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坦窑址位于苏庄镇龙坦村东山坡上·元—清·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约7500平方米,瓷片及窑具等堆积厚度12米不等。主要有碗、盘、炉、盏等。多数是青花,其次是白釉、影青、褐釉等。碗、盘底部多有涩圈。青花纹饰主要为花草和文字。尚存窑床遗迹。窑具有匣钵、垫饼。据1988年《开化县志》大事记记载:元至正年间,苏庄建立100多座圆窑制瓷工场。…详情 ▷
下界首青瓷窑址位于华埠镇下界首村东北300米·宋代·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约2100平方米,堆积厚度不等。1982年2月发掘,生产器物主要有韩瓶,胎色灰青,釉层薄,色青绿。其次是碗,胎色红褐。窑床已毁。窑具仅见束腰形圆柱垫具和垫饼。…详情 ▷
崇文书院遗址位于大溪边乡阳坑口村后山·南宋—清·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光绪《开化县志》载:“西岩,县北六十里,高十余仞,广倍之;洞顶有清泉一线,溅滴不绝。左侧有小口,光自内出,屈身可进数十步,别开一境。深五丈余,举首有天可窥。少监程俱常隐此。同治间创建崇文书院于岩前。”汤肇熙有诗:笠屐秋郊得得行,天然小墅傍岩成。云烟古洞藏何处,孤鹤空山怨有情。于此婆娑宜老子,好将讲读治诸生。年来尚记儿时事,灯火三更月五更。现崇文书院只剩残垣断壁。洞内留有石墩石桌,石桌上刻有大清光绪年号。程俱,字致道(1077—1144),南宋进士,北源村(今长虹乡)人。著有《麟台故事》、《北山小集》等,均入《四库全书》。…详情 ▷
太和堂位于黄谷乡方田村内·清代·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平面纵长方形,座西朝东,共三进,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均五间。通面阔16.3米。四柱三间五楼牌楼式大门。第一进戏台两边有厢房。第二进通进深8.6米,明、次间两缝均为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明间额枋上挂“太和堂”匾。瓜楞形柱础,下置覆盆。硬山顶。第三进有楼,地面高出二进0.31米,屋面与二进同。此村每年农历“三月三”祭“毛令公”。…详情 ▷
永言堂位于塘坞乡正大村内·清代末期,面积705平方米·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座南朝北,有戏台、大厅、后堂共三进。进间设天井,二、三进间天井精工砌筑。第一进戏台,罗锅式山墙,明、次间为五架抬梁式。第二进大厅硬山顶有望板,彻上露明造。面阔五间,通面阔17.8米,通进深8.05米。明间两缝五架梁带前、后廊,三架梁两端饰云头。前檐柱牛腿上有装饰性斗拱。柱础有鼓形和方形两种。…详情 ▷
爱日堂位于大溪边乡墩上、墩下村内·清代·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三进。四柱三间五楼牌楼式大门,上有砖雕“宋名臣第”匾额,整个门楼嵌满各种题材砖雕。第一进戏台,天花上有彩画,檐柱牛腿均为人物故事。第二进面阔三间,通面阔13.1米,通进深11.85米。明间两缝为五架前卷棚后单步梁,金柱用雕花八角形石柱础,下置覆盆。硬山顶。第三进楼1964年重建。建筑背山面水,正门外临溪架一梁式石板桥,更显古老风韵。每年农历六月六,该村都要在祠堂内演戏、舞板灯龙。…详情 ▷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803”56.2511810”56.51,北纬2910”32.122917”44.33之间,总面积81.07平方公里,地处浙江省开化县苏庄镇境内,与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毗邻。古田山主峰“青尖”海拔1258米,水流经苏庄镇折入江西省境内的乐安江流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再汇入长江干流。保护区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古田山伐木场,1973年伐木场改为采育场,1975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367.7公顷),1979年9月国务院公布古田山为全国首批45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为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1998年保护区扩区,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田山地处中亚热带东部,浙、赣、皖三省交界处,由于其特殊复杂的地理位置,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生物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兼具南北特点,是联系华南到华北植物的典型过渡带,其中有些是我国和我省仅有或稀有的种类,其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林相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详情 ▷
鸣凤堂位于齐溪镇余家村·清代·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第一进戏台,戏台上方藻井上有壁画,并有“乐韶舞”、“歌应南风”匾,整体结构完整。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0.75米。梢间山墙上有人物故事壁画。有余氏宗谱存。…详情 ▷
三治堂位于音坑乡青山头村·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座北朝南,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门楼,门面砖雕精美且保存完整,青石条门框。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占地面积455平方米。第一进戏台。第二进大厅明间五架前双步后单步梁。1998年重修。据《郑氏宗谱》记载,该村郑氏唐武德年间由安徽歙县迁来,始迁祖为太常寺少卿郑元畴。…详情 ▷
集贤祠位于长虹乡霞坞村·民国·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朝东,共有三进,依次为戏台、厅、后堂,占地面积约340平方米。第一进戏台,台前檐柱为减柱造法,雀替雕刻人物。一、二进间天井两边厢房有楼。二进为厅,大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4.45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前双步,后单步,雀替为图案装饰。脊瓜柱下,有花瓣形平盘斗。第三进为堂,其案架高出二进梁架。屋顶乃硬山顶,阴阳合瓦,有滴水瓦当。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门楼,左右各有两券顶小门,大门框用青石条筑成,整座建筑为砖砌墙,三合土地面。祠堂大门对河溪与公路,其它三面均为民居。据民国十年版《余氏宗谱》载:明·崇祯初,余承旭、承魁、承运兄弟三人,从本乡碧家迁入。至清末,余氏首倡共建为全村各姓祭祀之用,故名集贤。…详情 ▷
思本堂位于何田乡晴村·清咸丰八年(1858)·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尚存两进,门楼1966年重修。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通面阔12.7米,通进深9.7米。明间两缝五架前双步后单步梁,前后平身科置斗拱两攒,承托挑檐,两边有丁头重拱。各进悬挂匾额一块。石柱础,下置覆盆。硬山顶。…详情 ▷
余氏祠堂位于苏庄镇余村内·清代·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有戏台、厅、堂三进,中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8.95米,通进深8.5米。明、次间两缝皆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盘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狮子戏球。硬山顶。…详情 ▷
永祚堂位于塘坞乡洪田村·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氏祠堂。共有三进,一、二进间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第一进戏台,歇山顶,单檐翘角。第二进木构件雕刻非常精美。…详情 ▷
詹氏祠堂位于林山乡舜山村·民国·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共有三进,一、二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廊有楼,占地面积约576平方米。第一进戏台。第二进大厅牛腿、平盘斗、雀替雕刻非常精美。第三进后重建。大门为四柱五楼翘角门楼,左右各有一小券门。…详情 ▷
庆善堂位于塘坞乡洪田村·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氏祠堂。共有三进,依次为前厅、后厅、后堂,木构件雕刻简单。各进间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35平方米。第三进有楼。…详情 ▷
敦怡堂,建于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占地面积约469平方米。第一进戏台。第二进大厅前金柱枋上雕刻八宝图案非常精美。第三进有楼。大门框用青石条构筑,门楣上方有砖雕,题材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其中有“萝蔓世家”四个大字,但破坏严重。该村都姓余,据《余氏宗谱》载,这里原来系宋代著名军事家、兵部尚书余玠的故乡。余玠,字义夫,号樵隐。世居金水芳山。淳右元年十二月,任兵部尚书兼四川安抚置制使,四年九月升宝漠阁学士,加封四川置制大使。大更弊政,遴选守宰,筑招贤馆,士之至者不厌礼,接筑合州钓鱼山,凡十余城,屯兵聚粮,修学养士,轻徭薄征,自宝庆以来蜀阃未有能及者。宝右元年五月以资政殿学士执政,未及已卒,享年56岁。…详情 ▷
开化新四军整编旧址位于开化县城关镇、华埠镇,年代为1938年。开化是“钱江之源”,也是“铁军之源”。1938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的陈毅,带领部队到皖浙边侦查敌我态势,认为开化具备新四军集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1938年2月中旬,陈毅率军部机要人员和战地服务团一行二十余人,从皖南启程到开化,组织领导新四军一、二、三支队的集结组编。集结地旧址有开化县华埠镇香泡树底、开化县城政义坊。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霞山钟楼位于马金镇霞山二村内·民国·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明弘治年间始建,咸丰丁巳年(1857)毁,后几经修建。现建筑为民国年间重建,座南朝北,四方形三层木结构,面积108平方米。面阔、通进深各三间,通面阔、通进深均为10.4米。重檐歇山顶,内有天花,梁架不详,共用柱16根,天花上挂明万历铭文大钟一口。东、西山墙各嵌民国碑刻1通。…详情 ▷
继述堂,汪氏宗祠,位于马金镇石柱村内·清·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共有戏台、厅、堂三进,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4.2米,通进深6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式,牛腿雕刻人物故事。第三进地面高出0.8米,梁架与二进同,雀替丁字形。整座建筑河卵石砌墙,三合土地面。…详情 ▷
杨林古道起讫(途径)地点:下庄村(红军炮台)、红军墓、银岭关、壕岭关、号岭红豆杉古树。总长度:15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银岭关壕岭关古道路位于浙江省开化县杨林镇,毗邻浙赣交界处,距县城50公里。开化历代设有多处关隘,仅杨林镇范围内,在地势险要山口,就有白沙关、小关、银岭关、犁岭关、菱塘关、歇岭关、霞关等处,垒砌石城,警戒戍守,而银岭关、壕岭关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旧关隘遗址。银岭关、壕岭关分别位于下庄村与号岭村,两关古时相通。杨林古道关口遗迹对研究古代军事设施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处沟通历史、走进森林、野外体验、森林沐浴等休闲养生不可多得的森林生态文化景观。古道廊道森林覆盖率85以上,森林茂密,古关口保存完整。古道沿线有炮台、红军墓、银岭关、壕岭关、号岭红豆杉古树及茂密森林等景观。目前,下庄村至红军墓、银岭关和号岭村至壕岭关古道在修复,其他古道待修复。信息来源:浙江省林业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