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位于西峰区城南9公里的董志镇境内。现为国家级景区。原名小崆峒,因山势如凤凰卧巢状,故名凤凰山;又因山上建有无量大殿,是西峰区最大的道教宫观,故又有无量山之称。其山势形若游龙、蜿蜒险峻、钟灵毓秀,山间窑洞错落有致,塬上广阔平坦,梁坡林草茂密,沟底树木葱笼,季相变化明显,景色各不相同,风光引人入胜。山间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杏树、刺槐、小叶杨、旱柳、侧柏、油松等2多种人工栽植和野生植物,有獾、狐、野兔、黄鼬、松鼠、山鸡等多种野生动物。是陇东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和黄土沟壑区少见的风景旅游胜地,至今已有3多年的历史。农历三月三日庙会,周边群众前来朝山赶会,香火颇盛,已成为陇东高原的胜景。…详情 ▷
北石窟寺位于西峰区董志乡境内,距市区25公里。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9年),历经数十个朝代增修扩建,形成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北石窟寺俗称大佛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对碧流,在长12米,高2米的赭红色石崖之上,开凿着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龛295个,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龛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长一百二十米,是陇东地区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石窟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以奚康生创建的一百六十五号窟为最大,它是以七佛为内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伟精湛,庄严肃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弥勒菩萨、骑像菩萨、手持日月的阿修罗都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还有24号窟的北周造像,显示了敦朴厚重的风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号窟。窟内的大小雕像面容丰腴,秀目含情,飘然欲动,姿态动人,堪称盛唐艺术精品,唐代造像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成就。窟内还保存着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题记15多则,是研究历史、书法的珍品…详情 ▷
新城遗址位于肖金镇老山行政村新城自然村临沟塬畔,地形三面环沟,一面接塬。遗址分布在整个塬畔,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存十分丰富,文化层厚约3米,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坑和白灰面住址。采集的标本有夹砂红陶绳纹罐残片、夹砂红陶篮纹罐残片、夹砂灰陶篮纹罐残片等。在一个住址上还暴露出一些炭化粮食。从遗迹和采集的标本分析,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遗存。…详情 ▷
石道坡遗址位于董志镇南庄行政村寺沟自然村蒲河东岸的石崖上。现存石道长3多米,宽4米。石道上有一条深3厘米,宽2厘米的车辙。顺石道盘坡而上,有一条宽7米多的道路,长达4米。沿石道而上,可途经今肖金镇三不同村,进入宁县焦村西沟,过坳马蔺店和杜家崾岘到马莲河西岸,过河即到宁县县城。此古道为汉—北魏时期的幽州古道。2年被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公刘庙位于西峰区温泉镇刘家店村,22年在首届中国庆阳香包节上被中国民俗协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因相传为周代农耕先祖公刘开荒耕田处,并建有公刘殿而得名,这里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淳朴,自然资源优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景区,景区距庆阳市区6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具有优越开发的条件。该景区23年由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及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总面积1788亩,分为五部分,规划项目总投资5685万元(23年估算)。由于规划年度较长已跟不上建设发展的步伐,聘请了西安曲江设计院在23年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做了规划,规划面积48亩,规划项目总投资3.2亿。以塬面为主的设有两条街,地方风味小吃一条街,陇东民俗文化产品一条街;拓展训练基地;公刘庙景区;陇东四合院宾馆;四个体验区:制作体验区,陇东制陶体验区,采摘种菜体验区,地方艺术表演区。以沟壑为主的设有:水上乐园及垂钓区,狩猎射箭区,黄土高坡欢乐谷,窑洞宾馆。该景区以公刘庙为核心区,重点由公刘大殿、公刘塑像、娘娘殿以及汉白玉照壁建筑构成,集中展现公刘的历史功绩,每年将在这里举行…详情 ▷
纸坊赵遗址位于肖金镇纸坊行政村纸坊赵自然村,地处蒲河东岸的山坡上。遗址南北长5米,东西宽3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层和灰坑及白灰面居址。采集的标本有泥质红陶钵残片、夹砂绳纹红陶罐残片、夹砂附加堆纹红陶罐残片。从标本特征分析,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存。…详情 ▷
彭原宝塔寺遗址位于西峰区彭原镇彭原行政村陈家庄自然村。据1995年重修宝塔寺碑刻记载,彭原宝塔寺始建于唐肃宗上元元年,为彭原太守李遵主持监修。原寺内建有大雄宝典、无量殿、药王殿、文昌殿、显神殿及戏楼两座和钟鼓楼一座。因寺院内建有一座砖塔,故称宝塔寺。2年被庆阳地区西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年又建大雄宝殿一座,雕塑佛像和观音像及罗汉像三十尊。…详情 ▷
西峰宝塔寺,位于彭原镇,距城6公里,始建于东汉永平1年(公元67年),距今已有19多年历史,曾名为浮图寺、正觉寺,到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修建宝塔改名为宝塔寺。宝塔寺在唐朝的鼎盛时期曾有僧人近2人,一跃而成为庆阳府的一个净土道场和佛教圣地,法席鼎盛,声名远扬。被誉为庆阳府的八景之一。后因天灾,塔倒殿毁。2世纪9年代,在平凉崆峒山禅寺方丈、释秒林大和尚的主持下,临近众居士及社会各界鼎力施助,重新修复宝塔寺,占地1亩,建成天王殿3间,僧房1间、厢房6间,完成了水、电、路等设施建设。1995年迎回缅甸释迦如来玉佛一尊,24年先后迎回观音、普贤、文殊三大菩萨铜像各1尊,彩陶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各1尊,常驻僧人4名,早晚诵经,佛号声声。1999年被省宗教局批准为正式的佛教道场。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再造庆阳旅游盛景。24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临近群众及居士积极捐助、筹资、动工修建了大雄宝殿和普勒老和尚舍利塔及其他殿宇,并迎回玉佛造像,以期逐步恢复宝塔昔日风貌。…详情 ▷
公刘殿位于西峰区温泉乡境内。景区周围松柏环绕、古木参天。北边有公刘大殿,塑有公刘父亲鞠陶、祖父不、公刘妻子、姐妹塑像,西边大殿塑有公刘挥泪斩白龙马之像,南边有土钟楼和戎台牌楼,东边是当年管理者的住处,院内两侧立有群众缅怀公刘的石碑。其中一座碑是清代遗物,碑文内容见《金石记》,详实的记述了公刘对庆阳农耕文化的功绩,并记述了公刘的儿子庆节南移的内容,祭祀日为农历三月十八。《庆阳县志》载:“公刘庙,俗称老公殿,在县城西南8里高家崤,清乾隆年间重修”。明清两代称温泉乡为周都里。时至今日,陕西长武、旬邑等地还有大量群众前往公刘殿拜祭。公刘殿遗址充分反映庆阳人民对周先祖的深切怀念。22年首届中国8226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公刘殿为“华夏公刘第一庙”。…详情 ▷
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境内,依托花果山水利枢纽工程而建,属于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景区内花果山水库依山傍水,碧波荡漾,空气清新,岸边花红柳绿,远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景秀丽,是游客垂钓、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的绝佳地点;植物园珍稀植物种类达到4余种,涵盖了黄土高原9的珍稀植物种类;陇东第一坝,为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沟道坝系建设与应用开创了历史先河。除了秀丽的自然景观,景区内既有年至花甲的杨家沟、董庄沟、十八亩台的水文测站,也有新生代的“人工模拟降雨”野外试验区,向世人展现着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多年以来为水土保持工作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信息来源:水利部…详情 ▷
白马塬遗址位于董志镇陈户行政村张咀自然村西南面的整个白马塬面上。遗址东至盖头塌洼,西至柳嘴沟,南至西堡河滩,北至东庄崖背张继先门前,总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的中心分布区域在白马塬的东山坡上,沿东西方向分布。一九九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塬遗址是庆阳区域内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它对研究仰韶文化晚期的陇东地区社会形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详情 ▷
陇东民俗博物馆陇东民俗博物馆地处西峰南郊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风景旅游区,是庆阳唯一的一个专门搜集、整理、挖掘、陈列陇东民俗文物的机构。展览馆建设突出了当地传统的地坑院式民居风格,由十八孔窑洞组成,建设面积36平方米。庆阳是周祖文化的发祥地,民间工艺品做工精美、花样繁多,尤其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民俗展览馆以弘扬和发展陇东民俗文化与古农耕文化为土线,设有刺绣、剪纸、皮影、木偶、泥塑、手工艺品、农耕用具等七个展室,陈列民俗文物32多件。这些质朴、古拙的民间艺术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保留着上古时代原始的文化形态,反映出陇东地区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底蕴。…详情 ▷
金城寺砖塔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中,北距西峰镇二十公里。塔始建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肖金镇原有金城寺,砖塔建于寺中,寺院早毁只留此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金砖塔八角七层楼阁式,现存六层,高二十一点二六米。与环县、湘乐古塔似。第一层塔身很高,无台基和基座,塔开正东门,为晚期修补,单砖券顶,高一点九、宽零点六六,进深一点四六米。高四点二米处始安装斗拱,每面三朵,共二十四个,另外角斗共八个。整个子身科为仿木结构,一斗三升。其拱高出墙面一厘米。槽升子高出墙面。翘用两块长条砖对立,翘下弧为半径作圆。三才升用长条砖锯磨而成,上压耍头样子和翘。耍头三才升上托替木式,斗升全无斗耳。替木上砌平砖一层,两条线挑尖状花砖一层,雕刻莲花瓣砖一层,又砌平砖、狗牙子砖各一层。假椽飞头各一层,椽用方砖锯磨而成。檐瓦也用方砖锯磨而成。出檐长九十厘米。檐顶叠涩砖收七层。二层墙身平砌四层砖,以上装斗拱三朵,耍头三才升上托下沿,即栏杆下部。各层檐上均施平座栏杆,栏杆磨棱,栏版雕刻令字图案。平座下斗拱于檐下同。以上各层逐渐缩小,造型相同。塔身各层各面有真假门,真门卷顶,门洞内壁用方、条砖混合平砌而成。…详情 ▷
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当地居民完整保留了传统黄土窑洞的居住形式,已成为今天庆阳民俗之旅的重要参观内容。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这就是古代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挖掘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窑洞。今天,在庆阳各地,随处可见这种古老的居落形式。人们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叫“崖庄”;从塬面上向上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在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好象一个地下四合院,叫“地坑庄”。这种独特的居落及人民的生活方式自有妙处。有诗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景点位置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境内…详情 ▷
南佐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西峰市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年前2年)的遗址。南佐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为地面建筑基址,长方形,长335、宽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墙。房址中央有东西向隔墙,将房址分为两部分,墙体开三个宽16米的门道,通连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结构。后室近隔墙有大灶,墙上抹草拌泥,并经烧烤。房址地面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沟,台、沟均经烧烤。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中国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行政村门票:5元开放时间:8:19:…详情 ▷
蒋家川遗址位于西峰区什社乡蒋家川行政村田家畔自然村山底临河沟的第二、三层台阶上。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层和灰坑,地表采集的标本有彩陶罐、刻划纹夹砂红陶罐、泥质红陶钵、红陶盆、网纹泥质红陶罐残片等,从采集的标本特征分析,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详情 ▷
庆阳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系黄土高塬沟壑区的董志塬腹地。东接合水、宁县,西邻镇原、泾川,北靠庆阳;西距兰州55,南距西安276,北距银川42。景区为集农业灌溉、保塬、景观、城市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水利工程。在西峰城区南区新建的庆阳湖工程,为等蓄水水库工程,水域总面积41.8万2(626亩)。雨洪集蓄工程生态水文化旅游区,北石窟寺佛教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区,庆阳民俗文化体验风景区,公刘第一庙农耕文化体验旅游区,西峰绿色工业谷休闲区,庆阳红色旅游特色休闲区,水文化特色休闲区等。216年被水利部以水综合[216]36号文件命名为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详情 ▷
东湖公园位于西峰区九龙路北段繁华地段,现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是庆阳市唯一的一处大型综合型游乐场所。占地约127.69亩,内有峰、湖、亭、桥等观赏景点和水、陆、空等游乐设施。目前,东湖公园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投资7万元,征地163.51亩,园区总面积达到291.2亩。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烂漫、环境优雅,2亩水面碧波荡漾,游船穿梭其中,曲桥、云桥横贯水上;假山、喷泉、水榭长廊、“流香亭”、“掬月亭”等景点1多处;游乐项目有碰碰车、弹跳床、游泳池、旱冰场、飞机、火车、音乐茶座、游戏厅、戏曲厅、蒙古包等3余项。是广大游客和市民理想的游览、休憩场所。年均接待游人近2余万人(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详情 ▷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是西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由休闲农业向旅游产业转变的一个示范项目。该村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把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与建设城市绿地相结合、把安置失地农民与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位于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是由本村联合78户农户注册成立庆阳天富亿农耕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市区城乡统筹规划、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公司统一建设管理、市场化分区经营、效益按股分红的模式运行,占地面积1余亩,总投资5.3亿元,景区共分为四大板块,1个功能区块,其中一期工程投资3.8亿元,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体验区、花卉栽培及特种养殖观赏区、名优果品采摘体验区、休闲娱乐区5个区块;二期规划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及展销区、农耕文化原生态博览区、饮食文化传承区、民俗文化演艺区、中医养生区5个区块。至目前,已建成现代化智能日光温室5座、588,并配齐了各类基础设施,引进国内外名优特色果菜、花卉新品种,采用立体、基质、无土栽培…详情 ▷
米王遗址位于肖金镇米王行政村沟畔自然村,遗址遍布整个沟畔村的东部,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23米,灰层中有灰陶残片和瓦砾,内含比较丰富。在群众家中走访调查时,看到一些汉代五铢钱币和一页完整的筒瓦,长5厘米,宽3厘米,厚2厘米。遗址上暴露出的墓葬为券顶砖砌单墓室。这些遗物遗迹均为典型的汉代器物,由此分析,米王遗址为一大型汉代遗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