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博物馆位于通渭县平襄镇西街2号,馆舍面积1平方米,其中展厅占5平方米。馆藏文物226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87件。全馆现有职工1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人,工勤人员5人。通渭县博物馆2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基层博物馆展示提升项目试点,28年被列为甘肃省首批免费开放馆之一。该馆基本陈列《通渭文物陈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文明之旅”展出文物111件,展示了当地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生活画卷。第二单元“翰墨丹青”展出明、清、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馆藏书画作品75件,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通渭被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的深厚内涵。馆长:徐煜联系电话:9325552814…详情 ▷
榜罗镇会议旧址位于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1935年9月27日,由毛泽东、彭德怀、张闻天、叶剑英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到达榜罗镇,在此召开“榜罗会议”,解决了红军长征最终以陕北为落脚点的问题。1935年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榜罗小学,现仅存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宿处,均为土木结构民居建筑,1979年改建为红军长征纪念馆。中共中央和红军主要领导同志的住宿旧址分布于全镇多个地方,共17处,包括博古、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叶剑英、任弼时、聂荣臻、林彪、贺龙、肖克、王稼祥、陆定一、肖华、关向应、张云逸、杨尚昆、罗荣桓等领导同志的住宿旧址,均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土木结构,单坡硬山顶式。榜罗镇会议旧址还包括红军连以上干部千人大会会议旧址、党家堡战役遗址、朱家堡战斗遗址、红军驻宿一条街和红军饮马池遗址等。榜罗镇会议解决了俄界会议所未能解决的在陕甘建立根据地的具体目的和问题,确定了包围与扩大陕北苏区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978年,省文化主管部门拨专款,在此修建了“革命文物陈列室”,收藏着“共产…详情 ▷
通渭是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故里。据明万历四十一年《重修通渭县志》和清乾隆二十六年《通渭县志》记载,秦嘉故里在今县什川乡大湾村秦家坪,徐淑故里在今通渭县榜罗镇桃园村徐家窑,死后合葬于榜罗镇岔口村秦家坪。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年—182年),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徐淑因病还家不能同往,两地相思,时时互赠诗、书以通情意。后秦嘉病逝于津乡亭,徐淑尚青,兄逼其改嫁,她便毁形不嫁,不久以哀恸过甚,亦卒。秦嘉、徐淑夫妇恩爱,善诗文,其诗作排列整齐,节奏婉转自然,文字流畅清新,纯朴深厚,是五言古诗成熟的标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为铭记秦嘉、徐淑在五言诗创作上的贡献,怀念他们感人泪下的真挚爱情,县委、县政府于21年启动建设其纪念性主题公园,并以秦嘉、徐淑命名。公园占地15亩,东西长5米,南北宽19米,整体构思以秦嘉、徐淑的历史事迹及其诗词作品为文化主线,把诗词书法和园林建筑小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碑刻的形式表现通渭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高深境界。公园计划投资189.8万元,已先后完成投资1855万元,完成了给排水…详情 ▷
通渭县温泉,位于甘肃省中部通渭县县城西南8公里处的汤池河谷中,历史悠久,饮浴效果独特,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其水温高、水量大,水质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有“陇上神泉”之美誉。温泉水疗养生区由汤池源综合服务中心、室内多功能泳池、室外泳池及别墅式单元房四部分组成,其中汤池源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平方米;室内多功能泳池建筑面积32平方米,室外泳池总建筑面积1平方米。别墅式单元房总建筑面积88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166平方米。汤池源综合服务中心一楼设有游客接待中心、通渭土特产展示中心、通渭书画超市、泳装超市;二楼设有游客休息大厅、无线络中心、按摩中心;三楼设有农家烧烤系列、转转火锅系列、自助餐系列及室外休闲观景中心。室内多功能泳池凸显养生保健的观念,围绕温泉的休闲保健功能设计不同的洗浴空间,充分发挥温泉本身的热温、冲力、浮力、压力的特效作用,设计不同动态的出水方式,不同情趣的静态浸浴方式,创造多样的洗浴方式,融养生于休闲之中。温泉养生区共设22个浴池,其中中药池9个,…详情 ▷
鸡川寨遗址位于定西市通渭县鸡川镇许家堡村李家坪社南1米,北临李家坪,南为牛家店,东临陈家河,西靠陡湾山,依山而建。遗址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约166米,东西宽约62米,南北最长约38米,最窄约15米,占地面积14.27万平方米。寨墙夯筑基宽6.57米,顶宽约4米,残高约6米,北边瓮城残存呈圆形,直径27米。寨南北各筑有马面3个,西北约2米处有烽火台1座,寨与烽火台之间有宽15米,深5米壕沟3道。该寨为通渭县境内现存最早的堡寨建筑。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李家坪遗址位于定西市通渭县碧玉乡碧玉村上店子社北3米李家坪上,北面靠山,东西两边临沟,南临华双公路及上店子村,牛谷河从南经过。遗址东西宽约6米,南北长约24米,面积约14.4万平方米。断面暴露灰坑、白灰层,地表大量散落彩陶片,红陶片等,属新石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存。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通渭中学木楼位于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城关村中学,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通渭籍教育家阎文丞在创建通渭中学时修建。建筑面积536.64平方米,坐东朝西,为单檐前出廊卷棚硬山顶式建筑,共2层,面阔7间,通长25.8米,进深2间,通宽1.4米,通高8.6米。该建筑是通渭县唯一的民国时期木结构建筑,也是通渭教育发展史的历史见证。215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木楼基座四周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米。…详情 ▷
锦屏水库位于渭河支流、散渡河上游的牛谷河上,地处通渭县境内。坝址位置东经1553,北纬351444,距县城16公里。坝址黑窑峡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91平方公里,集水区内植被较差,为黄土复盖,设计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96吨(7、8月份来沙占全年来沙量的7左右,径流以暴雨为主要补给来源,设计年径流量62万立米),多年平均径流深32.5米,多年平均含沙量295公斤立米,年悬移质输沙量131万立方米,年推移质输沙量6.5万立米。水库流域内属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上游华家岭为海拔高程23米以上的二阴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毫米,下游通渭县城海拔高程177米,多年平均降水量439.5毫米,年蒸发量1396毫米。蒸发量相当于降雨量的3.2倍,而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作物生长期4—6月份仅占36,干旱是当地最大的自然灾害。锦屏水库为中型水库,总库容12万立米,已建水库枢纽由大坝和输水泄洪洞及非常溢洪道三部分组成,坝高38米并加1.2米防浪墙,坝顶宽6米,坝长11米。输水泄洪洞为5米的圆型隧洞,全长276米,进口为岸塔式取水…详情 ▷
通渭县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通渭县城北部,距县城15公里,处于通渭县陇阳乡、北城乡、寺子乡三乡交界地带,涉及8个行政村,于25年5月经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规划总面积3亩。鹿鹿山是华家岭与新景乡高庙山的风水岭,山上森林茂密,青草茵茵,被群众称作是通渭县城的“后花园”。鹿鹿山在华家岭—鹿鹿山—高庙山梁岭的中部,位于东经1515—1518,北纬3519—352之间,园内平均海拔为22米,年平均降水量为53左右,年均气温5.。土壤大多为黑垆土和草甸土,值在7.1左右.园内有草本、木本植物约4于种,多数属于中生和中旱生类型,其药草、食用野草资源较为丰富。现存主要树种有云杉、油松、落叶松、山杏、杨树、沙棘、柠条、狼牙刺、山定子等5余种。该地从1998年开始建设针叶林基地以每年以千亩的速度增加林草面积,近几年,又结合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成林面积18亩,现有宜林面积12亩,初步形成华家岭至北城乡庄子梁经鹿鹿山至新景乡王湾梁的一条绿色长廊,为我县北部水源涵养林及风景特用林建设奠定了基…详情 ▷
榜罗镇位于通源县西南方,距县城5公里,历史上是通渭县四大镇之一,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当时居住着几百户人家。1935年9月25日夜,红一方面军即“陕甘支队”渡过渭水,进入陇西县界。26日到达榜罗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在这里的小学校里看到了好多的报纸和刊物,从中了解到了全国的形势和陕甘苏区的情况。27日,遂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根据新的情况,彻底改变了12日俄界会议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既定方针,在哈达铺会议“到陕北去”的基础上,正式作出: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28日凌晨,细雨迷蒙。为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陕甘支队在榜罗镇小学门前的打麦场上,召开了连以上1多名军政干部参加的大会。毛泽东首先登台作报告,报告指出了日本侵略我国北方的严重性,介绍了陕北根据地红军的状况,提出要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迅速到达陕北集中,并向全军公开宣布: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毛泽东的讲话,引起与会干部强烈的共鸣。艰苦的长征已经11个月了,现在终于有“家”可回了。大家的心…详情 ▷
悦心国际书画村位于通渭县城,占地214亩,规划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总投资3.6亿元。书画村由书画长廊、悦心美术馆、温泉水世界和园林度假酒店四个子项目组成。该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实施“文旅名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其根植于通渭浓厚的耕读文化,依托13多人的书画创作人员和经纪人,衔接国内著名的书画市场和书画名家,致力于把书画文化、温泉文化和红酒文化有机融合到一起,建设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流会展中心、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和全国知名的书画人才培训基地。书画村213年8月投入运营,截止目前,已入驻画廊168家,先后建立名家创作基地和名师工作室3余家,连续承办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通渭书画艺术节和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走进通渭大型电视现场活动、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展、“丝绸之路·翰墨通渭”首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等3余场,前来交流的中书协、中美协书画家1余人,举办书画培训6余场,培训书画爱好者5万余人,接待省内外书画考察团8余批、1万余人接待省内外游客超过6万人次。…详情 ▷
通渭寨遗址位于定西市通渭县什川乡古城村李家坪社,依山而筑,南临古城沟,遗址平面呈三角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周长约182米。寨墙夯筑,基宽1米,残高515米,顶宽2米,夯层高.1.15米,墙外有马面、角墩,东西辟门,宽5.5米。外筑圆形瓮城,径38米。寨西2米筑有烽火台1座,西北面有宽约11米、深12米的壕沟三道,距寨分别为17米、68米、118米。保存较好,为通渭境内遗留宋代古寨之一,通渭县之名源于此寨。…详情 ▷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革命遗址简介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进驻通渭县城。三十日傍晚,红军文艺联欢晚会和大会餐在南门外的河滩上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文艺联欢晚会由第三纵队参谋长张经武主持。全体将士高歌《国际歌》后,叶剑英、杨尚昆、邓发等领导人相继作了继续北上抗日的动员报告。联欢晚会热烈欢快,李克农、黄兴等指战员和战士们表演了精彩的歌舞、戏剧、魔术等节目。1时晚会结束。十月二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离开通渭城,踏上奔赴陕北的征程。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果树园,后改建为田径运动场,并于一九八六年九月修建了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碑,以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后人奋发进取。一九八四年五月,通渭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六月,中共通渭县委、通渭县人民政府命名该遗址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城市道路改造,结合南园体育场建设,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纪念碑。二七年五月,投资12.6万元建成红军文艺联欢晚会纪念广场,广场占地576平方米,其中心竖立红…详情 ▷
温家坪遗址位于通渭县寺子川乡花亭村东南4米。是一处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及齐家文化并存的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91.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黑彩弧线三角纹、勾叶纹、网格纹彩陶罐、变体鸟纹彩陶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黑彩旋涡纹细颈瓶、条纹彩陶碗;齐家文化夹砂灰陶罐、泥质红陶篮纹罐、石斧、玉琮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详情 ▷
1935年9月27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改编之陕甘支队抵达通渭重镇榜罗。中共中央随即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作出到陕北扩大建立根据地、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之战略决策。9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随军进驻通渭县城。当晚,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接见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热情满怀、即席朗诵了他著名的《七律·长征》诗,鼓舞红军踏上了长征的最后里程。后经会宁会师,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弘扬长征精神,纪念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诗发表65周年,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上海电视台与通渭人民携手共建的《七律·长征》诗碑于2年9月29日在通渭县文庙街小学正式落成。诗碑主体造型为“”形,碑的上方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五角星,象征着史无前例的长征,提示人们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传统。碑正面左半部分用浮雕手法雕出了长征路线示意图,以示毛主席发表《七律·长征》诗的历史背景,右半部分是阴刻填金的毛主席《七律·长征》诗手迹。五角星用不锈钢锻造,外镀汰金。碑身用花岗岩贴面。整个碑高7.35米,“”字间跨度为15米,花岗岩贴面重9…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