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摩崖石刻”位于辰溪县城对岸著名旅游景点丹山寺以钟鼓洞为核心的沅水石壁上。丹山因俨若巨龟,古时又称为龟山,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县朱兆梓,在悬崖尽头因势新建丹山寺,由于上倚绝壁,下临深潭,重檐飞阁,鬼斧神工,丹山寺自古便以“崖寺晚钟”之称成为辰溪县古八景之一。搭梯爬上寺后丹山洞下的钟鼓洞,只见洞中有二石,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相互照应,浑然天成。形状似一钟一鼓置于天然洞内,叩之,声声入耳,婉转动听。相传,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从沅水南岸传来优雅动听的钟鼓声。在钟鼓洞内外石壁上,17幅摩崖石刻诗文赫然入目,部分字迹依稀可见,每幅石刻大小不一,字体不同。石刻诗文内容有描摹古辰阳奇山异水的,有描摹大酉山、钟鼓洞及沅水风光的,有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据考证,诗文作者以明代哲学家、兵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明太仆寺少卿满朝荐、明代御史薛瑄、明代将军邓子龙、清乾隆宰相傅桓、清代湖广总督林则徐手迹尤为珍贵。令人惊奇的是,所有石刻均悬于半壁上,离崖顶8余米,河床3余米。观光人员在赞叹古人之生花妙笔的同时,还惊叹古代建筑工艺之美妙绝伦。钟鼓洞内的石刻以明…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