村,游玩1小时左右。然后乘车前往峡谷区域的入口—崖咱(车程约20分钟),游玩峡谷大约23小时左右返回大门,全程约需46小时。若时间紧张也可以选择仅玩峡谷一项,另外景区深处还有几条徒步路线,大约需要35天,专业的户外爱好者也可以前去探寻。巴拉村位于景区的西侧,是一座古老的藏族村寨,这里有上百年前的藏式民居。香格里拉峡谷,以神秘幽深著称于世。这些峡谷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峡谷里今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详情 ▷
金沙江流域古岩画的发现,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底至1989年间,首先在金沙江流域的云南省中甸县境内发现了古岩画。之后又在云南省丽江县境内虎跳峡发现了古岩画。金沙江岩画主要分布在丽江市玉龙县的大具乡、奉科乡、宝山乡、鸣音乡等金沙江流域和支流两岸,我国著名岩画学专家陈兆复教授认为,金沙江岩画是云南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画。这些岩画呈现单一的色彩,简单的线条,数千年前古人类的生活场景被生动地画在金沙江畔的山崖岩洞里,虽历经千年,但仍可依稀辨出画中人形及动物。“这些壁画是金沙江流域以前从未发现过的类型。”以前发现的古岩画,绝大部分都是以动物为主,而再次发现的岩画则以人物为主,这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类型。这些岩画位于金沙江边的悬崖上,呈带状分布,最集中处画幅高达四五米、长约20米。岩画分红、白两种颜料,内容以人物形象为主,展现了古人类打猎、舞蹈、骑马等场景。此外,岩壁上还有一些白色的手印。2013年5月,金沙江岩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茶马古道金色大厅位于香格里拉县城北部尼旺路52号清鲁塘美食娱乐文化街内,是由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成,展示香格里拉本土歌舞艺术的演义厅和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和体验绚丽多彩的藏族文化、民风民俗,还可以品尝到藏家醇香的酥油茶、青稞酒等,在这里有纯朴美丽的卓玛、热情豪放的扎西为您欢歌狂舞,带给您纯正的藏族特色体验,使您融入到当地的民俗生活里去。大型歌舞还反映出了当地的藏族文化和悠久历史,犹如一部宏伟的巨著史诗,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这支神秘民族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详情 ▷
属都湖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北方,距县城35公里。海拔3705米,积水面积15平方公里。属都岗湖四面环山,年平均气温35,降雨里580毫米,雨季多在6至10月份。属都岗湖是全县最大的湖泊之一,湖水清澈透亮,湖中盛产“属都裂腹鱼”,鱼身金黄,腹部有一条裂纹,鱼肉细腻鲜美。湖上还栖息着大量的野鸭、水葫芦、黄鸭等飞禽。属都岗湖四周青山郁郁,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湖东面成片的白桦林,秋天一片金黄。山中云杉、冷杉高大粗壮,直指云霄,树冠浓绿缜密,可遮风避雨。林中栖息着麝、熊、豹、金猫、毛冠鹿、藏马鸡等多种珍禽异兽。属都岗湖畔是中甸有名的牧场,这里草场广阔,水草丰茂,每年春夏之际,成群的牛羊游弋于湖畔,牧棚星星点点,置身湖畔,背负青山,面临绿水,牛群点点黔黑,牧笛声声入耳,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高原人闲放、悠游的生活情趣。到属都岗湖旅游交通十分方便,有公路直达湖畔,游人从香格里拉县城出发,要一天往返。属都岗湖东南面就是著名的景点碧塔海,两地相距十余公里。…详情 ▷
镇公堂紧邻迪庆军分区,又称藏经堂,始建于清代。这是个汉藏合璧式的建筑群,与寺庙、峡谷、湖泊、雪山完全不同的是,中甸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在这里一一镌刻。镇公堂坐北向南,外观呈现汉式斗拱鹄吻飞檐,顶端宝鼎耀目,金碧辉煌,内壁采藏式金刚杵柱,朱门绘彩,璀璨夺目。门两侧壁上,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飞跃而立,栩栩如生,整个镇公堂如虎踞龙盘,气势宏伟。在这里,除了有古建筑的辉煌壮丽,还有红军长征时贺龙将军写下的“兴盛番族“的锦幛,是藏汉团结安定的象征。1936年4月29日,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经过中甸(今香格里拉),将香格里拉中心镇公堂作为总指挥部。1936年5月下旬,红二军团离城北上,随即到来的以肖克和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又在公堂内整训了14天,召开了政治干部会议。红二、六军团在香格里拉中心镇公堂内的休整,是自桑植、刘家坪出发长征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休整。如今,香格里拉中心镇公堂作为红军长征纪念馆,再现了红军长征过中甸(今香格里拉)的那些难忘的景象。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旧城区…详情 ▷
迪庆州博物馆位于香格里拉三号路建于1996年馆内收藏有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出土文物见证了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从德钦县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品文物看约在2300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土著文化。2007年2月25日迪庆州博物馆新馆动工兴建以适应迪庆博物馆的发展需要。新馆位于独克宗古城日月广场南侧主体工程建筑面积为5600平方米新博物馆将通过“自然的香格里拉”、“历史的香格里拉”、“文化的香格里拉”、“今日的香格里拉”四个陈列展厅全面展示具有云南藏区特色的“香格里拉”自然、历史、文化以及五十年来自治州的成就。同时起建的还有独克宗古城日月广场北侧的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该馆建成后将兼具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旅游参观、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等多项功能。这两个展馆的建成与使用将为迪庆新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佳出游时间:迪庆常年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在517之间最高温度不过25左右从11月开始迪庆的温度会比较低最低温度可达27。…详情 ▷
洋塘曲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鲜花汇聚的河畔”。洋塘曲景区也就是目前的匿览挲恰景区,由香格里拉匿览挲恰(梦幻)之旅有限公司管理开发。洋塘曲两岸雪山对峙,草甸绚丽,牛羊成群;河水清澈纯净,藏族村落独特,田园风光优美,整条河过犹如梦幻般的世外桃源。景区内以白塔、文化石、玛尼石、玛尼堆、经幡、水车转经桶、台、水葬台、藏式木楞房、民族工艺产品为景观载体,以乘坐竹筏牦牛船、藏民族歌舞表演、马术表演等表现形式来体现香格里拉,以藏传佛教为背景,以藏族民间祈祷文化及民俗风情为主题的人文旅游资源,大幅提高旅游区的文化内涵。旅游区通过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坐牦牛船与游览观赏相结合,传统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方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观光、探险、疗养、休闲度假的欲望和需求。景区风光旖妮,又居住着众多藏民族群众,民族民俗风情浓郁,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景区内用于观光的牦牛船(见光碟)是获得专利技术的特制水上交通工具,船身独特的牦牛造型,让游客仿佛有种骑在牦牛的身上畅游天河的奇特感受。地址:云南省迪庆州香格…详情 ▷
中心镇公堂又称“藏经堂”,它是全城藏族议事及宗教活动的中心,也供人们办理婚丧宴会等使用。游览藏经堂,首先是其整体建筑形式为汉藏合壁:外观呈古朴汉式楼阁,内为典型藏式佛殿。门西边山壁上绘有藏传佛教四大金刚,绘工极精美且富丽。室内墙上保留有清代藏族艺人所绘壁画,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它以藏式宗教画为主体,兼收汉、白、纳西绘画特色,是其他藏区罕见的文化交融现象。1936年,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路过中甸。贺龙、肖克等将司令部设于藏经堂。有此一段佳话,藏经堂备受各方呵护。现已由宗教、旅游部门请高僧在此举行香格里拉宗教音乐法会,并定期向游客开放。景点历史堂始建于1742年,后几度毁建。经堂旁的大龟山顶有朝阳楼,等登上高楼,可见中甸县城全景。藏经堂藏语称独肯纯巴西康,位于旧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兵燹。光绪八年(1882年)捐资重修,1983年又维修主殿楼,现已修复如旧,成为藏民议事、及举办各种藏传佛教活动的场所。在这里,除了有古建筑的辉煌壮丽,还…详情 ▷
霞给藏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里居住着20多户藏民,民居、民俗保存完好,佛塔、经幡、0天柱随处可见。藏族服饰、饮食、婚丧、高原传统的农耕、畜牧方式勾勒出香格里拉独特的人间圣境风光。景区内的葛丹.德吉林寺是藏目前区唯一一座集中供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和藏传佛教的八大教派始祖的佛像的寺庙。寺庙内的《甘珠尔》108部、《丹珠尔》203部等文献经书届时也将向旅客展出,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在整个藏区都是罕见的。同时,早已流失的堆绣与刺绣也会再现给游客。霞给文化生态旅游村目前已通过了省旅游局关于国家三级旅游景区和迪庆州旅游局关于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评审,现已开始试营业,10月1号后正式营业,在试营业期间,凡是选择昆明地区旅行社诚信合作联合体下属的任何一个旅行社的旅客,将享受这一个景区的免费游。…详情 ▷
天生桥位于今中甸城东10公里处,在中甸人心中早演绎为具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语称天生桥为“白穷闹牂”,汉语可译为“莲花生走过的天桥”。天生桥被誉为“莲花生建造的天桥”。相传从印度飞往金沙江架桥的一条巨龙,经过现在的天生桥硕多岗河时,刚好鸡鸣,这条巨龙就永横卧在了硕多岗河上,堵住了河水,淹没了上游的村庄。在此修行的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走出修行洞,施展法术,疏通洪水,准备建造一座宏伟的天生石桥。在建桥时,不料被红坡村恩卡硕家的一位老人看到了,当时莲花大师嘱咐这位老人说:“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事情,在二十一天内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这位老人回家后,为心中隐藏着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激动不已,他憋了七天后,实在忍不住,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所有村民,结果村民蜂拥而来,致使莲花大师无法继续施展法术,遗憾地留下这座形似未完工程的天生石桥,在桥的底部还留玉了莲花生大师建桥时的手印和脚印。这一传说,在藏文经典中都有记载。传说使天生桥充满了藏区特有的藏传佛教文化色彩,使人无形中产生虔诚之心。从天生桥下流过的硕多岗河也被藏民们赋予了顽强的性格。传说,硕多岗河和从中甸城…详情 ▷
香格里拉(中甸)高山植物园占地7247公顷,位于香格里拉县城周边,涵括硕多岗河两岸的原始亚高山明亮针叶林和高山暗针叶林区域。园内有原生高等植物90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高寒水韭、玉龙蕨、桃儿七、珠子参、中甸山楂等。次生植被类型有高山松林、落叶阔叶林、硬叶高山栎林及灌丛、石灰岩山体灌丛、亚高山草甸等。植物园自2001年8月筹建以来,已完成了占地367公顷的杓兰就地保护分园围栏、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过去被破坏的植被逐渐得到恢复,栖息于园内森林中的珍稀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与名贵花卉杓兰及其它植物共生共存的特殊昆虫得到了相应保护。园区还积极引进多种珍稀植物,仅杓兰种类就增加到6种。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性生物资源优势,做好迁地保护工作,建成以引种、收集和保藏高山花卉、高山植物和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宝库,高山植物园在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野生植物普查、种苗繁育积累,目前已收集到野生报春、绿绒蒿、五角枫、黄牡丹等珍贵品种,成功培植了鸢尾,园区内还可以见到从比利时引进的灯叶菠萝花。交通自驾:迪庆香格里拉机场…详情 ▷
虎跳峡,纳西语称“抚鲁阿仓过”,抚鲁为银石山,阿仓过为阿仓峡,全称为银石阿仓峡。它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衔接部及滇西北横断山和滇东高原区两个地貌形态组合区域交界地带。虎跳峡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峡长17公里,谷地海拔1800米,江面落差200多米。有18个险滩,两岸雪山峭壁笔立于江面之上3000多米。整个阿仓虎跳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回道路25公里。各段江面奇窄,北岸只容一个单行的山道旁,飞瀑直泻,巨石横生。用时参考半天1天交通【公交】1、丽江每天有两班车直达虎跳峡镇,时间分别为800和830,车费20元左右,也可乘坐到香格里拉县的班车在虎跳峡镇下车2、香格里拉县每天有多班发往丽江的班车,在虎跳峡镇下车即可,车费20元左右【包车】从丽江可选择拼车或包车到虎跳峡,拼车每人3550元不等,包车视车型不同价格在150300元之间门票门票65元人;另外,下中虎跳时,走张老师客栈小路、一线天、通…详情 ▷
介绍:依拉草原位于中甸县城西北6千米处,总面积13平方千米,是迪庆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语意为“豹山”,因传说中依拉草原门户内北边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既可以在依拉草原领略藏区草原一派牧歌式风光,又可切身感悟迪庆香格里拉藏民族神秘人文风情。7月的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荡漾的海洋,上面浮满数不清的鲜花、玫瑰红的野芍药、野菊和说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与秀丽的纳帕海、美丽古老的依拉村连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详情 ▷
迪庆州民族服饰旅游展演中心座落在香格里拉县城旅游中心区繁华地段,是一个属于迪庆州群众艺术馆的民间艺术传习馆,2002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级人文景点,大厅可同时容纳游客300余人,室内装饰以华丽而不失厚重的藏族传统壁画为主,每一幅画都向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中心现有民间演员三十余人,展演内容均为最具迪庆香格里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歌舞、宗教服饰等民族民间文化精萃;藏家婚礼风俗让您怡然心动参与演示,着实过把“新郎、新娘”瘾;尼西情舞、塔城热巴优美的舞姿一定让您心神具融,流连而不思家。游客可座在舒适的藏式席位上一边品尝藏家风味美食,一边观看赏心悦目的表演,还有机会参与到节目当中,亲身感受一下藏家弦子舞和其它香格里拉世居民族的风俗风情,加深对香格里拉民族文化的了解。丰富多彩、雍容华贵的服饰是香格里拉人美化自身的艺术品,走进香格里拉,不到近在咫尺的香格里拉文化演艺中心看一看将是您最大的遗憾,因为我们可以带给您的不仅仅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品,还可以让您更多地了解香格里拉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图腾文化和生活习俗等。聆听…详情 ▷
亦称“桂花寺”、“垮安寺”,藏语称“垮安东卡”。位于县治东北37公里处,在今过马营乡西北13公里与森多乡的交接处。藏语“垮安”意为“青城”指令内豪古呼和浩特市,该市1日名。归绥”,原青海地区称之为“归化城”。内字归化佛系统多转生于青海,在青海较有影响,在今大通县广惠寺建有“归化昂”。末世名札木多,出生于今贵南过马营乡的切扎,现任内蒙佛协副会长,约在四十年代在故乡建其府邸,形成一座小型格鲁派寺院,称之为叫“归化寺”或“垮安尕卡”。1958年前有僧房50间,常住僧侣4人。1958年后拆毁,现自行修复,仍有僧4人。归化寺位于迪庆州州府中甸城北佛屏山下的噶丹松赞林寺,在中甸县城以北5公里处,建于1679年。它汉语名称是归化寺。松赞林寺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其建筑造型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特点,表现出深重的宗教意味。全寺占地五百亩,形成椭圆形城垣,开设扎雅、独肯、东旺、绒巴、鲁古五道城门。布局上,扎仓、吉康两主寺居于最高点,坐北向南,为四层藏式碉房建筑。八大康参和西苏、觉厦(扎仓的两所事务机构)拱卫周围。还有五百所僧舍错落有致,竞相辉耀。周围筑城垣,设置…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