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县的晚三叠世深水硅质海绵生物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缘向龙门山过渡的丘陵区,在地表呈带状的点礁出露,延伸可达2余公里,分布宽度可达6公里。类似的海绵礁在龙门山前山的绵竹、江油等地也有发现,但以安县睢水一带最为集中,发育最好。1975年,成都地质学院的吴煦纯等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安县海绵生物礁。其后,吴煦纯教授又进行了多次的野外调查和长期的研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引起国际地学界的极大关注,已有欧洲、北美、日本等地的许多地质学家来此进行考察和研究。2年,安县海绵生物礁带被列为四川省省级自然保护区。21年,受安县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对安县海绵礁及其周围的地质景观资源开始进行全面调查和规划,并准备申报建立地质公园。现代海洋中的造礁生物最主要的是珊瑚,海绵礁在地质时代曾经盛极一时;海绵礁又多为钙质海绵礁,硅质海绵礁少见;而生物礁多以浅水环境为主,深水礁罕有。安县的深水硅质海绵礁不仅因其稀有独特而备受关注,而且它在造礁古生物群落的演化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各个地质时代的…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