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旧居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为抗日战争时期旧居。1942年6月17日至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在这里住了25天,指导抗日革命斗争。现存当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五间,1942年至今,旧居保存完好,23年曾修复过。26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熊传明、熊正波家西墙,西至松树林,南至熊方军家北墙北至熊方柱家南墙。…详情 ▷
城头大河东文化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大河东村北,现存庙墩东西长77米,南北宽5米,高约2.5米。据当地居民讲,明朝时在此墩上有一座庙,在清朝时被毁。从遗址表面裸露的遗迹来看,遗物有豆柄、鬲足、陶片等文物碎片。曾经有江苏省文物专家来此考察,初步断定为商周时期文化遗址,有一定历史价值。26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村民孙成军家东院墙(1米),东至村民徐进强家西院墙(1米),南至村民李传明家北院墙(1米),北至村北大路(5米)。…详情 ▷
班庄红领巾水库(19571958年)红领巾水库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前集村北,是19571958年由江苏省中小学生捐款七万余元建造的库容量为44万立方米的综合性水库。1957年12月3日《新民报》以“江苏红领巾支援四十条”为题报道,毛泽东看到后批示乔木:红领巾新闻可阅,并可参看江苏报纸,由新华社写一条新闻播发。1958年1月1日新华社播发。水库东岸小山上有水库纪念碑一座,上有亭防护。为我国第一座以红领巾命名的水库,建成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详情 ▷
门楼河东桥(1891年)门楼河东桥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门河镇柳沟村东,为清代小石桥,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坐落在“河东”北赣门公路与朱稽交叉处,建国初期仍在使用,后公路南移,桥梁逐渐废置。门楼河东石桥长14米,宽2.4米,桥面由25块条石组成,现缺一块,条石大小基本一致,长2.3米,宽.4.5米不等,厚.28米,桥墩五组。门楼河东桥为晚清建筑,造型美观,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研究赣榆地区近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情 ▷
齐鲁会盟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西北和山东省接壤的夹山西南山麓。海拔32米,西北有“子贡山”,山上有“子贡晒书台”。据《春秋》载“(鲁)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载“公会齐侯祝其。实夹谷。孔子相。”据地方史乘考证,此处为孔子相鲁会齐侯处。明嘉靖大理寺正卿裴天佑曾访此山。曾有“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诗句。明代曾在此建纪念建筑“圣人殿”、“圣庙”、“圣化亭”、“奎星阁”等。今唯存圣人殿基址,余均倾圮不存。另存明万历丙子年(1576)所立“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碑一道,完好无损。孔子家语:“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此为春秋时期齐鲁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遗址的保存对孔子乃至先秦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1993年被公布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方向各至碑刻外1米,北至祠堂外1米,南至公路边。…详情 ▷
土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土城村。据考古勘探,古城城址平面近方形,总面积近52万平方米。城址东城墙南北长71米、底宽27米,剖面显示墙体采用逐层夯筑法筑成,每层夯土层厚.15米,部分夯土内留存有陶片。南城墙东西长72米、底宽27米。护城河紧靠城墙外侧,普遍宽度为5米、深35米。城门方面仅南城门尚有迹象可辨,但整体形制与尺寸皆无法详探,其余城门因现代建筑破坏皆无法探明。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及相关史料记载,土城遗址所处的方位为汉计斤县或赣榆县境内,根据土城遗址的规模,推测其可能为计斤县或赣榆县下辖的里或邮等。1987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夹谷山,海拔34米,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夹山乡(今班庄镇)境内,相传春秋鲁定公元十年(公元前5年),孔子相鲁会齐侯于夹谷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25年多年来,夹谷山留给后人的遗迹、碑碣、文献尚存。明代这里建有圣殿、圣化亭、魁星阁、夹谷书院等纪念孔子的建筑物,今已不全。现有圣人殿、圣庙、圣化亭、魁星阁和夹谷书院等建筑群遗址,建筑面积约15平方米。夹谷山山谷深邃,树木葱茏,风吹石洞,嘤嘤作鸟鸣声,若即若离,形成了赣榆八景之一的“夹谷莺啼”。山上还有圣人泉、老母奶奶洞、孟良石、响石、夹谷至踪、尼山分秀等名胜景致。夹谷莺啼自唐宋以来就已驰名。从明以后被列为“赣榆八景”之一。“夹谷莺啼”,其实“啼不必莺,风微石罅莺声也”。春日攀登,山花烂漫,沁人心脾,松涛滚滚,小溪叮咚。这时山风吹过石洞或岩隙而发出阵阵鸣响,千回百转,山鸣谷应,袅袅余音宛如一条飞蛇在峰峦涧壑间盘旋跌宕,循声寻去,又不知莺之所在。置身此处,这种无莺自啼、以假乱真的神奇现象,是夹谷山特殊地理环境造成。夹谷莺啼是平中见奇,神韵独具,历经千百余年…详情 ▷
茅子庵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三清阁村西北5米,为一突出河岸地面34米,面积约64平方米的台地。地表遗物有西周时期陶鬲足、绳纹陶罐等残片。附近尚有文化层被掩埋在沙土下。遗址上原有“三清阁”建筑,现无存。茅子庵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青抗路(6米),东至干渠(5米),西、北各5米。…详情 ▷
小塔山水库水利风景区地处苏北鲁南,距南京35千米,距连云港市区6千米,邻近沿海高速、连临高速公路和24国道,距赣榆县城仅17千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较好。小塔山水库是江苏省第二大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农业灌溉、城镇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集水面积386平方千米,总库容2.8亿立方米,兴利水位32.8米,兴利库容1.16亿立方米。1958年1月2日开工,1959年9月3日竣工。198年开始向赣榆县城供水。22年1月,投资1.7亿元进行除险加固。除险加固工程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现代水利工程艺术与景区古迹相得益彰。27年4月,江苏省水利厅批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1年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风景区地处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气候条件优越,为生物群落创造了良好条件。生物群落类型多样,主要有水生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类型。生物类群在长期的生长、繁殖和演化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彼此占据着各自的空间,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生物群落。景区距连云港飞机场仅5千米,距连…详情 ▷
孙桥村石桥(明清)孙桥村石桥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孙桥村西南。桥体桥呈南北走向,全长11.4米,净宽1.95米,桥墩四排,桥墩结构“三竖一横”,横条石长1.92米至2米不等,桥墩高1.48米;桥面由九块条石铺就,在东北的一块条石上有一方古代棋盘图案。石桥原有数尊石雕螭首,现仅存一尊,为早年间脱落沉于水中,217年清理河道时出水,现保存于孙桥村东侧村办砖厂院内。螭首残长.85米,宽.44米,高.32米。据《嘉庆赣榆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八年(159)至万历三十九年(1611),樊兆程、徐应元、顾文炤等三任赣榆知县先后疏浚大石桥河,因此该河又称“三公河”,此桥应为浚河之后所建。另据当地孙氏家谱记载,该家族为清初由莒县避祸迁至此处,因本地有大石桥,孙桥之名由此而来。在211年新桥修建以前,石板桥曾长期作为该村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详情 ▷
双龙井位于海州区朐阳办事处幸福南路双龙桥西侧,始建于明景泰年间(1451456)。海州区人民政府于1964年1月改建。198年1月重修。双龙井又名品泉。井南曾建有品泉亭。双龙井井口呈枷形、石砌、井口直径2米,深3米。因井内东西两壁有两个石雕龙头,水从龙咀流出,故名双龙井。井西有光绪三年碑刻一通,文为“双龙井”三字。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井对研究明清时海州古城区的市政设施情况和风俗民情有一定价值。…详情 ▷
朱梓墓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朱屯村西北4米路北侧。朱梓(15421616),字孔材,沙河镇人。历任道州知府,天柱县知事,中宪大夫。万历四十四(1616)年病殁。墓穴面积24平方米,高4米,墓四周植松6余棵,墓前立碑一块,墓前2米处立石牌坊一座,额上阴刻万历漕运总督李三才题“旷代奇勋”四字。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朱梓任湖广省靖州天柱御千户所吏目。经一年,荡平境内无视朝廷2余寨;三年,军民安居乐业。朱梓因升任浙江海盐知县,军民闻讯上书苦留。朝廷为其所感,赐县天柱,升朱梓为知事,朱梓成为史载因人设县第一人。病逝后,苗民自天柱运石行万余里至赣榆修墓立碑,哭三月始去。其中二人不走,终身不娶,守墓至死,合葬于朱梓墓西侧。2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墓基西3米,东至墓基东3米,北至墓基北1米,南至村东西大道(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15米。…详情 ▷
盐仓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盐城村。1962年发现。现存东西长5米、南北宽7米的台地,所剩西南、西北两段城墙残垣高34米。城墙为版筑夯成,层次分明,内含汉代陶片、瓦片,还曾出土过箭镞、刀、剑、铜镜、汉五铢钱等遗物。据方志记载,盐仓城是春秋时莒国盐官驻地。汉代在此筑城,曾为赣榆县县治。庙台子遗址,东南距盐仓城遗址约1米,有汉、商周、新石器时代晚期三个文化层。盐仓城遗址对研究我市古代盐业开发史和历史地理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1989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位于苏鲁两省之赣榆、东海、临沭三县交界处的海陵湖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5平方公里。景区依托气势宏伟的石梁河水库和蜿蜒逶迤的新沭河,将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磨山和承载大禹治水美丽传说的羽山,以及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打造成的一个彰显人水和谐、弘扬水生态文明的水利旅游胜地。景区山水相依,风光旖旎。波光粼粼的海陵湖(石梁河水库),气势磅礴的水库大坝,雄伟壮观的泄洪闸、水电站、灌溉输水涵闸等水工建筑和水文化长廊,与祥和的安澜广场和清源广场、古色古香的亭台水榭及趣味十足的景观小品相得益彰,展示着水利发展历史及现代水利丰硕成果。登上东海县的最高峰羽山,眼前仿佛浮现出子承父业的大禹,顺应水势改堵为疏,引洪入海的恢弘场景。“顶如仰盂,岚翠亭亭,时露云上”的云磨山上,一块高2.5米、宽1.5米的碱性花岗岩质巨石,阴刻71字的“磨山摩崖石刻”,极具考古价值。海陵湖光波千顷,石梁河水泽万民。亲临海陵湖水利风景区,感受到的是与时俱进的几代水利人,将水利工程除害兴利与旅游休闲相融合,践行人水和谐理念的丰硕成果。…详情 ▷
罗阳湿地休闲度假区地处赣榆县罗阳镇南部,紧靠连云港市区,总投资2万元,占地5亩,垂钓中心作为它的起步区,是休闲度假区的核心部分,成立于1999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里的历史渊源,建造了糜夫人盼望刘备的廊桥、翠竹环抱的“竹林屋”、玉竹环绕的“沁园阁”、怡情养性的“临水轩”、别具一格的“观鱼亭”、古朴典雅的“梨花驿”、浪漫迷人的“桃花岛”和富有竞争意味的赛钓中心。…详情 ▷
赣榆县最大的现代化生态型综合性公园———青口生态公园。为优化城区绿化总体结构,增加城市绿量,赣榆县依托青口河,在24国道东侧打造了首个森林公园。经过一个雨季的紧张施工,生态公园整体工程已顺利完工并开园。。青口生态公园采用现代造园风格,体现“民本、文化、现代、生态”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秉承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处处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绿地覆盖率达73.6。生态公园已经形成以雪松、银杏、女贞、水杉、桂花等林木为主体,乔、灌、藤、花、水生植物相接、相依、相嵌,富有层次、林冠起伏、疏密相间变化的稳定的植物群落。新植、补植色块植物18平方米,新增绿地2万多平方米。青口生态公园的建成,不仅改变了老城区的绿色空间差,活动范围小,锻炼场所少的状况,填补了老城区没有现代生态型综合性公园的空白,而且进一步拉动了县城西部的建设,加快了老城建设步伐,和新城区的市民广场、海滨公园相互呼应,对于打造绿色赣榆,刷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口文化生态公园原来是县城最大的垃圾处理场,27年,县委县政府以…详情 ▷
徐福祠位于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1982年,据经有关专家考证,此为秦方士徐福故里。相传村内有徐福故居遗址台地一处。1985年,赣榆县人民政府于原故址前立村碑一通,碑通高324厘米,宽86厘米,碑阳镌有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徐福村”三正楷大字,字径为28厘米。碑阴为赣榆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1988年在原徐福庙旧址上复建仿汉建筑“徐福祠”一座,同时落成大型徐福塑像一尊。徐福祠,占地4平方米,祠堂建筑132.6平方米。徐福祠,含徐福村碑,徐福河口,徐福种药地,徐福宅基地。徐福村的发现,对徐福及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碑为中心,南4米处,北36米处,东至河边,西1米处。…详情 ▷
百碌泉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解放村村委会。掘于清道光年间,泉口呈方形,每面宽3.33米,井壁用碌碡砌成,每边8块,每层32块,五层到顶,共16块。故名“百碌泉”。泉深3米许,水质甚佳。21年被市政府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沙河镇解放村村部西院墙(3米),西至村民李大文家东院墙(4米),北至百碌泉水厂南院墙(1米),南至村部大门(1米)。…详情 ▷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青墩庙村。为一高约3米,面积约1平方米的大土墩。196年清理发掘。清理出土有矮裆鬲足、泥质灰陶片、砂质陶鬲足以及双翼式铜箭镞、骨铁、骨椎等遗物。在其下层发现了岳石文化的灰坑打破龙山文化层的重要迹象,对研究岳石文化的源头、族属以及与商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1989年被公布为赣榆县文物保护单位。2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厉大公路,南至青墩庙村王洪昌民宅屋后;西至6米处林荫道;北至青口河南岸。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厉大公路东侧6米,南至保护范围外6米,西至保护范围外75米左右,北至青河口北岸。…详情 ▷
孔子相鲁会齐侯处位于赣榆县西北和山东接壤的夹山西南山麓。海拔32米。西北有“子贡山”,山上有“子贡晒书台”。据《春秋》载“(鲁)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载“公会齐侯祝其。实夹谷。孔子相。”据地方史乘考证。此处为孔子相鲁会齐侯处。明嘉靖大理寺正卿裴天礻右曾访此山。曾有“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诗句。明代曾在此建纪念建筑“圣人殿”、“圣庙”、“圣化亭”、“奎星阁”等。今唯存圣人殿基址。余均倾圯不存。另存明万历丙子(1576年)所立“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碑一道,完好无损。孔子为鲁相参与鲁定公与齐侯的夹谷山会盟,是春秋时期齐鲁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遗址的保存对孔子乃至先秦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1993年公布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